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實力不如李建成,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他能夠取得勝利?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奪取皇位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決定他個人生死命運的一戰。

但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恐怕鮮有人會看好李世民。自唐朝建都長安之日起,李建成就以太子的身份,幫助唐高祖安定後方,處理政務。他是正統的太子,毫無爭議的儲君地位,幾乎讓李世民無法撼動。

而且,有一個歷史冷知識是:真實的李建成並非無才無德之輩,相反,他宅心仁厚,深得人心。所以,朝堂大臣、後宮嬪妃、各地將官多歸附於他,比如,唐高祖最寵信的宰相裴寂,就公開支持太子,而三皇子齊王李元吉,也是太子最堅定的盟友。

李建成的賬面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李世民。那麼,為何最終取得勝利的卻是李世民呢?

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01 李世民的軍事能力,為李建成所不及

李世民家族的祖上,是北方遊牧民族之一的鮮卑族。他們的曾祖李虎,在西魏時期就以驍勇善戰而著稱,後來又被北周封為了唐國公,李世民的祖父所襲爵位,就是他得來的。

李家世代以軍功起家,他們能在當時兵荒馬亂的北方牢牢站穩腳跟,歷經幾代還風光無兩,靠的就是手中的軍權和彪悍的家風。

五代時期,軍閥們常說的一句話“天下,兵強馬壯者得之耳”,李世民正是從小接受這種嚴格的軍事化教育。他除了喜讀兵書,還弓馬嫻熟,因此才在李淵得天下的時候嶄露頭角。

在七年統一戰爭中,李淵先後打了六大戰役,而李世民獨擋一面,先後獨立領導了其中的四大戰役。他頭腦靈境,頑強堅韌,更是能夠在瞬息萬變的複雜形勢中,抓住敵人的弱點,勇猛出擊,給對手致命一擊。

而這一點,恰恰是長時間坐鎮後方的太子李建成所不具備的。

02 李世民敢於豁出性命,而李建成則麻痺大意

在玄武門之變前,張婕妤已經得到了情報,她慌忙向李建成告密,李元吉也勸他稱病不上朝,但是李建成麻痺大意,自以為宮中衛士乃是他的人,不會出什麼亂子,於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了玄武門。而反觀李世民,則提前制定了周密的行動計劃。

但是,殺太子,仍然是“誅九族”的大罪,對李世民的部下來說,不免心裡各有各的小算盤。於是,在玄武門的戰鬥中,為了提振士氣,李世民單槍匹馬,第一個衝了出去,射死了對方的首腦人物李建成。這一箭,也只有李世民敢為。而他也因為身先士卒,差點被李元吉所殺,幸好被尉遲敬德救起。

狹路相逢勇者勝,正是因為李世民敢於豁出命去,才極大鼓舞了秦王府將士的士氣。稍後,太子的衛兵猛攻玄武門,玄武門守將敬君弘為李世民當場戰死,而張公謹更是憑藉一己之力,關上了城門,死守城關,力保李世民的人身安全。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也親自到前線慰勞將士。

可以說,有了李世民身先士卒,秦王府上下才能迸發出超強的戰力,他們上下一心,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03 李建成支持者雖多,但手下人才不如秦王府精悍

雖然李世民軍事實力不如李建成,支持者也不如他多,但李世民勝在優質人才的數量上。

在秦王府上,文有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十八學士”,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智囊團,為他制定了一個精妙的作戰計劃。

而武將方面李世民更加突出,在多年的征戰中,李世民收羅了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張公謹、侯君集、段志玄等一大批猛將,他們不光對李世民死心塌地,而且具有高尚的個人品德,如尉遲敬德就拒絕了李建成一車金銀的賄賂。

因此,雖然玄武門之變前,與李建成相比,李世民的實力處於劣勢,但他能夠審勢度時,分析把握敵我強弱,從而用己所長,攻敵所短,最後在不利的局面下,克敵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