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半隱”,為何先去李衛處,然後才去田文鏡處,這個順序有何講究?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經過與雍正的一番長談,選擇在李衛的府上“半隱”,而這也是他能夠進行“半隱”的唯一選擇。

雍正成功登基後,連夜趕回府上,與鄔思道進行了一番長談。鄔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論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並且主動提出“半隱”,而這個“半隱”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雍正自己信得過的人將自己看管起來,順帶也能解決鄔思道自己的溫飽問題,也就是離開雍正的身邊,但是不會離開雍正的視線,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同時還能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而鄔思道“半隱”的去處就是李衛府上,甚至可以說,前往李衛府上是鄔思道在當時唯一可以選擇並且是雍正唯一可以確認同意鄔思道前往進行“半隱”的去處。

首先,就是李衛對於雍正是絕對的忠心耿耿,並且是絕對的誠實,這一讓雍正非常的放心。

李衛是當年雍正從揚州城下救回的小叫花子,如果沒有雍正,也就沒有李衛的今天,甚至李衛都有可能活不到這個時候,現在的李衛不僅是進入仕途,而且娶妻生子,這一切都是雍正的恩賜。

更為重要的是,李衛非常懂得感恩,自始至終對於雍正是忠心耿耿,沒有半點二心,所以在雍正府內府外的奴才裡面,李衛是最讓雍正信任的,也是最讓雍正放心的,否則也不會安排他去跟隨年羹堯前往四川去監視年羹堯了。

其次,就是李衛不識字,府上請一個師爺幕僚,幫著書寫文案奏摺,出出主意,可以更好的掩人耳目。

其實雍正非常擔心鄔思道身份的為人所知曉,雍正也需要一個合適的身份既能保全鄔思道,同時又不讓他真實的身份予以暴露,去李衛府上無疑是極佳的選擇。

李衛大字不識,這是眾所周知的,因而李衛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文案工作,就需要一個幫著他的師爺予以協助。這樣一來,李衛府上多出這麼一個師爺和幕僚,所有人都不會感到奇怪,而李衛也會根據雍正的旨意,將鄔思道很好的掩護起來,這樣其內情既不會為人所知,同時也能掩人耳目,不會讓人猜忌。

而憑藉鄔思道的能力和實力,也能為李衛的仕途提供幫助,也算是變相的幫著雍正去培養李衛,這也是雍正非常希望看到的。

再次,就是李衛對於鄔思道非常的尊重,鄔思道必然是衣食無憂。

李衛在雍正府上的時候是奴才,鄔思道是教書先生和幕僚,兩人相識多年,加上雍正都對鄔思道非常的敬重,鄔思道非常有才略和學識,所以李衛對於鄔思道一直都是非常的敬重。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也相信鄔思道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雍正對於鄔思道的歉疚之意。

那麼為何同樣為雍正所倚重的十三爺胤祥和年羹堯府上不能成為鄔思道的“半隱”之處呢?

十三爺胤祥和鄔思道交情甚好,而且十三也是俠膽義膽、剛正不阿,雍正並不希望因為鄔思道影響他與十三爺的關係,況且,十三爺的府上並不像雍正府上那樣管理嚴苛,就連十三爺自己都知道周圍遍佈眼線,這樣的情況使得雍正斷然不會將鄔思道放在十三也府上半隱。

而年羹堯就更不會讓鄔思道去了。一方面,雍正不得不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拉攏、控制年羹堯,說明他對於年羹堯的掌控力已經出現了不足,另一方面,年羹堯有武,鄔思道有謀,他們兩個聯合在一起,極大的威脅。當然還有一點也是為雍正和鄔思道所共同忌憚的,就是年羹堯戾氣太重,就是讓鄔思道去,鄔思道也要好好考慮一下,年羹堯會不會擅自作出殺了自己,因而年羹堯也不是可選之地。

