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而另一个方面大量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

昆仑雪74529905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却也是让人心痛的现实!很多基层学校老师课时量都很大。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学校还需要请代课老师。在刘飞老师看来,这种现象即有教师编制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涉及教师地位、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刘飞老师就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部分老师占着编制不做事

由于许多原因,编制内的老师可能并没有做事,例如请产假的、生病的和借调的。而这一部分人的工作量自然就会落到其他老师或者代课老师的身上。但是从编制来看,学校的老师却很充足!编制足就不能招新的老师,自然就缺老师。


在刘飞老师看来,这是由编制体制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这种现象还持续,甚至会愈演愈烈!

处在人情社会的中国,出于人文关怀,对待上述的三种老师不可能取消编制,这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并且,现在从事教师行业的女老师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女老师会请产假,对老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高不成,低不就,很多毕业生自恃自己有才,瞧不上乡镇学校

乡镇上的学校缺老师,也缺编制,但是就是没人报考。有的学校共招考试报考人数甚至达不到开考比例。真正的原因就是这些学校的吸引力不够,这些师范生都不愿意来。


在乡镇学校上班交通不便利,生活不方便这些都是硬伤。对于把生活质量看得很高的现代毕业生而言,乡镇学校确实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多师范生愿意在城里随便的一个培训机构工作,也不愿意入编制去乡里教书。

教师的收入低下,很多师范生不愿意进入体制内,尤其是男生

老师的工资就是“吃不饱,饿不死”。与其他职业的工资比起来,教师的工资确实略显寒酸。有些师范生尤其是男生毕业后不愿意选择公办学校。

这也正是公立学校的男老师越来越少的原因。


此文旨在学习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是刘飞老师,与你一起探讨教育,找寻那不为人知的教育秘笈。


刘飞老师


教育既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造成目前这种两难情况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点来看。

第一,是什么。提问中所说的“基层学校”应该是指乡村中小学,因为据我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况,城市里的基层学校,尤其是重点中小学,是基本不缺老师的,想进去当老师还得托人情找关系。乡村中小学为什么会缺老师?因为没人愿意去。为什么没人愿意去?因为乡村中小学老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很低。

我自己就在基层学校当过老师。一般来说,各地“重点学校”的老师还是相当抢手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错,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工作,即便退休了,自己找点事干也身价不菲。但是条件很差的乡村中小学,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学生不多,老师更少,经费不足,前途不妙。说直白一点,就是乡村中小学的老师要钱没钱,要名没名,甚至连教师编制都成问题,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很少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去乡村中小学工作的。因为,理想固然重要,但是面包和面子也很重要,人要活在当下,不能不现实一点。

第二,为什么。这件事情说到底,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为什么会这样,跟制度建设没跟上有很大的关系。

想把一件事做好做到位,规矩是第一位的,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但是却总是感觉有心无力,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缺少了规矩。什么规矩?国家的相关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建设很滞后。

现在的情况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重点学校不缺老师,但是应聘者络绎不绝,乡村学校很缺老师,但是根本无人问津。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在进一步加剧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可以这么说,如果国家不在教育改革上拿出一些颠覆式的举措,这种局面将很难扭转。我们很敬佩那些立志去大山里教书的人,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他们的精神虽然伟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会非常有限。因为没有国家制度的保障与支持,靠个人意愿是改变不了大趋势的。

第三,怎么办。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面对非常之形势,必须采取非常之手段。

治重病就得下猛药,比如建立新制度来确保乡村中小学老师们的工资待遇和上升通道,以此来吸引人才。记得我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老俞作为两会代表,曾数次在两会上提出了“让农村学校老师的工资比城里学校老师的工资高30%”的议案,目的就是想改变这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只是貌似没有回音。

现在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我想这种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一定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地强大,一定离不开教育的强大,而教育要想强大,这种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分配不公,必须要妥善地解决。所以,即使现在看起来问题挺严重的,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这样的问题不会拖得太久了,也许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来纠正与改善它们了。


陈向东


基层学校确实缺老师,但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的现象倒并不普遍。

二胎政策放开,确实扩大了幼教市场,而从目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幼儿阶段教育并没有放在突出的位置,所以培养人才和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但总体情况还是供不应求。

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状况没能改变。尤其大城市情况更为突出。

笔者接触过一家全国连锁的培训学校,他们近两年从某城市的师范大学招了几十位年轻老师从事教师岗位。他们的评价是,四个字:“非常好用!”从待遇来看,这家培训学校给的收入不低,要求自然也不低;但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用人方面和学生反映以及学生的考试水平上,对这几批师范校毕业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这个案中,我们不难发现,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心理诉求之间的匹配度非常重要。


