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有一支300人精锐部队,实力不亚于关东军,下场如何?

林也程


题主说的应该是溥仪手下那支三百多人的护军,不过这支部队既不能算精锐,实力也差关东军十万八千里,要说这些人最后的下场,当然是全部离开了溥仪。其中几个头目,比如名气最大的康德保镖霍殿阁,对溥仪失望后辞职到天津隐居,没过几年就积愤成疾,郁郁辞世。

曾担任统领的蒙族上校郭文林,于1938年9月被调任,参与了对苏诺门罕战役,凭借对关东军的卖力表现,一直晋升伪满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在日寇穷途末路后,郭文林于1945年8月11日反正,袭击了部队内的日军军官,向苏军投降,加速了日本军队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崩溃。

护军的实际管辖人,溥仪的心腹佟济煦,满族镶黄旗人,在护军事件发生后,被行政处分,改任溥仪的近身侍卫长,于1942年退休,1943年病逝。

这要从溥仪初到长春的时候开始说起。

溥仪从天津到达长春后,虽然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在开始日本人多少还是给溥仪一点面子,溥仪在某些事务上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一些事情,这支护军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要知道,溥仪带着土肥圆贤二的承诺来到东北,土肥圆是这么对他保证的:日本一定会尊重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并且保证用武力援助溥仪,请他放心。但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东北以后,日本要帮助他成立的不是大清国,而是而是包括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这与溥仪的设想相差极大,然而在日本的压力下,溥仪不得不答应条件。

由于手中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心怀不满的溥仪开始设法组建忠于自己的力量,班底是他从天津带去的十几名保镖,这些保镖都是练武之人,其中不乏当时的武林高手,比如有名的霍殿阁。以这些人为班底,溥仪私下拿出钱财,从北京、蒙古等地招来了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的三百来名青年,其中不少是前清遗老和满蒙贵族的子弟亲属,他甚至还挑选了十个人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以备日后之用,其中包括他弟弟溥杰和妹夫润麟。

溥仪将招来的三百多人编为三个队,配备了步枪、轻机枪等武器,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重机枪和大炮等重火力,在训练上,由忠于他的蒙古族伪上校军官郭文林统领,队长等职务也都由亲信担任,按照正规陆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不过没多久,一次护军假期出营游玩的时候,在公园内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护军不甘受辱,踢死了日军放出的警犬,甚至打伤了其中的关东军参谋。回到宫内,就遭到日军逮捕,严刑审讯,护军人少,没有实力反抗,只能被日本人凌辱。

此事发生后,溥仪在日本人压力下撤换了负责人,并把参与者驱逐出境,并向关东军道歉,企图息事宁人。日军当然不会满足,先是收缴了护军的步枪机枪,只配给手枪,然后把所有军官换成日本人,最后把士兵逐步替换掉,这支护军就此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小院之观


枪杆子里出政权,有被迫退位经历的小皇帝溥仪比谁都能深痛领悟这句真理。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开始操练新军,代替八旗兵,北洋六镇新军中的第一镇就是以旗人为主。清朝末年的末年,同样以旗人为主的禁卫军宣布成军,兵员一万两千余人,装备有亚洲仅有的150毫米野战重炮和马克沁重机枪。

饶是如此,在风云激荡的岁月中,他们也都没有发挥出皇族们想让他们发挥出的作用,没有镇住什么形势,让溥仪感慨最深的应该是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那段历史,那时候,担任紫禁城防守任务的正是禁卫军传承下来的十六师,他们在冯玉祥的国民军威慑下,乖乖地交出了小逊帝。

溥仪来到东北,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后,已经是第三次当皇帝,头一次人家还小,大人说了算,下台也是袁世凯说了算;第二次复辟是人家张勋说了算;第三次的康德皇帝,则是日本人说了算。

伪满洲国中央政府的“朝廷大员”名单,有个规矩,部长总长都是“满洲国”人,但次长一般由日本人担任,部长、总长说了不算,次长说了才算。正如同溥仪和“伪满洲国国军”各个司令,头上还有个关东军。

