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半隱”後幫助雍正策劃了哪些大事?

忠肝義膽嶽老三

鄔先生在“半隱”之後並沒有閒著,前前後後為雍正皇帝出過不少力。


舉兩個例子說明。

一、就在九龍奪嫡的好戲正在在酣戰之時,康熙皇帝將雍正的重要幫手十三阿哥給圈禁了。康熙的做法讓雍正如坐針氈,以為康熙會將皇位傳給當時正得聖寵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而自己自此失去了爭奪皇位的可能。雍正一度變得十分心灰意冷,失去了爭奪皇位的信心。

可是鄔先生卻看懂了康熙的真正意圖,他很堅定地告訴雍正,皇位非他莫屬。經過鄔先生的點撥和勸解,雍正才重燃爭奪皇位的希望。後來康熙在臨終前召見雍正,康熙告訴雍正,將把皇位傳給他。並告訴雍正,當初圈禁十三阿哥是因為他生性耿直而魯莽,怕他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而連累雍正。恰如鄔先生當初所料想的一樣,康熙皇帝將皇位傳給了雍正。

二、鄔先生斷定雍正皇帝是個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人,於是在雍正成功奪取皇位之後,主動向雍正提出了歸隱的請求。

雍正龍翔潛邸的當晚,雍正向鄔先生提出要對他進行安置,考慮讓他出士。而鄔先生卻早就從雍正的眼中看到了殺氣。鄔先生一面以自己腿腳不靈活為由拒絕出來做官,一面又表示自己不會走遠,會在一個雍正找得到的地方安心生活。

這裡面透露出幾點意思。

一是雍正不願意鄔先生出來做官,因為鄔先生知道得太多了,而且很多事是很陰暗的、見不得光的事情。鄔先生自己提出不願意做官,很多事情就不必拿到朝堂之上、百官面前來曝光,這正合了雍正的心意。

二是鄔先生提出不會走遠,會在雍正看得見的地方,這也合了雍正的心意。因為雍正也愛才啊,這樣做雍正既可以在關鍵時候用得上鄔先生,還能把他掌握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這是雍正最想要的結果。

綜合以上考慮之後,雍正打消了殺鄔先生的心思。


鄔先生離開京城之後,第一站去了李衛那裡,後來又去了田文鏡那裡幫助查處山西巡撫諾敏謊報清理虧空一案,這是鄔先生做的第一件大事。

雍正上臺後,為了清理康熙朝留下的積弊,需要做的大事有三件,第一件事清理各地虧空,第二件事整頓吏治,第三件就是實施“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的新政。

山西巡撫諾敏為了響應雍正皇帝,竟然謊報清理完山西的虧空一事,雍正皇帝起初不知情,還說諾敏是天下第一巡撫。等到事情暴露之後,雍正極為惱火,便讓田文鏡去調查此事。

山西官場上下一氣,合起夥來欺騙田文鏡,田文鏡一籌莫展。這時候鄔先生恰好被李衛推薦過來幫助田文鏡,很快便揭穿了諾敏的真面目。諾敏虧空案的完結,為全國清理虧空吹響了號角,鄔先生此舉幫了雍正一個大忙。

鄔先生做的第二件事是幫助年羹堯找到羅不藏丹增的的主力位置。

年羹堯在平定羅不藏丹增的過程當中因為找不到敵方主力位置而舉兵不前,曠日持久,國庫消耗很大,國家財政非常吃緊。而彼時年羹堯驕奢淫恥,對各地方政府嚴苛盤剝,弄得天怒人怨。雍正對此雖然惱火,但是為國家計,還是決定支持年羹堯。

鄔先生當然也明白雍正的心思,於是借幫助田文鏡押運糧草的機會,來到年羹堯的帳前,替年羹堯分析羅不藏丹增的主力位置。年羹堯根據鄔先生的推算,成功找到了羅不藏丹增的主力位置並將其殲滅。叛亂被平息,雍正也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國家財政壓力也得到了舒緩。