所以,鄔思道想要“半隱”,又要讓雍正同意並且放心,到李衛府上可以說是他能夠“半隱”的唯一選擇了。


鄔思道想要從“半隱”變為“全隱”,到從李衛府上轉投到田文鏡府上也就成為了必然。

儘管在李衛府上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有朝一日雍正一旦遷怒於自己,李衛必然不敢抗旨,鄔思道如果想要離開雍正的視線,改換門庭就是第一步,於是鄔思道選擇了轉投到田文鏡的府上。

一來,鄔思道並不想在李衛的府上的就逃離“全隱”,也不具備“全隱”條件。

李衛非常明白雍正的意思,在李衛府上必然沒有逃走的機會,而即便真的有機可乘,鄔思道也不願意因為自己而讓這些老朋友為雍正所遷怒。更為重要的是,儘管在李衛府上衣食無憂,但是從李衛這裡是拿不到錢的,因而從李衛府上逃離“全隱”之後,鄔思道和如月的生存也就成為了問題。

二來,到田文鏡的府上,雍正不會極力反對。

此時的田文鏡為雍正所信任,是雍正在登基之初非常希望倚重的官員,而雍正對於田文鏡有知遇之恩,田文鏡對於雍正也是敬重萬分,且忠心耿耿,所以鄔思道在田文鏡府上“半隱”必然不會讓雍正反對,況且雍正也希望鄔思道能像幫助李衛那樣,幫助田文鏡儘快立足,進而推行新政,做出成效。

三來,鄔思道只有在田文鏡的府上,才有真正實現“全隱”的機會和可能。

儘管田文鏡與鄔思道都是在雍正江南籌款的時候與雍正相識,但是這兩個人之間並無任何的交往,屬於是素不相識,田文鏡對於鄔思道的底細以及他與雍正的關係並不清楚,因而田文鏡與鄔思道的相處並不會像李衛那樣有那麼多的顧忌,更是要考慮雍正的態度。而鄔思道也是非常清楚這一點,更為重要的是,田文鏡是眾所周知的處事急躁、尖酸刻薄,一旦與田文鏡交惡必然被驅逐出府,這樣才有逃離“全隱”的可能。

與此同時,鄔思道也同田文鏡談妥了8000兩每年的幕酬,這既是鄔思道給自己爭取的“全隱”生存的資本,同時也是為他與田文鏡最後的交惡埋下一個伏筆。而在一切都談妥之後,鄔思道離開了李衛府上,來到了田文鏡府上。



鄔思道先選擇李衛府上進行“半隱”,是為了保全自己,後選擇到田文鏡府上則是為了能夠“全隱”而徹底逃離,最終事態如鄔思道所預先設想的狀況發展,鄔思道也成功“全隱”。

一切正如鄔思道所預想的那樣,雍正同意了鄔思道前往田文鏡府上,而田文鏡也接受了鄔思道每年8000兩幕酬的條件。

但是,到了田文鏡府上的鄔思道不僅經常與田文鏡發生衝突,並且屢次用幕酬的事情來激怒田文鏡,最終被田文鏡請出了府,而鄔思道也帶著如月,趕在雍正前來河南視察之前,離開了田文鏡的府上。

得知這一情況的雍正也沒有再去派人追趕鄔思道,實際上,這也表明,雍正已經徹底放了鄔思道,讓鄔思道“全隱”了。從此,鄔思道便在無音訊。


雍親王府


高人過招,都不是隨隨便便幾個說辭就含糊得了的。鄔思道的“半隱”策略,也是鄔思道深思熟慮的結果,搞得不好,鄔思道的小命兒也就沒了。

就說雍正登基的那晚吧,可謂詭異叢生,老四順利登基後當晚就返回,進附第一件事就是問“鄔先生呢”,你當是雍正對這位謀臣很關心就大錯特錯了。翻翻劇本原著,就知道,他是回來殺鄔思道的。為什麼要殺這樣一個高智商的瘸子,為他登位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啊。很簡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唄,很多雍正登基的黑歷史都掌握在鄔思道手裡,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啊。

