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有什么特征?

二古基


小时候缺爱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掌握不好爱别人的度。也就是经常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因爱得过度,或爱得患得患失而失去所爱的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小时候缺少爱的人一般会缺少安全感。爱是保障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主要成分,当一个人在一个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时,他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就是冷漠。即使日后有人对他很好,他的心里也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抵触感。因为他不知道这份爱会不会让他幸福,他们甚至会害怕这会让他们受到更大的伤害。

二是因为没有可以效仿的对象,无法学会爱。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这门能力的习得靠什么?最主要就是来自家长的示范和教导。而在从小就缺爱的家庭中,这一块显然是缺失的,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支撑。即使长大后,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别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去爱别人。

举一个身边人的例子吧。有一位叔叔,从小没有了母亲,父亲整天在外赚钱,所以他几乎是在流浪中长大的。成人后,虽然幸运地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有了“铁饭碗”。但他的人缘却很差。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表达爱。一有事情,他就会觉得别人看不起他,生闷气。其实这都是因为缺少安全感所致。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他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感受到爱,才会更自信,更健康!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亲子沟通如何说


说话,做事,容易走极端的人,大都是小时候缺爱。

同事小李,向我说起她的女朋友,人长得很漂亮,却很高冷,一付高不可攀,拒人千里的架势。

他是在一次同事聚会喝多酒时,大家打堵问小李敢不敢追,冰雪美何清清。他一壮胆,就拍着胸脯答应了。

邀约,送花,发微信,各种招都试了,没有什么回应。

当小何想放弃时,何清清却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同意与小何交往,但得保证只爱她一人,不能负心。

小李自然满口答应,初战告捷,获得美人心,很是喜悦了一阵子。

兴奋期三个月,就苦不堪言了。

何清清不允许小李同任何女生交谈,打电话,发信息都要检查,通讯录只能存他妈与姐姐的电话,表妹的也不行。

与单位保洁大姐多说几句话,何清清看到了也很生一天的气。动不动就威胁小李说分手,指责小李不是真心的,对她没有全心全意,怀疑她不是小李唯一。

搞得小李的工作缩手缩脚,与同事交往也变得别扭不自然。

慢慢同事开始梳远他。

我向小李问起何清清的家庭情况,得知何清清从小父母离异,跟父亲与后母生活,父亲生意忙碌,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她,后母又生了儿子,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儿子身上。

自小父母的关爱缺失。

我是做职业培训的,每批新员工进来,都会调查员工的家庭情况,做为员工激励培训材料。

像小何这种,就是比较典型的小时候缺爱的例子,她们有五条比较明显的特症是需要引注意的。

安全感缺失。

需要更明确,牢固的互动关系,要么就退缩在一边干部脆不接触,一但开始,就盼望牢牢抓住不放。

缺少表达爱的能力与技巧。

她们表达情感,往往比较简单直接,生硬。爱或者不爱,不能暧昧与灰色地带。

性格上多为内向型,孤僻,认死理。

对事物比较敏感,容易情绪化,一个眼神的游离;一个句无心的玩笑;一个无心的动作,她们就能脑补出整部背叛的剧情。

行为上常在两个极端摆钟。

特别安静或暴躁,对身边人与自己有攻击性。摔东西,说极端的话,敢跳楼,割腕。

占有欲强,对亲密伴侣索取与付出很彻底。

她们身陷冰窟,却向往烈焰。

物极必反,小时缺什么,长大了就渴望自己能获得满足,又怕失去打回童年的无边地狱。

对从小缺爱的人,我们要及与更多些耐心,明确态度,用热情真诚,慢慢暖化她们,如果针锋相对,会适得其反,后果不堪设想。


荒海拾书


一个真人案例,和大家分享,小时候缺爱的人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自我疗愈。


霖霖的故事

因为是一直是一个胆小的人,不敢将心事坦露出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是彻头彻尾的“孤独症患者”!。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长期分居,有时候,我会去我姨妈家里住,有时候去我舅舅家里住,从小就饱受“寄人篱下”之苦。我努力独立自主,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我自己也算争气,考上了一个重点大学的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

但我的内心明白,在很多很多的深夜里,有什么吞噬着我的心,让我感觉到空虚和寒冷,眼泪不知不觉的留下来了。我有一个男朋友,他的性格很好,很迁就我,但是我经常控制不住地“怀疑”他是否爱我,整个人十分的敏感。 他去哪儿玩没有报平安,或者微信半天没回,我有时候都会伤心到落泪!但整个人很紧绷,有时候这种“怀疑”,和对“怀疑”的自我批判让我心生不宁。 而且感觉有时候我总是在不断不断地向他索取,要他照顾我,要他宠溺我,像是一个黑洞!我好怕我这样会失去他!