鄔先生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幫助雍正點燃了剪除年羹堯的焰火。

年羹堯在向來恃功傲物,在鎮守邊疆的過程中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心理,不把雍正放在心裡。而在雍正眼裡,年羹堯是個沒良心的奴才,是個功高震主的人,對自己的統治和國家安定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但是雍正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來剪除年羹堯,而大臣們也沒有一個敢站出來彈劾年羹堯的。


就在雍正下定決心剪除年羹堯的時候,鄔先生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雍正的這個心理。鄔先生自己寫好了一本奏摺,是關於彈劾年羹堯的。鄔先生把奏摺交給田文鏡,並告訴他說,你把這本奏摺交給皇上,你不準看,也別說是我寫的,我保你必得皇上恩寵。田文鏡照辦,果然雍正大喜。後來源源不斷的關於看和年羹堯的奏摺送到雍正的手上,雍正趁機奪了年羹堯的兵權,並最終將其賜死。

鄔先生的結局

鄔先生的所作所為有幾個很重要的特質,那就是自己出力,但不出名。事情辦好了,功勞算在雍正皇帝的心腹頭上。這樣做有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淡化自己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久而久之,雍正這尊架在鄔先生頭上的佛,慢慢就沒那麼光芒四射了。

待到雍正如火如荼地實施自己的新政的時候,身邊總是有很多得力的助手,諸如李衛,田文鏡,十三阿哥等等。等到雍正想起鄔先生的時候,也已經沒有了想見他的強烈衝動的。

劇中有一個橋段可以說明,那就是雍正到河南視察黃河水災,來到田文鏡的駐地,雍正詢問田文鏡鄔先生在何處,田文鏡回答說,鄔先生已經走了。雍正便不再問了。

事實上在雍正到之前,鄔先生就已經故意與田文鏡鬧出矛盾,田文鏡一路之下將鄔先生趕走了。田文鏡不知道這正好中了鄔先生的計,鄔先生知道雍正要來,就故意找個機會走了。

從此之後,鄔先生完全擺脫了雍正的控制,真正做起了隱士,深藏功與名。


圍爐煮酒話春秋

鄔先生“半隱”之後為雍正做了很多事。



今天來個長篇大論吧。我給大家一點點講述和解析那個波瀾起伏的過程,讓大家可以重新回憶一下具體情節,體味那些驚心動魄的智謀的角逐。

那日奪嫡大戰,胤禛成功上位。當夜,他並未在皇宮過夜,而是匆匆回到雍王府,為什麼?

因為他要立即處理一些事情。其中就包括鄔先生的“安置”問題,鄔先生陷入巨大的危機中。

說實在的話,雍正也在兩難之中,怎麼處理鄔先生是個難題,留下吧?隨時都是個隱患;辦掉吧?按當時的局勢,朝堂並不穩固,還想繼續利用他的智謀。



有兩種情況下,鄔先生堅決不能留活:

一是想留下做官。

鄔先生為雍正登上皇位立下了首功,這是毫無疑問的。有功必要賞,按這樣的功績,你賞位能低了嗎?

低則生怨。功績和賞報不相稱,兩人就會離心,離心則生怨,生怨則生事,到那時處理豈如現在一了百了,來得乾脆。

高則自矜。居功而登高位,位高則權重。鄔先生是什麼人?是能窺破帝王心術的大智之士,當初康熙帝如此深長的智略,都被鄔先生一一解破,從容應對。留這麼個隨時瞧破心機的人在朝堂上,雍正不會毛骨悚然?

二是要走。

九子奪嫡,各有奇謀。明的暗的,正的邪的,為登大寶而不擇手段。包括胤禛在內,誰還沒有點陰私苟且的事情。而胤禛這些暗事情,哪一件又不是出自鄔先生那顆奇計百出的腦袋瓜?哪一件又能瞞得住鄔先生那雙精明睿智的眼睛?

這些事情如果大白於天下,或被政敵掌握,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況且,像鄔先生這種人,如果不能為我所用,當然也不能為他人所用,否則,太危險了。

所以,雍正回到潛柢,就是來辦理這些事情。

回來後先探口風:“鄔先生之位,容我再做思量。”

(明義:你要什麼賞?暗義:你準備怎麼辦吧?)