所以,鄔思道也想盡辦法自保,在他的操作下,以保護雍正為名調集了五路人馬,互不統屬,從而躲過一劫。看過劇本就知道,此時站在門外的,還有另外一個人,老十三。老十三俠義心腸,生怕雍正弄死鄔思道,但是經過十年的磨練,對於政治,老十三也差不多有了足夠清醒的認識。如果當時雍正非要弄死鄔思道,他也無能為力。

隨後,鄔思道爭取時間,道出“半隱”的策略,算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老十三在門外聽得真真切切,才算鬆了一口氣。

首先,鄔思道選擇了去李衛那裡當先生。而幾年之後,在李衛的介紹下,又才去田文鏡的府上當幕僚。直到雍正視察黃河,鄔思道才成功逃脫。如不然,鄔思道估計也是命喪路途了。

為什麼鄔思道要選擇這樣一種順序的途徑,有什麼講究嗎?

答案是當然有。

1.李衛是嫡系,雍正很信任。

只要鄔思道乖乖的待在李衛那裡,雍正就會放心。因為李衛是老四當王爺的時候從江南帶回來的小乞丐,是在老四的栽培下成長起來的,對雍正十分忠誠。雖然李衛讀書不多,但腦瓜靈活,辦事踏實,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就說科場舞弊案吧,唯有李衛敢於趟這趟渾水,他不講究程序防範,憑的完全是一股子為了雍正皇帝為了朝廷的忠心。他連自己的兒子也起名“李忠四爺”,足見其心可鑑。當然,雍正也十分信任李衛,把江南賦稅重地的重擔交給他來管理,所以,對於監視鄔思道這點事,雍正還是相信李衛能夠辦好的。我還相信,雍正一定給李衛下過密旨,要是鄔思道稍有違諾,李衛就可立即斬殺他,同時,按照雍正的密摺專奏,李衛也一定不時向雍正告知鄔思道的動靜。所以,鄔思道是利用了雍正對李衛的信任,從而達到自保的目的。

李衛這條通道,還有其他作用。雍正登基,天下初定,四周不寧,八爺黨,西北叛亂,諸多事宜都還不夠穩定,而鄔思道為了守諾,只有通過李衛這條通道能夠上達天聽,其他人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比如推舉年羹堯為綏遠大將軍。

鄔思道和李衛可以說差不多同時進的雍王府,彼此還比較瞭解,對於鄔思道的作用,李衛比誰都清楚,所以,他絕對會,起碼在面上對鄔思道恭敬有加,相待如賓。這也省的鄔思道到其他處受人白眼舒坦得多。

2.田文鏡尖酸刻薄,是鄔思道的跳板。

田文鏡就不同了,他不是雍正的嫡系,是半路出仕,雖然很有幹才,但是為人卻尖酸刻薄,他對鄔思道其實一點也不瞭解,要不是李衛的介紹,他們根本就沒有交集。但是鄔思道卻心中明白,雍正重用田文鏡,起碼對田文鏡也是很信任的,所以,就算是鄔思道跳槽到田文鏡那裡,也可以迷惑雍正,讓雍正放心他。

但是,鄔思道卻不可以直接先去田文鏡那裡,因為依照田文鏡的性格和對鄔思道的不瞭解,二人一定會產生矛盾,一旦產生矛盾,你說鄔思道是走還是不走,若是走了,會引起雍正的注意,若是不走,自個兒又要受氣,所以,難以兩全。

在經歷了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以及西北大戰之後,雍正的改革順利進入軌道,政權也得到穩固,而鄔思道也基本兌現了他的承諾,比如山西諾敏案,為年羹堯獻策等等,這讓雍正也徹底感到放心了,所以,最終雍正放下了鄔思道。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了,鄔思道的這種路徑選擇,是很有講究的,先是李衛這個嫡系來監視自己,搞幾年後,兌現幾項承諾之後,再跳槽到田文鏡那裡,雖然都是雍正信任的人,但畢竟又不一樣了,監視也就相對弱化了,然後利用田文鏡的為人,二人以產生矛盾分道揚鑣。而此時,雍正的大局已定,高枕無憂了,所以,鄔思道也就可以自由雲遊了。


