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之恩有时竟一文不值

2018年4月10日,堂弟跟他一个同事来鹤壁玩儿,我带他们游览鹤壁风景。

在淇河边,聊起了游泳。我问堂弟水性如何?他说自己曾从水中救起过一个人,如果水性不行,十几年前就没命了。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救人时,落水者抱住了他,二人一起往下沉,他凭着过硬的水中技能,才摔开了落水者。然后拉住落水者的脚,把他拖上了岸。救上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同学。

无意中救了同学一命,该是亲上加亲了。我问堂弟:“你现在跟那个同学的关系怎么样?”他答:“早不来往了!”我问:“为什么?”他答:“那家伙,没法说!”他肯定有一箩筐的怨言,但一句话概括了。

堂弟的那个同事说:“救命之恩,胜似再造父母,怎能这样!”

我指着堂弟的同事问堂弟:“你救过他的命吗?”

堂弟回答说:“没有!”

我说:“你没救过他的命,跟他的关系却能这么好,连串亲戚都能一起来。而救之一命的人却断绝了来往,确实没法说!”

大家都笑了。

后来我想,如果熟人去问那个落水者,为什么跟我堂弟断交了,他肯定也能说出我堂弟的一大堆不是来!

试想,如果一个死刑犯在行刑前,你一句话救了他的命,他肯定会一辈子给你当牛做马,报答你的恩情。可是在日常社会交往中,救命之恩怎么就变得一文不值呢?

有二个实例,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AB二人关系较好,参加工作后,B得了病,A借给他钱去看病。后来,B做小生意,A再次借给他钱。一次,A有急用,想借B点钱,B一口回绝,没钱。再后来B修房,又来借钱,A只借给他一部分。之后,一次喝酒,B对A说:“我生意上的事都是找别人帮忙,你也没帮过什么!”A觉得,B太不知足,多次帮他,还嫌不够,看来无论如何都得不到他的满足,于是,跟他疏远了。

CD关系不错,一次D提出借C一万元钱,C主动说,借给你二万元吧,D说越多越好,于是借了二万元。一次,C急用钱,借了别人五千元。当C向D讲述此事时,D说:“我可没钱,即使想帮别人,也没这个能力。”隔了几年,D又向C提出想借二万元钱,这时C再次买房贷款十六万,没有借给他。于是,D不满地说:“我交的朋友都有用,有的能借给我钱,有的能帮我装修房子,只有Z某一点屁用没有。”D明显指桑骂槐让C听,C觉得,对他来说,D也没有一点屁用,何必理他?于是,慢慢疏远了D。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朋友关系越来越远,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开放时代,人们的个性变得越来越强,你只要有一点对不住我,我马上就会对不住你。对友人的忍耐力越来越小,顾全大局意识越来越淡漠。

二、自己不想借给别人钱,却总想借别人的钱。如果不想帮助别人,就不要总想向别人索取。不对等的关系,最难维持。

三、交朋友的目的不纯,总想利用别人。你有用,就跟你交朋友,你没用,马上远离你。如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也没用,别人凭什么跟你交朋友?

朋友间应以纯洁的友谊为基础,不应掺杂更多的物质因素。没有友情的朋友是狐朋狗友,是狼狈为奸的利用关系。

人无完人,各有各的毛病。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缺点。朋友间需要互相谦让,如果只强调自我,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最终必然分道扬镳。要想做到与人无仵,就要学会大智若愚。别人说话刻薄,你装作没听见。别人给你脸色,你装作没看见。别人以怨报德,你装作不知道。但这都是有条件的难得糊涂,绝不是让你放弃做人原则,任人随意宰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