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弘刚:对中国画创新的几点思索

陈弘刚:对中国画创新的几点思索

陈弘刚,1960年4月出生,浙江省桐乡市人,号:垒石和人运河布丁,涉正充人,堂名:四知堂,斋名:桃源。为东汉太尉杨震后裘。

​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涂鸦画画,曾得到朱屺瞻、王个簃、曹简楼、傅华、邵洛阳等老一辈画家的精心指点! 后又得卢坤峰、张华胜、何水法,金鉴才,徐家昌等著名画家的课授。

​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并刊登于各类报刊、杂志、收藏于有关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流传美国,台湾地区,电视台多次做介绍,现已出版画集数十部,擅写和发表艺术论文二十多篇,为横塘画院院长。

陈弘刚画画已经四十余年,闻名遐迩,为当代著名实力派画家,他的中国画山水、花鸟、果蔬均涉。尤擅梅兰竹菊。 陈弘刚花鸟从宋元入手,后专攻吴昌硕,在吴昌硕的基础上吸收各家之长,研学过文同、陈淳、朱耷、石涛、郑板桥、金农、蒲华、昌硕、白石等。

年轻时上海著名画家曹简楼等先生说他的画已很成熟了,并愿意收他为弟子是他画画没有停止的动力。他画四君子,很多地方学吴昌硕而不同吴昌硕的画,并有自己的想法,其画线条凝练、厚重,用墨泽色古厚、丰富,画作大气,高雅不俗,所画对象变形而不失真实,艺术而不失生活。

​对中国画创新的几点思索

中国画的创新与传统是一个不朽的议论话题,也是一个国画家值得深探的问题,争论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按理传统也好,创新也罢,它们走的是两条路,应该你画你的传统我画我的创新,大家都不相干,但学术家们往往要把它们摁在一起,一定要说出谁好谁不好,于是有了争议,有了舌战,有了文斗,谁也剥不倒谁,谁也服不了谁。

实际上画传统的有自已的立场,搞创新的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讲得都有道理,也都没有道理,主要是看站在那个角度,如果传统画得好的当然否定创新,(主要是创的不够好),如果搞创新的当然说传统没有新意,是前人的重复,真是无休止啊。既然摁在一起,我们不是说真理只有一条吗,所以如果这个问题让大家来讨论,各抒已见,都有自已的想法和理由,导致真理千条现象出现,那么肯定也会产生许多歪理和强词夺理情况,加上中国的文字又是如此奥深,歪理说成真理咋看起来还是头头是道,谁人说得清楚才怪呢?这个情况也就是争论到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复杂事情简单看,要用快刀斩乱麻的决心进行梳理,要用简单思维打破复杂的联想,,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节外生枝。

关于创新,我的观点是不管怎样,首先作品必须要让人喜闻乐见,看了舒服,这是底线,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再强调是创新或什么形式等都应该从艺术范围中除去,甚至这些作品可归为糟粕。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说声‘‘一边去”,更不需要研究其是不是创新和有无价值了,我们不要听他们的胡吹,说世界上没有象他这样子的画,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我们要告诉他们艺术作品是扬美的,丑的根本谈不上艺术,用创新的幌子欺世,是不能蒙蔽过关的,更不要与其争论了。二是没有传统基础的创新,应从国画艺术领域中除去,它不是国画,应该另辟画种。历史证明被承认的中国画大画家,都有很扎实的传统功底,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如此,傅抱石,陆俨少等大家也是如此,他们的作品虽然创新,但传统根底相当扎实,传统影子相当强烈,他们的作品不愧为是中国画创新的典范。

现在画坛上还有一种很不严肃的创新,我这里不得不说,因为文章说的是创新,所以也要说几句。有些人从没画过画,只是爱好、喜欢收藏而已,因为他们身显要职,到文化单位后,也开始画画,然后混迹于名画家中动几笔,到处画画,一些作品画得既没有传统又没有艺术,只不过乱画一通而已,别人不识,便强调是创新,人们就没有话说了,因为一般理论是无法剥倒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溜须拍马一颂,就成了大画家了,由于说话有份量,人们不敢不听,作品在社会上流传,不懂画者看其地位,认为有收藏价值,便跟风买画,其画价大大上升,后来被人一捧捧到天上去,连自已都觉得可与吴昌硕、齐白石等大画家齐名媲美了。

他们的画能卖,能被某些人炒作倒无妨,但问题来了,他们的画扰乱画坛,搞乱画风,指乱画的发展方向,使国画好坏难辩。所以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必须澄清和痛击。现在中国画评判有许多老画家也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了,一些国家级画展也时有出现弄得怪头怪脑的现象,花鸟作品都好象画风景,无用的笔墨冗多,更本谈不上精到,这不符合中国画不能多一点,不能少一撇的要求,而且,有的画根本让人看不懂。有人说自己画了几十年画就好象在另一个世界里画一样,回顾头来什么都不懂了,因此,这种很不负责任的严重状况,造成中国画发展方向迷茫,徘徊,始终不能前进,象鱼骨刺喉,吐也吐不出,进也进不来,粗制滥造的国画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带着创新两字堂而往之地闯进了我国国家级最高展,许多正统的画家看到国展却望而生畏。

