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時隔5年的又一力作,和他的上一部作品一樣,本片王小帥的身份,不僅僅是導演,同樣也是製片人劉璇的老公。

王小帥執導的上一部電影《闖入者》於2014年上映,是一部十足的文藝片。由於當時各方面的原因,《闖入者》最終以1003萬的票房收官,遠低於3100萬的投資和宣發費用。王小帥曾因此憤怒發聲“這可能是嚴肅電影最壞的時代”。

可敬的是,即使遭遇了上一次的票房慘淡,5年後,王小帥帶給我們的依然是王小帥式的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他帶著自己特有的對電影的敬畏,沒有絲毫的動搖和改變,將他眼中對時代的反思進行到底。

~ 1 ~

一個導演的蛻變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30年前的王小帥

相比其他“第六代”導演來說,王小帥的作品產出率不高。從1993年入行至今,26年間,算上本片,他一共執導了12部作品。但王小帥的每一部作品都目標清晰明確,含金量很高,不僅在國際國內各大電影評選中獲得好評,更是對三大電影節各獎項都是一種猛烈的衝擊。

王小帥作為導演,是感性而固執的。他的目標是拍出一部“渾然天成”的電影,他的電影中充斥著對時代和歷史事件的質疑與思考,同樣,他更將基於自身生活經歷所體驗到的對人性、對人的情感走向的探索融入到他的影片之中。

王小帥的作品常被人貼上藝術電影的標籤,不僅僅因為他的影片的高度和深度,更因為低迷的票房,王小帥甚至常常被問到“你對票房有期待嗎?會不會妥協去拍一部商業電影?”王小帥卻對此十分困惑,他坦言“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比較重視市場的,不是像人們說的只重視創作,不重視市場,其實我每部電影都是紮紮實實給中國老百姓拍的,講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情感、故事。”

在電影《地久天長》的演員表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頂級流量明星TFBOY成員王源的名字,雖然他飾演的角色在影片中的戲份不多,但這是王小帥站在一個製片人的立場,對電影製作的反思和變通後的結果。

~ 2 ~

王小帥式的劇情片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有人評論說王小帥的電影,聚焦年代性,講的都是過去的故事,但王小帥卻並不苟同,他認為自己始終拍的是當下,只是站在當下這個時代的人對過去經歷過的事情的一種回望,但結局是當下的。他更希望在國家迅猛發展的同時,通過電影的形式點醒人們,翻一翻過去的東西,梳理好自己曾經的經歷,再往前走,會走的更踏實、更穩妥,否則是很危險的事情。

《地久天長》正是基於這樣的創作理念應運而生的作品。他通過兩代人、兩個家庭的故事,回顧了中國人過去走過的30年,包括這期間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和產生的重大社會議題。王小帥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回望過去影片,能讓人們覺醒自己當下所身處的時代洪流,反思自己的行為。

影片《地久天長》英文片名是“So Long My Son”(再見,我的兒子)這更明確了影片的主題。這是一對夫妻耗盡半輩子時間與已逝兒子告別的故事。生於五十年代的王麗雲與劉耀軍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的獨子劉星在與摯友的孩子戲水時,不幸溺水身亡。原本感情深厚的四個人,在命運的分岔口走上不同的方向。

~ 3 ~

80年代的中國式家庭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在電影《地久天長》中,我們第一份需要解讀的是中國式家庭。

之所以影片在長達3個小時的放映過程中,能讓人全情投入,聲淚俱下,因為它訴說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它的真實讓人感動。

中國式家庭是影片首先拋出來的一個具象,50年代出生的父輩們,到了80年代開始了婚姻家庭生活,而那個年代的家庭和人有著同樣的質樸,人和人之間由於相同的經歷、相同的生活軌跡,人們的感情,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可以親密無間。

這樣的大時代下,兩個同樣背景的家庭,因為孩子的誕生,同年同月同日生,變得更加親上加親,那就是我們的父輩。

在時代的大潮中,他們有著共同的時尚定義,80年代初開始跳迪斯科、戴墨鏡、穿喇叭口,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陶醉於對知情時光的回憶。他們同樣經歷著國營工廠的鐵飯碗,享受著穩定的工作,也承擔著被動、被安排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風險和無奈,所以面對計劃生育、面對下崗,他們毫無反抗之力。哪怕是因為聽了流行音樂,參加“黑燈舞會”,進了監獄,也只能承受。

