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繼實體書店、畫展、動漫主題展與購物中心聯姻成為一種“雙贏”的商業模式後,以話劇演出為主的現場沉浸式娛樂正在日益興起。眾多場景都需要新內容和年輕客群建立聯繫,這是未來一種新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趨勢,有極其巨大的想象空間。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沉浸式娛樂是個舶來品,一類主打劇情的場景體驗,以沉浸式戲劇為代表起源於英國、受到美國百老匯文化沉澱的滋養,經環境式戲劇過渡而來。一類更注重科技帶來的場景體驗,以teamLab製作的各類沉浸式體驗為代表,共同點都是輕劇情、重場景體驗,也許參與者無法複述劇情但是依舊能記得一兩個打動人的瞬間。

沉浸娛樂力求身臨其境,使觀眾“沉浸”於表演空間,塑造多元的娛樂體驗。以空間維度來說,如今主要以封閉室內空間承載為主。場地的選擇和改造是基礎,千百個細節營造的沉浸情境至關重要。情境的營造不是策展或者是劇情內容簡單的照搬,而是通過細節來敘事、並且用劇情自然引導人們在各個小房間之間移動。

觀眾進入情境後會在團隊設定的結構中主動地選擇、反應,一切都是自然而本能的。演員和觀眾不是導遊和遊客的關係講解劇情、也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告訴觀眾應該怎麼做,而是互動和促發。

目前國內線下沉浸式娛樂產品分為原創和IP改編兩種形式。正由於中國缺乏劇文化的多年沉澱,原創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現今又以IP改編形式為主流。談及互聯網時代一個標準的IP,應有獨立人格魅力,靠著有溫度、有態度的優質內容吸引用戶,並形成一個擁有相同興趣或價值觀的社群,社群會激活用戶的參與感,並最終轉化為消費。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英國、美國、日本線下沉浸式娛樂的發展遠成熟於國內,英國成熟IP大多打磨多年,有長期的積累。創業者可以考慮先系統學習引進國外成熟的製作方法和體系,以成熟IP引進和“拿來主義”為先,然後進行漢化、本土化和微創新。下一步選取IP進行改編,最後一步進行原創。

對於情景類主題樂園設計而言,設計豐富的場景意味著通過情景化的主題故事演繹增加旅遊產品的新奇感、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以此來誘導遊客進入心流狀態,這種場景往往是陌生的、新奇的並且能夠引人入勝的,並且形成一種整體的氛圍,最終讓遊客入戲,創造一種獨特的體驗,實現沉浸式娛樂,感覺到幸福。

以迪士尼“潘多拉:阿凡達世界”(Pandora—— World of Avatar)主題樂園為例,這一項目於2017年5月27日正式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開業,佔地約5萬平米,其造價高達5億美元的,是奧蘭多迪士尼10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擴建。迪士尼和詹姆斯·卡梅隆計劃將這個項目打造成為“沉浸娛樂”的新地標。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日本teamLab製作的《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中國巡演大排長龍,半年來朋友圈一直霸屏。英國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登錄上海以來一票難求。孟京輝《死水邊的美人魚》作為中國第一部原創沉浸式戲劇,引爆關注度……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而各種內容的投影藝術展其實都可以算作是沉浸式演出的一種,但是因為其藝術性質過於濃烈,本篇文章不再做過多介紹。

而國內做沉浸式娛樂比較成功的是萬娛引力的 “觸電”。觸電是以 IP 為原點,基於與粉絲沉浸式的娛樂互動,整合 IP 資源、演出資源、地產資源,構建出完整的商業閉環。

2016年3月他們推出的沉浸式互動娛樂“觸電·鬼吹燈”在西單大悅城正式落地迎客,活動時間內,平均每日客單量600+,節假日800+。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觸電的場景設置遵循原始的IP的設定,提出了 “十感”,即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十種感官,以期達到儘量還原原著的效果。

但是總的來說,觸電系列的作品佔地面積都不大,最小的只有100平方米左右,

《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這部來自紐約的“神劇”從2011年首演到現在,創造了場場爆滿的業界奇蹟,讓人們在表演藝術產業日趨式微的今天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Sleep No More》和大多數國內觀眾所熟悉的戲劇非常不同:它是一部“浸沒式戲劇作品”(Immersive Theatre)。這部由莎士比亞著名悲劇《麥克白》改編的佳作並非在常規劇場進行演出,而是邀請觀眾親身蒞臨“一座20世紀30年代的廢棄酒店”。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帶著面具的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錶演

三個小時的演出時間內,觀眾只需戴上一隻面具,便可以任意穿梭在被精心設計成復古風格的9000平方米的演出空間中。宴會廳、小酒館、糖果店、殯儀館、教堂、醫院、樹林…在100多個小場景裡,觀眾將自由進行選擇,主觀決定觀看錶演的角度和順序。整部劇沒有對白,演員們用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來完成。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在不同場景,發生了故事的不同部分

每次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都會選擇再次購票重新觀看,走不同的路線,以求瞭解故事全貌。乖乖坐在座位上向前望,不許講話不許動、連去上洗手間都會小有壓力的劇場體驗在這裡被徹底顛覆。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演員通過肢體表達情感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觀眾可以“零距離”觀察細節

在《Sleep No More》大獲成功前,戲劇界的先鋒們已經進行了至少50年與之相關的嘗試。早在二十世紀60年代,紐約的先鋒戲劇創作者們就因不滿主流戲劇的規矩,開始嘗試環境戲劇(Environmental Theatre)、偶發戲劇(Happening)、互動戲劇(Interactive Theatre)等不同類別的創作,挑戰傳統戲劇的劇院場地、情節架構以及觀劇行為。

