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當年的赤腳醫生是醫改成功實驗,曾震驚世界,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基本醫療服務。

赤腳醫生響應“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下鄉行醫,拔山涉水,研究“土療法”,嘗百草,成為農民醫療的守護神,貢獻巨大。

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改革開放後,醫療日益正規化,因赤腳醫生當年大都是農民出身,文化水平有限,往往被醫療行業執醫,資格證書卡死,逐漸邊緣化,年老體衰的他們也面臨養老的困難,生活陷入困境。

赤腳醫生,雖說他們的文化水平低有限,但在學醫方法不亞於高學業,雖經過短期的培訓,實踐,但回村去,能解決村民看病的問題,和醫院醫生們工作經驗不分上下,現在學醫的大學生出學校後,問他們能回去獨立坐診看病嗎?不能,那年代搞預防工作全靠赤腳醫生,搞計劃生肓做工作上環也靠赤腳醫生配合,生產隊都集體勞動有小病,農民沒有時間看病,也靠赤腳醫生跑田邊送藥下生產隊,因為你們不瞭解而已,有誰真正瞭解他們的工作,時代把他們都遺忘乾淨了,好心痛呀。

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六七十年代的農村是什麼樣子?一個大隊整個村子少則千把口人,多則三四千人的性命都系在村裡一個赤腳醫生的身上。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每年冬天三個月,我爸爸至少要搶救20位病危的人,包括老人孕婦小孩,還有喝農藥的村民。距離鄉鎮衛生院十公里,只有人拉的板車,把病人半夜一兩點拉到醫院會是什麼樣子?零下十幾度。現在的醫改,坑的全部都是當年的赤腳醫生,我爸六十多了還要學電腦,每天都要在電腦上訂藥,登記健康檔案,輸入處方,村裡的慢性疾病,傳染病都要按時回訪,通知村裡小孩去防疫站打疫苗,為那些上年紀的老人定期體檢,事情繁雜的不得了。

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還有當年的非典,每個村回去的在外打工的村民,不都是有本村的赤腳醫生進行的監控體檢嗎?就我村的幾個村民,住的村南村北,村東村西地裡都有,每天傍晚開始,等全部量完體溫回到家裡都晚上十點了,還要總結報告鄉衛生院,全套處理完都要十一二點了。就給了兩套簡易的醫療服,那可是傳染病唉!

說公道話,在一窮二白的年代,在適者生存的時代,在人才奇缺的情況下,有誰能想出比這更快的出成果?天花,小兒脊灰病,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這些病的預苗就是這些沒文化的赤腳醫生去接種的,在那個年代靠醫學博士生,碩士研究生,能完成這個壯舉嗎?不要拿現在的協和醫院等等,與那個年代的赤腳醫生相比,我認為那個年代的赤腳醫生遠超現在的博士生。反過來想一想,你現在生了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病,有幾個人是經醫學博士,碩士治療的!

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我是下鄉青年,有一次我的腳摔骨折了當時我們大隊有個合作醫療站。我上那看的拿了很多藥,確實很方便。大隊赤腳醫生到集體戶也給我看了幾次。如果沒有醫療站沒有赤腳醫生。離我們公社二十多里,離縣五十多里。那我得遭多少罪,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在農村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位農民的宣言:醫療衛生體系排斥當年赤腳醫生,是“過河拆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