“伪满洲国国军”纸面数字强大,但说破大天,是受日本关东军调遣。

说溥仪心里不苦那是假的,于是,在他授意下,从个人腰包里掏出大把银子,开始组建他的私人卫队兼仪仗队。

班底是从流亡天津时就存在过的私人保镖们,抵达东北后,又吸收了一些忠实的皇亲贵胄子弟和满蒙精壮青年,扩建成一支拥有机关枪等现代化武器的300余人的护军规模。

除了武器现代化,他们还聘请了武术大家霍殿阁前来做武术教官,逐步把这帮人培养成武术运动员,耍刀弄枪,颇不含糊。

但这支忠诚的护军队伍引发了日本人的强烈反感,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

溥仪的护军刚到东北时,献给了日本人一个下马威,当时刚上任的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来拜访溥仪执政,溥仪安排这帮人扛着大刀片列队迎接,给关东军司令吓了个够呛,回去后就转达了他的“建议”,根据“建议”,大刀片子全被没收。

载沣去东北看他儿子时,溥仪为了让他老爸脸上有光彩,特意安排护军前往火车站迎接,这就违反了伪满当局与日本人的协议,按照协议,伪满军队或任何武装人员不能进入满铁附属地。日本人再次给予严重警告。

溥仪没当回事,继续我行我素,而他的护军们血统“高贵”,又身怀绝世武功,又怎肯被日本人吓唬住,隐藏起他们闪亮的光环。

这不,早晚就出了事,酿成了“大同公园”事件。

1937年6月27日(距离七七事变只有十天了),有二十余名护军前来新京(长春)的大同公园游玩,其中4人租了游船下了水,但被公园管理人喝止,借口是他们人数超载,他们中的一个人下了船,居然仍被公园管理人呵斥。

这几个护军心里这叫一个气啊,跟管理人指着湖里日本人坐的船,他们也是四个人,为什么可以坐?

原来,此时此刻的大同公园里,还有二百多日本人正在郊游聚餐,大部分是关东军军官,少部分是满洲国的日本官员,管理人正在一心一意的伺候他们,不愿意看到别人来添乱。

四名护军中的有一个心里有气,仍然在质问管理人,管理人有日本军人撑腰,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顺手抄起一只啤酒瓶子,给了这护军脑袋上闷了一瓶子。

瓶子碎了,护军脑袋好好的,人家是练家子好不好!

管理人吓得躲进了售票亭子里,不敢出来了,几名喝的晕晕乎乎的日本人走到跟前,要教训一下这名护军。

那三名护军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兄弟挨揍啊,上前阻劝,旁边一些日本人怕这几个喝醉的日本人吃亏不是,也上前阻劝。

在足球比赛中,双方球员教练员队医都簇拥到一起了,不定哪个小误会,就是一次小火花,不定哪次小火花,就演变成熊熊大火。

局势走向群殴,场面最终失控。

想倚仗人数多群殴护军的日本人没有得逞,反倒有不少被20来个护军打入水中,连狼狗也被踢死了。

即时战果:护军大胜,凯旋回营。

延期战果:在关东军的突击审问、拷打下,护军没有承认他们是在“抗日”,但挨了很多皮肉之苦。

最终战果:参与斗殴的人员全被遣散回乡,护军中的大小头目全被撤换,领头的成了日本人,护军规模大为缩水。事已至此,护军已不受溥仪节制。

溥仪打造个人军事小团体的全部努力付诸流水,遂告梦碎。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题主的题目,老梁突然想到了一句老话,一块砖头他怼不成墙,一根木头他搭不成房。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要想成事,这得一堆人来帮。这话估计满清最后一位帝王深有体会,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三百人的部队。

那这到底是咋回事呢?老梁和大家伙细细的唠唠!

溥仪

满清这艘开了小三百年的龙船,一帮人忙里忙外修修补补搞到最后,变成了一小舢板,蹲在上头的人也没几个。搞笑的是,有着皇帝身份标签的溥仪,却掌不了这小舢板的舵,自己个命运老是被别人操控着。

三次为帝,三次被废,他除了蹲在地头上当个仪式上必备的吉祥物之外,愣是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这头一次,三岁的溥仪还是一小屁孩,懵懵懂懂的年龄赶上慈禧这老妇人挂了,就被自己个的爹着急忙慌的送上了龙椅。登基大典的时候,繁琐的仪式愣是没撑下来,一泡龙尿就撒在了龙椅上了。

