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我们从陕西镇巴县渔渡镇出来,取道万源重庆方向行进。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虽然是山区道路,但路况不错,只是路窄些,时不时穿过村镇集市。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这里开始出现骑行者的身影。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陕西镇巴县渔渡镇距离四川省万源市45公里,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万源市。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故名万源县。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市,是四川省下辖县级市,由达州市代管,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

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市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是连接川陕渝经济、文化、交通的重镇,素有秦川锁钥之称,享有“万宝之源”的美誉。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市区。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市下辖12个镇,40个乡;总人口598685人(2013年末)。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市有很多特色生态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西部养生天堂”。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道路非常狭窄、险峻。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万源到达州大约140公里。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著名的烟霞仙山还有70公里,可惜我这次不去,下次再去。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路上村镇集市很多,较为热闹,车速只能在80公里左右。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前面又是一个镇。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沿途的村镇很繁华,与山区形成鲜明对比。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前面貌似是个城堡遗迹。也可能是关口类型的。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走进看原来写着“秦川锁钥”,原来是是个关口。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此关年代久远,是用鹅卵石和泥土筑成的。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泥土中不知和的什么,千百年不会倒塌,古人真的好厉害,从不混弄后来人。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原来这就是著名的秦川锁钥。

在210国道进入巴山腹地、万源城南,连续穿越四座十多米长、整齐排列又紧紧相连的隧道。最北那个隧道口的上方,錾刻有“秦川锁钥”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驻足观看,你会发现:此地真像一把铁锁,把守着四川的北大门;犹如一堵铜墙铁壁,横亘在秦巴古道的“咽喉”。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修筑汉中到重庆公路时,为取路线平直、减少投资,遂穿壁为洞。因此地段系砾岩结构,石质坚软交错,凿炸皆难,工程十分艰辛。历时整整一年,用工一万二千个,方才凿通这四个隧道。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从此变为通途。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工程竣工后,时任汉渝公路总工程师的赵祖康先生,亲笔提写了“秦川锁钥”、“蜀道如砥”,并分别錾刻在南北两个隧道口的上方,后因公路改造,“蜀道如砥”损毁后,再没恢复。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这里原名石冠子,因其山峰岩石,似刀劈为四片,上接云端,下插河中,兀突屹立,状如鸡冠,而得此名。自古以来,此处就是进川入陕的必经之道。不知何年何月,先人们沿石壁缝隙,凿出了一条由河边起步,至半山腰再折回的羊肠小道,还设有栏杆相护。小道石级险峻、路面狭窄;每级石梯,仅容著趾;扶岩攀登,须行而上,盘旋而下。行旅至此,无不目眩神骇、胆颤心惊!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在山腰处,人们曾傍岩建一寺庙,名曰石冠寺。当时寺内既有和尚,又有道士,实为佛、道合一。过往行人,不分高低贵贱都要在此烧香许愿,以求平安,其香火一直很旺。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寺门上所刻楹联:“乾坤有路谁识透,祸福无门自求多”,更令无数求仙拜佛者深思,此寺后因战乱被毁。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登临寺前,俯身下瞰:群石偃蹇,堆累如卵;两崖对峙,如相吞噬;逼河成潭,水流湍急。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秦川锁钥!凡亲临其境者,无不为它的神奇险峻而感叹,更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叫绝!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这里是秦川锁钥由南往北的第一个门。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凿通此道,蜀道通途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襄渝铁路的‘秦川锁钥’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公铁交融,通达秦蜀。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连续三个石凿门洞。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继续前行!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各位谁知道下图左面半山腰的建筑物是什么,干什么的?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原来那里有火车铁道,怕泥石流阻断铁路,故而修筑防御工程。

即使发生泥石流,也会从上面滑过,不会阻断火车。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这是什么地方?不知道,太多了,记不住。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我们休息一下。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在毛坝镇的加油站旁边正好有水,我们洗洗衣服,晾在车上一会就干了。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继续出发。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路旁边有条江河,可能是经过达州市区的洲河。

它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渠江的支流。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继续行进。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快到大成镇了。大成镇属于四川达州宣汉县管辖。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四川达州宣汉县大成镇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腊梅观光园。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四川达州确定腊梅为市花 。

宣汉县毛坝镇将建成秦巴腊梅第一镇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达州郊区街景。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达州市区街景。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达州全景图。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600万人口)、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达州历史悠久,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

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横穿达州后,由于时间还早,我们继续前进。

今天预定目标是大竹县。目前距离大竹还有70公里。

《川藏探秘》之五《出秦入川》

大竹的竹子果然多,名不虚传。因“竹多竹大”而得名。

全县幅员20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

我们到达大竹时天已经黑了,在路边找了家旅馆就休息了。

前方就是重庆,要知重庆是什么样子,请持续关注我们,观看下集:

《川藏探秘》之六《山城重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