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概述:中華邱氏河南堂文化園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邱河村,總投資兩個多億,佔地兩百多畝,建築面積將近八千平方米。歷時八年,如今五座大殿雄偉的聳立在高山環抱之間。整個建築坐北朝南,自北向南依次建有姜太公殿、昭烈武成王廟、穆公殿、河南堂、山門殿五個主體大殿。整體建築為傳統的內院式結構,以中軸線貫穿,左右對稱,佈局嚴謹。主體大殿雄偉的坐落在中軸線上,兩側有迴廊環繞相通。大殿均為簷歇山頂式,紅牆黃瓦之間紅柱迴廊環繞,內外皆雕樑畫棟,富麗堂皇。遠遠望去,蔚為壯觀。自建成以來,受到各方人士的關注,被譽為隱藏在河南的“姓氏故宮”。

厚重偃師 孕育的一顆中原明珠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祠堂,是一個家族的心靈歸屬地、靈魂棲息地,是宗族祖先的“根”,是後代子孫尋根謁祖的聖殿。建設一座雄偉、華麗的祠堂,是一個家族榮耀和興旺的象徵。而建設祠堂,所選地方的風水好壞,往往被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建設新祠堂的選址十分講究和慎重。選址,不僅要注重它的地理風貌,還要注重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黃河之水流過美麗富饒的河洛大地,孕育了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都城——偃師。因武王伐紂,於亳築城息偃戎師,偃師由此得名。偃師東銜嵩嶽少室為嶂,南依萬安山為屏,與登封、伊川相鄰,北臨黃河與孟縣隔水相望,西扼崤函,四域相圍,沃野坦蕩,風光旖旎,景色誘人。古人認為這裡是“居天下之中,融天地之所合,集四時之所交,匯風雨之所會,調陰陽之所和,河山拱戴,天成帝居”的鐘靈毓秀之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位於伊、洛平原的偃師,不僅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更是一部厚重的中華文明史。自帝嚳高辛氏首先在此建都,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均先後建都於此。秦統一中國,推行郡縣制,置偃師、緱氏兩縣。歷代建置屢改,時而省緱氏置偃師,時而省偃師置緱氏。在中國歷史上,有近兩個世紀的時間,偃師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的三分之一是在這裡書寫的......

偃師人傑地靈,歷史上有不少科學家和學者在這裡奉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如:東漢科學家張衡在這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東漢史學家班固在這裡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在這裡完成了歷史鉅著《資治通鑑》;地理學家酈道元在這裡完成了我國古代的地理名著《水經注》。就連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大唐高僧玄奘,也是生長於此的偃師人,偃師也因此被稱為“玄奘故里”。偃師不僅人文璀璨,歷史文化更是底蘊厚重。歷代皇陵在偃師境內均廣泛分佈,高龍、寇店一帶分佈有東漢時的六個皇陵;首陽山一帶有魏文帝曹丕陵和西晉皇陵;萬安山上有魏明帝陵;緱氏景山上有保存較好的唐“孝敬皇帝陵”和唐昭宗陵遺址。除皇陵外,偃師境內的名人學者墓葬也是星羅棋佈,有商伯夷叔齊墓,秦呂不韋墓,唐杜甫墓、顏真卿墓等。這些無不彰顯偃師是名副其實的人文與山水、歷史與山水交融的聖地,在這一片土地上書滿了帝王豪情和家國情懷。浩氣長存,山環水抱,不失為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從選擇偃師為址,到後期的設計、動工,再到如今的展露雄姿,中華邱氏河南堂文化園歷時八年,終於以恢宏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容顏,華麗地聳立在世人面前,聳立在中原大地,聳立在沃野河南。她以偃師的厚重歷史為根脈,以河南的悠久文化為源泉,成為了中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成為了偃師、洛陽和河南共同的文化新名片。