三年后,满是窟窿眼的大清,革命浪潮是此起彼伏,一个个封疆大吏搞起了独立,这野心家肥肥胖胖的袁世凯袁大脑袋,跪在溥仪的眼跟前,说了一通他都不理解的话,得,在一妇人的嚎啕大哭声中,还没有回过味的溥仪就宣布退位。

咋说呢?这位子是退了,好歹还给他留个窝,这国民政府供养着。

这第二次,就到了五年后,张勋这老小子好死不死的带着四千人的大头兵,进了北京城说是要调节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这进了北京城可就翻了脸,一脚丫子就将黎元洪踹下了总统的宝座,跟着就从紫禁城那年久失修的龙窝里,把溥仪给拉了出来。

溥仪还没明白是咋回事呢?这丢失五年的帝王帽子又扣在了脑袋上,满清遗老遗少们一顿封赏,当然这封赏的事也和他没啥关系。

这龙椅上蹲了十一天,溥仪就看了个走马观花,这张勋就被段祺瑞给赶到了荷兰大使馆里。同样是肥肥胖胖的一个家伙,但这次人家换了个名——冯玉祥。这大老粗和前边的袁世凯不同,也不跟你来文的,直接带着大兵,逼着溥仪退位。

这回整的连紫禁城哪龙窝也丢了,只能回到老爹载沣的住处居住。跟着溥仪遇到了小日本这矮地瓜,踹着一颗烂透了的心,为溥仪摇旗呐喊,并保驾护航的离开了北京,来到了天津。

溥仪在这天津一呆就是七年,这七年的生涯让在他各种派系的遗老遗少一顿灌输,他依然是皇帝,他得想办法拿回来。

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协助下,就从这天津拐到了旅顺,赶着脚的来到了奉天。

这回溥仪总算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当上了所谓满洲国的皇帝,并立了年号“大同”

这一通官员的任免下来,溥仪又明白了一件事,整个满洲国他还是那吉祥物,在这地头上啥话都不好使,矮地瓜小日本才是这地界上的主子,日本关东军那狗腿子汉奸都能掉个脸子给他瞅。

三百大头兵的成立

咋说呢,这遗老遗少中还是有哪些个大脑壳装智慧的主,这不给溥仪出主意。将天津跟过来的那些个看家护院的人武装起来成立护军,然后再招募一些,闻风追过来的满人子弟,挑哪些个热血青年塞进去。

一顿操作下来,这三百人的护军队伍就算拉起来了,为了加强这护军的战斗力,溥仪还装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啥机关枪,啥盒子炮玩命的往这些人身上挂。

这壳有了,咱还得把素质往高拔一拔不是,聘请了有名的武术大师,做教官,一拳一脚的培养这帮人的素质。

而且一改满清时期的习气,狠抓这思想工作,得,这护军对溥仪那叫个忠心不二。这蹲在一边矮地瓜小日本,瞅着直吧嗒嘴,他们只想搞一傀儡,可这傀儡有点不听话的趋势。

但这秧是小日本自己插下来的,毕竟溥仪是他们自己个请来的,这要是直接插手这护军,这面子上也过不去,还得等机会。

得,没多久这机会,溥仪自己个就送上来了。

这被小日本称为满洲守护神的武藤信义(时任关东军司令),抽了空要来拜访溥仪。这溥仪瞅着成军的三百部队,想要在这位的眼跟前炫耀一把。

“咵咵”整了三百大刀片子,发给了这三百人护军手里,这武藤信义一下车,这三百人轮圆了大刀片子当依仗使,那叫个寒光闪闪,一水的威武。武藤信义好悬没坐地上,认为遇到了几年以后的大刀队,提前要他老小子的命。

武藤信义的怒气值腾地一声就顶满了格,回去就憋了个大招,大刀片子集体没收。当然为了照顾到地头没多久溥仪的面子,书面上用了“建议”二字。

好吧,要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瞅到这里,就应该有个警觉,小日本真的不待见这支护军,这好东西,您得藏起来,到了关键的时候再拿出来用,可溥仪的回答是“不!”

