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元稹的額《鶯鶯傳》在唐傳奇之中並不是很出彩,但是這個關於崔張的故事在文學史中卻頗負盛名,很多的學者紛紛猜測崔鶯鶯和張生是否是有人物原型存在的,魯迅先生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雖文章非上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魯迅先生這段話可以看出他是支持《鶯鶯傳》是在敘述元稹自己的生活經歷的,雖然文章不算上乘,但是有“情致,只不過結了個不好的結尾。關於這個說法陳寅恪先生也是同意的,張生是元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題材而塑造的,崔鶯鶯也是確有其人,元稹確實與一個青年女子相愛過,有人說是他的表妹但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很大的認同,元稹的這個愛情並沒有得到祝福,甚至是違反了封建社會的禮教和習俗,並且也阻礙了元稹的仕進之路,所以導致了他的始亂終棄。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一、《鶯鶯傳》中的人物

首先是崔鶯鶯,在《鶯鶯傳》中雖然不是《西廂記》所描寫的相國的千金,但是她的家庭條件也是極好的“財產甚厚,多奴僕”雖然不是什麼貴族少女,也是大家閨秀。一個大家閨秀對張生一個小讀書人愛的那麼熱烈,但是封建社會的侷限性又讓她充滿了矛盾和不安,所以她愛的很辛苦,她贈送給張生玉環,希望張生也和她一樣對待愛情可以忠貞不渝,堅定不絕。但是內心仍有不安,像是在與張生分別時候的一段話:崔已陰知將訣矣,徐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沒身之誓,其有終矣。又何必深感於此行這句話彷彿是鶯鶯敏銳的女性第六感,反映出了她對張生始亂終棄的一種預感,而她希望的是二人能夠長長久久,但這也只是種奢望罷了,她似乎知道她和張生的感情是不牢靠的,自己最終會被張生拋棄,她能夠衝破封建禮教愛上張生,但是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張生最終還是會拋棄她。這似乎也是封建社會中廣大婦女的命運。出生在封建社會,思想上有封建思想的影子,但是有時候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就是希望可以有朝一日突破這種限制,但是終於邁出了那一步,又會擔心對方始亂終棄。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其次是張生,在現在看來,張生就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渣男形象,他從剛開始的“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事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但是到了後來卻說鶯鶯是“妖孽”,是“紅顏禍水”認為女人誤國當然也會耽誤他張生,所以舉了周幽王和殷紂王帝辛的例子來為自己辯解。張生對鶯鶯的感情剛開始的時候也是情真意切的,但是人一旦投身於名利場,走上了封建主義的道路之後,他的思想行為也會隨之而變化,在當時的社會中,張生拋棄鶯鶯的行為也就是很平常的了。

但是按理來說,作者應該是站在鶯鶯的角度來,對愛情予以讚美,對張生始亂終棄的渣男行為予以抨擊和批判。事實卻並沒有如此,他卻反駁,用一種主觀上的唯心來肯定了張生這種行為,認為這種行為是合理的。但是到了以後,尤其是宋代以來,人們對於元稹對張生行為的辯解並沒有很多人支持,相反,大家對於崔鶯鶯的遭遇卻是同情,所以唐代以後的學者就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加上了後來的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給作品帶來了個大團圓的結局,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董西廂》和《王西廂》。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二、《董西廂》對《鶯鶯傳》的創新

到了宋金時期,有一個董解元,具體名字不詳,他以諸宮調的形式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演繹了崔張的愛情故事,我們現在都成為《西廂記諸宮調》與王實甫的《西廂記》區分開來還叫《董西廂》。它的出現無疑是具有創造性的,它對《西廂記》的完成也是具有很大意義的,王實甫的《西廂記》就是在《董西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董西廂》的思想主題也發生了變化,《鶯鶯傳》的主要矛盾在於崔鶯鶯和張生,雖有一定的衝破封建的思想但是最終還是衝不出封建思想的桎梏,而《董西廂》主要矛盾則是以鶯鶯,張生和紅娘為一線,鶯鶯母親為另一線。鶯鶯作為相國小姐,不惜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她可以不顧一切地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和《鶯鶯傳》中自怨自艾的封建女性崔鶯鶯不同,《董西廂》中的崔鶯鶯具有了很大的叛逆性,其實這是一場關於新時代的追求愛情的女性和封建禮教的一場鬥爭,這場鬥爭中,還出現了統一戰線的人物,那就是紅娘和法聰和尚,他們在二人的愛情道路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在《鶯鶯傳》中的紅娘幾乎沒什麼作用,法聰和尚則是董解元創造出來的人物在《鶯鶯傳》中沒有這個人物。這個就說明了董解元的一種思想,那就是在和封建思想封建禮教作鬥爭的時候,要想突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單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幫手,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怎麼能撼動數千年來的封建思想呢?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而張生在《董西廂》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個始亂終棄的渣男變為了對待愛情忠貞不渝的人物,從一個接受封建道路,封建思想的人物變為了一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敢於和封建禮教鬥爭的人物。但是張生也面臨著一個矛盾,那就是《鶯鶯傳》裡一直存在的愛情和自己的功名之間的矛盾。但是見到鶯鶯以後就完全忘了書墨紙硯,心裡裝滿了鶯鶯。但是面對老夫人的責難,他想的是“不以功名為念,五經三史何曾想”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忘不了自己的功名,但是在面對愛情和功名的時候,愛情排在了第一位。但是對於封建社會的讀書人來說,他們一生唯一的出路就是走科舉之路,所以他也接受了老夫人的要求——去考科舉。在他的一生中只有愛情和功名,想要得到愛情,那就需要妥協,要科舉榮身,這似乎是張生軟弱的一面,在這一方面向老夫人妥協了。但是他的愛情之路仍舊是充滿曲折的,在老夫人和鄭恆的安排下,逼迫鶯鶯,但是在多人的努力下終於在一起。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所以在作者看來,科舉榮身,金榜題名也不一定會得到美滿的愛情,完美的婚姻,只有在自己的鬥爭下,在別人的幫助下,才會成功,單單靠自己是不容易成功的。

