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比電商更先進的零售方式是什麼?

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

在我們談很多恢弘的概念、深刻的邏輯和有趣的現象之前,我想與大家先來聊聊,在商業世界裡面,特別重要的5個基礎邏輯。

我想從一切商業模式的那個源頭開始,我們稱之為流量。

我有一個親戚,他一直是做鞋子的批發和零售的生意,受到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影響,這幾年他的生意越來越差,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過來找我,說:我是不是應該到網上去開個店呢?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這個問題讓我特別的為難,因為我很難開口告訴一個做了30多年零售生意的人,他其實並不真的懂什麼叫做零售。哪個更好?它必須有一個判斷的標準,那這個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呢?

概念:流量成本

零售的基本邏輯,是流量成本。流量成本指的是我們每獲得一個客戶,要為此付出去的基本價格。如果把你的銷售過程比喻成一條河床的話,那麼這個流量,就是從不同渠道、不斷流入河床的那個水源。你的河床設計的再科學再完美,但是隻要沒有水源,一切商業模式都是擺設。

案例比如,你是一個磨刀老頭,你一整天走街串巷,一共遇到了10個人把你攔下來。假如說你去做快遞,一天的快遞工資是500塊,就等於你放棄了500塊的機會成本。我們拿這個成本,除以一天所能遇到的潛在客戶數10個人,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流量成本就是50元。換一種商業模式,開個賣鞋子的店,這個店的流量成本,該怎麼來計算呢?就拿他一個月的租金,比如說10萬,除以他這一個月預計有可能到店的人流,比如說5000個人,那麼獲得每一個潛在客戶的流量成本就是20元。

這事兒開始有意思了,我們找到了一個底層的商業邏輯,可以統一走街串巷和開門迎客這兩種商業模式。那這個底層邏輯,也一樣可以統一電子商務嗎?

我到網上去搜索一雙皮鞋,在早期啊,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多,可是賣東西的人,並不相信電商是一種靠譜的商業模式,所以你一搜某某品牌的皮鞋,可能就出來了四五家,因為這些潛在客戶是通過搜索獲得的,所以他獲得這一批流量的成本,幾乎為零。可是當這一批店家,真的賺到錢之後,就會有很多類似於我這個親戚的朋友,也到網上去開店。今天你再去做某某品牌的皮鞋,可能一翻都是三五十頁,如果你是一家新開的店,沒有流量也沒有信用,別人一搜,你可能排在三五十頁之後,幾乎不會有生意,你想要有生意怎麼辦呢?花錢去買那個競價排名的廣告位,所以一個人買了廣告,居然還有錢賺,那就會有人出更高的價格,最終高到什麼時候為止呢?它一定會高到這個商品的成本價,加上廣告的費用,幾乎要等於零售價。線上的廣告,這個時候將會成為流量成本的主體,最終趨於跟線下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成本,幾乎一樣。

經濟參考報的記者做過一個調查,在今天的某電商平臺上,有600多萬的商家,但其中真正賺錢的不足30萬個,僅佔5%。在我寫《趨勢紅利》這本書的時候,某資深電商人士曾對我講過,那5%只是不賠錢而已,真正賺錢的可能只有2%。所以回到我親戚的那個問題上來,他應該到線上去開店嗎?或者說電子商務是一種更加先進的商業模式嗎?

運用:如何獲取低成本的流量?

在這個與用戶交互方式日新月異的時代,流量來源再也不是開一家店而已,也絕不是把線下的店搬到網上那麼容易,你有很多方式:比如說社群,比如說自媒體電商,比如說通過直播來銷售,比如說通過口碑獲得更多新客戶,比如說通過和老客戶的互動產生重複購買,比如說到3456線城市租金低的地方去開店。

如何選擇?

用流量的邏輯來統一所有的零售方式,並且懂得計算每一種流量來源的流量成本,將是所有企業的基本功。

5分鐘商學院·基礎 | 流量:比電商更先進的零售方式是什麼?



小結:最優選擇

什麼是流量?就是進入你的銷售漏斗的潛在客戶的數量。

什麼是流量成本?就是在每一個渠道,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平均價格是多少。

什麼是先進的零售商業模式?就是你做完一大堆的計算之後,找到了一種最便宜的方式,從流量的大河中間取水灌溉。

5分鐘商學院·基礎 | 流量:比電商更先進的零售方式是什麼?


5分鐘商學院·基礎 | 流量:比電商更先進的零售方式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