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說起提籃橋

大家首先肯定想到的是它

——被稱為遠東第一監獄

的提籃橋監獄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除此以外

這裡也曾是

猶太人的“諾亞方舟”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但自從去年

提籃橋街道正式改名為北外灘以後

至此上海再也沒有提籃橋街道

很多小夥伴和菌菌一樣

都對提籃橋街道改名錶示了深深的遺憾

畢竟這裡保留了老底子上海人的很多記憶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有人說

提籃橋是虹口的黃金地段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有人說

提籃橋曾經是上海很熱鬧的地方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還有人說

提籃橋標誌著一代人的身份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

時過一年

提籃橋,你還好嗎?

這些路,儂還記得伐?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裡保留了很多的歷史遺蹟、石庫門、老式公房......歷史感與煙火氣息並存。

一年過去了,上海老底子的老城廂、曾經唯一猶太人聚集區的迷道.....這些面孔還在嗎?

下 海 廟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沿著海門路一直往北走,這裡有一座人人都知道的下海廟,遊人雖然不多但香火一直不斷,黃牆黑瓦顯得尤為莊重。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菌菌來的時候,這裡正在修繕。為了保護這些歷史文物建築,這些匠人們也很辛苦,為他們點贊!

白馬咖啡館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一座路邊的小洋樓也一定很熟悉了吧。白馬咖啡館,曾經是猶太人們經常光顧的咖啡館。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門前“風雨同舟”的雕塑,一位母親為抱著玩具熊的小女孩撐傘擋雨,展現了上海對猶太人的大愛與包容。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一走進門便是濃厚的歐式風味,紅色木製傢俱、彩釉吊燈、老底子上海人受到西方影響愛聽的黑膠唱片......

彩釉吊燈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黑膠唱片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有故事的照片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歐式風格傢俱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百老匯大戲院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別以為百老匯只是紐約的符號,其實上海與百老匯頗有淵源,這裡是上海東方百老匯的發源地。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當年,猶太難民樂團就常在這裡舉辦音樂會。維也納約翰·斯特勞斯劇院的男高音科瓦茨開設的“香腸男高音飯店”則是當時猶太人聚會的地點。

猶太人居住區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再往前走,這裡就是曾經猶太人居住的地方,紅牆灰瓦的相互映襯下,每走一步都有歷史的厚重感。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遠東反戰大會舊址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了“九一八事變”。1932年底,宋慶齡和高爾基等國際知名人士發起了召開“遠東反戰大會”的倡議,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舊址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裡曾經是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所在地,正是當時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的資助,給當年眾多一無所有的猶太難民帶來生活的希望。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美國前財政部長舊居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是美國前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幼年時期在上海的舊居,13歲時,他與全家作為猶太難民在此生活、避難。

摩西會堂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摩西會堂,是當年最大的上海猶太社團活動地,為猶太難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展廳主要分為三個,每一個展廳展出的東西都不同,但集中都反映了當時猶太人在上海的生活。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菌菌無意間捕獲到了這些留言,看著不同國家的文字呈現在一頁,讓菌菌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兼容幷包”!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還記得那個安妮的日記嗎?作為一名不平凡的猶太女子,她用一本小小的日記本,記錄下了那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安妮的日記》片段1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安妮的日記》片段2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安妮的日記》片段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這裡展示了她在日記中記錄下的幾個經典,其中包括對人生、戰爭、自我的思考,一邊走一邊看的時候,讓菌菌不僅肅然起敬。

當然,這裡還珍藏了很多

當時猶太人生活在上海的老照片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在曾經還是提籃橋街道的日子裡,除了歷史留給我們不能忘記的這些過去之外,還有很多對於老上海人來說忘不了的回憶。

//

受央視青睞的湯包館

//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家店店面不大,開的年頭已經很久了,中午飯點時間這裡常常有很多人,大部分都是住在周邊的老上海居民。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點上一份鴨血粉絲湯,一籠小籠包,蘸少許醋,價格實惠又能管飽。

//

三十多年的東來麵館

//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住在附近的小夥伴們一定很熟悉了,這家麵館陪伴了阿拉三十多年了,也是這裡比較有名氣的小餐館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排骨年糕是這裡的的必點,關鍵是好吃不貴,排骨酥脆,年糕蘸醬後的鹹甜軟糯,這,就是老上海的味道!

//

全上海最早的阿姨奶茶

//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作為全上海最早的阿姨奶茶店,我們對它真的一點都不陌生!當年上學那會兒,對於阿姨奶茶的血糯米尤為鍾愛,放學了總愛買一杯。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據說卞阿姨是第一個研發血糯米奶茶的人,血糯米的濃稠與奶茶的絲滑混搭,香甜又不膩,半杯下肚就挺飽的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

排長隊都要吃的蔥油餅

//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說到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一號,吃貨界可是無人不知,都是要豎上大拇指的。走到路口,遠遠地就能聞到香味,無需導航,順著香味找過去就行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爐子上的蔥油餅整齊地躺在熱油裡滋滋作響,從白花花的麵糰逐漸轉為金燦燦香噴噴的蔥油餅,真真真饞死菌菌啦!

//

雲來集素齋

//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雲來集素齋就在下海廟旁邊,很多人都會先去廟裡燒香拜佛,然後輾轉這裡吃一碗素齋面。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麵湯乾淨、清澈,麵條也很有嚼勁,一看特別像本幫面的傳統做法!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大家都說提籃橋沒有了,其實菌菌覺得不是這樣的,雖然街道換了名字,但是這裡的生活還是和過去一樣,那些熟悉的人、物、場所等都還在。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這裡還有

一到週末就約上小姊妹

來逛的提籃橋服裝市場

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趁著午後陽光正好

霍山公園小憩一會

這裡原來是猶太人的娛樂場所

後來變成了家門口的公園

很多住在附近的爺叔阿孃們都會光顧這裡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或者

幾個人聚集在一起

曬曬太陽,然後再發發牢騷

或者打打牌消遣一下時間

也是極好的啦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趁著有日頭的日子

曬曬衣服、曬曬被子

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

不僅要感嘆一聲

哇!這就是陽光的迷道呀!

一天的疲勞頃刻間就沒有啦~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爺叔們喜歡在提籃橋地鐵口

擺上一桌自制桌球

看這技術,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兜兜轉轉

這條阿拉熟悉的13路也都還在

這條在提籃橋和中山公園

之間往返徘徊的經典線路

一定有不少人坐過吧


上海市中心的“小維也納”,低調的讓人心疼!快被阿拉遺忘了



一年過去了

菌菌覺得這裡老底子的味道沒怎麼變

不知道你們覺得如何呢?

週末帶上小夥伴來這裡走走吧

去找找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