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祕

近年來,中國的神舟載人航天計劃、天宮空間站計劃、嫦娥登月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要說到人類探索太空的先驅,非美蘇莫屬。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探秘一下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的故事。

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秘

上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大熱,兩個超級大國紛紛在航天領域開展研究,希望取得突破以後證明自己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在此過程中,前期蘇聯取得多次優勢,加加林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第一名女性宇航員,宇航員第一次太空行走等等。但後期在航天總師科羅廖夫不幸逝世,以及赫魯曉夫短視的競賽式行為,使蘇聯在航天領域的領先優勢快速消失。此後基本上就是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航天飛機、哈勃天文望遠鏡、GPS、深空探測、"聯合空間實驗室計劃"、火星探險以及未能真的成行的"星球大戰計劃"主導航天領域探索。直到現在中國的"北斗計劃"、"嫦娥計劃"才在強大的美國航天計劃中顯出那麼一些不同的聲音。

蘇聯原定於1967年發射上升2號實現太空行走,但是因為得知美國雙子星系列將於1965年3月23日實現太空行走後,蘇聯人將上升2號的飛行計劃提前了,在沒有充分準備好,並且主要為了競賽的目標下,在1965年3月18日升空並實現了太空行走,這次飛行的成功帶有部分運氣成分(雖然在行走和著陸都有危險,但是並未出現傷亡)。本次航行證明了、類可以在外太空飛行和工作,利於後續長期航天器的維修等。

與首次進入太空加加林乘坐的飛船東方號相比,上升二號在外觀上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別,只在太空艙的頭部加裝了一個備份制動火箭。用來進行太空行走的"上升二號"在太空艙的艙門處附著了一個氣閘艙。氣閘艙可以看作是飛船內外環境的一個過渡地帶。當飛船入軌後,氣閘艙通過充氣的方式從飛船中伸展出來,保持與飛船內部基本相同的氣壓。這時,宇航員打開飛船的艙門,進入氣閘艙之內,再關閉飛船艙門,讓氣閘艙慢慢放氣減壓。在氣閘艙中的氣壓與太空中接近真空的狀態基本一致時,宇航員就可以從氣閘艙裡真正進入到太空中了。

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秘

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秘

上升2號任務一共有兩名宇航員,負責出艙的是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出艙後,他穿著的"金雕"艙外宇航服開始迅速充氣膨脹。在他完成了大約10分鐘的艙外活動準備返回上升2號時,因為航天服膨脹不能成功進入太空艙,被卡在了艙門口。當列昂諾夫卡在艙外時,同行的宇航員別利亞耶夫不停地鼓勵列昂諾夫不要放棄進艙的努力。在多次嘗試、放掉了太空服的部分氣體後終於返回太空艙。由於艙室沒有完全密封,供氧系統向船艙內輸送了過量的氧氣,這種環境很容易發生火災。

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秘

流浪太空------人類與太空首次親密接觸探秘

據列昂諾夫近年的回憶,他當時攜帶了自殺用的藥品。按照事先的任務計劃,如果在在艙外宇航服內儲存的氧氣耗盡之前他仍然無法進入艙內,他就將服藥自殺。而駕駛飛船的別利亞耶夫將會拋棄他和氣閘艙,獨自返回地球。這樣的安排看起來冷酷無情,但卻是意外無可挽救時損失最小的辦法。

驚險事件到這裡還沒結束,和前幾艘蘇聯飛船一樣,這艘飛船的服務艙和太空艙在分離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故障,實際分離時間比預定的晚。飛船實際的著陸地點相比計劃著陸點偏離了386公里,進入了一片原始森林中。搜救隊的直升機很快發現了兩名宇航員,但由於缺乏合適的直升機著陸場,兩位宇航員不得不在寒冷的森林中等待地面搜救隊的到來。太空艙中本來有加熱設備,可以給宇航員暫時的庇護,但空調系統卻偏偏在那時也出了毛病,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裡不停的吹著冷風。宇航員們只好躲到了太空艙之外,在零下5度的空氣中,握著手槍防備野獸的襲擊,度過了艱難了一夜。最後,他們利用滑雪板趕到了9公里外的停機坪。

至此,人類首次離開地球,在太空行走任務基本完成,宇航員以他們捨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取得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突破,向所有宇航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