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出现口碑两极化,奥斯卡影片为何观众不买账?

菜芽、


是这样 这是一部类似独立影视,所以出现两极化汝不识不可能, 就像喜欢榴莲超级喜欢啊不喜欢不喜欢 或者无所谓的。

弗雷迪·默丘里成名前在机场做行李搬运工。有一天,默丘里毛遂自荐加入杰·泰勒与布莱恩·梅的乐团,恰巧当天原本的主唱辞职,默丘里用自己横跨四个八度的超广音域说服两人,从此开启皇后乐团的摇滚传奇

最让他们出彩的一场演出是1985年7月13日傍晚6点半,在老温布利体育场,一场大型LiveAid“拯救生命”慈善演唱会(同时还有费城场)在上演,佛莱迪已经是后期短发续须的样子,穿着简单的白背心、牛仔裤,右手臂带着皮环,向全场8万人演出。他们以《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开场,紧接着 《Radio Ga Ga》、《疯狂的是爱情》、《我们将震撼你》和《我们是冠军》经典曲目一一上演,钢琴、吉他、麦克风都成了向观众施展魅力的工具,他的表演一如既往地有感染力。皇后乐队为时20分钟表演不仅带来了当日单笔最高额100万英镑捐款,那段演出也被称为史上最杰出的现场演出之一、最伟大的摇滚演出。都认为皇后乐队“偷走”了那场演出。

影片真实的再现了皇后乐队的辉煌历程。佛莱迪原本是一个机场行李员。音乐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一个酒吧乐队成为主唱。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以及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使他们逐渐走红。一次又一次疯狂的演唱会,一张又一张美妙的专辑,佛莱迪有了伙伴们的友谊,有了歌唱的成功,有了粉丝的追捧,更有了爱情。

好喜欢这部电影 很喜欢


乐乐丫头片子


因为《波西米亚狂想曲》讲得的是“皇后乐队”的故事,所以从内容上不客气的说,虽然他们会有很多粉丝,但这依然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只是音乐圈小部分人的专属。

《We Are The Champions》《We Will Rock You》可能大家都听过,但未必就知道他们是谁唱的,更不会为了听歌而去看一部冗长的电影。

而且即使他们当年都璀璨的流星,声振寰宇,但也免不了会被人们遗忘的命运。

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或许看一半就睡着了,所以口碑两极分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哪个小众电影不是这样呢?这部电影的歌曲能够让我激动,但未必所有人都会激动。

从内容上讲,这部电影虽然热血,但还是陷入了好莱坞的俗套之中,是标准的三幕剧,但叙事就好想流水账一样,让人挑不起兴趣来,要不是因为有背景音乐,挨过135分钟确实挺难的。

不过看在女主的颜值上,我还是倾向于多打两分,而其他的演员不管是演技还是颜值就都不够看了。


电影毒角兽


女王(皇后)乐队在摇滚历史上地位如何?摇滚乐迷的观点倾向于这只是摇滚乐历史上的知名乐队之一,但远远没达到一流水平,充其量是个影响力较大的二流乐队,只不过拥有了一个一流主唱而已,另外,墨丘里在乐队里的重要性被夸大了~毕竟他本人演唱风格非常突出,视觉特点明显,这也是有人将其归纳为华丽摇滚的原因,他本人已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普通观众则与乐迷不同,他们对女王乐队本身和音乐可能不太了解,但对墨丘里的性向与私生活充满好奇感,(英国人也爱八卦)加上女王乐队的歌大量在公共场所(主要是体育竞技场馆等)播放,歌曲传唱度较高 ,耳熟能详,让他们觉得墨丘里就是娱乐业的大明星,他们与乐迷的看电影的着眼点完全不同,乐迷眼里看到的是摇滚音乐的诞生,普通观众眼里是他的私生活与爱情,观感自然南辕北辙。




蜷缩之维


对比过去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近几年确实有退步的迹象,但可以说是另一种追求,比如,不再追求“经典化”——就像现代诗写作——非常有戏剧性的故事,人物恨不得饱满得溢出血来,遮幅影像等等,现在似乎越来越追求现场感、生活化,包括摄影,有些貌似违和的尝试,但无疑也是探索,那种感觉就像取消了银幕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樊篱,心灵的互动更切近了,原来这支乐队叫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