一睹風采 首次舉行大型姓氏觀摩活動

6月6號上午,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主辦,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承辦,印象河南網協辦的“古鎮藏個姓氏故宮請您來看看”大型姓氏文化觀摩活動在偃師市中華邱氏河南堂文化園舉行。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林堅、石小生,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陳建魁、任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會長邱新航,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執行會長邱保兵,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邱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邱波,衛輝比干紀念會名譽會長範學梅等領導、嘉賓出席此次活動。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陳姓委員會、許姓委員會、鄭姓委員會、方姓委員會、黃姓委員會、張姓委員會、馮姓委員會、潘姓委員會、高姓委員會、皇甫姓委員會、上官姓委員會、楊姓委員會、毛姓委員會、孫姓委員會、任姓委員會、連姓委員會、王姓委員會、秦姓委員會、姚姓委員會、龐姓委員會、魏姓委員會、姜姓委員會、鍾姓委員會、徐姓委員會、白姓委員會、賈姓委員會、薛姓委員會、趙姓委員會、阮姓委員會、郭姓委員會、靳姓委員會、邢姓委員會、彭姓委員會、裴姓委員會、常姓委員會、董姓委員會、何姓委員會、尹姓委員會、盧姓委員會、倪姓委員會、馬姓委員會、焦姓委員會、蚩姓委員會、吳姓委員會、石姓委員會、侯姓委員會、朱姓委員會、于姓委員會、邱姓委員會、魯姓委員會、校姓委員會、蘇姓委員會(籌)、喬姓委員會(籌)、姬姓委員會(籌)、袁姓委員會(籌)、戴姓委員會(籌)、蘇姓委員會(籌)、錢姓委員會(籌)、付姓委員會(籌)、蔡姓委員會(籌)、李姓委員會(籌)、家譜委員會、國際交流中心、張良委員會以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團體會員滎陽姓氏文化研究會、濮陽縣張姓文化研究會、濟源市姓氏文化研究會、平頂山市姓氏文化研究會、鄭文化研究院,衛輝市比干文化研究會等代表200餘人受邀到會觀摩、交流。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代表們首先來到了中華邱氏總祠廣場。在廣場中央,豎立著六柱五間的石牌坊,牌坊上書“中華邱氏總祠”,額坊上雕刻著雙龍戲珠圖以及梅蘭竹菊等花草圖案,端莊大氣,精美雅緻。隨後,代表們跟隨講解員先參觀了旁邊的日月鳳凰池和《百姓公媽之位》墓。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在參觀《百姓公媽之位》墓時,現場代表們紛紛高度稱讚了邱姓人的厚德為善,所做此事,更是功德無量。《百姓公媽之位》墓不是邱姓人的墓,是邱姓在建造中華邱氏河南堂文化園的時候,另外修的一座義冢,裡面埋葬的均為當地的無主屍骸。據清《蘇太義園記》載:“族相葬、黨相捄、州相賙之道廢,而後有義冢。”義冢在古代也叫亂葬崗,是民間最早自發的慈善事業。北宋時,凡無主屍骨及家貧無葬地者,由官家叢葬,稱其地為“漏澤園”。中國自古就有讓逝者“入土為安”的觀念,所以,宋亡後,當地的富豪和鄉紳不忍窮人的屍骨曝野,就出錢為他們安葬,這樣的無主合葬墓,也被稱為義冢。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在《百姓公媽之位》墓前,邱姓還為此建造了一座六角亭,在墓旁植滿了長青柏樹,讓這些無主屍骸入土為安,有家可歸。並且每到祭祀之時,邱姓還會準備紙錢、香燭貢品,以奠亡者。邱姓厚澤,才使墓草不荒。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隨後,代表們又先後參觀了山門殿、河南堂、穆公殿、昭烈武成王廟、姜太公殿等,一路入目的皆是翹角飛簷,彩繪雕樑。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其中,在山門殿前豎立著兩根漢白玉的盤龍祥雲柱,上方橫雕如意雲板,頂部則雕刻著吉祥瑞獸,整體看去既華麗又大氣。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在第三重穆公殿前,豎立著《孔子與左丘明論道像》。歷史記載,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愛戴,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還與左丘明一起入周觀史修《春秋》。孔子逝世後,左丘明為使孔子所著《春秋》流傳後世,遂作傳釋經。可以想見,千年之前兩位聖人定是如知己般,在一起進行精彩的思想交流。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再往後,是第四重大殿昭烈武成王廟。自南宋八百年來第一座由民間自發捐資籌建的、恢復唐宋確立的姜太公武聖人歷史地位的昭烈武成王廟,在天下邱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建成。姜太公特殊的歷史功績贏得了歷代民眾的廣泛崇拜和敬仰。而崇拜與敬仰的主要寄託和表達方式是修祠建廟以奉香火,或樹碑立傳以頌功德。因此,與太公有關的遺存遺蹟、紀念物,數量多,分佈廣。唐朝時,為紀念太公對軍事貢獻並著有《六韜》兵書,謹追封為武聖,於玄宗開元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勅旨兩京及諸州立“武成王廟”,在歷代名將中揀取配享,按十哲及七十二位弟子設置之,並以釋奠禮(同祭孔禮)行春秋典,派上將軍充奉獻官;並於天寶六年正月又勅:“鄉貢武舉人上省,先令謁太公廟;每拜大將,及行師克捷,亦宜告捷。”宋沿唐制舉行奉祀,至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被神化,由人變為神,成了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廣為民間奉祀。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如今,坐落在河南偃師由邱氏族人修建的昭烈武成王廟,將秉承和沿襲歷史七十二名將的建制,把沒有入祀的南宋、明、清為主的歷代名將重新篩選,特補充了一批家喻戶曉而又美名傳世的將星。他們或是激盪著感天動地的人道大意,或是充盈著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體現在俠士武將身上,是忠肝義膽,是精忠報國;體現在文人官員身上,是憂國憂民,是鞠躬盡瘁。姜太公作為一位滿腹經綸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文韜武略、經國治軍,都為歷代人民所稱頌。因此,恢復歷史上與文宣王孔子同等級別祭祀的規制供奉姜太公,昭示唐宋確立的姜太公武聖人的歷史地位,其主旨亦是為了彰顯中華民族三千多年來“弔民伐罪”“以至仁伐至不仁”的尚武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英雄精神。但這決不是意味著好戰,而是備戰懾戰;決不是窮兵黷武,而是要找回以忠、義、勇為代表的愛國品格。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瑰麗邱氏河南堂 中華邱姓的拜祖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