想对霖霖说的话

一、Hey,忙着自我批评的姑娘,我看到了你的光。

霖霖,你好。谢谢你的信任,虽然你一直在“自我批判”,但我还是看到了你的闪光点。

你有反求诸己的“自我觉察”的力量,当你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没有一味地重复原有的模式,而是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而且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进而向我求助。“自我觉察”就是光, 即便是在彻骨阴寒的山洞底下,也能被照见。我看到了你的“光”, 希望你也看到它、欣赏它,增强它。顺着光,就能找到出口。

二、为什么我总感觉缺爱?

我们只有同时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才能发展出成熟地自爱与爱人的能力。

“无条件的爱”= 无论你怎样,我都爱你

“有条件的爱”= 如果你...,那么我就会爱你

“无条件的爱” 在说:“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如此而已。即使你脆弱地无法独立生存,即使你只懂索取而不会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我无条件的爱你,无条件的包容、接纳你。”

没有得到过这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内心会生出一个大窟窿:我天生是不值得爱的,如果我不懂事,不可爱,不优秀,那么就没有人爱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努力地争夺财富、地位、权利和名望,来“赢得”别人的爱。他们获得的越多,越害怕“坠落”,因为他们不相信,卸下精致的妆容,或是帅气的西装,有人爱他们本来的模样。

“有条件的爱”在说:“我爱你,因为你达到了我的标准。如果你发展自己,变得成熟,符合了我的期望,那么,我就会爱你。”

“无条件的爱”不会失去,但它的阴暗面是,它也不能靠争取得到。而“有条件的爱”则不同,它取决于自身的奋斗,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犯了错,会承担后果;做得好,能赢得认可。没有品尝过“有条件的爱”的人,认为爱只能来自于外界,只能通过别人的给予而得到,他们没有建立起“为爱而战”的气魄。

霖霖,从你的描述中,让我感觉你饱受没有“无条件的爱”的痛苦。虽然你发展出了赢得“有条件的爱”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勤奋考上了重点的医学专业,成为了专业的医生。但你的内心有一个恐惧又渴望的小孩,她在说什么? 她是不是在说,她害怕如果她变得很糟就会被抛弃,她是不是渴望一个可以无限度包容她接纳她的怀抱呢?

正是你的“恐惧和渴望”在左右你和恋人的关系。所以你像作战雷达一样,不断“侦查”他可能不爱你的证据。他回你微信的速度、他对你说话的语气、他看着你的眼神,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隐含“他不爱你了”的征兆,而这一切可能源自——你内心其实不相信,有人会爱你这个人本身。

同时,你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怀疑”会加深你内心的纠结。当他语气冷冷的时候,你一方面怀疑他是不是不爱你了,一方面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一方面批判自己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面表现得很糟糕。在这种处境下你的,一定很不容易吧!


三、成长三部曲

那么,如何走出“缺爱”的诅咒呢? 自我成长之路漫漫,还需上下求索。我们往往会经历以下三部曲:

第一步曲:承认——从压抑到表达。

恭喜你,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的痛苦,不仅仅源于痛苦本身,还源于痛苦没有人看见、陪伴和支持。 在自我的孤岛里,痛苦变成了剧毒,腐蚀着人心。而表达,就是“被看见”的开篇,一旦痛苦有人分担,它就不在是咆哮的疯狗了。霖霖,你内心的创伤和自我封闭手牵着手,强化了你的痛苦,试着进一步向自己、向可信赖的人表露自己的脆弱,去拥抱内心那个瑟瑟发抖的小孩吧。

第二部曲:理解——从扭曲到接纳

你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过去你的认知也许是:缺那儿补那儿。我缺人爱,就要牢牢地抓住一个人来爱我。 而其实,你真正缺的不是爱。而是你在承受“不被爱”的痛苦时,没有一个心灵上的怀抱,容纳那个哭泣的孩子。因此你需要的,其实是一个“治愈的空间”,那个空间是安全的,你可以重新探索亲密关系中的连接。那些你在父母的身上没有体会和发展出来的,可以在新的亲密关系中探索,对你而已的课程,或许是“感受到自己有无条件的价值”。

第三部曲: 整合——从内化中长出新的自我

当我们借由安全的亲密关系而学会接受、理解和安抚内在的自我时,再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过不去”的坎,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坎慢慢消融了。而对父母潜在的恨意、内疚也不在横亘在心间了。由此,我们不再重演儿时的剧本,停止了创伤的“轮回”。

