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做的莜面饭

姥姥做的莜面饭

文 ■张俊团 修改 校对 编辑■王成海

山药、莜面、羊皮袄,提起内蒙古的三件宝,人们最为赞叹的当属莜面这一宝,莜面又当属呼和浩特武川县的最为正宗。

正宗到了什么地步?如我此状:笔下要写,鼻翼似乎已闻到刚出笼屉的莜面麦香味!那一个香呦!又不禁想唱:50里的莜面40里的糕,30里的荞面饿断腰----

武川县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侧,常年光照足雨水也集中,黑黄交错的沙土肥沃暄腾,成了莜麦得天独厚的生长地。丰收时节,于山川俯视,莜麦尖而长的叶子在风中抖动,麦浪滚滚而来!农人高唱信天游,一幅美景自此而生!

我们吃到的莜面便是莜麦磨成的面粉。吃起来香不可述,做起来却是难又难、繁又繁!


姥姥做的莜面饭


记得离外婆家不远处有一个加工厂,我们小时候看炒莜麦的情景还清晰在目。

炒之前,先要去打麦场上给莜麦去皮,莜麦籽粒上有一层茸毛,钻到人身上,刺痒难忍。大人们在碾打莜麦时,要扎紧袖口,脖子里通常围一块毛巾,掖得也是严严实实。一通碾打之后,颗粒饱满的莜麦珠珠滚落,大人们却是浑身湿透,鼻子里奇痒难奈!然后转运到加工厂,在一个特大号的炒锅里炒熟莜麦。下午时分,炒莜麦的铁锹翻转声,轰隆隆的加工围磨声一并传来,鲜香扑鼻的莜麦香味也一并传来!坐在炕头上做针线活的外婆会眯着眼对我说:"闻,多香的莜麦味儿啊!"

闻得香,不如吃得香!每每此时,都会缠磨外婆早点做饭:莜面鱼鱼蘸盐汤!

外婆下地点火烧水,和莜面要用滚烫的开水,只看她拿一根搅面棍在面盆中间划出一个小洞,然后一点一点往里倒开水,边倒边搅,变戏法似地缠成一个面团,用手把棍上的面粉搓下去,手攥成拳头开始採面,一拳挨着一拳,手伸得快採得快!我在旁边看着外婆红红的手,问:"姥姥,你不烫手吗?""烫,不烫就不好吃了!"外婆仍然笑嘻嘻地答。似乎烫的是别人的手。我不再说话,悄悄给外婆把案板挪过来,长长的大案板很沉很沉,身材矮小的外婆力气却大得很,胳膊一抬,案板便稳稳地放在炕上。她脱鞋上炕盘腿,把盆里已经和的光溜溜的莜面揪了八个小团,在案板的两端各摆四个,两手开始搓莜面。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随着外婆胳膊和手不停地搓动,八根细细的匀匀的莜面鱼鱼便长长的排列开来,每四根莜面平行而进,互不粘连。她搓到两只手的交叠处也不停,自然地把两手一上一下接着搓,案板有多长,鱼鱼就搓了多长,然后两只手一折、再折,一边一团莜面鱼鱼就置于案板的两端。外婆派我把笼屉摆好,她轻轻抓起莜面鱼鱼整齐地摆放在笼屉里,接着再拽小面团、再搓、再折、再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玻璃照着外婆的身影,她胳膊一扭一扭的姿态成了我记忆中永远的剪影!

那个年代,村里的女人几乎都会搓莜面,但搓的细、长、匀、快是评判巧手、高手的标准。外婆是出了名的巧妇。不但鱼鱼搓得细又长,还推的一手好窝窝。


姥姥做的莜面饭



推窝窝的石头是一块儿长而窄的平板石,平平的、光光的。外婆不用推窝石。说菜刀背更好用。切菜刀抵在她的腿和面板之间,一小团热莜面,放置于菜刀上只见她用手掌往下一压一推,薄薄的一层面皮便粘在菜刀上,回手又用食指从头轻轻一揭,紧跟着一撩一绕一个圆筒状的窝窝便缠在外婆的食指上,撩的那个快绕的那个圆,每次让我看的目瞪口呆。不多时,一个个大小均匀、个头等高、边沿齐整的莜面窝窝码在笼里,笔挺直立,像是蜜蜂的蜂窝,甚是好看!

