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后、80后的记忆中,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自由点资讯


1990年参加初中考试,进入了离我们农村比较远的乡镇中心中学,其实也就是离家不过有五六里远的地方,但是对于那时候来讲感觉到好遥远的样子。

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是从全校里面选取了五个学生,所以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离家太远,中午不能回家,于是家长就会给几毛钱,当时还可以用粮食去换。

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油条是五毛钱一斤,如果用小麦子进行换的话,加钱大约是三毛钱,依稀记得是这个价格。

每天中午有时候不回家,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用点辣椒面泡上一点清水,倒上一点醋,吃着油条蘸着辣椒面,很潇洒很自我满足的样子。

这种习惯一直到现在。总是有一种那个年代的满足,把辣椒面倒上酱油,然后拿根油条,蘸着辣椒吃,感觉心中非常的满足。

人生就是这样,其实更好,吃的东西很多,但是永远割舍不了的就是心中的那一份感觉,或许人活一世就是一种感觉。

摆脱不了的还是曾经在内心深处种植下的一种感觉。


宜城老师


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是伴随着工业发展的,更有浓烈的农耕社会的影子;既经历者物质日益丰富的发展轨迹,童年时也经历过缺衣少食;既吃着品种日益繁杂的食品工业成果,更有传统农业下的农作物与野果山菌……

要论最好吃的,有太多,姑且罗列一些,勾一下童年回忆。

(1)地瓜泡

六月六,地瓜熟。农村老家田间地头、坎上坡下长满地瓜藤,盛夏时节地瓜泡甜熟,小时候刨地瓜所获甚丰。果肉甜嫩,饱满多汁,洗了直接吃,现在回会考虑做果酱、沙拉或泡酒什么的。


(2)鸡纵菌

农村老家叫伞把菇,初夏时节暴雨后在竹林里常有,煮得汤来味道鲜美至极,入口滑嫩,汤汁晶莹剔透。同时还有乔巴菌、摸摸青、野生茶树菇等等。

(3)桑泡儿

五一节前后就能大快朵颐了,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段时间正好是农忙季节,小孩子在劳作之余可采摘尽情吃。桑葚富含花色苷,可抗氧化防衰老,甜润多汁,吃完之后牙齿、嘴巴、手上满是紫色,有点难清洗。



(4)米梗

也叫米棒,大米做的,中空筒状,略有甜味。5分钱一根,1毛钱3根,小时候能迟到就觉得特别奢侈和满足,现在好像是论斤卖了。


(5)米发糕

老家叫白糕、甜糕,糯米和籼米混合磨浆发酵,特别甜,甘甜回味隽永。不过现在觉得没以前那么好吃了,可能是来自于稀缺的滋味。

(6)臊子米粉

猪肉熬的臊子,大骨熬的汤,加了砂仁,米粉是粗圆米粉。米粉是发好了的,装进竹篓子里一烫就好,成都叫“冒”。觉得老家乡场上的臊子米粉是最好吃的,无一家能出其右,过去是,现在依旧是。



饮言食语


酒心巧克力算其中一个吧。小时候去姥姥家过年,快走时,姥姥总会给我带一些糖果,酒心巧克力本来就不多,姥姥会特意择几个酒心巧克力给我带着。

拿现在来看,酒心巧克力并不算是好的巧克力。包装却是几十年一直没有变,红红绿绿的糖纸,包裹成一个三角锥形,像个粽子。

代可可脂里面裹着厚厚一层糖,糖里有甜甜的白酒。就是这样一款巧克力,那个年代大人小孩都喜欢吃,而且在其他糖果里算是比较高级、醒目的糖果了!

夏天的小豆冰糕也是很让人难忘的。比起雪人和奶油雪糕,有时渴了热了,我更喜欢吃冰糕,喜欢嚼里面的豆豆和冰,感觉更解暑更解渴!



一毛钱一袋的酸梅粉,绝对很吸引小孩儿的目光。味道酸酸甜甜,吃完了还能积攒里面的小勺,感觉很有趣!

跳跳糖,感觉是小时候一种很新潮很奇特的零食。一个扁扁的小袋子,里面藏着一点点的糖。放在嘴里会跳动,甚至会从嘴里跳出来,而且价格不便宜,不是随时可以享用的。
小时候,小屁孩们夏天喝的最多的汽水就是山海关了。咕咚咕咚一通灌,灌完打个响嗝儿,顿时感觉全身舒服了。


山涧紫幽草


小时分校园邻近的各种小商店真是每日必去的当地。小朋友们里三层外三层的挤,挣扎着挤进去就为了自己想买的零食。校园的监管很严,殿堂级的废物食品根本现已远离了我弟这一代。今日就来好好回想一下陪伴我幼年的各种零食吧!

