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李員外轉正

民間故事:李員外轉正

今天講這個李員外,他可不是真正的員外,是他父親為他起的名字。

李員外年青時家裡窮,天天上山打柴到集市上賣,掙點小錢過日子。好在他是三無人員,即無父母,父母早已經去世,無哥兄姐妹,無近房親友。是一個典型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人。所以他打柴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打就去打一天,不想打就不去,到集市上去聽書看戲。

這天,是個晴好的日子。好多天才出的太陽,他想肯定有不少人家需要柴火,自己去多打一點,賣個好價錢,又能多休息幾天。

主意一定,就拿起刀斧往山上而來。

剛到樹林邊緣,突然見從林中跑出一頭小牛,往他跑來。他往旁邊一讓,小牛剛過去,後邊追出一條黃黃的東西,再一看是條狼!

李員外一驚,隨即鎮靜下來。狼到平原是怕人的。他握好刀斧,兩下一碰,發出響聲。那狼一聽響聲,嚇得站了下來。望望李員外,李員外又將手中的刀斧碰得“砰砰”直響。那狼只好惺惺地退了回去。

李員外此時也嚇得一身冷汗。回頭再看看小牛,那小牛已經站在一啃草吃了。他心想,難怪是畜類,剛從死亡線上逃回來,又開始吃草了。

李員外看到小牛悠閒的樣兒,怕狼再來,就在路邊打了一點,準備回家。可那小牛見他背起柴往回走,道不如橫在他面前,好像是叫李員外給它駝似地。李員外試著將那捆柴往它身上一放,那小牛還真的揹著跟著他走。

民間故事:李員外轉正

到家後,那小牛等員外將柴拿下來,它就到門前草地上啃起草來,好像是他家伺養多年的牛似地。

有了這條小牛,李員外的柴越打越多,有了餘錢,買點籽種,在家門前開了片荒地。小日子越來越好。

可是好日子,不讓窮人過。洋鬼子又來了。這天官兵數千人與洋鬼子在對壘。打了幾天互有勝負。不知是誰出個點子,如果再兩軍對壘時,這裡牛多,將牛角上綁刀,放出牛衝洋洋鬼子的陣地。鬼子槍一槍打不死牛,在他們裝子彈時,我們的人跟在後邊衝上去,就可以把他們收拾了。

掛帥的是一名千總,採納了這條意見,集中了數十條牛,可這牛衝鋒要有頭牛啊,這頭牛往哪衝,其它牛才跟著衝啊。這群牛好找,頭牛難覓啊。

正在犯難時,李員外牽著他的小牛來到千總面前說:“長官,這些洋鬼子來我們這兒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小民原帶著這小牛做頭牛。”

“你?不怕死?頭牛衝在前邊,首當其衝是洋鬼的射殺目標啊。”千總說。

“國將不國,何以為家?小民不怕,只要死得其所!”李員外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幾句話說了出來。

那千總點點頭說:“勇氣可嘉!你叫什麼名字?”

李員外說:“小民名叫李員外。”

千總一愣說:“你是員外?員外怎麼不怕死,還敢打殺洋人?你那萬貫家產也不要了?”

李員外說:“長官有所不知,小民的名字就叫員外,其實家中窮得很啊。除那頭小牛外,一無所有。”

千總聽了笑笑說:“好吧,只要這打仗打贏了,你還活著,保你是個實實在在的員外!”

民間故事:李員外轉正

這一仗打得慘烈,好在李員外帶著他的小牛衝在前邊。由於小牛個子不大,在一群牛中不起眼,那些洋鬼沒有拿他當重點。幾十頭牛基本死光,小牛也受了點傷,還把中了鬼子槍的李員外背了回來。

那千總果不食言,為李員外建了墓,還立了塊墓碑:李員外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