溥仪又将这队伍拉出来,又一次当依仗队的使唤,闯到火车站来迎接他的爸爸载沣。得,这一下子弄出事来了,因为溥仪和小日本是有协议的,这不是小日本的武装是不能进入铁路附近。

小日本给亮出了黄牌,这一下子离红牌被罚下场可就不远了。但溥仪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出事了

七七事变的前十天,这三百人的护军部队有二十多个人休假,跑都长春这地的大同公园玩(就是现在人民大街的儿童公园)。其中有四个人瞅着湖里的船挺好玩的,要下去划船。


蹲在一边伺候小日本的管理员,瞅着要划船的四个人,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四个人的不行。”好吧,咱要讲道理,那就下去三个人得了。

可着管理员一边低头哈腰的伺候这小日本,一边义正言辞的摇着脑袋瓜子:“三个人的不行”

好吧,三个人又下来一个,俩人总可以了吧。好吧,这管理员一边给小日本道着歉,一边摇晃这脑袋:“两人也不行!”

“你个瘪犊子,小日本为啥四个人就可以,俺们俩人也不行!”

“不行就是不行,你能有小日本高贵吗?”管理员不服气,一啤酒瓶就砸在了其中一个人的脑壳上。

你还别说,这功夫也没有白练,啤酒瓶碎了,脑袋没有事,这管理员吓得一哆嗦,迈开自己的狗腿子,就往票房里窜。

就在这个时候,有五六个小日本的醉汉,坦胸露乳的跑过来,非要和这四个人练练。这四个人虽然生气,但没有接招。可这小日本在中国地头上耀武扬威习惯了,非要动手,你越躲他,他越来劲。

好吧,四个人接招了,这顿削,将这几个家伙就扔到了湖里。四个人找到自己的队友,这就要回去了,你也赶巧了,一小日本的关东军的宪兵队少校拉着自己的狗和几十个宪兵,要和这二十个人掰扯掰扯,还顺手抓下了其中一排长的帽子。

公园里的小日本也是越积越多,几百号人小日本就要和这二十个人过过招,而且在过招之前,将狗放出来打个头阵。

没成想,这狗一脚就被人给废了,这一下子就打起来了。结果小日本俩参谋受伤,那些个宪兵也受伤不轻,这二十个人乘乱跑了。

这仗是打赢了,可这祸也是闯下了。

这本来护军已经成为了小日本控制溥仪的一道坎,小日本借着这“大同事件”,说护军“反满抗日”,这大帽子一压到溥仪的脑袋上,畏惧日本人的溥仪,用哀求的语调和小日本一破参谋商量,乞求有个回旋的余地。

好吧,护军的领导人撤职,换上个小日本,参与打架的人员碾出了满洲,并向被打废了的小日本宪兵道歉。

这护军没多久也就散了,小日本的大头兵都可以直接跑到溥仪的卧房和他讨论晚饭吃什么的问题。

如果大家伙不信,老梁说一件事,小日本的宪兵队为了一血被护军揍了的耻辱,有一天,就说:“有人半夜爬进了溥仪的皇宫!”

接着一帮子小日本宪兵队员吆五喝六的窜到皇宫里,将溥仪的家底翻了个底朝天。而且事后,溥仪还得给人家小日本的宪兵队送去锦旗,表示“十分感谢!”

小日本的宪兵队接了锦旗,很霸气的说道:“你们可以滚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溥仪的确曾经建立过一支300人左右的精英队伍,这支队伍的士兵,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特殊训练,战斗力非凡之人,曾一脚踹死了日本关东军宪兵所带的警犬,并狠揍了数十名关东军士兵和宪兵,然后扬长而去。

这件事情,还要从溥仪就任伪满洲国元首开始说起。

1932年,溥仪就任满洲国元首之后,一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同时,因为回到了其家族的龙兴之地,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复兴大清的想法。于是,溥仪开始联系满清贵族,准备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

溥仪从八旗子弟中挑选了身体强壮,聪明能干的作为队伍的核心人员;又从蒙古和汉人中,选拔强健有武术根底的人加入;同时,还将其在天津静园时的护卫编入,组成了最初最核心的“护卫军”。

这支护卫军总共分为三队,每队士兵102人,外加正副班、排、队长数名,所以总共有300余人。士兵每人配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一把匣枪,及一把特制的大刀,另外每队还配备有至少一挺轻机枪。

溥仪为了提高护卫军的战斗力,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还特别聘请了当时的著名武术家霍殿阁作为军队的武术教头,教习士兵学习武术。所以,护卫军的士兵,个个都很能打。