那个时分的糖,甜美!并且能有的吃就十分不错了,包装也没有现在的精美,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图片,总是不知不觉中咽下口口水。还有一半这样的水果糖,一毛钱能买好多块,差不多一分钱一块,虽说现在的糖块种类许多,但从前的味道现已找不回来了!

现在许多90后00后的不知道我们其时有多苦,现在的孩子一出世各式各样的奶粉早就预备好了,而那个时分我们只要麦乳精。并且它还不是小孩专用的,有时分走亲串巷,或许朋友生病了,也会带上它!相信许多那个时分朋友都干过这样的事,就是趁着爸爸妈妈不注意,悄悄的用勺子,挖着干吃,因为这样的味道更浓郁,比用水泡着喝还有好。哪里像现在的孩子,吃饭还得追着喂!

回想儿时经典的味道。传统酒心巧克力,也叫酒心糖,巧克力只要很薄的一层,里边是白砂糖结晶层包的酒,甜美又甘旨。

甜美脆口的麻花,真的是小时分最期待吃到的小零食,拿到手的时分,还不舍得吃,放在嘴里渐渐的舔,直到被爸爸妈妈拿棍子追着打,才赶忙吃下去~

麦芽糖是一种地道的无增加的江南传统美食,小时分,常常看到有小贩挑着担子,摇着铃铛,走街过巷叫卖,问爸妈要上几块钱,就能买到,又香又甜,还能黏牙,满满的回想!

这种泡泡糖,有些里边会有酸酸的粉粉。一毛一个。

可以吹哨的糖~ 每次塞嘴巴里吹呀吹,会有口水吹出来。

戒指糖~ 记住那时分妈妈接我回家,我坐在自行车后面,手上戴了一个戒指糖,舔来舔去~~幸福。










凡耀说事


东北人80后小时候家里很穷。

没吃过什么小食品,家里有一颗樱桃树,不是那种现在的大樱桃,是很小的那种,因为樱桃是所有水果当中最早成熟的,我每天都去看,盼着开花结果。有时候刚刚红了一点点就偷偷摘下来吃了。酸的不行不行的了。还是想在吃一个。哈哈。

还有甜杆,可能有些人不认识,类似高粱。特别甜。小时候吃这个东西经常划伤手,有气候嘴角也被划伤,一直认为他比甘蔗好吃。所以我基本不吃甘蔗。现在农村都少见了,小时候的味道值得回味。

雪人雪糕,我们小时候管这个雪糕叫娃娃头6岁的时候我爸爸带我去县城给我买了一个。我回家和我姐姐炫耀了好半天,卖5毛一根太奢侈了。隔了好几年之后,在我一个比较富裕的同学家吃了第二根。我记忆犹新。

爆米花,没卖的,只能自己等蹦爆米花的人来。冬天了会不定时的出现在村头巷尾,那时候玉米下来了,我就自己剥几斤,放在外面晾干,还怕下雨,有时候还要放在炕头上烘干。就是为蹦爆米花预备着,那时候蹦爆米花都得排队,排到后面可着急了,要是加5分钱可以放几粒糖精,放糖精都算奢侈了。还得自己预备柴火。一冬天就靠这爆米花打牙祭了。

黄桃罐头,那时候生病不用吃药一盒罐头保管好,那罐头水都得留着分好几天喝。不知道生病几次才能换回一瓶罐头。那时候谁家窗台上有半瓶罐头都让人羡慕死,要是旁边在有几个空罐头瓶。。。。

麦乳精,果汁露,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没听过吧,反正我妈妈就给我买过一盒麦乳精,果汁露贵没买过。我经常偷偷的干嚼着吃,那是真甜呀。

华丰方便面,上小学我父母给人拉货所以我家搬到小镇上住了半年,父母早出晚归,我姐姐上小学三年级,中午自己带饭吃。没人带我,我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待着。妈妈给我留下一代华丰方便面,然后给我烧上一壶开水,一袋面够我吃三顿午饭,掰开一小块放在茶缸里倒水放盖上盖子,然后过几分钟就能一起喝到肚子里了。没放过调教,因为不知道放多少,那时候一袋方便面三毛钱。

等我姐姐放假了,中午就能吃有调料味道的华丰了。两个茶缸,一壶开水。

反正小时候觉得什么都好吃,吃的苦也不觉得苦,大了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了,好多山珍海味也不如茶缸里的方便面,有些心酸都不如让自己吃些苦头来得痛快。







胖哥在东北


很高兴为您解答。在我的记忆中学校门口小卖部的一毛钱一包的唐僧肉、一毛钱一个的葫芦丹、一毛钱两片的辣片、一毛钱一包的甜胡萝卜丝、一毛钱一个的冰袋、一毛钱五颗的牛奶糖和一毛钱一根很长很长的糖棒以及一毛钱三根的爆米花棒等等,在那会儿感觉这些都是人间美味。

