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的统治者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洲,起初的时候是女真三大部之一的建州女真部落。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尽管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最终建立起来的,但是清朝却是继承了之前中国王朝的正统性的朝代,清朝和元朝一样,都是来自少数民族的政权,然而最终却可以统一中国,建立正统性的王朝,其中有着众多的历史原因,可能现在的仍有许多的朋友对于清朝这个政权有着诸多的偏见。

但是从中国官方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的确是公认的正统王朝。在清朝的时候,统治者在编纂和解释之前的历史的时候,基本都继承了明朝时期的朝代继承法,也将南宋尊为是中国的正统王朝,而对于辽金等这些朝代,他们虽然是合法的王朝,但却不具备正统性。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在这其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清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是以“金”为国号的,努尔哈赤最初建立的就是后金,之后皇太极才将国号改为了“大清”。

在清朝的统治者心中,他们最初是继承的几百年前的金朝政权的血统,是完颜氏的延续,那么为什么在后来解释历史的时候,没有将当时的金国奉为正统王朝,而是依然选择奉南宋为正统王朝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违背了他们的初心呢?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编纂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里,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才开始标注金朝年号,而且是宋在上、金在下。

这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是将南宋尊为正统王朝的的,而不是金朝,可见这个观点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的,在乾隆皇帝之前,并没有对这些做出解释。

而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题〈大金德运图说〉》当中也说道:“夫宋虽南迁,正统自宜归之宋。至元而宋始亡,辽金固未可当正统也。”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在这句话当中,乾隆皇帝认为,虽然南宋偏安一隅,但是却是继承了之前北宋王朝的正统性,辽代和金朝两个王朝都不具备这种正统性。

在(1781年)的时候,杨维桢曾经做出过关于元朝承继的是宋朝的正统,而不是辽金的说法,当时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不乏许多大学士,但是杨维桢的说法却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肯定,当时乾隆的解释是这样的:

夫正统者,继前统受新命也。东晋以后,宋、齐、梁、陈虽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晋之正统,其时若拓跋魏氏地大势强,北齐、北周继之,亦较南朝为甚,而中华正统不得不属之宋、齐、梁、陈者,其所承之统正也。至隋则平陈以后,混一区宇,始得为大一统。即唐之末季,藩镇扰乱,自朱温以讫郭威等,或起自冦窃,或身为叛臣。五十余年之间,更易数姓,甚且称臣、称侄于契丹。然中国统绪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统属之梁、唐、晋、汉、周也。至于宋南渡后偏处临安,其时辽、金、元相继起于北边,奄有河北,宋虽称侄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统当绝、我统当续之语……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根据乾隆皇帝的这一大段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乾隆皇帝认为一个朝代想要拥有中国的正统性的两个来源,第一就是做到了通过武力同一天下,比如说隋朝和元朝(这里暗里说的就是清朝也具备这个条件)。

第二就是承继了前朝的正统,比如说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梁唐晋汉周,虽然是偏安一隅,但是却是承继了之前晋朝和唐朝的正统,因此也具备正统性,同理南宋也符合这个要求。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而反观辽金,既没有做到武力对中国的大一统,也不是承继了前代的王朝,就只能算是偏安的小朝代了,虽然明清时期将这两个王朝视为是合法的王朝,但却并不是中国正统的王朝。

当然了,这些都是乾隆皇帝自己的看法,究竟为什么要设定这个定义的标准,其中又有着诸多的原因,这个原因史书上肯定不会有所记载,只能通过后世史学家们自己的分析了。

在史君看来,乾隆皇帝虽然饱受后世的诟病,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很有思想的皇帝,在位那么多年之后还对于这种事情进行讨论,其中必然有他自己的用意,奉南宋为正统有着诸多的目的,向华夏文明靠拢,拉拢汉族文人就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清朝真的将金朝奉为了正统王朝,自己以金朝的后人自居了,那么他们和蒙古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尴尬,金朝正是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之下灭亡的。

若是真的这么做,清朝就会和蒙古之间成为仇家,按照当时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清朝的统治者肯定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清朝还是将南宋尊为了正统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