鄔先生是什麼人,當然心知肚明。三招打消雍正的殺心:

一、“天子無私事”

(明義:你已經是天子了,該考慮的是君王之光明正大的事了。暗義:你的來意我很清楚,你是想來辦私事的。)

二、“我安排了五路兵馬,互不統屬”

(明義:保護你的安全。暗義一:絕不會給你暗中動手的機會,暗義二:放老實點,今晚上你要出了事,明天都不會有人知道你咋死的)



三、我要半隱,去給李衛做幕僚。

(明義:我不做官,不要賞,也不會逃走。暗義:我即不給你添麻煩,也不脫離你的控制,請放心。)

樁樁合心,綜合考慮了一下當時的情形,雍正決定留鄔先生一條活路。

鄔先生選擇去給雍正的心腹李衛做幕僚。那麼就等同於讓雍正一隻手捏住了形蹤,這就太放心了。李衛最大優點就是忠誠,在他那裡是再合適不過的安置了。

至此,鄔先生脫離了漩渦中心。

那麼鄔先生先辦了第一件事。

一、扶助李衛上位



雍正初登大寶,首先要通過成功的施政而穩定自己的皇位。同時,穩定自己的皇位,也更有利於下一步更大的動作。

清理虧空,這是一個比較輕車熟路,容易入手的措施。即能增加財政收入,也能根據情況,提拔和安排自己的人員。

但是,誰都清楚,由於康熙年久,積弊甚深,虧額巨大,豈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國庫空虛,急需補足,必須要儘快增加收入。

增財,是真正的目的。

鄔先生在李衛這裡是安全的。李衛聰明,忠心於雍正,也愛權好色,但李衛重情義,又與鄔先生朝夕相處,能保鄔先生一時平安。鄔先生也通過謀劃,使李衛能夠得以有高升的機會。(這是肯定的)。

有一天,上方發來諾敏在山西清理虧空成功的公書,鄔先生迅速嗅出了其中的意味。

按常理,這份公函只給巡撫及以上官員閱覽,而李衛是布政使,為什麼也能得到一份呢?

因為李衛要升官了。升什麼官?當然至少是巡撫了,什麼樣的巡撫呢?能增財的。

鄔先生選擇離開。為什麼要離開呢?因為巡撫與布政使不同,布政使是低階官職,在當地校考政績。而巡撫是大員,是必須要每年回京述職的,李衛去京述職,你鄔先生屬幕僚,又是雍王府舊人,總會提及說起,某日雍正心血來潮,要你隨去見駕,鄔先生你去不去?

只能走。到哪裡去?

肯定不能去年羲堯那裡,文武合一,智勇相濟,找不自在嗎?

去田文鏡那裡。就借田文鏡查諾敏的這件事。

二、查處諾敏虛假清理虧空



清理虧空這件事,對雍正來說,非常重要,是雍正執政初期的大事情。幹得好,皇權穩固,財政收入增加。幹得不好,就會立即受到質疑,被政敵捉住把柄。這件事,可來不得半點虛的。今天做了假,明天就是隱患,被人利用。

所以,幫助雍正皇帝揭開這個虛偽的華麗面紗,讓他不要被上下欺瞞,保證政策的貫徹落實,這是非常重要的。

對雍正來說,鄔先生幫助田文鏡辦成這個事情,一是落實了政策,二是確定了“半隱”,放心。田文鏡才幹有餘而機變不足,需要鄔先生指點。

對李衛來說,擺脫了監視者的身份,免去了雍正的猜忌,還升了官。

對田文鏡來說,解決了問題,立了功勞,擺脫了窘境。

對鄔先生來說,進一步順理成章地拉遠了與雍正的距離,為下一步脫身做好準備。

皆大歡喜!

三、幫助年羹堯立下大功



鄔先生在田文鏡手下做幕僚,恰逢邊疆戰事緊,年大將軍率兵在外征戰,久未建功。而雍正皇帝因軍資耗費巨大,財政吃緊,遭遇到執政以來的巨大危機。

戰況吃緊,年羹堯也束手無策。找不到叛軍主力,大軍遷延日久,終有一天,財政難以維繫支撐,雍正帝位都在搖搖欲墜之中,豈能不急?