四、治愈之路,需要一个暖炉

关于疗伤,我们有两个可行的选择。一个是在爱情中疗伤,一个是在心理咨询中疗伤。

更多人不自觉地选择了前者。两个人在感情中一起“升级打怪”,互相“疗伤”,做彼此的治愈者。在爱里实现整合。但风险是,如果自己或者对方是“猪队友”,但可能会“伤上加伤”。 另一个选择是心理咨询,好处是如果你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那么你就找到了前进路上靠谱的拐杖。但心理咨询师只存在于那个“疗愈的空间”里,你还需要在诊室外,运用空间里获取的力量发展出新的自我。霖霖,在你的描述中,你的恋人是“温暖而正面的”,可以小心翼翼地试着像他展露你的真我,试着和他建立起一种安全、放松而稳定的关系,这对你的治愈之路是重要的。但如果你发现他无法接纳,你最好求助于专业人士。

内心缺爱的人,即使赢了的全世界的仰慕,他的世界还是如茫茫荒野。而内心有爱的人,即使飘零至孤岛,也可以发出光芒,和天上的星星、海里的游鱼,远方的岛屿交相辉映。祝福你。

心有助,不孤独。欢迎关注卢悦,关注心之助。


卢悦


小时候缺爱,主要是父母爱的缺失,父女在孩子童年时期没有能及时照顾到孩子的情绪,需求,成长等诸多方面,造成孩子在成年后的一些表现不是特别的健康。

1.家庭暴力:父亲主导的家庭暴力场面很激烈,过程很痛苦,结果很严重,孩子在暴力的过程中是最弱势的地位,没有自保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内心产生自卑感,内心窗户闭合。

2.金钱缺失:金钱缺失会滋生出贪婪,吝啬等病态心理,表现在锱铢必较或者挥金如土。

3.安全感缺失:小时候安全感缺失最容易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会影响到其他人,恶性循环。

4.家庭氛围的缺失:会带来责任感薄弱,心理的凄凉感,心理的无归宿感。

5.情商缺失:情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情商的启蒙老师父母当之无愧

人都是感性动物,能根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方式等做出反应行为,所以不论小时候缺失什么,长大后都会有相应方面的表现,,每个人需要的爱不一样,提供的爱不是需要的爱也算缺爱,过度的爱也算另一方面的缺爱。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我父母在我八个月的时候离婚,我没见过我妈,然后我的成长经历一直跟着奶奶,后来十几岁,爸爸也走了。

我的身边闺蜜也大多都是单亲家庭,可是我连单亲家庭都不算,从小寄人篱下,住在姑姑家,住在大伯家。

我见到他们的孩子会特别羡慕,虽然我没有遭受虐待,也没什么狗血剧情,但是看到他们一家三口那种爱,我会特别羡慕。

长大后,我爸走了那段时间,我得了抑郁症,被送进健康所,家里觉得我疯子。想把我送到孤儿院,我老爸的财产什么的留到我健康以后再继承。

我自己了解自己, 我的性格是这样的。

不勇敢不自信,讨好行人格,想得多又强势,孤僻,极端特别极端,敏感又易怒,少许阴暗。

首先,我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最坏的结果,我怕失败,我觉得我不行,我输不起,却又很多想法,所以做事瞻前顾后,一点不果断,小心翼翼的强势着,纠结又矫情。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讨好别人,喜欢送礼物讨好别人来获得喜欢,我可以自己不用吃饭去给别人买生日礼物,后来初恋就是,我觉得喜欢我是我的福气,我要特别特别好的对待别人,我怕被抛弃。现在长大了,好一些了,了解感情是相处吸引,共同经营一份感情,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

我想得多,有的时候没事就哭,想各种事情,脑补各种事情,因为觉得自己不会得到,所以很多事情就会拒绝,压根不会努力,告诉自己平凡可贵,碌碌无为的活着。

我觉得人生非黑即白,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不需要一般的朋友,我只要很好的朋友,可是感情这东西啊,是一步步递进的,没人会一下子爱你爱到死。

敏感到什么地步呢,如果关门声音大了,我就以为被讨厌了,因为一个无意的眼神,我就能脑补一部电视剧。

少许阴暗,也是因为我总是想坏的事情,可是我自认我又是善良的那种人。

这大概就是我的性格了,有些现在好了一些,但是依旧还是有很多存在着。

愿天下每对夫妻,在生孩子之前要认真考虑,还有就是,童年很重要,是一个性格形成的过程。


阿酒家


我现在人到中年,每次想到自己的母亲,不是满满爱意,却是深深的恨。我的母爱,不但小时候缺,长大了也缺,现在也缺。

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的母亲。受害者就是我。

现在的我,自卑心理严重。做什么事情,总觉得不应该有自己的份,如果有了就觉得不可思议。

脾气暴躁。这一点像极了我的母亲。我最痛恨自己这个毛病,因为从小我就被这个特质严重折磨,现在自己又在无意识中成长为母亲的样子,我有多恨自己的母亲就会多恨自己!