有人说现在的某些国家级画展如果齐白石在世的话也难以入选。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一现象认真加于深思?这里我想问的是,是不是传统国画真得走到头了,一定要创出另一种画来才是好画?是不是传统国画真的那么容易画好,功底不包括好画的评定了?是不是只有创新了才是好的作品,一些不成熟的创新也该说成是好画?我期盼各类媒体也该为国画艺术沉思一下,到底应该宣传哪些作品?其实中国画创新和传统不必分的那么清,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我们搞传统的离不开创新,搞创新的离不开传统。上面说过吴昌硕他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拿画传统的说吧,虽然画传统,但不可能画得或者创作出来跟原稿一模一样,特别是写意画根本不可能学哪家就跟哪家一个样,也没有这个本事,如有百分之八十象已经不错了,剩下百分之二十就是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创新部份,有的想法更多,再加上作者个性发挥,那就创新味道更加浓了,我们总不能说不是创新吧,我们没有理由加于否定,一定要脱开传统搞创新,如果你一定要否定,那你就先画几笔传统国画让人看看,待人家服你了你再说,不要画不来传统,自己没有功底,一味说人家不好,天下没这个道理的。

然后,反过来,我们脱开传统搞创新,也离不开笔墨,离不开枯湿浓淡,因为没有枯湿浓淡即是成画也不好看,实际上浓淡变化代表着不同的颜色和明暗,也代表节奏。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山水画强调笔墨可少些,意境很重要,但画面也要有重有轻,有主有次,有笔墨的画更好,如陆俨少等。风景画中特别是画江南水乡之类的画,笔墨也不可少,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如李可染等。当然吴冠中先生的画是简洁画,强调的是黑白,他是油画家,再转道画中国画,他说的笔墨等于零对他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说是不无道理的。但总的来说,一幅中国画意境虽然重要,如果有了好的笔墨他的艺术性更强,格调更高。所以说传统与创新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是不能分的。是一条道中相互搀扶前进的,而不是分道扬镳的。上面我说,现在的有些中国画己经到了糊弄的地步,特别创新的画真是一蹋糊涂,根本拿不到桌面上,更不可能象吴昌硕他们一样达到五百年里出一个的程度,他们这些画在历史的长河中站也站不着,立也立不起,可以这样说,他们现在说得创新正是历史上被无数画家们淘汰和扬弃的东西,现在只不过又还魂而已,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他们历史的东西看得少,传统的东西学得不够,因为中国画提倡的是厚、重、大、简,而现在的所谓创新国画作品都是冗、繁、薄、轻。这难道不是死灰复燃还是什么?虽然在当今来说靠他们的地位和创新谎言不可一世,谁也拿不掉他们,但终究会被历史的潮流冲刷和淘汰的。关于创新,不是想创新而创新的,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因故关系,是各种知识吸收到一定程度而喷薄欲出而成的,而不是脱开基础凭空造就的。

那么中国画应该怎样发展呢?以我之见还是在教育上下功夫,不是有句话说蚕宝宝吃桑叶吐得是丝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中吸收好的营养,而且要借前人的肩膀攀登。但有时也不一定非要学远古的作品,只要读懂、了解就是了,可学一家你喜欢的画,打好基础,但这个画家作品一定要大气,使人学不坏,就好象王羲之兰亭序一样。但其他学习的内容要因人而异,灵活多变,不能生硬乱搬,更不能死扳硬套,我们不能一定要求吴昌硕学过哪些画家,就必须画哪些画家,不能一定要求有人学哪些画家成名,就一定要画哪些画家,不能一定要求前人学古画,就一定要学古画,一味崇拜,千篇一律,就如我们知道爷爷的爷爷生出来的是爷爷,爷爷生出来的是爸爸,爸爸生出来的是孙子,他们一代一代个个都有自己的面貌,而且健康成长,人类就这样进步发展,总不能孙子一定要爷爷或者爷爷的爷爷生出来才行吧?因为他们的血脉、精、气、神存在里面。画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传统的东西学得一模一样,创作出的作品也会相差无几,只有学得不同,才会创的不同。

不是有句话说高手在民间吗?就是因为民间艺人不苟于学哪家,才有可能出成绩,因此,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充分发扬个性,给予自由,喜欢的就学,不喜欢的就不学,因为喜欢的东西给人以激情,能产生智慧,能发现美,当然,一定要学过传统画,只有理解了传统,笔墨运用灵活自如了,画出来的东西才耐看,而不是写生作品。我想如此这般地经过长期的训练,结合实地写生,加上各人的理解的不同,知识的不断丰富,有着新的内容的优秀创新作品定为绚丽多彩,真正的国画创新时代定会到来。还有一点我想解释一下,古代留下来的都是优秀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好作品,是经过画家艺术加工过的作品,而不是照画大自然的作品,所以强调学点传统可以加深理解国画创作的方法和好的作品评判,然后启迪画家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中国画创作就象烧一道菜,各显神通,你要红烧,我要白烧,各自爱好,颜色就是调料,墨就是调料,加多加少或不加你自己定,加多了会苦,加少了就无味,所以,平时的知识结累很重要,平时的阅读面很要紧,水平在心里,外表是看不到的,只能反映在画面上,你的眼光,你对古今画的理解,你对所画对象的理解和美的发现,就会直接显示你的欣赏和创作水平,你的水平越高,创作出来的画就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内含就丰富、味道就更好。

一个好的国画家文化修养一定很高,他随手画几笔,一条线、一个点里面都有东西,而不苍白,所画对象一定高于生活。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着中国一代代画家,文化渗透在骨子里,随便怎样画都看得出这是炎黄子孙的画,看得出其文化的底蕴,画画凭性情,中国画有别于其他画种,所以,外国人画国画难以达到一些微妙的效果就是这个道理。真正的中国画就象一杯千年陈酿,一定带着历史的故事。画传统也难,搞创新也不容易,大家不要再争了!

陈弘刚 2016.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