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4萬逝者入海為安,親屬: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思念

27年後,再一次站在甲板上,劉越(化名)仍能清晰地記得送走父親骨灰的那天,他對著大海低喃:“一路走好,您去周遊世界吧,去到哪都託個夢給我們……”

從衡陽到廣州,李元(化名)終於完成了父母的遺願,將二老的骨灰撒向大海,從此,有水的地方就有思念。每年清明節,湘江邊,撒下鮮花,就是對父母最深切的懷念。

1988年,廣州市在全國首創組織全市性骨灰撒海活動。截至2018年底,累計撒海骨灰2.4萬多具,參加人數超過3.7萬人次。劉越和李元都是曾參與骨灰撒海活動的家屬,他們見證了廣州骨灰撒海撒海30年的變化。

幫四位離世親人完成海葬心願

今年62歲的劉越,在四位親人離世後,先後幫助他們完成了骨灰撒海的心願。

“岳父生前就曾多次表達過希望骨灰撒海的意願,岳母也表示贊同。”1988年,他的岳父去世後遺體火化,骨灰在廣州市殯儀館存放了三年。1991年,劉越和家人得知廣州的骨灰撒海活動後,選擇海葬完成岳父的遺願。

時隔多年,當時的場景仍縈繞眼前。那是重陽節前後的一天,劉越和家人從大沙頭碼頭出發,登上了一艘輪渡。到達撒海地點後,他們從工作人員手中領取岳父的骨灰,站在船頭,完成了撒海儀式。劉越對著海水,也對著岳父說:“一路走好,我們根據您的意願撒海了。您去周遊世界吧,去到哪都託個夢給我們……”

劉越的岳母在丈夫海葬後,也主動向後輩提出:“我以後走了也要撒海,想和老伴一起環遊世界。”2005年,岳母離世,骨灰保留三年後,劉越和家人於2008年再次參與骨灰撒海活動。

劉越回憶,那一年,骨灰撒海方式有所改變,船上多了一道木槽,將骨灰直接滑至海水中,不再由親屬親手將骨灰撒海了。劉越說:“新的撒海形式就避免骨灰撒出來落到別人身上,減少了別人的忌諱。”

受岳父岳母海葬的影響,劉越的父母離世後也進行了海葬。2015年11月,他第三次參與骨灰撒海活動。這一次他感到變化很大:“出海的船從輪渡變成了漂亮的遊船,工作人員和家屬分船舉行儀式,花瓣與骨灰一同撒入大海。儀式結束後,家屬還得到了紀念章以慰哀思。”

劉越說,以前生活條件沒這麼好,老人家很少有機會出國,骨灰撒海後,順著海水,他們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現在,每每望見海水,想起離世的親人,好像就能感受到他們的愛。

“生命源於自然也應迴歸自然”

遠在湖南的李元也關注到了廣州市的骨灰撒海活動。1998年11月,他帶著父母的骨灰,從衡陽到廣州,完成父母長眠大海的心願。

李元的母親和父親分別在1992年和1996年離世,他們生前都曾是教育工作者,思想比較開放。“雖然那個年代土葬風行,但我的父母不贊同土葬,他們希望去世後樹葬或海葬。”李元說,家人都尊重父母的選擇。

父母去世後,骨灰被安置在殯儀館的骨灰寄存處,李元和家人一直在等待海葬的機會。當時,李元的姐姐從報紙上看到了廣州舉行骨灰撒海活動的消息,家人商量後決定報名參加活動。

“從南方大廈附近的碼頭坐船出發,一直過了虎門大橋,在距離天后宮不遠的地方,將父母的骨灰撒向了大海。”至今,李元依然記得當年骨灰撒海的場景。

此後,每年清明節,李元一家都會在湖南湘江邊,撒下鮮花祭拜父母。“湘江入洞庭湖,入長江,再入大海。水是相通的,父母肯定能收到鮮花。”他說。

父母的骨灰撒海後,也堅定了李元和家人對海葬的支持。李元的哥哥去世後,家人在湘江邊為他舉行了水葬儀式。“我們的生命來自大自然,離世後也應該回歸自然。土葬會佔用土地,海葬既節約又環保。”李元表示。

广州2.4万逝者入海为安,亲属: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思念

骨灰撒海(資料圖) 廣州市殯葬管理處供圖

廣州海葬

將建統一拜祭場所,考慮開通網絡拜祭

和劉越、李元一樣的家庭,其實還有很多。

廣州市殯葬管理處處長梅向陽透露,骨灰撒海活動推行30餘年間,市民思想更加包容、開放,越來越願意接受綠色殯葬理念,因此撒海量逐年增長,從第一年的400餘具,到2012年突破1000具,近兩年每年甚至超過2000具。

骨灰撒海的服務也在不斷優化和創新。“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儀式比較簡單,由家屬親自將骨灰撒向大海。2008年起,我們派出專門船隻承擔骨灰入海工作,骨灰使用可降解的環保盒包裝,由工作人員統一按照順序依次將骨灰通過專用通道投入大海。”梅向陽說,為方便市民辦理骨灰撒海業務,2017年起,除每年4月在市火葬場集中接受預約報名外,廣州市還開通微信報名方式,只需關注“廣州殯葬”微信公眾號,填寫相關資料即可完成報名。

此外,廣州市還增加了對骨灰撒海的補貼。2013年,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骨灰撒海補貼辦法》,對本市戶籍人員,在2013年1月1日後死亡火化並參加市民政局統一組織的海葬活動的,給予親屬或委辦人每具骨灰1000元的補貼。2017年,廣州市將撒海補貼提高至每具2000元。海珠區、白雲區、南沙區也先後制定了骨灰撒海補貼辦法,補貼標準分別為500元、1000元。

梅向陽還透露,考慮到不少家屬的需求,殯葬管理處正在物色合適的地點,為家屬建立統一的拜祭場所,如果家屬有需求,也會考慮開通網絡拜祭。

記者瞭解到,今年4月1日起,廣州市開啟了骨灰撒海活動常態化,改變以往集中登記、一批次出海的活動方式,實現預約登記常態化和出海告別活動多批次。截至4月5日下午3時,骨灰撒海預約累計有862具。

同時,全面放開限制條件,非戶籍逝者骨灰也可參加。其中,2016年9月28日以後在廣州市去世並在轄區內殯儀館火化的,提供死亡證和火化證,可免費參加。不符合免費條件的,支付活動費用(每具骨灰不超過1200元),同等享受預約、骨灰寄存、現場業務確認、參加出海告別儀式(2人)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