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当年一部《渴望》,可谓万人空巷,“娶妻当娶刘慧芳,嫁人当嫁宋大成”,张凯丽和李雪健的精彩演绎让当时无数质朴的中国观众感动。今天要聊的不是这部电视剧,而是它的拍摄地北极阁三条西东单大街上曾经有过的一个牌坊,晚清时它叫克林德牌坊(已改名并移至中山公园),背后的故事是关于八国联军侵华前后的那段屈辱历史。

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这个牌坊是为一个名叫克林德的德国人所建,当时,晚清义和团运动盛行,洋人借保护使馆为由,准备派军队进抵北京,各使馆也是积极备战,德国使馆的公使克林德曾开枪镇压过义和团团民,民愤极大,1990年6月,清政府照会各国公使“各公使须于24小时内离京”,之后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途中,在此地被神机营官长恩海击毙,德国政府施压清朝皇室,当月,慈禧假借光绪名义向全世界(未指明国家)洋人宣战,之后正式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杀入北京,慈禧仓皇出逃。

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8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克林德事件”的生存者—恩海自首,被判处公开行刑,同时,李鸿章开始与列强协商议和,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代表大清与帝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单单条约中的“庚子赔款”毒害中国之久你都无法想象,详见《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什么时候结束的?说出来你肯定不信)。

克林德牌坊,一个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

《辛丑条约》第一条便是“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之后清政府在克林德遇害处建了此牌坊,光绪帝也写了“道歉信”。这座牌坊也因为光绪的道歉信成了大清皇室“脸上”的“巴掌印”,大家觉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