溥仪的这支队伍,招募的人数逐渐增多,后期发展到了800余人。这也引起了日军的警觉,本来他们扶植溥仪,就是把溥仪作为一个任其摆布的傀儡罢了,他们可不想溥仪有自己的军队。

终于,日军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借口。

1937年6月27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恰逢周末,溥仪护军三队中除留其中一队执勤外,另外两队放假休息。放假的队伍中,有20余人,相约去大同公园游玩。其中4人花钱雇了一条船,准备上船时,与管船的朝鲜人发生争执。

当时,日本关东军及地方的一些日本官员、士兵200多人在公园野餐,正巧有几名喝醉酒路过,不问缘由就开始殴打几名护军士兵。护军士兵见是几名日军醉汉,限于规矩,本想离开,可是被其他赶来的日本人围攻。当然了,三下五除二,日本人被护军士兵打倒一片。

护军士兵罢手,正想返回基地,却被赶来的二十多名关东军宪兵拦住,其中带头的关东军宪兵少校手中还牵着一条狗。少校放开了牵狗的绳子,结果,狗刚扑倒,就被一名护军士兵一脚踹倒,倒地不起,一场混战打响……结局就是,二十多名关东军宪兵全部被打倒在地,护军士兵趁乱逃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护军事件”,又叫“大同公园事件”。

后果也可想而知了,日军正好借题发挥,涉事护军士兵被盘问,受尽酷刑。而溥仪的护军最终在多次交涉之后,编制被不断压缩,武器装备被收缴,仅保留短枪,并由日本军官接管,最终仅剩寥寥无几的数十人。

伪满洲国覆灭之后,这支曾经辉煌过的溥仪护军,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奕天读历史


溥仪在东北做傀儡皇帝的时候确实有三百人左右的私人武装,历史上称之为伪满洲国护卫军。

不过,溥仪组建护卫军,拥兵自立的谋划很快就被日本军方发现,立即找借口把这支部队全部解散和缴械。

为了让溥仪死心,最后还把缴械的武器还给溥仪,可以说是羞辱,“恢复祖业”的美梦就这样残酷的破碎了,从此溥仪只能一心一意的做起了傀儡皇帝,受人摆布。

1.护军的组建

伪满洲国护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溥仪在天津静园时的护卫队,这支护卫队主要由溥仪的亲信组成,有三种来源,一是八旗子弟,二是蒙古贵族和汉族遗老子弟,三是在天津时的护卫队班底。

这些人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除了必要的身体条件外,还必须绝对忠于自己。武器装备也都是溥仪自己提供,可谓精良,轻重机枪一应俱全,除了接受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还邀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专项训练,所以这支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很强。

2.伪满洲国的护军

伪满洲国的护军已经初具规模,改称禁卫步兵团,达到800多人。团部设在宫内府,下辖护军和翊卫军,共三个大队,负责伪宫廷的警卫安全工作。

在伪满洲国时期,军事上关东军绝对不会让溥仪染指,因此溥仪要想掌握军事权力可谓步履维艰,但是溥仪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通过掌握自己的宫廷禁卫军,层层扩大自己的军事权力。

3.大同公园事件

大同公园事件的发生为日军解除这支禁卫军的武装提供了借口,1937年6月27日,护军第一、二两队放假,一部分人结队去大同公园游玩,熟料与醉酒的日本浪人发生争执,最后演变为集体群殴。由于护卫军有武术功底,占了便宜就跑了。但关东军不依不饶,要溥仪交人,最后不得不妥协。

后来这支部队规模不断被压缩,人事权也彻底被关东军把持了。1939年,警卫处被撤销,溥仪也只好听之任之。伪满垮台后,当然是“树倒猢狲散”。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诚邀,如题。溥仪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还是孩子的溥仪就不得不让出皇位,其后便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然而在溥仪受关东军蛊惑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日子里,本是傀儡的溥仪手下却有一支不逊色于日本关东军的精锐部队,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据史料记载,溥仪到东北执政后,由于日本人逼迫溥仪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主要内容就是要将治安和国防交给日军处理;还有全部水路桥的建造和管理要由日本人来掌管;以及在一些重要官职上,都要任命日本人参与,这些都让溥仪很是不爽,于是出于为自身安全考量的需要,溥仪秘密命令手下心腹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日式武器的部队——护军。这就是楼主开头提到的那只300人部队

