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开车不累,有的人就特别容易累?

73008371


我今年的二月二十六号早上七点从单人上海出发四川巴中,三月一号下午五点回到上海家中,来回全程四千多公里,为了安全去时二十六号晚七点到湖北宜昌雾渡河开房睡觉,二十七号下午三点半到目的地,二十八号早上七点返回,晚上七点到湖北武汉吃饭开房睡觉,1号早上七点出发下午五点安全到达上海家中,全程无疲惫感,我开车不喜欢有人和我说话,听音乐,驾龄25年,大小车都开过,四十二米的混凝土泵车开过两年,自我感觉良好,驾驶技术路面判断能力比较自信,但不太相信其他车辆,所以我从不紧跟其他车辆,始终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跑高速绝不超过限速的百分之二十,给我的感觉就是开车有一定的天性,只有喜欢开车才不会有疲惫感,我是宁可开车也不坐飞机火车,我发现自己开车就不会觉得累,当然为了安全晚上最好是晚上床上睡四个小时以上,有利于保持清醒头脑,毕竟开车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


广阔胸怀545


看个人身体情况跟心情吧,我白天开车开一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晚上绝对开不了,只要天一黑开车就瞌睡。开车心情好的时候,一点都感觉不到累,在新疆,青海,甘肃敦煌等地开车的时候最喜欢的是一直往西开,向着落日的方向,看到对面小路上上偶然出现的一辆货车,在落日的余晖下,感觉特别温馨,想着是不是他们着急回家,家里是不是有个等着爸爸妈妈回家的孩子,想着别人家的幸福,自己心里也很平和,很安定,关键是在无人区开车,心放空了,也就一点不觉得累。


潘143887298


开车累不累,和人有关,和开的车也有关。

和人有关的原因就不多说了,比如驾驶习惯不好、开车容易紧张或是刚拿驾照,这些朋友多少会觉得开车比较累。

我们重点说说车。

首先来说,开手动挡肯定是要比自动挡累的,即便您是个老司机,也违背不了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

以此展开,车好不好开也是决定人会不会有疲惫感的重要原因。那怎么定义好开呢?这个问题折磨了大家一百多年,现在看来至少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均衡才行。

1. 汽车座椅设计

千万不要小瞧座椅。座椅对于驾驶员肩、腰以及臀部和大腿的支撑性能够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舒适感受,而且汽车座椅不同一般的座椅,它是放在运动中的汽车中,这就好比我们坐船,船在岸边,您不会觉得难受,但开到江中间了,晃荡起来的感觉能让你胃里翻江倒海。


针对座椅的舒适性,我们又分为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即便我们模仿沙发设计(19世纪初的汽车座椅就是这么干的),把汽车座椅的静态舒适性做得很高,但由于支撑性不好,运动起来的动态舒适性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现在一些企业还推出了零重力座椅,就是为了强化动态舒适性。

2. 整车布置(内饰)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关于人机工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设计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这听起来有些复杂,说白了就是怎么让你爽,避免做无用功、避免人体伤害、最大化提高工作效率。


而关于整车布置(内饰)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车的方向盘中心和座椅中心不在一条线上,像上图这种偏一点倒是无所谓,如果偏多了会很难受。有些车型整车布置没做好,方向盘会有些歪,不利于长时间驾驶。

3. 底盘舒适性

关于底盘舒适性的问题就不用过多展开了。通常来说路感比较清晰的底盘,驾驶起来会有乐趣些,但遇到颠簸路面时的舒适性较差,抛跳感会比较明显。

4. 驾驶视野

驾驶视野不能太压抑,否则长时间驾驶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A柱过分倾斜或粗大、后窗或侧窗倒车观察视野过小却没有补偿措施、坐姿很低,这些都会影响驾驶舒适性。


5. 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

发动机和变速箱匹配质量会影响整体的平顺性。想想看,您要提速的时候发动机半天才反应,真挺影响驾驶心情的。


东拉西车


我的经验是:长途开车累不累与两个方面关系密切(可以说起决定作用)。

(1)开车时候的坐姿。大家平常开车都坐的比较直(包括我平时开车)。主要是城市啊,驾车突发情况多、平繁且复杂,需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所以靠背基本在90度到100度之间。

而我长途驾车的时候,都是把靠背调到110度至120度,人处于列为后靠的状态。这种驾车姿态特别适合超长距离多天连续驾驶的长途驾驶(每天开车超过十小时,并且不是城市道路)。这种驾车姿态将身体重量的一部分由靠背给转移到座椅上,减小了对脊柱的压力。

我连续开车最长超过15个小时(去年8月新藏线时),到地方以后下来唯一感到不适的就是双脚,走路都已经不自然了。而腰臂都没有酸涨的感觉。

(2)中央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其重要性仅次于靠背的角度。如果不合适就需要改造扶手箱。

扶手箱的高低和位置这样来判断是否合适:手搭在方向盘上,手肘关节自然下垂就能放在扶手箱上。

我的车原扶手箱太低了,太短无法达到适合状态,通过改造以后完全满足手臂自然下垂以后,手肘就放在扶手台面上。

这种既避免了长途驾驶以后手臂的酸胀发生,又是手臂的重量,不会由身体来承载,进一步降低了脊柱承载的重量。


林肯149931219


本人三十多年老司机,以前在单位开大车,就是老解放还有日本三菱多田野25T大吊车,也开过各种小型车。

现在退休了,不过,一直以来只要不上高速公路,累不累的我能坚持跑八九个小时无所谓。只要跑高速,二百公里以内还好,多了就困,就算找个服务区休息一下,开一会还是各种困。