莜面,几乎是我童年的主食,吃的不生烦,不生腻,与外婆不停地变花样大有关系!

有的时候,她会拿搅面棍直接在锅里把莜面搅成拿糕!有时也会和着土豆蒸成块垒!还会卷成囤囤!捏成扁扁的面皮包了菜馅做成饺饺!也会用大拇指在案板上或另一只手掌上弯成圪团!用整个手指弯下去便做成了刨渣子!也会两只手夹一根莜面细细地搓然后中间摁板,成了一根根滑溜溜的煮鱼子!有时,赶上人多做的量太大,外婆也会用饸烙床子压上一笼饸烙!那精湛的手艺让邻人、客人们啧啧称奇!

一笼笼各式花样的莜面做好以后,把笼盖盖严实,可以放上半晌的时光,莜面鱼鱼不会黏,莜面窝窝也不会倒。

搓了三笼莜面的外婆,通常都会卷上一根纸烟,边抽边问我:"吃什么盐汤啊?冷的?热的?"

小小的我,还不知道抽烟是外婆在解乏。调皮地说:"冷热都要!"

现在想来,外婆对我的娇宠是无边无际的!无论任何时节,都会做上两种汤料,满足我的馋瘾!

热汤是熬了肉和土豆!大锅里还烩了酸菜!无疑,肉汤是我一个人的美味了!酸菜则是全家人的汤料!

冷汤也称盐汤,用一把盐兑上凉开水一碗。赶上夏天,时令蔬菜多,外婆会蒸了茄子、蒸了土豆、煮了豆角、把黄瓜与卷心菜切成细细的丝、西红柿剁碎、尖椒剁碎、蒜瓣剁碎,浇了酸溜溜的陈醋,撒上葱花、芫荽。再炝上一勺头的胡麻油浇在这些大拌菜的上面,一大盆五颜六色的凉菜摆上桌,一股股菜的清香、油的酥香扑鼻而来。莜面还没有蒸熟,菜,先吃上两碗!

赶上冬天,外婆也会把大白菜、胡萝卜切成细细的丝,炝了油撒了芝麻,给我做一个冷汤菜!


姥姥做的莜面饭


蒸莜面,外婆从来不看表,她说除了挂钟不认识盘表。她教我识别莜面的生熟到现在还是我的宝典。我倒是认得盘表,可蒸莜面的时候,也从不看表。外婆说:"要烧大火,旺旺的火!看得笼屉周边匀匀地冒出热气,闻得见莜面香味!莜面一准熟了!切不可蒸的时间长了,如果莜面发黏,那就是蒸的"老虎了"!还有一招,掀开笼盖,莜面透亮透亮的,说明火侯正好!"

这些话后来成了我炫耀会蒸莜面的真经!

莜面好吃,不只是它本身的麦香!挑一筷子莜面拌在凉菜里,真真应了人们的顺口溜:冷调莜面倒烧酒,山珍海味都不如,一口莜面一口酒,香得人们口水流!

现在想起这一口,尤其吃完再腾上一碗滚烫的开水,那个饱啊那个撑!走50里真是不含糊!美味,垂涎欲滴啊!

春去秋来,冰霜雪雨,山川大地静静地流淌着时光的河,一年又一年,一茬茬莜麦,一场场丰收,一笼笼莜面成了内蒙古的美味!成了全国的美味!


姥姥做的莜面饭



走在异乡的街头,西贝莜面村的牌子挂的高高的,店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也有小小的风味饭馆,老板热情地问:"地道的内蒙武川莜面!要不要尝尝?"

厨房是透明的,各种机器奇形怪状,年轻的服务员,塞一缕莜面,窝窝啊、鱼鱼啊、煮鱼啊----瞬间成型!好不精美!

汤料也多了种类,几个精致的小碗:蒜香清汤、辣子黄瓜、油泼菜丝、土豆条拌菜、红红的番茄汤、香菜、葱花各备了小碟!几只浅浅的汤盆:羊肉汤、牛肉汤、什锦汤、蘑菇汤、土豆汤!各色味道一应俱全!


姥姥做的莜面饭



百花齐放的感觉,坐下来,哪一样都想尝尝!调上一碗,吃上一口,确实正宗啊!冲老板点头。老板得意地指饭店一角:"那是!"只见,一个年轻女子,穿了绿衣红裤,端了一笼莜面窝窝高声唱到:50里莜面40里糕,30里荞面饿断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