但是溥仪的小心思很快就被日本人看透了

日本人对于溥仪其实并不放心,看到溥仪居然自己组织力量,就更为恼火。对于溥仪的私兵,日本方面非常担心这支部队的日益壮大会给他们带去麻烦,所以经常找理由和这支部队发生冲突,1937年8月后更是直接不客气的勒令他们缴枪,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支部队就这么解散了。溥仪又成为了软壳的乌龟,不敢再与日本人为难。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溥仪是一个比较悲剧性的人物。凭天之运,降生为皇裔,还没把“富贵”二字认全,几块黄布裹身就让他成为名义上的“至尊”。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当懵懂帝王开了心智后,黄粱梦醒了,大清天换了,二百多年的帝运,他接了最后一棒,还不知道一言九鼎的滋味,就担负了亡国之君的名号,他怎么甘心,从被赶出紫禁城的那一刻,他能想的未来,都是如何坐着龙辇在山呼万岁中回去。

三百人的护卫军,是他复国梦的开端,在溥仪眼中,他们并不是什么护卫或者保镖,这是一个小型的军队,是溥仪力所能及的全部武装,在被冯玉祥的军队逼宫时,在日本人的膏药旗环围时,这就是溥仪小小的底气。

他们中有姓为爱新觉罗的族人,有志愿追随真命天子的汉人,也有一些武艺高超的朝鲜勇士。

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人并没有把这三百人当回事,他们觉得,虽然溥仪是一个傀儡,但是对于他的安全,还是应该多加小心的,但是慢慢的,溥仪的表现让日本人开始不满,因为这个皇帝,他的心并不能扎根在满洲国,他还是不满“康德”的名号。

让大清朝死灰复燃,是日本人不情愿的,溥仪只能是一个泥塑,而让他找回原来的神龛,那就不是日本人能控制的了。

有一次,关东军的司令前来拜访溥仪,不知道溥仪是什么用意,在二人见面的地点,溥仪把这三百人的威猛全部在司令面前抖落了个干净,只见三百大汉,手持大刀,林立在道路的两旁,一个个瞪目怒眉,好像要活吃了日本人一样。

关东军司令这一行吓得很不舒服,回去之后,就决心要把这三百人的护卫队给去除掉。 当日本人把司令的意思转达给溥仪后,溥仪非常的不服气,他说这些人都是我自掏腰包供养的,并没有花费满洲政府的一分钱。


凭什么要去除这些护卫,如果司令觉得受惊,那么以后就不让他们拿大刀不就行了,溥仪让护卫们把惊吓到司令的大刀全部上缴,让日本人带了回去。虽然溥仪意识到自己有些太张扬了。

但是低调也已经于事无补,这些护卫们已虽然溥仪意识到自己有些太张扬了,但是低调也已经于事无补,这些护卫们已经让日本人感到了不安,可是毕竟溥仪明面上还是满洲国的皇帝,日本人也不好过于直接的向三百护卫动手,只好等待机会。

在一九三七的六月,天气很是炎热,在一个名叫“大同”的公园里,里面有个人工湖,而且两旁的树木高挺,在湖上游船是一个很好的避暑地方,溥仪的护卫军哗啦啦来了二三十人,涌进了这个公园。

当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湖面上已经有了几只船,不过都是日本人在上面。护卫军找来公园的管理人员,让他给准备几条船,可是管理人员却声称只能给他们一艘船,而且还警告他们要离日本人远一点,不要打扰了日本人的兴致。

护卫们听到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对着管理人员就殴打起来,谁知管理用日语大喊“抗日分子来了”,引来全部游玩的日本军人。

可是这边的护军却没有人晓得日本语的,见到日本人过来围拢,并没有解释,反而对日本人也开始动手了,几十个护卫在上百个日本人的围攻下,非但没有落于下风,反而是把日本人打了个七零八落,但是这下就是闯下了大祸。

让日本关东军抓到了把柄,三百护军全部以“反日”的由头进行调查,屈打成招的就关进监狱,扛过去的,也被遣返回乡下,溥仪最终还是落得个孤家寡人,光复大清的梦,更加的幻灭了。