三、《西廂記》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加以深刻改造,成為一出優秀的元雜劇,深刻反映了反封建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在思想上,人物形象塑造上都超過了董西廂的水平。董西廂將鶯鶯和張生的感情是在和報恩聯繫在一起的,在這一方面,董解元知道這是越禮的行為,所以給崔張二人的愛情加上個合理的理由,而王實甫則不同,二人是一見鍾情的,二人的愛情是單純的喜歡,並沒有任何的雜質。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崔鶯鶯是帶著鬱悶出場的,帶著青春少女懷春的思想,當她第一眼見到張生的時候就相互吸引,當看見張生注視自己的時候,他的反應是“嚲著香肩,只將花笑捻”,當紅娘催她走的時候卻是“回顧,覷末一下”這一細節描寫,說明鶯鶯對張生也動心了,當鶯鶯發現張生也喜歡她的時候,她的反應則是主動和張生去接近,她知道張生在月下吟詩,她也去附和,二人是郎有情妾有意。她對張生的愛情是純粹的,沒有任何雜質,沒有《董西廂》報恩的情節。當張生去上京趕考的時候,她悔恨的是“為了蠅頭小利,拆鴛鴦兩下里”她對張生的囑託是得不了官就趕快回來,和《鶯鶯傳》的:崔已陰知將訣矣,徐謂張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沒身之誓,其有終矣。截然不同,她是一個大膽追求愛情,勇於和封建禮教鬥爭的鬥士。

但是《西廂記》還反映了崔鶯鶯性格的另一方面,那就是熱情又有著冷靜,小聰明卻有點點陰險。她看到紅娘送來的小紙條就勃然大怒,當紅娘去責備張生的時候卻發現是給張生的情詩,而張生到了的時候,鶯鶯的臉色又突然變了,弄得張生也是一臉懵。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她也是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覺得這個是不合時宜的,但是又抑制不住對張生的思念之情,加上她不知道紅娘的態度,萬一紅娘和老夫人一夥兒怎麼辦,所以導致她內心的節奏不協調。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而《西廂記》裡的張生是一個情種的形象,他一見到鶯鶯的時候就被迷住了,真是陷入愛情的人智商為零,傻的可愛。他撞見鶯鶯的時候說出“我死也”,她就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的完美女神的形象呀!然後見到紅娘就自報家門,然後問小姐怎麼樣,從而看出張生在愛情中變得痴了。在賴婚的時候,張生與鶯鶯拒不接受二人的兄妹關係“不知夫人何見,以兄妹之禮相待”“小生非哺哆而來,此事若不諧,小生即當告退”他的話雖然有點混亂,但足以證明他由經歷從高興到失望的一個過程,也表現了他對愛情的執著,對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西廂記》裡還有個關鍵的人物,那就是紅娘,老夫人讓她服侍鶯鶯,也就是對鶯鶯一個監督的作用,但是她內心深處也是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當她察覺到了崔張二人的小心思之後就幫他們,有心玉成其事,但是上面講到崔鶯鶯的性格,所以主僕二人不得不相互堤防著對方,既要想辦法對付鶯鶯,還要想辦法對付老夫人,處處忍受著雙方的懷疑和指責,但是還要幫助崔張二人,這就像某個電視劇中的胡宗憲,兩下做人處處為難。在“拷紅”一節中體現出紅娘已經是向著崔張了,說的老夫人竟也啞口無言“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而忘恩,豈得為賢哉?”可以看出紅娘潑辣聰慧的性格,她也在崔張愛情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王實甫在最後說“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崔鶯鶯和張生寄託著他的理想,因為在那個時代的婚姻是不可能以愛情為目的的,都是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之間甚至根本沒有愛情甚至是感情可言,所以在王實甫的那個年代,不可能會“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在他的筆下,崔張的愛情是那麼真實感人,甚至是現代的人也渴望有這種愛情,沒有物質的干擾,只是簡簡單單的愛情,真情至上,在那個年代更是不可能。王實甫在以前兩部作品的基礎上加以創造性昇華,使得《王西廂》無論是人物塑造,藝術手法,還是影響都超越了前代的兩部作品,不光對未來的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青年男女有很大影響,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中也有很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