如果人才真的是好用的,让用人单位多花点钱多投入一些资本,他们是愿意的。

关键还是看,如何好用和如何用好人。

上文中所说的培训学校,他们有自己的培训理念和经过精密设计的课程体系,他们当然希望招聘来的老师能把这套体系摸索清楚,把课程的优势通过年轻老师的教授体现出来。所以很有自己主见、甚至喜欢不走常规路线的老师,可能就不是这类用人单位的菜了。

据笔者了解,他们招了这批老师非常肯吃苦,对教材的认可度也很高,所以两方的满意度都很高,相应的雇佣关系就比较稳固。换做挑剔的老板和激进的老师,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90年代以后甚至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和70、80后的区别很大,主张个性,向往自由。即使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总体环境在那里,所以基本属性也在那里。

而对于基层学校用人单位来说,他们的待遇不高,招聘体系不变,体制比较传统,从一定意义上容易造成用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匹配度降低。对此,很多城市的教育局管人事的负责人纷纷改进了用人制度,加大了招聘教师时的选择余地,一方面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师范院校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许多师范毕业生当时报考专业出于其他考虑,但真到工作时并未打算入行当老师。所以看似每年教师资格证书获得人数与日俱增,但并不表示实际潜在教师的数量。大家都知道多屯个证书没坏处的道理。师资储备,是国家的教育大计。提供教师队伍更好的发展方向,更明确更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优秀教师,让更多的人想当老师,挤破头想做老师,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Synthia

从业15年的外语教育工作者,热爱音乐,有个可爱男宝。相信“教育让我们越走越近”。


苏珊职场进化论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师资分配不均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而我们这里反应的问题不仅仅是基层学校缺老师,城里很多学校也缺老师。而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表现出的问题却是老师超编。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倒不一定是无学可教。

1、偏远学校特岗老师等年轻老师很多,却干不长久。

我老家就是以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那里许多年轻老师。但是很多年轻老师都是干个两三年就调走了。

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年轻老师不好找对象,地位低,待遇不高,缺少年轻人的发展的平台,这些都是年轻老师调离工作岗位的重要原因。

年轻老师调出多,而调入的老师有的时候会供不应求,这也就是基层学校缺老师的重要原因。

2、请假,在编不在岗的比较多。

二胎政策后有很多老师选择生二胎。 还有部分老师关系比较好,生二胎一请假就是六个月。

还有部分老师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编制在学校里,但是却没有在学校来上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也有很多。


3、很多大城市学校也有校聘老师。

我妹妹在成都某学校上班,她就是校聘老师,她告诉我,他们学校就有很多校聘老师。 因为校聘老师收入低,可以节约许多开支。

4、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愿意从事教师工作。

很多大学生选择当老师只是作为人生的一个跳板。 刚毕业后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就选择去当一段时间的老师,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就考调走了。众所周知,当老师工资不高,工作还很辛苦,社会地位也没有公务员高,二现在老师跟家长的关系也不太好处。所以,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是不太愿意当老师的。特别是男孩子更不愿意当小学和初中的老师。

老师作为一个职业,不应该遭到不平等的待遇。 让我们给老师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不要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丨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为什么一方面基层学校缺教师,而另一个方面大量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

前年,我应老师之邀请,回了趟当年读初中的母校,参加一个教师节的活动。学校没有多大变化,还是在一个山坡边,原来就读的教学楼依然还在,只是多了几套房子。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们也来了,举目望去,真是看不到什么年轻老师,至少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印象。反而是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依然有几位继续在这里任教,看着他们已经沧桑的脸庞,想想当年的青春,老师老了。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现在农村学校已经很难见到年轻老师,稍有本事的,都会千方百计的调到城里,留下来的很多就是我们这些一直在农村土生土长的老师。

如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知识日新月异,比如互联网、电脑操作、英语等等,不少基层学校是缺这类老师的。

为什么又会出现师范院校学生无学可教四处求职呢?关于这个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准确的,如果是准确的,大抵可以从以下原因来考虑:一是教师编制不够,或者是被学校行政编制的占用,一方面导致老师招不进来,另一方面又导致老师缺乏。

二是师范院校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学校去,只想着留在城市,甚至是大城市。所以即使有的地方每年都在招聘老师,但是一些师范院校学生却不感兴趣。

三是有的师范院校学生不一定毕业后选择教书,有可能转向其它行业,当然也会导致就业困难。


碧翰烽


其实这种现象在学校里面很普遍!

我来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情况!

我们学校属于郊区学校紧邻市区,去年才开学正式开课,一开学学校整体学生就达到一千六百多人,所以需要的老师自然就多一些,学校正式编制老师三十四个,人事代理的有七八个左右,支教老师七八个,其余的都是代课老师,我在开学时候在教导处短暂待过,真的是有人来就要,不过是代课老师,题中所出现的师范生无校可教应该不存在,主要是所找的都是代课老师,工资低任务重,很多都是干了一两个月就走了或者一学期之后嫌工资太低了走了!

