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堂鎮:灘區遷建圓了田樓村人的三個夢

鄄城縣李進士堂鎮田樓村地處黃河灘區,雖然村名中有個“樓”字,但是全村卻連一棟像樣的兩層小樓都沒有,與其它灘區村莊一樣,這裡自然條件艱苦、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較低,“三年築臺、三年蓋房、三年借錢、三年還賬”成為灘區群眾不想面對、不敢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穩穩的“安居夢”、就近的“入學夢”、方便的“就醫夢”,曾讓每一位田樓村村民做了多少年。

52歲的趙玉勤記憶最深的是,由於家庭經濟原因,她家並沒有像其他灘區群眾一樣築房臺,房子建在低窪地裡,牆體有好幾處裂縫,牆皮已多處掉落,屋裡的光線很差。“那時候一發洪水,房子就只剩下屋頂在水面上,一家人只能乘船到外地討飯、打工過活。”在趙玉勤的印象裡,她共經歷過3次洪水,1996年的洪水最大,一家人在外地足足流浪了1個多月。

2015年起,山東省政府分別在李進士堂鎮實施了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一期工程、黃河灘區遷建試點二期工程及遷建外遷安置工程。其中,灘區遷建試點二期工程涉及田樓、鹽店兩個灘區自然村,從2016年10月17日經省政府批覆開始建設。田樓行政村935戶、3090人的三個夢想終於有了盼頭。

2018年10月20日,田樓村人順順利利、開開心心住上新房。彭效師一家四口人,在6號樓分得一套110平方米的樓房,“在灘區住了一輩子,沒想到能住上新房,要是讓我在老家築房臺、蓋房子的話,真是蓋不起。”據彭效師介紹,根據政策,他家共分得遷建補助113600元,另外還有房屋拆遷費5000元、搬遷費1000元,樓房和車庫一共花了不到3萬元就入住了。

房子有了,還要考慮生計問題。為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後顧之憂,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田樓村在李進士堂鎮政府的幫助下,結合正在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在村裡建起了兩個扶貧就業車間,並與鄄城縣彥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引進了發製品加工項目。

趙玉勤是村裡的貧困戶,80多歲的婆婆得了冠心病,每天都要吃藥,小女兒還在讀書,她和丈夫身體都不好。自從在車間工作後,每天都有50元的收入,“真想不到我現在不僅住上了新房,再也不用擔心洪水,還在車間裡找到了工作,不用再為生活發愁了。”

目前,田樓村不僅在規劃建設大型超市、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娛樂廣場等配套設施,還打算在老村建立田園綜合體。“老村復墾後,通過發展高效農業、開發黃河沿線觀光旅遊等方式,大夥土地流轉有一部分租金收入,在扶貧就業車間、田園綜合體再掙一部分工資,每年每人能收入一萬多兩萬塊錢,脫貧沒問題。”村主任彭步青告訴記者。 通訊員 丁秋松 房正 記者 焦同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