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总之一到下课时间,同学们都蜂拥而至的外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跑去,那个人多啊!都挤在那里等着买吃的,当时的小卖部和现在不一样,都是直接在门口或是操场旁边的农民家门口(路面也是以前的那种泥路,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烂泥),一个两三平米的木板子下面用两张长条凳子撑起来的摊儿,上面就摆放一些小零食,单价基本都是一毛钱,当然也有五分的(当时有一分、两分、五分的纸币和硬币都可以使用),一毛钱以上的零食倒是极少。

排队买的小伙伴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的不夸张,买上的小伙伴就直接站在“队伍”的旁边(或站着、或蹲着、总之什么姿势的都有)就开始吃起来——舔的舔糖,吃的吃唐僧肉(拆开包就直接仰着头往嘴里倒),咬的咬辣片儿(也不管小手手是否干净)吃得叫一个“豪气”啊!只要上课铃声没有响起,大家就“悠然自得”的享受着自己的美食;那阵容,我想这辈子基本是无缘再见了。

还有一样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就是用大米爆出来的爆米花疙瘩,爆米花疙瘩只在过年前一两天街上才开始爆;每年过年我和弟弟总是准时在家装上两三斤大米,再那个蛇皮袋,背个用竹子做的背篓就去大街上爆爆米花疙瘩,每每去都要排好长时间的队,有时候排一整天都没爆上第二天就早早的去人家门口等着开门。现在想想其实没什么可好吃的,除了有点甜就没其他滋味了,知道现在也没想明白当时怎么那么“迷恋”它呢?

不过,现在一切都只能留在回忆里,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美食有门道


问:在农村70、80年代的我们,小时候都吃过哪些记忆深刻的食物?

杍攸也是农村80年代的农村娃,小时候吃过的美味现在都记忆犹新。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杍攸〗,了解更多农村事!

对于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可是却也有着区别于城市的快乐。



其中,美味就是和城市区别很大的。现在就由杍攸带领你们一起来回味!

一、美味的“三塔菇”。

“三塔菇”也叫“鸡纵菌”,这种菌类是白蚁筑巢的地方才会生长。一般会在花生快要成熟的时候长出来。一般雨后的花生地里就会长出美味的“三塔菇”,而且一般会有三朵,有些时候也会有一大片,如果这时候你发现了那么就可以把它带回家了,并且要把采摘的地方恢复原状,这也是为了能二次采摘。



带回家的“三塔菇”清洗干净后,用手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放点青辣椒在放点猪油放在锅里清蒸,那香味儿一会儿就飘得满屋都是,馋的人口水直流!

二、香地菇。

农村有句老话:六月六,地瓜熟。就是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就可以到处去扒香地菇。香地菇在成熟的时候,自己会散发出甜甜的香味,这时候你闻香找果准能找到。扒开地菇叶,一颗颗红彤彤的香地菇就出现在你得眼前,小心翼翼的采摘,在小河沟里清洗下,就可以直接吃,满齿存香。



三、栽秧泡儿。

在夏季,稻谷快要成熟时,小麦收割时,田地边就会出现栽秧泡儿。一颗颗的栽秧泡儿就在它自己枝头上挂着,红红的,甜甜的香香的,馋人呐。但是栽秧泡儿的枝干是有刺的,在采摘的时候要小心手。记得小时候,杍攸的爸爸妈妈每次去割麦子的时候就会给我们带栽秧泡儿回来,所以都盼着麦子的成熟。



四、桑葚

农村有许多副产业,其中,养蚕也是很赚钱的副业,但是也很辛苦。养蚕就要种植桑树,桑树每年冬天都要修剪,不然桑树长出的桑叶就不好。桑树也会结桑果,就叫桑葚。桑葚在未成熟时是白色的,快要成熟时就变成红色,最后成熟后变成黑紫色,吃起来甜甜的,但是吃多了就会把嘴唇变的黑乎乎的,舌头也会。



生于80年代的农村孩子,小时候吃的美味实在太多了,杍攸就喜欢吃这几种,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爱吃的?

杍攸等待着你们的关注和点赞!

杍攸


那时的开心很单纯

我是个厦门的80后,真正开始觉得食杂店是个宝库的时候应该是开始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每天大概有一两块钱的零花钱,放学到了学校旁边的小卖部真的有种进入游乐园的感觉,各种眼花缭乱的小东西,还有各种路边的小摊,很热闹,有时候就算没钱买也得在人群中蹭个乐呵,简直流连忘返,这种感觉估计是在这个物资特别发达的年代的孩子无法体会的!