历史三日谈


在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期间,溥仪的确曾经拥有一支300人的武装力量,这个武装力量的名字叫护军。不过,这支护军的官兵们虽然个人武力较强,但没有实战经验,装备也算不上精良,因此远远算不上精锐部队。但是即便如此,它依然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时刻在找机会将其处之而后快。

溥仪

且不说能力如何,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大清皇帝的溥仪,一直念念不忘“恢复大清基业”。也因此,他半推半就地到达东北,心甘情愿的成为汉奸。但是显然,溥仪并不甘心只作为一个傀儡,他试图在伪满洲国内培植自己的势力。

而在军阀混战的民国,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自然是重中之重,亲眼目睹民国“有枪才是草头王”的溥仪,也试图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溥仪在宗室子弟中选了部分青年子弟,派往日本学习军事。同时,溥仪也组织了一支规模并不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是溥仪的护军。

伪满洲国

为了使这支护军真正的属于自己,溥仪煞费心机,他以霍殿阁等十几名保镖为基础,并从清朝宗室子弟、满族子弟和内蒙古王公子弟中招募了300余名青年,编成了三个队。并且幻想着以这支小小的护军为骨干,伺机扩充军事力量,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力量。

然而,溥仪对于日本人来说,只是一个牌坊的作用而已。日本人绝不可能允许溥仪“跳反”,掌握自己的军事实力。哪怕他仅仅拥有人数只有300人的护军,也不行。日本人想尽办法,准备解除这支不在控制范围之内的武装力量。

溥仪

1937年,由于护军二十余人在大同公园游玩时,受到了管船的朝鲜人刁难,最终忍无可忍的护军士兵与朝鲜人发生冲突,并最终与拉偏架的日本人产生矛盾,日本人的嚣张,使得护军士兵忍无可忍,双方的口角发展成群殴。在群架中,日本人被练过武的护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多名日本宪兵也因此在群架中受伤。

获此“天赐良机”,日本人自然大做文章。日本人很快将这些参与群架的护军逮捕,并对这些护军严刑拷打。而早已被日本人吓破胆的溥仪,面对关东军的威逼,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胆量和余地。最终,在关东军的要求下,参与打架的护军被撵出东北,护军也被迫向日本宪兵道歉。

伪满洲国军

而这远远不算结束,这件事处理的最终结果是:护军的长枪被收缴,只能佩短枪,护军首领被撤职。哪怕到了这个地步,日本人依然不放心,随后,包括护军总队长职位在内的所有的护军军官都换成了日本人。溥仪唯一掌握的一支人数仅300人的护军,也就此被彻底瓦解。溥仪唯一残存的微小希望,被彻底掐灭。


鸢飞九天2018


因为这支部队和日本殖民统治的政策相背离,仅仅几年就被日本关东军以“反满抗日”给解散了。

溥仪为何心心念念要组建自己的军队?

溥仪三岁登基,本应该是一国之主,但是这个皇帝当的也使说幸运也不幸,说不幸也幸运,不幸的是,刚当了没多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溥仪成了末代皇帝,不幸中的万幸是相比于以前改朝换代时的末代皇帝来说,溥仪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还得到很多优待条件。

当时溥仪还小,什么幸运不幸运对溥仪来说也没啥了,渐渐长大的溥仪首先得到的是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先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其驱逐出紫禁城,后是孙殿英在东陵刨了溥仪的祖坟,国民政府竟然什么都没有做,尤其是溥仪一直抱有一颗恢复祖业复辟的梦想,经过这么多事情,溥仪最后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啊!”

溥仪曾经说“像我这样一个正统的大清皇帝,倘若有了军队,自然要比一个红胡子或者一个流氓出身的将帅更受洋人重视”。

有了这样思想的溥仪,开始为复辟积极奔走,先前把从紫禁城里面拿出的宝贝用来贿赂各路军阀希望控制一点军队,结果这些军阀拿溥仪的好处倒是干脆,张作霖见到溥仪还行旧礼,下跪磕头“皇上好”,就是不见真把式,最后溥仪也明白了,依靠军阀这条路是没有用的。

于是溥仪将自己的遗老遗少都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等待时机,好东山再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且积极拉拢溥仪到东北建立伪满政权,当时一心要复辟的溥仪受日本人的蛊惑,开始前往东北,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

在当傀儡期间,溥仪名义上是伪满洲国执政,日本为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伪满洲政权不是傀儡政权就同意溥仪称帝并且组建自己的军队,溥仪随后就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警卫处置护军”。

溥仪建立的这支部队到底有多精锐?