鄔先生出手了。藉著給前線送軍糧的官差,面見年羹堯,一語點醒夢中人,成就了年大將軍的不世之功。



但是,這件事不能讓雍正知道。

你鄔先生以一介平民之身,到年羹堯帳下出謀劃策,是心血來潮,還是早有勾連?以年羹堯的勇略,加上鄔先生的智謀,如虎添翼,這要是有了心思,該是多麼可怕啊!

好在鄔先生識透年羹堯的貪功,年羹堯也深知鄔先生的忌處,兩人一拍即合,非常默契地把這件事瞞了下來。

四、為田文鏡彈劾年羹堯



平定羅布藏丹增,年羹堯立下大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成為雍正心頭的大忌。

年羹堯身為邊關大將,掌握重兵,又屢次飛揚跋扈,橫行不法。將士只知有年大將軍,而不知有皇上。年羹堯還利用功賞,四處安插自己的心腹,令雍正的猜忌日益加深。

掌握如此雄厚兵力,又能征善戰,一旦心志有變,他完全具備把你雍正趕下龍椅的能力。

而且,年羹堯在雍正執行新政的過程中,利益是受到損傷的。他還對抗新政,阻礙實施。如果他有一天轉變了立場,與政敵勾結,造成的後果那簡直不堪設想。

有這樣的一個人權傾朝野,該是多麼的令人芒刺在背。

所以,需要有一個人來打破這個僵局,要提出彈劾。

誰來打這頭一炮?

鄔先生的政治眼光極其敏銳,就對田文鏡說:“你願意做個吐氣督撫,還是個庸碌督撫。”田文鏡答,當然想做吐氣督撫了。鄔先生就說,“既然你想做吐氣督撫,就得聽任我替你辦一件事,此事你卻不可掣肘。”田文鏡就問是什麼事,鄔先生就說:“我替你準備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這道奏章送上去,大業可成。只是此奏章內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鏡慨然答應。

這篇奏章的內容就是彈劾年羹堯的。


得到這份奏摺,雍正如獲至寶,立即著手對付年羹堯,也對田文鏡更加信任和倚重。



再說說鄔先生最終脫身的妙招。

鄔先生提前得知雍正必來田文鏡處視察,但雍正此來,主要目的還是要見鄔先生。

見鄔先生幹什麼?一是探查,二是問計。

探查,是看鄔先生的“半隱”狀況。問計,是

要對付一個人――年羹堯。

鄔先生必須要走。當年雍王府的舊人沒有幾個了,對付完年羹堯也就該輪到了。如果雍正真的見到自己,自己再想走就沒有合適的理由和機會了。

本來,鄔先在田文鏡這裡並不存在危險,田文鏡的身份,不可能像李衛那樣必須要在雍正面前提起鄔思道,讓雍正常常繃緊心絃。

想想田文鏡說的話,“一年幕酬8000兩你不幹事也就算了”,在田文鏡幕府裡,鄔思道是吃了閒飯,卻又幾乎不給他出謀劃策,田文鏡就算和雍正聊也基本上都是政事,而李衛就不同了。

但現在,雍正尋上來,鄔先生就不得不走了。

於是,藉助向田文鏡要賬的由頭,鄔先生與田文鏡發生了言語衝突,故意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主動把他趕走。這樣就走得很自然,讓雍正找不到把柄。



臨別,鄔先生給田文鏡留言“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時失之易”。

此言有三指:

一指田文鏡之謀:田文鏡是清官,但他為了辦事,也要設法摟財,採取的手段值得商榷,比如沒收貪官的家產等,將來是隱患。

二指年羹堯之貪:年羹堯居功自矜,貪酷不法,謀取私利,遲早要倒黴。

三指點雍正之計:要收拾年羹堯,就要利用他貪利貪權貪色的特點,欲擒之,先縱之。




從此,鄔先生便從半隱狀態,徹底擺脫了桎梏,退隱江湖。一代權謀大師,再無形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