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學哪家好,就像中餐和西餐那個好吃,。

上週從一篇文章裡面看到了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三集連續看完,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可以看清楚我們好在哪裡,哪裡需要提升,中西教育沒有絕對的好,為沒有絕對的不好,也是這個例子我想起了中西餐、中西醫的辯論,我會通過中西餐的例子給分析,僅供參考。

中、英教學哪家好,就像中餐和西餐那個好吃,。

中西教學

家長、孩子、學生、國情

中西餐

大廚、刀工、饕餮盛宴

西餐:先來講西餐,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西式快餐店的都吃過的啊,你會注意到去的每一家店都有共同的特點,裝修、可樂、雞腿、薯條基本上是一樣的,西餐要求是標準化、流水線的生產,可樂放多少冰、薯條薯條炸多長時間等都是有量化指標,他們沒有大廚、但每個員工也都是大廚都會做,這三家企業做到了行業老大,全球上萬家門店,這就是體質教育、填鴨式企業的優勢,複製快。中餐,八大菜系、滿漢全席、小龍蝦等等隨便說幾個都會流口水,除了大廚做的美食,我想最喜歡吃的那道菜百吃不膩只有“爸媽做的菜”。中餐和西餐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標準,但也有標準。沒有標準指的是大火煮、小火慢燉、爆炒、鹽少許、糖少許,先給介紹一個餐飲名著《調鼎集》清代中期的烹飪書300多道菜品,任何一道菜品用心烹飪都是一道美食,中餐烹飪歷史悠久烹、調、煎、炸、煮、蒸、色、香、味俱全,一條魚可以百種做法,一道菜做的怎樣更多的因素是大廚的靈感、天賦,靈感與天賦這兩點也是限制中餐不可以想肯德、基麥當勞一一樣的複製,標準化可以複製,能力無法複製。

中、英教學哪家好,就像中餐和西餐那個好吃,。

中餐有沒有標準?有的,中餐本身有標準,菜品規格、長度、寬度、厚度、重量這些都可以實現標準化,但完全像西餐一樣標準量化但調味品上現在還達不到,每個大廚心情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季節、溫度、火候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

中餐,跟著感覺烹飪,隨便想起幾道愛吃的菜就流口水,走幾條巷子就可以遇到美食,單品複製中國也有蘭州拉麵、沙縣小吃、火鍋、黃燜雞等,滿漢全席無法複製,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沒有一家中餐在國際上有規模的企業,但不能否定中餐,中餐遍佈全球,而且餐飲消費規模每年高速增長。

西餐,簡單、複製、流水線,填鴨式批發生產,一個生意只要可以複製就可以做大。

中、西教學

英式教學:因材施教,沒有限制,做自己擅長的自由發揮提供了想象空間,父母也不會管孩子的學習,在《中國老師來了》1-2集我們看可以看到,英國的學生會挑戰權威的,中國式教育崩塌了,有太多的限制,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要聽話,父母說的就是對的,恰恰這一點,讓老師權威失效,學生壓根不認可父母說的就對的這一點,但事實就是如此,父母說的不都是對的;我做自己擅長很好,你非讓我把不擅長的體育發揮好人社崩塌。這也是中國父母的通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種補習班、特長班。

因為紀律的問題把中國老師困住了,在第三週舉行家長會,老師在家長會上提到幾點:①、紀律問題和家長有關,一起配合完成這次挑戰。一位媽媽在後面默默的說:紀律不是,學校該做的嘛。②、下危機,在英國上學是免費的,這是國家福利,天生具備先天的優勢,也是最容易陷入舒適區的,如果畢業以後國情發生改變,和中國學生放到一起有沒有優勢?老師也把孩子上課的一些行為分享給家長,也非常認可。中式的教育+英式父母的支持+孩子的天賦發揮,這是中式教育獲勝的重要因素。

中式教學,簡單、複製,是成績(輔導班、特長班),一條流水線作業,死記硬背,這也是中國培養出非常多的學霸主要因素,這和國情有關,我們必須考出好成績在中國才有機會。其他的我就不說了,我們都是從中式教育裡出來的,我會想中式教育是對的,哪裡不對?父母的攀比、恐嚇、打壓、面子導致學生壓力很大,自己做不到的施壓給孩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讓孩子完成,這一切和中式教育沒有關係,和中式父母有關。從小打壓,增強了抗打擊能力,標註化的特點是底子好、複製快,中國在近幾年突飛猛進,複製了大批量優質的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為強國培養了大量人才儲備。

無論因材施教的英國還是流水線填鴨式的中國,都在某一個階段會培養成一部分流水線書呆子,靈感的神經病。再往上跳一級就是天才,活出自己學到的才能發揮到極致。當然有的人不用成為書呆子也可以快速進入天才領域,這個取決於父母。

藝術靈感來自潛意識與顯意識,來自生活中,靈感只在放鬆的環境中生存;這應該也是IT企業,把辦公區域佈置得像大自然的原因。中英教育沒有哪一家非常好或者不好,取長補短,式家庭教育天賦扼殺在搖籃裡

最後總結一句話,中西教育都很好,取長補短,做正常人,做擅長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