当一个人无欲无求到了一切都觉得无所谓的时候,这是怎么了呢?

满123满


你是否历尽了苍桑,看透了炎凉,才决得人生如此绝望,你已经无欲无求无所谓,任凭无情的人一次次把自己心伤。

这种想法的人多数是低情绪,对一些人与事到了绝望的地步,无奈的选择了爱咋咋的,已经无所谓了

-切看淡,无欲无求的厌世心理。

如爱人之间,感情有了冲突,因一些小事引起纷争,彼此的争执会让你伤感心累,你们的感情走到了尽头,你对Ta是无欲无求无所谓,只求两袖青风,一身轻松。

一些病人也是这种态度的人,Ta觉得人生特别昏暗,前程无法看到光明,甚至想到了轻生,对一些无欲无求无所谓,反正生命已到了尽头。

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一样,感悟的观点也有所不同。

有钱人也觉得无所谓,在人生风光万千,到最后难带走分文,看淡了金钱,悟透了人生,对一切物质没有欲望,对一些人没有所求,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已无所谓。

我们的心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要心存感激,每个人的生命里要有爱有感动,让无欲无求无所谓的消极心理,重心找回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让生命更加精彩,笑容 依然灿烂。





刘银环5


老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心态,境界,普通人是很难达到的。当一个人达到这种无欲无求的境界的时候,他其实是很平淡无奇的,因为境界到了,就会这样的。我也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才突然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的,反正无所谓啦,对吧?什么事情我都已经看穿,看淡,再也没有啥意义,或者是追求,不过,我还是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想让大家都健康起来懂健康,可是我发现我的努力根本就没有卵用,不过我还是没有放弃,尽管我知道效果不大,但是我没有放弃,这样对吧?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我的意思的,太难了。【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说过了的东西,现代的人却把它给抛弃了,所以现在的人的病自然就多了起来


太素老道


大家好!我是爱好国学的思维君,现分享三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无欲无求是追求一种无为而为的生存智慧法则。

在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付出一件事情不要求回报,大部分人在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求立马得到回报,觉得这样才公平。这样的理念谈不上对错,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本性。但是如果在某一些时刻,能够在不要求回报的情况下去,付出或许会更加有福报。随顺事物本性,随顺自然法则,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规律,按规则,按部就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促成一切。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故道生之 ,生而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生成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成熟结果,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凡人在世界上都有着想要追求的事物,认定了一个终点之后为之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后,又会不满足想要得到更多。人们只有无欲无求品格才能够高尚。对于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来说,完全的无欲无求都不太现实,只要懂得适可而止就好。不要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要好高骛远,当你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时,也就明白了无欲无求、无为而治的哲学含义。

二、无欲无求是锤炼一种“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品性。

我曾在炼钢厂工作,在冶炼过程中要在铁水中加入适量的像铂锗等贵重合金元素,其目的就是增加钢的柔韧性,只有这样炼出的钢才经得起抗压、抗折,抗变形。再比如太极拳于“无有入无间”可以穿越一切阻碍,自由,通达,看似软勒无为,但无所不为,无所不往,无往不胜。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太暴躁、刚烈,就会容易给人以一种不易相处的错觉,太柔软则容易受到别人的欺压。同样一个领导在员工面前表现的太刚性,员工就会排斥;只有刚柔并济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纵观天下仁人志士,唯有刚柔相济的品行和宽广无比的胸襟才能赢得“听其言、随其行”百姓的青睐跟随,方可实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雄浑目标。

三、无欲无求是积蓄一种“至柔至坚”量能。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什么是至柔呢?根本无从感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声无息,无色无相,这才是至柔。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无色无相,无声无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呢?——就是大道


什么是至坚呢?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就属于背道而驰的一种力量,正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软胜于刚强,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驰骋,意即驾驭。大道可以驾驭任何有形的力量。为什么呢?无为而为的力量所致。历史上的事例比比皆是,骁勇善战的项羽自刎吴江,而被人称为“三哭”的刘备却能成就伟业,何故?太刚太硬易烈,柔中带刚方能长久!

看完以上内容 相信大部分人都想起“舌存齿亡”的故事,舌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很柔软得以生存?牙齿不存在,是因为它太刚硬从而丧失?齿坚于舌而先蔽,舌柔于齿而常存。结合以上我分享的内容,这则故事对您有何启示?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哈😄


国学解读人生


在我看来,一个人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千帆过尽。人生中该经历的事都经历过了,对于人情世态、红尘繁华早已洞若观火,超脱了世俗的种种羁绊,这个时候,回过头来再看芸芸众生,心里会生出慈悲心。例如北宋的大文豪苏东坡,就属于这样一类人。

第二种情况,性情恬淡。这样的人,天生对于名利金钱没什么追求,没有野心,他们向往自由,只想做自己,当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就想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干脆归隐山林。例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就属于这样一类人。