青燈問史


今天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人物關係就不過多介紹了,想看這個回答的幾乎都是看過《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為啥這部電視局距離開播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到現在還能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呢?因為經典唄!什麼是經典?多一分過了,少一分又不夠。那麼這部電視劇經典就經典在,不光是領銜主演和主演們對人物的揣摩和表演到位,就連配角對人物的塑造都特別到位,其中李衛這個角色就是其中之一。好了,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雍正登基以後關於鄔思道的安置問題,實際上著實讓皇帝費了心思了,你說殺吧!說實話雍正於情於理都下不了手。於情,君臣共濟十多年,為雍正登基運籌帷幄,決勝於朝堂之上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實電視劇把原著中鄔思道和戴鐸兩個角色合二為一了,真實歷史也沒有鄔思道這個人,但是雍正奪嫡最終勝利的第一功臣是戴鐸,電視劇裡面都規矩到一個人身上了。)論功實不該殺,論才也捨不得殺;於理,我們都知道鄔先生跟四爺黨的其他核心骨幹關係也特殊好,比如十三爺、狗兒等,鄔先生無故失蹤或被殺早早晚晚都會讓我們這位俠王知道,當時雍正政權沒穩,繼位之初就選擇屠殺功臣,這也未免寒了十三爺的心,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因為一個鄔先生寒了十三爺的士子之心,那麼雍正就得不償失了,雍正不會不算這比政治賬。你說不殺吧!放著陣麼尊大神害沒地方安置,你給他送到朝中當官吧!瘸了巴幾難免遭人非議,就不說他是先帝朝戴罪之臣,就是你突然上來這麼個人物,你也沒法寫他的履歷呀,你總不能跟朝中大臣們說,這是我奪嫡的功臣。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倆人擱府邸苦心經營這麼多年,鄔先生知道雍正乾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太多了,何況本人的陰謀詭計堪稱當世第一,留著也是塊心病。這就讓雍正犯難了,要說高手就是高手呢!人家鄔先生給自己想了一條出入,“半隱”。古人說隱藏自己有三種方式,“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啥意思呢?就是你要是普通人你想把自己藏起來就躲在郊外,你要有點名氣了想藏好自己你就躲在市集中間,人多啊!不利於發現你,你要是士大夫想藏起來你就躲在朝堂上,一天就幹你自己乾的活,也別參與任何黨派之爭,這樣就沒人搭理你。那麼鄔先生的“半隱”是啥呢?就是我也不上朝堂上當官,我就在你皇帝能控制的官員手下當個師爺,這樣呢,我還能為皇帝盡點微薄之力,又方便你監視我,也就是說我即保住了性命,你又解決了一塊心病,何樂而不為呢!好了,雍正同意了,但是問題的關鍵就是在誰那當師爺,鄔先生的選擇顯然是更為高明,他先選擇了李衛,也就是前文我們說的狗兒。



為什麼說他選擇李衛堪稱高明呢?第一,雍正放心。我們知道李衛是雍正府邸出來的奴才,命是雍正救的、媳婦是雍正賜的、官是雍正賞的,可以說李衛的一切都是雍正給的,所以李衛最忠心雍正,就連把自己兒子的名都起成李忠四爺,可見李衛多想表達自己忠心與雍正,所以雍正把鄔先生交給李衛明為贍養,實為監視,這讓雍正最放心,而且李衛也特別懂得雍正的心思,每次給皇帝的摺子中都把鄔先生的行蹤奏與雍正。第二,鄔思道放心。因為鄔先生對李衛的三觀有調教的功勞,他了解李衛的品行,同時李衛也尊重鄔先生,如果放到別人手裡面,沒準為了自己的在皇帝面前爭寵,編排一些對鄔先生不利的言行也說不定,所以李衛是鄔先生最好的選擇。