單純的社會環境、親密的鄰里關係,孩子養育的放養模式,一切都在那個年代的洪流中,隨著時間慢慢流淌,哪怕是兒子溺水淹死了,都不知道該去責怪誰?而被迫流產打胎,也只不過是別人都是這樣的,自己也沒什麼好埋怨的欣然接納,甚至是怪只能怪自己沒本事的無奈。

而失去了生育可能的女主角王麗雲,在面對失獨、面對兒子的意外死亡,她沒有反抗、沒有歇斯底里,只有躺在床上扭過頭去的掩面哭泣和夜半的嘆息,她能做什麼呢?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不做就是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定位,她就是善良、隱忍、凡事為他人著想,受了委屈,打破牙齒和著血往肚子裡咽的典型代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王麗雲被推上了“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的高臺,又因為肩負這樣的榮譽,而被首先被列入了下崗的名單之中,她還是什麼都沒做、什麼也沒說,只是默默的兩行眼淚往下淌;而即使面對丈夫的出軌,她也只能去寺廟裡面祈求菩薩保佑,留下一句“如果你想離婚,你告訴我就行了,我成全你。”那就是那個年代的母親和女性的群像。

再說男主人公劉耀軍,那個年代的父輩們,在妻子被迫打掉孩子的時候,他痛恨自己的無能,卻也沒有膽量走出去,超越那個年代同齡人的極限。他擁有一門手藝,在失去了獨子之後,和妻子兩個一起來到南方一個陌生的城市,自己開個修配廠。每天吃飯,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他都要喝一盅白酒,默默無聞的扛起生活的擔子,用力的維持這個家。

婚後,面對的小徒弟茉莉的暗戀、他有底線,卻也和其他男人一樣,犯了不該犯的錯誤。但他深知在兒子死後,這個世界上,妻子活著的底氣,就是還有他在,他知道這份感情的重量。面對養子的逃跑,他欣然拿出身份證明,對養兒防老不強求,對年輕人給予寬容的他,卻也抵不過生活、命運的戲謔,無聲中,他和妻子一樣,揹負著親生兒子已不在的心酸和悲傷,麻木的過著每一天。

~ 4 ~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的解讀當下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影片採用的不是時間順序的正敘,而是在當下的某個時間段,不斷的在帶我們回望過去。

當領養的孩子劉星吵著不喜歡現在這個地方,當父子之間發生劇烈衝突的時候,我們隨著記憶來到了他們親生的兒子劉星的小時候。是一份不能割捨的親情和失獨的無奈,讓這對年邁的夫婦只能選擇領養一個孩子,並且讓他叫以前失去的孩子的名字。

同樣是一家三口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兒子還在的時候,滿滿的是一家人的相親相愛,而當面對養父養母,養子的叛逆、不羈和無法融入,更突顯了這世間人與人的感情,關於親生、關於血緣關係那些不可說的疏離和無奈。

當多年後小徒弟茉莉來看望師傅劉耀軍,甚至要為他生個孩子,以彌補哥嫂一家的行為給他們帶來的悲痛時,當年那些初相遇時的曖昧、美好都一一浮現,本來是一段秘不可宣的感情,卻因為劉耀輝一家遭遇的不幸,賦予了茉莉為了贖罪、為了還債而獻身的勇氣。

6個好友聚在一起,播放磁帶、聽著最新的流行歌曲、跳起新舞步、又一起參加舞會時,磕著瓜子,聊著生活時的愜意,到多年後,大家都老去,在醫院裡,李海燕去世前重逢時的老淚縱橫。

歲月啊,洗盡鉛華,逝去的人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而活著的人,要熬過多少苦難,強大多少倍內心,才能有勇敢的繼續活下去,承受後面的人生。

~ 5 ~

結局為何圓滿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地久天長》中除了人們之間的友誼停留在那一刻,不曾被淡忘,一切都在變,或者由好變壞、或者由壞變好,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地久天長的。

這是一部講述劉耀輝和王麗雲夫妻悲劇人生的電影,然而,片中的每個人物都很善良、寬容,沒有人是可以被苛責的,即使犯了錯的人都那麼的情有可原,你不知道該恨誰?