被害心理严重。因为从小缺爱,缺少安全感。总是感觉其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什么事情都首先想到阴暗的一面。这是极其不好的。我有意识到,努力调整自己,但是这种影响总会有。

不会体贴人。不是我不想,是我总是做不到。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笨,不会说话,没有眼力见,干什么都不能招人待见。这应该是我从小做事就没有被表扬和肯定过的原因。无论做多做少,母亲都是冷着脸批我,要不然就动手揍我,现在只能想起来她拖着我往小黑屋去,却一点想不起来我犯了什么错!


所以我用心去爱我的孩子,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从理论上接受母亲对我做的一切,再努力从情感上好受一点。

从小缺爱的人真的会影响一生。所以从现在开始,温柔地跟你的孩子说话。让她感受你的爱,而不是感受你的暴躁。


俩宝好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犹豫了。

我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真实的解剖出来给大家看呢?

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里。印象中家里唯一不曾嫌弃过我是女士的应该就是爸爸了。

只是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着他几面。所以我跟爸爸也不是很亲近。

从小奶奶和妈妈就很喜欢哥哥,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先顾着哥哥。而我吃的用的都是哥哥挑剩下来的。

哥哥每年都会有新衣服,过年会有压岁钱,而我却完全没有,直到我上大学做兼职发了工资,我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新衣服!

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来看,从小缺乏爱的人会有的特征:

首先,很擅长克制自己的内心需求。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春游,只是每个人都得给两块钱的车费和伙食费。我跟哥哥回家跟妈妈提起这事的时候,妈妈爽快的给了哥哥两块钱。而轮到我时候,我妈妈却说我一个女孩子不用去。

我吵着要去,然后换来了巴掌和批评。从那以后,我就学会了克制自己的需求。

即便再想要一样东西,我也不会主动找家人要了,甚至有时候大人问我要不要什么的时候,我也会习惯性的回答说不要了。

甚至现在我工作了,成家了,我都还会如此克制自己。

第二、不自信甚至自卑。

由于从小没得到过什么鼓励肯定这些,所以缺少爱的人内心都是比较脆弱比较自卑的。

只是有些人表现得不明显,我就是如此。

领导分配一个任务,我会担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去接手。一个问题即便我知道答案,我也会想我知道的这个答案会不会是错的,我会不会把答案记错,所以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都不没有大的突破。

第三、对他人缺乏信任。

可能是因为觉得连自己的父母对自己都尚且如此,别人又怎么可能会自己好呢?

所以潜意识中不相信任何人。

因此不会跟别人走得太近更不会跟他们交心。甚至是对自己的爱人,都会有所保留!

第四、极度的敏感。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在家不讨喜,所以我处处留心,深怕引起家人对我的怒火。

以至于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会想他们会不会有其他意思,会不会是我哪儿做错了引起他们生气了。

第五,缺乏安全感。

小时候奶奶不止一次的说道在知道我妈妈怀的是个女孩的适合就不止一次的想把我流掉。

后来我出生后也曾想过把我送出去。听了这些后我特别的害怕,深怕他们哪天又会不想要我了,要把我赶出去。

从小开始我就缺乏安全感,直到现在!

以上几点是结合我自己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答案!


有书课堂


父母在我三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从小缺爱的我觉得非常孤独,羡慕别的孩子能和父母撒娇,受委屈了能躲进妈妈的怀抱,而我心里的话却无处诉说,没人真正地懂我,慢慢地我变得沉默寡言。从小不被人重视,导致我很自卑。我习惯去讨好别人,因为怕别人不喜欢我。



一个孩子本不应该承受这些,只是没的选择!那个从小缺爱的我,长大后大体是这样的:

1. 话很少,什么事都藏在心里,绝不在人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喜悦也好悲伤也好。

2.故作坚强,不愿被别人发现自己的脆弱。

不开心的时候会装作若无其事,如果被别人察觉到有可能会死不承认或者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3.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已经波涛汹涌,翻汤倒海。

4. 自卑,缺乏自信,会一直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6. 优柔寡断,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动摇自己的决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7. 羞于表达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很难信任他人,与他人形成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

8.缺乏安全感,像一个刺猬一样,浑身带着刺,用表面的倔强来隐藏内心对爱的渴望。

简单来说,缺爱的人长大后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卑,敏感,容易内耗,习惯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感情,内心脆弱,自尊心强,很难去相信别人。

