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六国攻秦有四条路线,为何每一次都走函谷关?

L丶佳能


在我国,函谷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古人王氏曰:自灵宝以西今河南灵宝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见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称函谷。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盛,使得关东六国深感威胁,六国合纵攻秦,入秦的道路很多,为何六国攻秦只走函谷关呢?

事实上,函谷关位于黄河“几”字型最后一个大弯的位置。潼关到函谷关(秦关)这一段山路,两侧是崇山峻岭,黄河在其间通过,典型的雄关天险,函谷关对于秦国的作用毋庸置疑。


那么当时入秦有四条路,它们是:崤函通道,从中原地区(河洛地区)攻入关东;运城盆地西渡黄河;走武关道翻越秦岭,从南阳盆地攻入关中;在西侧翻越秦岭,从汉中地区攻入关中;或翻越秦岭后先进入陇西地区后入关中。

具体分析:

一,崤函通道;

函谷关此处取汉关位置,大概在河南新安位置;此处还有虎牢关等。广义的崤函通道,可以看做西起崤山,东到虎牢关的狭长区域,是关中地区到中原地区的战略通道。对秦国而言,统一关中地区后,将力量投放到中原地区,必须要经过崤函通道(崤山,函谷关)。


崤函通道是秦国走出关中,称霸中原的必经之路,称为秦国称霸中原、一统天下的咽喉毫不为过。南侧的河洛地区,北侧的上党高地则是扼住咽喉的两只手。崤函通道长度超过100公里,沿途多河多山,容易被从两侧掐断,尤其是上党高地具有很大的威胁。

二,运城盆地西渡黄河;

这条通道,表面看正面宽度很大,是最适合进攻关中的。但是黄河在这一段的渡口是很有限的,关中地区并不存在几十上百公里宽的防御正面,守住几个渡口即可。这一通道进入关中的前提,是控制整个山西高原,至少也要控制运城、临汾盆地和上党高地。

黄河在“几”字形拐弯处,河流湍急,看似从运城盆地西渡黄河很近,实际上可操作性不大,黄河天险并不容易跨越。

三,南阳盆地西入关中;

史载:武关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武关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自春秋始,历来武关均设防守。为兵家必争。 武关旧有城垣,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

武关道比崤函通道更为艰险难行,长度也要长的多。在漫长的武关道中,防御一方可以凭借的天险不止一处;在通过武关道后,防御一方会有很强的补给优势。

四,从巴蜀和汉中北入关中;

在我国,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远在商周以前,山间已出现沟通南北的古代道路,周秦汉唐千余年间,秦岭驿道作为首都长安联结南方诸省的战略通道,包括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蓝武道等古道。

秦岭古道道路艰险,不利于军事进攻的展开,加之地理位置的不利因素,六国攻秦如果走这一路,不利于后勤补给,六国进攻不从这一路走也是必然的。

总而言之:关中四塞,是函谷关、武关、萧关和散关,再加一个运城盆地西渡,这就是战国时期进入关中的全部战略通道。六国无论从运城盆地西进,还是从武关,秦岭一线进攻,都没有从函谷关一路方便,因为其他几路进攻关中地区很难,于是六国攻秦就一直攻打函谷关也是必然的。


源稚生



整个战国历史就是秦国以一己之力对抗东方六国的战争。魏国吴起变法,使得魏国崛起,魏国的魏武卒天下闻名。就连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都死在了收复失地的河西之战中,秦孝公启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图强,才让秦国不致于亡国。赵国的武灵王也想过从西北草原方向和义渠人联合,进攻秦国,但是秦国太后芈八子委身戎狄,为义渠君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为了稳住义渠国,后来秦昭襄王派伏兵诛杀了义渠君,灭了义渠国,从此秦国的大后方变得固若金汤。和魏国多次战争,终于夺回了河西之地,把领土拓展到函谷关外,所以东方的六国只能从函谷关来攻打秦国。楚国也从武关方向进攻过秦国,秦孝公时期,楚国攻破武关一路北上,甚至已经打到了蓝田,距秦都栎阳不到百里,秦国公子华力战而亡!秦国迫不得已,和楚国联姻,才得到喘息的机会。所以东方六国也不是没有想过从其他方向进攻秦国。主要原因是秦国占据的关中平原更像是一个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另一个原因是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可以自给自足,就算秦国没有东出,也不会被别人掐住脖子,更何况后来又占据了巴蜀之地,占尽天时地利。到后来就只有秦国攻伐东方六国,而东方六国时而合时而纵,彼此勾心斗角,即互相防备,又彼此攻伐,不像秦国没有四塞之地,不需要防备别国。


如流水兮逝如风


要是真有四条路可走六国是傻了去跟函谷关死磕?秦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境内,属于河南的最西部。


对于秦国来说函谷关至关重要,因秦国的函谷关內低外高,如同一个大的盆地周边崇山峻岭可谓是天险凌厉,且北面紧挨着黄河,另一边矗立着悬崖峭壁,六国攻秦那会论水战难度是相当大的,登悬崖攀峭壁难度就更不言而喻了。

楚秦边境虽然有一条武关,但是其规模太小了,只够允许一小部分的人马经过,若是六国联军想从武关进入秦国,势必会拉长战线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导致首尾不能相顾,秦军一旦突袭不堪设想。所以秦国函谷关自古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

也正是因为函谷关的“易守难攻”,及四面天险给了秦国充裕的时间强兵富国,休养生息抓准时机,最后统一了天下。


滕王阁的孤鹜


感谢头条君。

首先我要说你的提问是错误的。楚国就从武关打进秦国过。

六国攻击秦国,主要是因为函谷关近一些。最近路线就走函谷关了吧,往北走山西和往南走湖北都绕路了。且那时的路不多,很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粮草转运就是个麻烦事。古代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过去。你想假如不这样进攻。将领非要走人迹罕至的地方,后勤是不是很难保证?记得三国时期曹操赤壁败退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要有多难?回老家兵都没几个了。像曹操一样有带兵能力的又有几个人呢?所以我认为真的不能随意的选择打仗的进军路线。那时六国进军走函谷关,就是因为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不打下来就不行。相对于其他关口来说函谷关是易守难攻的,但其绝对不是难以逾越的。

我们可能看大秦帝国看的受影响了。函谷关并不是天险,而是古时候进攻秦国最好的一条路径。


种花家的不挠人


战争是政权集团实现利益最高规模的军事行动,无论大小战争行动前都会有缜密规划。

战争的指导者必须深切体认地理环境与战略依存度,同时还包括山岳、地形、气候、水文、湖泊、距离、疆界等对战争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作用,所以如果战争漠视空间的概念,必然会导发严重的错误。显然函谷关在攻打秦国中处于不可回避的地理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