第三种情况,能力不够。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时,你当然就只能安于现状,这样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的接受。天底下无数的凡夫俗子,就属于这一类人。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到了主动选择“无欲无求”的境界,那么他(她)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自由了,这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我看来,是人生的至境,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个时候,人才真正做回了他(她)自己,才能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


爱读书更爱自由


一个人到了无欲无求的时候,大致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很满足,用一句歌词表达就是“无需要太多”;第二种是看透了,人生无非百年,在宇宙中算什么呢?放在宏观的宇宙中,比尔盖茨和街头乞丐没有本质区别。看通透了,就能放下一切。大彻大悟;第三种是绝望了。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既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干嘛还要在乎还要追求呢?所以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吧。

前面两种情况都是挺好的,但是非常难得。能真正知足的有几人呢?世人如痴如梦,有了银又想金,有了金还想钻石。有一位已经退休的朋友跟我说,七十年代过苦日子的时候,觉得能吃顿饱饭就满足了;九十年代初就梦想有台摩托车就满足了。但是实际上呢,到了退休还没有学会满足。

至于说大彻大悟,那就更难得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耶稣,他说别人打你左脸,要把右脸也伸过去。还说别人吐你口水,都不要擦,让口水自己干——“唾面自干”。他后来被钉死,也没有丝毫动摇。大彻大悟的人,似乎已经到了一种超人的境界。他们的欲求并非俗人的欲求,他们的无所谓却常常是俗人的所谓。

第三种情况属于比较消极的,但是却比较多见。一个人受了巨大打击,或者遇到感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放弃了。老子不玩了!斗蟋蟀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有的蟋蟀输了,你怎么挑逗它,它都不斗了。既然觉得自己赢不了,还欲求个啥!


猪Ge亮


挺好啊!这可能是前世有修行吧!打娘胎里带出来的,这也是有的。譬如我一听到晨钟暮鼓,眼泪就会掉下来,很显然是前世修行过的原因,那一生心心念念的事,即使这一生我们已经遗忘,但是在心里肯定还是有痕迹的。特别是作为女生,往往心眼都不是很开阔,那亲就显得更为难得了,我觉得大概是前世修行过的原因。我们如果一生精进修行,那么到下一世再投胎的时候,还是会忘记前尘往事,但是你的心性修养你的功夫并没有离开你,所以有些人生性淡泊,有些人生性就是欲火炙烈,都是因为种性的不同。所以我们祈祷的时候也经常说,愿三生常为男子身,生生世世,不断人之根本,不生无道之乡。更能心修至道,渐入仙宗。其实跟仙侠小说里,所谓转世重生,重列门墙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现实中师门几乎不会去找你,只有自己再去虔心求道才可以。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是许多人上下求索的


用户3422410430040


当一个人无所欲无所求时,基本上快回归自然了,地球上万事万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自自然还于自然,自然而然了。什么名什么利,什么政治什么经济,当回归自然之时,这些人文的东西也随人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史前文明一样。已成史前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逃脱不了一个贪字。一旦无所求无所欲,什么宗教、信仰,金、玉财宝,美色美食,都是过眼烟云,尸体腐败了被金玉所压,信仰漂渺了只留下传说。人世几十年,能上百年者繆缪,何伟大,何渺小,匆匆一过客!只要懂得森林法则不悔来生。

人活明白了,多看看动物世界,也就是会说话会写文字的动物,什么高大上,全部是骗人的理论,谁信是谁被洗脑了!


用户69565329909


《史记·礼书》中有:“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

它说人人想要好的东西,通往它的道路往往拥挤。又只有很少人条件契合目标,多数人后劲不足,所以要无欲。

你知道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安慰人的话,战术上的勤奋没法掩盖战略上的失败。

随波逐流舒适又不幸,乍一看是喜剧,仔细看就成悲剧了。



所有哲学和宗教都谈节欲,节欲也是一种道德:

一块大蛋糕,你吃得多,我就吃得少;人吃得多,动物就要灭绝了;如果人把动物吃完,就要自己吃自己了。

这就是贪吃蛇的GAME OVER。



这时候哲学要谈理性的克制,宗教要谈圣人的道德。

这些教育的手段是虚伪的,像孔子,一面坦言“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一面四处游说。

但结果对整个人类种族来说,十分可喜。

所以罗曼•罗兰安慰:“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姜白的树洞


无欲无求不是隐士,也不等于看透生死。

很多回答的例子或者故事都不算真确。

大多都是极端的思想和行为罢了。

所以,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人就是分自己和别人。

光顾自己是极端自私,那光顾别人不顾自己就对了吗?