其实内心深处是最需要关爱的那个,只是我从来不表达出来。因为从未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心中总是充满着自我怀疑,甚至从来不曾接纳过自己。

缺爱的人本质是心理营养不良,生命之花的绽放需要充足的养分,如同一颗种子需要阳光,土地和水,才能茁壮成长。

所以现在我学会了去爱自己,学会了取悦自己,学会了察觉自己真正地需求,正视需求,同时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内心得到滋养,变得富足,我发现我不再去乞讨爱了,甚至拥有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对于原生家庭,我们生来就没的选择。只是,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毕竟,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辣妈简小妞


这个问题让多少已经长大的我们内心微动。

以我为例,小时候缺爱,尤其是父母的爱,即使被爷爷奶奶的爱包裹长大,也一样如魔障般影响了我的性格,伴随着我到如今。

最明显的一是讨好型人格,二是严重缺乏安全感。

01 讨好型人格

我分析不好为什么缺爱会变成这种性格,只能谈结果。

很早就知道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但系统地认清却很晚。有一次看《奇葩说》,年轻女作家蒋方舟说了“讨好型人格”这个词,突然发现我竟然完全吻合!

总得来说,讨好型人格就是习惯隐藏自己的情绪,非常害怕起冲突,压抑自己的个人需求。

主要表现为喜欢主动道歉,习惯迎合别人,不懂得拒绝,容易守不住原则,害怕伤害别人而情愿伤害自己,等等等等。

完全说的就是以前的我,OK?虽然我现在已经纠正不少,越来越敢表达自己,却仍然心疼自己,因为扎根内心的缺失,想要填补实在不易。


02 严重缺乏安全感

比普通的缺少安全感更严重一些。

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敏感。男友随便不经意说的一个词,一个动作,说一句话的神态,语调,音色都会引发我一连串猜想,心情会一瞬间从晴空万里变成阴雨连绵。

然而往往却不开口直接问清楚,自己委屈到爆炸,对方则是一头雾水。

就算男友解释,自己也清楚自己敏感,也无法迅速恢复。

长此以往,互相伤害。

表现在亲情上就是叛逆。一旦意见不和,完全无法与父母心平气和的沟通。甚至故意与他们对着干。放假也不喜欢回家,总是与他们有种疏离感,有什么事也不会主动倾诉,亲密度还不如一个普通朋友。

最后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但为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坦诚的面对,勇敢的改变,有一天,你发现虽然难,但你做到了。


六个柠檬泡泡


我来说说我吧,我父母在我6个月的时候,丢给爷爷奶奶抚养,7岁之前我们见过我的父母,7岁之前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可以和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那是多美美好的时候。7岁那年我实现了愿望,只可惜那是我人生悲剧的开始。


因为小时候,就和我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什么感情,所以生活在一起后,我们是矛盾重重,我的父母本身就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挨打,受罚那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直到我有了弟弟后,那是变本加厉,我从小就开始接触农活,我常常会因为做农活,而错过自己的作业,在学校里, 我经常是那个因为完不成作业,而被罚的学生。我的父母不爱我,我的老师讨厌我,爱我的爷爷奶奶却有远在天边。

我小时候,常常因为父母不爱我,而想到自杀。




14岁那年,我因为我父亲的一巴掌和言语的辱骂,而负气出走,踏入社会后,我发现,一直都有自卑的现象,我因为自己学历低而自卑,我不敢和学历高的男生贪恋爱,因为我怕,他会瞧不起我。

我不敢去银行,因为我觉的自己很穷。

我不敢去商城逛街,因为我怕自己买不起,更怕营业员的眼神。

我最怕与别人的对视,我经常伤春悲秋。

我喜欢一个人独处,害怕与别人打交到。

我最怕别人说我的不是,一说,我就会哭。

我最怕没有安全感,恋爱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对方会背叛我。

我不会吵架,一吵架,哭的一塌糊涂的人绝对是我。

我吃过药物自杀过。后来被洗胃了,我用刀片割过自己的手,我的手臂上,现在还看的到伤痕。

一切的一切,说明我是个有问题的女人,但是直到我爷爷去世后,我才知道,真正爱我的人不在了,那天因为我父母因为说了极难听的话,是有关于我爷爷的,我和她们大吵一架,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我真正重生的一天,我再也不会惧怕我的父母,再也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想要轻生,买东西,买的起,我就买,买不起,我就买便宜的,我不需要自信,我只需要自己过的好,这才是我要在这个社会上学会的事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当你的思想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想帮助你的人也帮不了你,能走出来的只有你自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