2018年四季度去西南各省游玩,跑了两个月一万多公里,基本走的是国道、省道,跑一天也不觉得很累。


瘦竹老久


我是一位癌症患者(食管)58岁,2011年做手术、8次化疗、30次放疗,身体状况是不能与正常人相比的。2018年自驾游12540公里(湖北、陕西、河南、甘肃、青海、新疆、四川、重庆、湖北),时间31天,平均每天400公里。我认为开车累不累,主要是开车姿态及心情,特别是开车姿态,有时一天跑900多公里并不感觉特别累,本人体会是:身体支撑在座位背靠上,绝大部分时间是单手控制方向盘(道路状况不好时除外),身体手臂与方向盘调整好角度与距离,当然每个人身高、体型不一样,可以慢慢调整到最佳状况。


qvbdcidtf


说到底,开车也是一门技术活。开得好回家吃饭,开不好全村到你家吃饭。如果感觉自己每次开车都感觉特别容易累,那就要提高警惕了,疲劳驾驶可不是闹着玩的。要解决这种现象,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跑长途前要注意休息好。注意这里说的是“休息好“,而不仅仅是休息。每次出远游前,不少人会因为大脑过度兴奋导致前一晚睡眠质量不好,当然就会容易导致第二天开车的精神状态不佳,这样开车不累才怪。

二、尽量避开容易累的时间。我们知道,早晨6点前、中午12点和夜间22点后都是人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时间段,如果可以选择出行时间,我们应该避开在上述时间开车,尤其在夜间,视线不良加上疲劳驾驶,非常可怕。

三、学会分配精力。开车很讲究张弛有度。开车过程中总是高度紧张自然容易疲劳,但一直处于放松状态也会容易忽略路面的一些关键信息从而面临意外情况。在视野开阔、路况良好、相对封闭的路段,我们应该适当放松,多看看远景或一些绿色景物,对人会产生愉悦感,从而减轻疲劳;在路口、高速出口、拥堵路段、雨雪路面、高架桥等相对复杂的路况,我们则应该保持适度紧张,提高警惕,慎防意外发生。

四、学会预判性驾驶。行车中要多预判各种路段容易出现的险情,使自己早作准备或提前采取措施,这样就能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譬如到了高速出口前200米,就要想到前方车辆可能因错过出口突然急刹车使自己面临意外情况,所以需要我们提前减慢车速,与前车拉开车距或者向左侧错开车道,这样即使前车真的会发生急刹车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轻松面对。

五、采取醒神措施。行车中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多备一些饮料、口香糖等一些提神醒脑的东西,实在没办法,当出现疲劳时,抽自己几个响当当的耳光也是可以的。这里不建议副座驾坐一个话唠,虽说疲劳是防了,但也容易出现分神的行为,非常危险。

六、热爱你的车。曾听到一句话:如果你驾驶的车不是你热爱的,那你还不如去坐公交车。如果你和你的座驾已经超越了爱情,那我想像不到当你人车合一的时候,你的累从何而来。你内心的激情澎湃已为你褪尽了所有疲劳。

我是一个非常享受开车的人,愿和大家分享和讨论有关车的一切,欢迎赐评。


蠢蠢不动的devin


开车累不累,取决于对开车的适应性。

一、驾驶适应性

驾驶中有句话:开车是福也是祸。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对开车是有影响的。适合的相对比较安全,不适合的就可能容易出问题。称为驾驶适应性。因此,有些人学完车根本就不开车,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

二、职业适应性

驾驶适应性,是从一个人开车的极限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在安全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职业适应性。比如职业驾驶员。有些人开车就是不觉得累。我见识过一个军人司机,年龄接近六十岁了,按说这个年龄的开车反应都不太行了。可他开车从南方到北方一气呵成几千公里点事没有。而有些人试试,虽然还安全,恐怕上百公里就得完了。不能不承认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职业适应性。再比如,有些人喜欢当官,可是几十年下来还是那个科员(排除非能力因素)。而有些人几年就能升到处长。

因此,你不能不服:开车最适合(适应)的轻车熟路、如鱼得水。不适合的寸步难行。


刘俊利


我开轿车不会累,有一次一天杀到重庆1000来公里,第二天办完事又杀回家,全程高速,真不觉得累,但是容易犯困。开SUV大概200公里左右就会觉得大腿和腰肌酸,比较累,需要下车活动一下,但是不犯困,所以家里买了2张SUV,一张X1,一张维特拉,累点总比犯困好吧。


四十无闻


这个说法也许站得住脚。我可能就是这样的人;

一,五十五岁时,女儿非要我去学开车,说今后开车接送外孙。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的我,在驾校学习中,教练非说我是开过车的,处处显得老道,沉着,熟练,可我发誓没有开过。

二,学习中,从理论,场训(倒杆,侧方位停车,压饼……),路考……,只要进考场,一把通过!绝对不会补考。

三,学习完结,上午拿到驾照,当天下午就开着女儿的车上路,逛农贸市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买菜,晚上逛夜市(说也奇怪,女儿就不怕我出事)。

四,今年俺六十三岁了,时常开车去三峡库区游玩,一开就是五六个小时,不感觉累。最夸张的一次,重庆出发,开车去成都及成都附近区县耍,一边走一边耍,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重庆,真是“朝辞山城彩云间,千里川渝一日还”!不累!同往的坐车人个个都好累掺了,我不觉得累,反倒精神焕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