那麼你說鄔先生就這麼待著唄,為啥又去田文鏡那了呢?那我告訴你,其實再好你也是在別人的監視下面,你想想你的生活在別人面前一點隱私都沒有,你不覺的可怕嗎?不誇張的說你穿什麼顏色的內褲、一宿上幾次廁所皇帝都知道,那你活著害有啥意思,所以你想自有就必須的走,所以他選擇了田文鏡,為啥選擇田文鏡?第一,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和皇帝的關係。第二,田文鏡執行“士紳一起當官一起納糧”(這個政策什麼意思以後我們說)的新政急需人才。第三,田文鏡是清官。當然了,他想去田文鏡那也是需要皇帝同意的,雍正在通過鄔先生葛李衛那段時間的觀察和考驗之後同意鄔先生的想法,而且此時也確實是田文鏡在河南的新政到了關鍵時候,也確實缺鄔先生這樣的人才鼎力幫忙,之後鄔先生是怎麼逃跑的,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因為田文鏡不知道鄔先生的來歷,他給皇帝上的奏摺中,只要皇帝不問,他肯定不能主動提,所以監視程度自然減輕,他管田文鏡要八千銀兩一年的費用,對於田文鏡這樣的清官自然也是力不從心,而從鄔先生來了以後一計不獻、一事不做這讓田文鏡更難以忍受,如果不是鄔先生心疼雍正和愛惜田文鏡人才難得,他斷然不會去西北戰場管年羹堯的事,就這樣最後田文鏡受不了,主動給鄔先生攆走了,從此鄔先生也就自由了。其實二月河先生的原著中鄔先生並沒有趁雍正視察黃河之際逃走,而是最後還是回到了北京雍正的身邊,最後也得以善終了。



地中海的蔚藍83125


我覺得是這樣的:

在李衛那裡,對鄔思道來說安全,對雍正來說放心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你後爹要打你,你會跑到哪裡去呢?小姨家是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呢?因為對後爹來說小姨信得過,家醜不可外揚,不會到處跟別人說後爹對你不好。對你來說小姨會保護你。

李衛就充當了這個角色,一來李衛跟鄔思道有交情,而且這個人重情重義,會保護鄔思道的安全,即使雍正不容他了,也不會明目張膽得來,暗殺的話,李衛摸不著頭腦,這位封疆大吏是會保護他的,雍正不好問,即使問起,就可以說不知道不明瞭。

二來,李衛這個人跟雍正的交情匪淺,是他絕對忠心的奴才,如果有一天雍正要弄死鄔思道,我想李衛會為雍正幹好這個差事的,但我想李衛一直在雍正那邊是個正面角色,這種髒活倒不會讓他幹,但至少李衛會好好監督鄔思道的,你老小子在我治下別處去造我四爺的謠,沒四爺的話也別想連另一半也“隱去了”。

跟田文鏡不熟需要引路人

田文鏡是半路出家跟著四爺的,不像李衛在四爺府打一來就認識鄔思道熟門熟路的,而且交情匪淺。我記得是田文鏡遇到各方刁難,李衛才帶鄔思道去見田文鏡,然後順水推舟把鄔思道介紹給田文鏡的。為什麼叫順水推舟呢?我覺得得到了雍正的默許,畢竟田文鏡也算是雍正的心腹,會看好鄔思道的,而且雍正也需要這麼一個人去幫助田文鏡去實行新政,所以與其放在李衛那裡閒著還不如弄到田文鏡那裡幫幫自己。

為了小說的連貫性

年羹堯和李衛是鐵桿兄弟,相信不會為難李衛的下屬,而田文鏡不是,所以後面把鄔思道放到田文鏡那裡,好幫著田文鏡押運糧草,然後順理成章地去年羹堯大營呀。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謝。