现在就来说说在那个阶段我买得最多的几类东西,不知道闽南附近的孩子还有没印象:

干脆面

如果以数量来讲,估计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买的最多的就是干脆面了,也不是多爱吃,到后面完全就是为了里面的卡片和玩具,一开始里面是一种叫卷镖的塑料小玩意,我们一般拿这个和同学玩类似拍卡片的游戏,也可以飞着玩。

但到后来出水浒卡的时候,为了一套闪卡,那基本上就疯了,甚至到了几个朋友合着成箱成箱买的阶段,估计那时除了四驱车没一样东西可以花那么多零花钱了,统一公司估计都笑疯了。

冰棒类

小时候觉得最好吃的应该就是雪人雪糕了,那时候还没有和路雪这类的大品牌,这应该是同年级的接触得最早的雪糕了。

比起雪糕,棒棒冰这类冰棒更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是色素果汁之类的东西,几毛钱一个,但是量好死党买一个,一掰,一人一半,回家路上吃得不亦乐乎,真是满满的回忆杀。

其他的还有一些私人做的绿豆雪糕或者盐水冰棍之类的,装在一个保温瓶里,走街串巷的叫卖,也是那个年代夏天独有的调调。

糖果类

这个类别可太多了,我来选几样印象最为深刻的讲:

第一位非大白兔奶糖莫属了,它也是小编最早接触到的奶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生病喝中药,完全就是看着桌面上的那颗大白兔奶糖硬喝下去的,吃药神器,哈哈。

最有趣的应该是跳跳糖了,记得第一次吃这个的时候还真有点怕怕的,生怕把自己嘴巴蹦个窟窿,想起来真是傻人有傻乐啊。

这个应该是最特别的了!魔鬼糖!不知道大家还有没印象,就是超级多的色素让你的舌头会变色,一群熊孩子吃了就装鬼吓人,自己嗨得不行!后来好像因为色素太多被禁了,我记得就流行了那么一段时间。

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麦丽素(现在虽然也有卖,但是吃起来都是合成巧克力的味道了,以前很浓的)、大大泡泡糖、大大卷、西瓜糖、香烟糖、口红糖、钻石糖之类的,五花八门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谈论下。

其他零食类

除了上面那些大类,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零食,也是不得不说一下:

这个不知道大家那边有没有,应该是东南亚风格的零食,其实就是面筋类的,跟现在的辣条很像,不过它不辣,是蜂蜜味的,我记得好像是一毛钱两串,小时候觉得特别好吃。

这个无花果也是小时候必备零食啊,酸酸甜甜的,一下子能吃好几包。

咪咪虾条,相信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最爱,几毛钱一包,一条一条慢慢吃,能吃好久。

不知不觉边回忆边写,写了这么多,有点乱,还有很多东西找不到图片了,名字也忘了,但是都陪我们度过那段最快乐的时光,其实那时候的快乐真的很单纯,几个小伙伴,边吃零食边往家里走,你分我一点我分你一点,就是快乐的全部了!

我是吴承泽,是一名美食领域的创作者,从小生活在厦门,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厦门和美食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一起探讨,交流!


Zachary灬吴承泽


坐标河北保定,小时候零花钱少的可怜。但每天父母都会给个一块两块的零花钱,然后我就自己偷偷攒着。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中午放学后去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

西瓜泡泡糖,我记得那时是一毛钱一颗,刚吃时特别硬,嚼一会就软了,特别甜,我最喜欢吃绿色的。

钻石戒指糖,这种糖我记得小时候卖的比较贵,可以戴在手上吃,又好玩又解馋,那时女生比较喜欢。

南京板鸭,这个简直是男生的标配!几乎每个男生中午放学头回家吃饭前都会去小卖铺买一包南京板鸭吃。一边吃一边和同学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回家。

麦丽素,男生女生几乎都喜欢吃,我还记得小时候偷吃麦丽素被老婆发现了,问我偷吃什么呢?我就撒谎说我生病了这是我妈给我买的中药丸子,哈哈哈哈哈最后被老师识破,还挨了批评。






南大街的段子铺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作为85后的我想说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大白兔牛奶糖,雪条,方便面。这些小零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也是觉得最好吃的东西。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一个卖雪糕的叔叔到村子来卖雪糕,我们那这叫雪条,和雪糕还是有点区别的,其实就是现在的冰棍加了点白糖进去而已,卖一毛钱一条,有一次,爸爸一下子给我买了两条,一条自己拿着来吃,另一条放到一个碗里,可是不到一会那个冰棍就融掉了,剩了一碗水。当时我还哭了,说谁吃了我的雪条,哈哈哈哈。



说到方便面,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以前我们吃方便面不是泡或者是煮的的,是直接干着就吃,咔哧咔哧的声音,好好吃呀,最后连那个调味包料也不放过,直接用舌头舔了又舔。其实到现在我有时候还会买方便面,直接吃,还是会有那种小时候的味道。


朋友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留言评论关注黄皮妹妹,喜欢我的请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