除了《Sleep No More》,精彩的“非常規”戲劇作品亦有其他,例如由《愛麗絲夢遊仙境》改編的《Then She Fell》(然後她開始下落)。這部小型實驗性戲劇每場只允許15位觀眾進入。在由廢棄教堂改造而成的未知世界裡,觀眾通過與演員互動推動劇情發展,一起經歷愛麗絲的奇幻故事。

2016年市場上興起的沉浸式娛樂並不多,2017年後,沉浸式娛樂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發芽成長,很多項目都已展露頭角。”國內沉浸式娛樂公司萬娛引力的CEO周簫接受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沉浸式只是外殼,裡面可裝入戲劇、演藝、多樣的線下綜合體驗。在國內,戲劇最早採用了這種新呈現方式。2015年孟京輝《死水邊的美人魚》作為中國第一部原創沉浸式戲劇,引爆關注度。

業界也很快意識到這種新的呈現形式能夠完美的嫁接到旅遊演藝上,2017年4月,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知音號》在一艘遊輪上開演,這是湖北省推動“十三五”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重點創新文旅項目,由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象演藝系列導演之一樊躍共同打造。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知音號》以上世紀初大漢口的商業文化為故事背景,從知音號碼頭露天部分拉開序幕,為遊客設置了鮮活的老碼頭實景體驗區,隨後遊客將登上一艘具有上世紀20-30年代風格的蒸汽輪船,分層移步觀看觸及心靈的武漢故事。《知音號》不分觀眾區和表演區,每一個角落都發生過、發生著或即將發生不可預知的故事,而遊客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這種全新的表演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知音號》開演至今十一個月,幾乎場場爆滿,接待人次超過15萬。中國國旅(武漢)國際旅行社項目部經理魏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冬季是武漢傳統意義上的旅遊淡季,但《知音號》的火爆程度未減,不少外地遊客點名要看《知音號》。”

1.“漂移式”多維體驗劇,沉浸的不僅僅是場景更是複雜化、碎片化的情景;在時空、人與人之間的多重交互中,重構了觀演關係、社交關係。

2. 以“人為核心”形成城市新的吸引力,在重塑城市資產中構建產業體系。

船劇同名的《知音號》,取名於武漢“知音之城”的歷史,它承載了整個大武漢的城市記憶,更是激發了人們心中久違的靈魂情感。《知音號》將成為武漢城市文化旅遊新名片和中國文旅產業新地標。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知音號》將船、景、碼頭、江水物理空間與人、事、物,甚至是百年前的武漢記憶串聯起來產生極強的化學反應,講述屬於一個城市的故事。這是一座活的博物館,船上每一個角落發生的故事都與觀眾每刻的呼吸與體驗緊密共生。當你登上碼頭的那一刻起就彷彿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大武漢,一切是真實而鮮活的。

在大的時空維度中《知音號》是漂移的,它在長江上行駛,演繹著百年前的武漢生活,所有的船客也漂移出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同時這種體驗符合現代社會的認知。《知音號》的輪船緩緩啟航,載著眾人在長江上漂移,岸邊是時尚現代的城市與光影,滿懷儀式感的船客入船之前就已經換好旗袍長衫並盛裝打扮,時空流轉中,遇見過去。

5月20日,週年紀念日當天,“知音號”用燈光秀與航線上的武漢地標互相“打招呼”,告白大武漢,整個城市在這樣的時空對話中生動起來。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穿著旗袍長衫的靚男靜女等待入場,國際範兒的傳統文化與時尚相互碰撞。

“知音號”不分演藝區與觀演區,旅途中演員們各奔東西,觀眾在劇場裡自由的穿梭,追隨著演員,去尋找他們的故事,或追憶或暢想自己的人生,恍惚間,一切似夢,卻又感覺真實存在過。整個過程彷彿進入了電影現場,空間是移動的、時態是變化的,你的身份、角色同時發生著轉變。“簡單而富有情感”的故事、碎片化的城市記憶、碎片化的人生經歷交織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巧妙地發生著碰撞、交互、構建,觀演融合為一體,產生多重體驗。


什麼是沉浸式演出?一文看懂它的過去、現狀與未來


如同美劇《西部世界》一樣,導演組只是制定了裡面的故事線,其他交給演員與觀眾自己發揮

在《知音號》的生活場裡,已經分不清哪個是觀眾哪個是演員!

《知音號》的戲劇理念是漂移的,沒有既定的疆域與界限,徹底打破了傳統戲劇“第四堵牆”的概念,從傳統的“我去看你”變成了“你去看我看你”,遊客不是單純的旁觀者,他們以“第一人稱”沉浸在這座城市的生活中,沉浸在多段新的社交關係中。

某種意義上講,知音號是中國大陸當前最成功的大型沉浸式娛樂項目!


聊策劃,我們總有講不完的故事!

策劃,文旅,思考,成長,偶爾扯淡,非常想和愛思考的人交個江湖朋友!

稻田文旅策劃,傾力打造的農旅產業一站式服務智力平臺!

中國第一家旅遊EPC.旅遊產業開發運營服務商;

稻田文旅策劃有限公司是“鄉創聯盟”創始企業;

中國“設計節”創始企業;

我們正在分享文旅項目實戰案例,歡迎勾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