从1932年开始溥仪便开始不断招募护军,到成立的时候已经有三百多人,这些人大多都是亲近满清皇室的,对溥仪非常忠诚,溥仪为了控制这支小卫队,在进行军事训练的时候还要求他们学习《四书》《清史》等内容。

针对这支部队,溥仪曾经说过“这支300人的队伍全部都是按照军官标准来训练的。”

除了训练有素外,这支部队的装备也很精良,每一个士兵都配备一支三八大盖步枪和一把匣枪,并且配备轻机枪等武器,从实力上来看完全不亚于关东军。

溥仪想来一招瞒天过海,既不想引起日本人的部队,还想暗暗扩充这支部队,实际上溥仪的小九九,日本人早就看在心里,处处提防,在日本人的打击下,溥仪逐渐失去了对这支部队的控制权。

因为溥仪想要建立的这支部队与日本所希望的不一致,日本不会允许溥仪这样的傀儡出现任何一点自由的权力,最终这支部队被日本人解散,溥仪的复辟美梦也破碎了。


史论纵横


三岁就被推出来做皇帝,在位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十一岁又在张勋的簇拥下复辟,结果在位仅12日,张勋就被讨逆军击败,再次宣告退位;二十八岁在日本的推动下在东北长春再次登基,改元为“康德”,建立“大满洲帝国”,这人便是溥仪了。



一生重载三次皇帝,可惜每次都是傀儡皇帝,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算是委屈到极致了。前两次皇帝都是时间极短,年纪尚小。溥仪在位期间是没有办法对许多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的,也找不到好的办法来面对他的窘境和危机。

在经历“逼宫事件”之后,溥仪彻底搬离紫禁城,这才第一次让他产生了足够的动机要光复满清帝国,要重振自己皇帝的雄风。被逼宫后溥仪对日本非常看好,希望能学习日本的知识,掌握日本的力量。同日本人打交道,最后好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来重新恢复大清帝国的荣耀。

与虎同行,却看不清老虎吃人不吐骨头的本质。日本人原意推溥仪来做这个傀儡皇帝,本身就是看中了他的号召力、身份,希望许多满清人士前来投靠日本一起攻下中华。溥仪在日本人的簇拥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但是没多久溥仪也看出了日本仅仅只是把他当作傀儡皇帝。

日本人开始慢慢把许多事情的主动权转移到日本人自己手里,包括社会基础建设,官员,治安,国防等等。溥仪越来越觉得自己快被圈养起来了,不安的情绪在溥仪的心里慢慢滋生,他明白他已经不能全靠日本人了。

毛主席也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在这片乱世里,唯有足够强大的拳头,才能把敌对的人一个一个打倒。于是溥仪开始暗中联络一些满族的人,慢慢地召集一些强大的满族后裔。人数逐渐达到了300人,溥仪认为这300人是他的全部后盾了。

于是自掏腰包为这300人的军队进行最好的军事训练。请专业的国外老师,配备上好的武器装备,秘密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就这么逐渐成长为可以媲美关东军的军队了。为什么说这支300人的护卫军能媲美关东军呢?


原因在于一场“大同公园事件”,这场事件里,日本人早就对溥仪的护卫军不满了。这天护卫军要借船去游玩,船上明明写了此船可乘坐4人,掌船的日本人偏不要护卫军做4人。然后护卫军为了隐忍,不起冲突,就答应下来一人,结果又被说只能做两人。

没办法,都欺负到这般地步了,看来隐忍已经解决不了问题。护卫军选择去理论,结果双方都带着火气呢,理论能说出个什么呢?到最后直接发生了肢体冲突。护卫军在长期训练下直接把日本关东军几个喝得烂醉的人打得落花流水。

日本人惊奇溥仪护卫军的力量,也明白了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培育着这种力量,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于是赶紧借这次大同公园事件,把护卫军的领导人换掉,令打人的护卫军离开满洲地界。
种种手段下,逐步地瓦解掉这支拥有强大实力的护卫军。并且把这支军队的剩余力量打碎揉进了自己的军队里。溥仪受制于日本人,本身话语权就不是很重,手上又丢失掉了仅剩的一点力量,这是彻底地翻不了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