然而,這就是王小帥眼中的父輩,他們慈悲、他們都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卻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他想告訴我們,那些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還能夠活下來,還能寬容對方的人,是很了不起的,這是王小帥要展現給我們的社會理想。

王小帥說:人誰也沒有辦法永遠避免碰到事,我也碰到過事,沒辦法,避免不了,這是很痛苦的。我的人生從來沒有看到過、或經歷過車禍的發生,我覺得這都是福報,把這樣的福報放在電影裡是很重要的,讓福報擴散出去,讓寬容與善良擴散出去,不要讓勾心鬥角的誤會、詆譭散發出去。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小帥說:“《地久天長》這部電影不是受某個劇情的啟發或者靈感,它講的就是生活的變化,像魚離不開水一樣。所以,我們拍這部電影是非常自發、自然的。我希望把中國人善良的一面留在電影裡,這是我特別想做的事情。”

~ 6 ~

站在當下節點的反思

《地久天長》 | 導演王小帥,傾情訴說中國的家庭之殤

關於影片涉及的幾個問題,其實是特別值得我們活在當下的,尤其是年輕人去反思的。

第一,人為什麼而活?

關於失獨,當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而且是被迫的時候,對於失獨,可以責怪時代,但是當下計劃生育的政策已經放開,未來甚至可能會更加寬鬆,但不能保證未來就沒有人面對失獨。而夫婦兩個自己選擇的只生1個孩子,又將如何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失去,這是需要深入探討的。

這其中延伸開來的問題就是,人究竟應該為什麼而活?

顯然這個問題,100個人有100種答案。但顯而易見的是,活著往往是艱難的,善良的活著更難。然而坦蕩的活著,往往比內疚的活著要自洽許多。

第二,如何超越時代的侷限?

30年的時代變遷,很多人身處其中,卻是後知後覺的。有人說,早知道下海做生意,去南方打拼有這麼多機遇,我當時就早離開體制了。但是哪有什麼早知道,很多人都是在事實沒有發生的時候,不願意相信,不想走出自己已經擁有的安全區,不能承受不確定的未來的風險。

甚至很多人的選擇,也並非出自本心,而是被生活逼了一把,像高美玉、像沈英明、像沈茉莉,他們是在自己當時的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才選擇了走向未知,因為沒什麼可失去的,所以才敢去闖一把,而像影片中的主角劉耀軍、王麗雲這樣的本本分分的老實人,他們如果不是失去了兒子,無法面對過去的人和事,想逃離那個熟悉卻悲慘的生活環境,也不會出走。

凡事似乎都是辯證存在的,有好有壞。

破釜沉舟,奮力一搏的,未嘗不是新天地。固守曾經擁有的,很可能就陷入其中。

時代是一刻不停息的向前進的,但我們人,在當下的時代裡,又如何能超脫、或者說走在前端,需要太多的條件,而單憑意志,誰都想在安穩中度日。

也許最終還是感嘆,一切都是造化弄人,但是人的意志,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有必要去思考。

第三,希望是什麼?

就跟影片中的家庭一樣,我們當下,每個家庭的希望也都在於孩子。

哪怕是一個失獨的家庭,也要養一個養子,不為是否能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血脈,也要有這樣一個身份的存在,才能在別人眼中活成一個正常、完整的家庭,養子找了女朋友,養父養母也會欣喜若狂,所有的家庭組合在一起,都為新生命的誕生和培育在做準備。

雖然時代在變,家庭的希望卻一直沒變,也會繼續的這樣持續下去。

然而,我們看到很多的家庭,並不如願,當一家人都把希望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時,往往造成一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一旦逝去,一無所有,活著的,也艱難前行。

這似乎又回到了第一個問題,只是視角不同。當然影片沒有深入去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似乎都在觀看之後,引起我們的反思。

人的生命力是超乎想象的,以為不可能跨過去的坎,回望時,卻變得雲淡風輕,這就是人的精神的力量所在。

有的人活著卻好像死了,但有的人死了,卻永遠活著。

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都要有一個支撐自己活下去的支撐點。但願我們的餘生,都能如影片中希冀的一般,遇到更多善良的人和事,但願我們自己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和希望。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