我们学校任教结构为领导都是小课的,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思品等,招的一些老师也是这种美术音乐之类因学校极差人自然就安排到低年级语文数学的课程!老师缺是缺,缺能干事的老师,缺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最后说下师范生的事,师范生你自己要定位好,是否愿意当老师,愿不愿意多花心思钻研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而不是那种花架子的东西!反正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做好了当一个老师的准备!


数学严老师


学校是所普通高中,老教师要疯,昨了?年年招聘,年年掉坑。咋了?三人为众,三者挑一,可次次报名人数不足落空。去年出了能人,报名环节兑水,好歹来了两个,却不解城门之火。

我校在县之二线,交通便宜,尚且如此,更

何况基层比较偏僻的学校。因招教考试招来的老师,大多都解各乡小,村小之水火,故往者如雀。故年轻人大都不屑回乡,试想守着穷山恶水刁民,虽有私车来回,也是一天新鲜,两天心酸,三天拍屁股冒烟……

都说教师工资高,待遇好,一月不到两干的工资,连谈情说爱都嫌脸惨,更何况女生何处东床,男生何树乘龙,大媳妇小姑娘都进城了,带着闺女的离婚头,门槛早被挤烂了。凭着死工资,卖不起车盖不起房进不了洞房,熬是残酷,硬挺不是办法。干个一年,能走的走了,能跑的跑了,不走不跑也都下海跳槽了!既如此,何必画蛇添足,不如北上南漂闯天下,弃爹挤实力!男生女生均如此,不走麦城,谁死教师门下!

作为普通高中,也出去过不少师范生,本应近水楼台,却是前无救兵。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年轻的老师心气儿盛,洪水猛曾搅成一团,慢慢把棱角磨成了椭圆。什么都想做到最好,难免有些事情做的欠妥当,遇到明事理的家长怎么都好说,但有个别家长会不依不饶的。成绩差了领导不愿意,管的严了,学生烦,家长闹,所以很多大学生宁可去做一对一的家教,都不愿意再考招教。

不去基层,就扎堆城市,以师范生之学力,需花费时间与精力自我设计,因此多是半工半读研。也有的进全国连锁的培训学校,获得丰厚的待遇,从中不难发现,用人单位要求和毕业生心理诉求之间的匹配度非常重要。

近些天,网上都说教师工资高,嘴冒青烟,鼻挂喷泉,不在此山,更因师范毕业生不愿回归教育而灰砖、黑枪、打脸,虽气缓,却想大声呼喊:

回来吧,回来哦,祖国的未来在孩子,孩子的明天在教育。基层教育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你可以与天与地与人施展报复!


伏牛苗业


根据师生比,国家出台的带编的不少。却让非教务人员占额太多。而考教师编不亚于公务员。所以老师既缺又多。如不改制,会越多越缺!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放眼望去,几乎清一色代课老师。就一个语文老师是在编,还当着级部主任。哎呀,学校里的任务比教学业务忙多了。平常让孩子们先写生字,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让孩子们自己看《七彩课堂》。快考试时再突击讲课文(读一遍),也不解释词语。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能学习好就很奇怪了!


淡淡春水


基层学校缺老师?你说的基层学校,应该是农村学校吧,农村学校缺老师,那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目前缺教师最多的是城里学校。

我老家那所镇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十年前,在校学生人数有3000多人,今年春节回老家了解到,该学校现有学生800余人,而老师人数和十年前差不多,大量的教室空置,里面堆满了课桌。按照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师生比例,该学校属于严重超编学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老师每周的课时相应减少,有一部分老师面临无课可上的情况,于是把学校的营养餐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工作等折合成工作量,由老师自愿报名参与管理,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学生人数减少,私立学校的崛起,抢走了一部分生源,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进入了城里学校就读。

随着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城里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目前农村教师进城难度大,也不愿意借调到城里工作,于是出现大班额现象,有的城里学校严重缺编。

师范院校学生要进入教师队伍,首先要取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在有岗位的情况下,然后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综合成绩合格后方能聘用。所以大量师范院校学生四处求职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Lance课堂


你好,我是马慧老师。

先说第一个问题。

我觉得现在基层学校缺老师的现象并不严重。确切的说是个别公办重点学校缺德才兼备的老师。

再说第二个问题。

大量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不能到学校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这是事实,但也正常。这种局面和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求职的境况类似。

第三,刚刚毕业的学生还需要务实,需要锤炼。

我的两个熟人的孩子经过努力到私立高中工作,每个月工资都在万元左右,这还是在辽宁的情况。前提是你有这个能力。

第四,抱怨没有用。

这个世界越来越重视真才实学,无论哪个专业,睡在毕业证上等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教育专业还是其它,努力务实是硬道理。

第五,教育缺人才,缺德才兼备的教师,这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