第二,任何生物甚至物体都有一个所谓的寿命过程。

哪怕一些短暂的生命,哪怕40多亿年龄的太阳最终都有一个转折点,也就是人类所说的寿命吧!所以,不论你有没有前世,有没有后世这都无关紧要。你应该关心的是今天如何渡过。

第三,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很对,但脚踏实地的走今天才是你应该做的。

第四,现有理论很清晰:人有精神和物质。

极端的崇尚精神,极端的崇尚物质都是偏激的不平衡行为,到底对错与否我也不清楚。

综上,已经很清晰了。我个人并不认为极端的行为就是高尚的,正确的。哪怕是舍弃自我,舍弃物质,舍弃未来与过去。

所以,无欲无求我也不赞成是好的,值得追求的东西。

我到觉得有欲有求并懂得知足常乐才是最好的状态,也是最难做到的。

所谓的极致我更认为是病态的思想与行为。其实当你舍弃一切只做一个极致的时候,反而更容易。

而普通的简单却是最难的。

再延伸到人生观。

人生也是如此,我近几年的想法是这样的。

1.我不怕死,不畏惧死亡。哪怕下一刻就死我依然会依旧的渡过每一秒。因为我无愧与他人,无愧与自己。我也在努力这样活着。

2.那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有意义的渡过每一天。哪怕这一天我在整天玩游戏,玩手机。

3.我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己。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当然我是愿意听取别人由衷的建议以及提醒的。毕竟我也是凡人,俗人,普通人。

4.人活着就有所谓的关系,那就有我在乎的和不在乎的。在乎就必然存在麻烦。所以,活着就会有麻烦。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捋顺这些关系。剔除那些无必要的麻烦,你会轻松不少。

5.这就又有了一个观点。我想到的一个词叫:修顺心意。虽然至今我还无法很清晰的解释,我在此也简单说说吧,希望能给大家予以启示。

修顺心意。

是的,是需要修行的,那就存在忍。你需要分清那些需要忍,那些不需要忍。而需要忍的,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愿意忍,是一种爱的付出,而不是痛苦。不需要忍的你需要做的是用什么行为来发泄这个不忍。这又需要一个度。而这个不忍也算是我并不在乎的,但我就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变态的大爱者,不忍是让我更顺心,而不是更添堵。

所以,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无视。我觉得这是最残忍的方式,当我无视你的时候,更生气的是你而不是我,而且你还无法向我撒气。而这些涉及到很多观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善良,真诚等等吧!

还有一点关于顺心意想到的是:顺心意不是随心所欲,但却有相同点,随心而动。比如:爱还是不爱。爱我就付出所有,不爱我们就是陌路。比如我喜欢的一个东西一定是我力所能及的,得不到的我并不会舍弃其他的去争取。这又有一个很大的理论观点。那就是:认清自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清自己,再去认清世界。我敢说太多人自己都认不清,更别说世界了。你永远只能是片面的或者,也就是所谓的活在一个自己制造的牢笼里罢了。可以说是:在我排除那些不在乎的麻烦以后,我所在乎的都是我最珍惜的,都是我无法舍弃的。

真的很复杂,我至今都不知道如何去解释。

我又想到一个就是:围城。

我特别认同这个理观点: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你所能看到的大多都是片面的。对于人那就是更多的是好的,也就是存在水分的吹牛等,你羡慕里面的舒适。而里面却羡慕外面的自由。

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好久。是的,我至今依然如此,无法跳出这个循环。其实本质上来说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能想到的做到的是:松弛有度,随心而动。这有说到修顺心意了,我想自由的时候,我就去旅个游。想舒适的时候喝杯咖啡等等吧,都算是一种变相方式吧!至于极端的我都想不出来,更别提平衡了。这方面我还没想明白。

算了,就这些吧。现在我还在努力完善中,但思想水平仍然有限,也许还得再过个几十年吧!


沵芣慬king


我觉得是这个人开始成熟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问问大家:人为什么而来?人将去想哪里?有多少人思考了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在追求什么?名?利?美色?当很多人都拥有了这些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并不快乐!并不开心!发现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人为什么而来,我告诉大家,人是为快乐开心而来。人为什么不快乐、不开心?有位名人总结“人不快乐的原因,30%为了生存,70%源于攀比!”人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想法太多,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为了得到,我们不惜心力交瘁,拼命去追求,最终弄得身心疲惫,这哪里还有快乐可言?以前孔子曾说“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经历了太多喧嚣后,所获得的东西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于是就开始思考人生,看懂人生!懂得了拥有宁静、无欲的心灵,才让自己去快乐的体味人生的价值,开始懂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的真正含义。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当自己无欲无求的时候才能悟透人生,在宁静的心里栖居所才能享受人生快乐、幸福与祥和。此时才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没修炼到位的人性性格,才会去总结,去反思。

在喧嚣时、在得意时,在失落失败时,人用容易忘记自己是谁,只有在无欲无求时才能找回曾经丢失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