石詩史事


鄔思道提出半隱第一站是李衛處第二站才是田文進處。因為雍正對鄔思道不放心而李衛是雍正的心腹把他放在李衛那裡雍正才放心,田文進不是心腹只是雍正的干將能臣而已。當初年羹堯在四川任總督時雍正對年羹堯不放心故意以李衛跟小翠偷奸抓起來讓年羹堯看到讓年羹堯帶到四川做一縣令為的就是讓李衛監視年羹堯,而李衛確實也忠心也不辱使命。如今監視鄔思道當然李衛又是不二人選,李衛又做到了,鄔思道在李衛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的,也沒有人來找過鄔思道。雍正後來放心了又加上田文進在河南對付不了那些官員,鄔思道大才閒著也是閒著就讓鄔去田文進那裡幫忙,果然鄔思道一到就點破了諾敏的把戲田文進大獲全勝,鄔思道早想擺脫監控所以在去田文進那裡時就打好了主意怎麼逃出監控,此計騙過了李衛和雍正,就是要我去幫你可以但每年八千兩的薪水你請得起不,開始田文進為了解決問題沒多想就答應了,其實八千兩請個師爺是高得離譜河南又是個窮省哪請得起所以後來跟本無銀付鄔思道的薪水了總是欠著而鄔思道天天催天天要逼的田文進煩透了又沒錢,鄔思道說府庫裡不是還有幾千兩官銀嗎?田文進當然知道府庫裡還有幾千兩官銀但那是有計劃有用途的,鄔思道催得煩田文進乾脆叫差役把庫裡的錢提了四千兩給了鄔思道叫鄔思道走人我田文進請不起你!敢緊滾!正中鄔思道下懷敢緊回家叫如月收拾東西敢緊走以免田文進回過神來又走不成了,果然晚上雍正來了要見他把田文進給急得派四隊人馬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急追,雍正知道追不上了再說他此時對鄔思道也無殺心了,這樣就放過了鄔思道。


沈秋雨


拙見。首先鄔思道為什麼要“隱”?又為什麼要“半隱”呢?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再說這個順序。

鄔思道是一個極聰明的人,胤禛繼位,他選擇韜光養晦,而不是向雍正要封賞真是最聰明的決定,為了活命他必須隱。而他作為雍正在潛邸時的智囊,雍正為了奪嫡做的不光彩的事很大的一部分都有鄔思道的參與,所以他知悉的秘密也是極多的。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這個道理鄔思道不會不明白,雍正即位,第一部要做的就是滅口,清理這些為他做見不得人的事的人,而這其中首先必須死的就是鄔思道。在此時鄔思道打出了一手感情牌,如果他此時直接說要隱於山林,雍正會信嗎?肯定不會。所以他又適時的提出了“半隱”,既維護了以及的安全,又在雍正的眼皮底下,讓雍正放心。所以還是為了活命選擇了半隱。

鄔思道半隱第一處選擇了李衛,李衛在雍正心裡是什麼地位不必說,從雍正還是四爺的時候就跟著雍正,一直到繼承大統為雍正,李衛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一個大字不識只是在潛邸時的跟班,後來一直到兩江總督,一方大員。可以說鄔思道提出在李衛處雍正是極為放心的。而後又到田文鏡處,這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了,田文鏡並不是因為忠於雍正,而是忠於皇上,這和李衛只忠於雍正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他第二步選擇了田文鏡處,雍正也是比較放心到。只有這樣一步一步才能達到鄔思道安全脫離雍正視線的目的。

所以迴歸到問題,這種順序的根源就是雍正對兩人的信任程度。而決定這種程度的正是這二人對雍正的忠心程度。


莫窮秋


李衛乃精明之人,雖然出身不好,但頭腦靈活。雍正是主子,但鄔先生也是相處多年的人。李衛能平衡好這種複雜情形下,複雜的關係。而田文鏡的眼裡只有工作,情商不如李衛,做事雖懷一顆正直的心,但行事方式過於愚鈍。與鄔先生見識及城府及不相符。鄔先生先去李衛那兒可以起到一個過度作用。再由李衛推薦到田文鏡那兒會順當得多。再有,田文鏡先去李衛那兒再去田文鏡那兒也不一定就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可能就是人生的自然經歷。


天寶大將


大謀士既能謀國更能謀身。功成身退不是一件容易事,李衛是雍正皇帝的親信奴才,退到那裡可以向雍正表明自己的心跡,換取雍正的放心。田文鏡儘管也受信任,比起李衛差了點,再退到那裡,也在皇帝的監控之中。進有進的策略,退有退的辦法。看破人心卻未驚破膽,這就是鄔思道


Top凱哥


迷惑雍正,讓雍正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