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没有厕所,古代人是怎么解决三急问题的?

江仔在农村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问答。但首先,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故宫内并非没有厕所,仅寿康宫——乾隆皇帝生母的寝宫,就有三处独立净房。

寿康宫中,第一个净房在崇庆皇太后的后殿。

第二处净房在后围房,曾经是个戏台。后围房东次间北面便是厕所,想来是乾隆皇帝考虑到其母亲看戏方便,而专门设计的吧。

第三处净房在东配殿后。这是乾隆皇帝为了自己而安置的净房。

除了寿康宫中,其他地方的确再无独立净房了。

这是因为故宫的排水系统虽然发达,却并没有清洁系统。况且,厕所数量一多,到了夏天时,味道四溢,也容易影响到皇帝与嫔妃们的生活起居。

所以皇帝与嫔妃都会有专用的木质马桶,马桶内有香料,上面加盖,防止气味扩散。

皇帝或者妃子如果想上厕所就传“官房”,在小房间的一角用屏风或后帘子遮挡如厕。

使用完毕后,立刻会有太监宫女来打扫。

每天早上,也会有专门负责的太监来清理排泄物。再用马车运出皇宫。

如此,一来可以保证空气清新;二来的确清洁;三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所以,综合来说,故宫内的大小便问题,是由独立净房加马桶来配合完成的。

不存在没有厕所的问题。


宗镜先生


故宫内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厕所,不代表古代故宫内的所有人都不上厕所,他们当然有其解决上厕所问题的器具,这个东西称之为便器。下面咱就聊聊这个有味道的题材吧....


以清宫为例,在紫禁城中的宫女,太监,嫔妃和皇帝日常使用的便器大致分恭桶和便盆,恭桶是专门负责小便使用的,一般为了防止味道四溢,都设计了一个桶盖,在方便完后盖之。而便盆就是专门用来解决大便的,其形状从故宫遗留下的文物看,有圆形也有方形,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其做工也有区别,下面便是一个后妃们曾是用过的便桶,其实样子和如今的白瓷抽水马桶差不多,有一个软质的坐垫,下面放置带盖子的便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在便桶内都会铺上一层草木灰或者碳灰,这样既防臭又相对卫生一些。


而下图也是一个便桶,这个便设计成了方形,形式一个抽屉,看其大小应该是给年龄较小的格格或者阿哥们使用的。

虽说古代故宫没有卫生间,但却有存放这些便盆和恭桶专用房间,这个房间也是有名号的,史书中称之为“净房”,每天这些污物都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保洁,天天有专门的“粪车”收集后运出宫外。

对了,不知各位看没看过《康熙王朝》,里面就有一集说的容妃和康熙闹翻,被发配到净房洗桶,她洗的那个就是恭桶,见下面的剧照~


老猪的碎碎念


在回答故宫没有厕所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跟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三急。

三急,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几种说法。

1、上厕所急、入洞房急、老婆生孩子外面等的老公急;

2、尿急、便急、屁急;

3、内急、性急、心急;

4、上厕所急、结巴说不出话急、生孩子急

大致就这四种说法了,第四种最为正宗;通常我们所说的三急指的是第三种。

看到这里,您该明白,有些急与厕所无关啊,即便是第二种,放屁也不需要去厕所,真要这样了,比脱裤子放屁还多余呢。

接下来,咱说说故宫的厕所吧。

上面的那位仁兄给你解释了,他提到了独立净房,这个问题不需要我再去复述一遍了。

还有马桶,那会儿是木桶。

相信您看过清史剧,相信您看到过和珅怎样用木桶上厕所,相信你看到过清晨皇宫里的太监往外一大桶一大桶的运屎尿,相信你看到过一些宫女犯错去洗马桶等等。

没有现在的厕所,但有这些东西,上厕所难不倒。

需要说明的是,皇帝用的马桶可不是一般的木桶,而是檀木做的,坐的位置用软布包裹,很舒服,不比您家里的自动马桶差很多。

让您有这样的疑问的原因,恐怕是您清楚在清朝出现了粪坑等上厕所的地方,别说清朝,就算是明朝也有。

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西游记》里车迟国的故事。

孙悟空师兄弟假扮三清骗车迟国三大仙,在三清殿里,孙悟空让猪八戒把三清像扔到五谷轮回之所。

五谷轮回之所,很文雅了,其实就是厕所,猪八戒扔了三清像之后也说了,那是“大东厕”。

所以呀,厕所古代就有,只是故宫里不能搞这些个地方,那是皇帝的地方,要雅,不能臭气熏天,所以没有建,但有木头做的马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