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宮妃嬪過生日可以得到什麼賞賜?

枕霞213


後宮妃嬪過生日也是要看等級的,品階不同過生日的時候受到的待遇也就不同,甚至連生日的稱呼也都是嚴格區分開來的。

清朝皇帝生日稱作“萬壽節”,皇太后生日是“聖壽節”,而後妃們,皇后以及妃位以上的高級妃嬪生日,稱作“千秋”;嬪位生日稱作“壽辰”,嬪位以下,也就貴人生日稱作“生辰”,常在與答應的生日,還是叫生日。

自然,貴人以上的生日才可以正兒八經進行慶祝,而貴人以下是沒有資格過生日的。


皇后是後宮之首,也是后妃之中生日慶典規模最大的。眾所周知,清朝後宮諸人平時都是拿固定工資的,也就是所謂的“月例銀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除了各種實物供應,皇后每年只有月例銀1000兩。而每年皇后生辰,能夠得到黃金90兩,白銀900兩,比其一年工資還要多。

除了真金白銀,還有各種綢緞等實物,數字取九,取尊貴之意,以及盛大的慶典、宮廷宴會等,皇后也需要接受後宮的朝拜。


皇后乃是國母,除了皇太后之外自然待遇最高,皇后之下妃嬪們的生日待遇逐級遞減,到嬪位為止,只有賞賜而沒有相關的慶典,而且庶妃生日,需要前去皇帝皇后跟前兒行禮。

所以,像《甄嬛傳》中雍正帝為只不過是貴人的甄嬛大肆慶生的狀況,是並不存在的。

除此以外,皇后千秋之時還有一樣特殊待遇,那就是“中宮箋奏”。平時大家過生日會許願,而中宮箋奏就是皇后所願,這是皇后獨有的特權。中宮箋奏一旦明發,皇帝也不能夠輕易駁回,可以說是幾乎會如願以償的。這樣的生日待遇,才是真正令人羨慕的。


澹奕


眾所周知清朝後宮妃嬪過生日都會得到賞賜,這些賞賜都是制度化有著嚴格的規定,皇后生日賞銀九百兩,皇貴妃賞銀五百兩,貴妃賞銀四百兩,妃和嬪賞銀三百兩,貴人則賞銀一百五十兩,常在賞銀一百兩。比如乾隆十五年六月舒妃生日得到三百兩賞銀,乾隆十七年五月慎貴人生日得到一百五十兩賞銀。而貴妃及貴妃以上生日,除了固定的賞銀,皇帝還會額外給予物品的賞賜,作為對高位妃嬪的重視。比如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寵妃純貴妃生日除了領取貴妃規格的四百兩賞銀,還得到了很多珍貴物件,七月二十五日的嘉貴妃生日也是如此。

皇后和妃嬪如果過整壽,那會得到更多的賞銀和物品,比如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初五,繼後那拉氏過四十歲生日,乾隆賞銀一千八百兩,並賞賜很多物品(見下圖)。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婉嬪過六十歲壽辰,除了賞賜三百兩銀子,乾隆還恩賜萊石靈芝如意一柄、碧玉萱花蓋瓶花插一件、白玉索子夔福磬一件、瑪瑙梅花碗一件、紫晶子母獅子一件、均釉膽瓶一件、壽山石羅漢一件、黑花石英雄合巹觥一件、顯微鏡一件、雕竹筆筒一件、大卷八絲緞九匹。乾隆賞賜婉嬪的物品中還有顯微鏡,也許婉嬪是個熱愛科學的妃嬪?

皇帝對於特別看重的妃嬪,生日賞賜也會對應的增加,比如乾隆十五年攝六宮事皇貴妃千秋,乾隆直接按照皇后的規格發九百兩賞銀和物品。孝賢皇后去世後,乾隆僅僅過了一個月就迫不及待的立皇貴妃,為內定的新皇后,又迫不及待的讓皇貴妃享受皇后待遇,然後作秀吹自己不願意迅速立後,可見乾隆在立後之事上的心口不一和虛偽。皇后和妃嬪過生日還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美食,乾隆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孝賢皇后過第一個生日,因為還在雍正的喪期,所以乾隆沒有對她進行賞賜,僅僅在早膳的時候給她進八道壽意菜、八道葷菜、兩盒點心、一筐大壽桃,晚膳的時候乾隆又帶領妃嬪們和孝賢皇后聚餐,讓妃嬪們跟著大吃一頓。

除了銀子、物品、美食,皇后過生日還可以享受妃嬪、宮女、太監給她行禮的待遇,道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孝全皇后生日,圓明園的總管和首領太監在她的寢宮湛靜齋給她行禮,然後貴妃、妃、嬪等位又給她行禮,同時同樂園已經安排好唱戲活動慶祝,曲目有《螽斯衍慶》、《照鏡》、《羅卜行路》、《昭代簫韶》、《胖姑》、《灞橋餞別》、《把總上任》、《靈山稱慶》等。從乾隆朝起,皇后、皇貴妃生日當天都要演戲五六個小時,貴妃則整壽才有演戲。皇后整壽是否會增加一天演戲看皇帝的旨意,如孝慎皇后四十歲生日演戲一天,而孝全皇后三十歲生日演戲兩天。同時皇后還要給妃嬪、皇子公主、太監宮女、表演的伶人等頒發賞賜,光緒年間隆裕皇后生日,賞賜瑾妃十兩銀子。

其實清朝前期皇后的待遇更高,皇太極的皇后哲哲過生日,固倫公主、和碩公主、親王妃以下命婦全部齊集參加皇后的生日宴會。八旗親王、貝勒、貝子,外藩蒙古各部落、漢三王、朝鮮等附屬國均要進獻皇后禮物,慶賀皇后生日,因為帝后一體,所以皇后生日甚至和皇帝生日一樣隆重。到了康熙年間,這些待遇全部取消,但保留皇后生日內務府進宴桌的待遇。

乾隆繼位後,認為家無二主而大力削減孝賢皇后福利,孝賢皇后過第一個正式生日,乾隆下旨永久取消內務府進宴桌的待遇,導致皇后地位一落千丈。所以從孝賢皇后開始的清朝皇后再也沒有任何特權,連宮務之事都無權插手,只能履行禮儀性義務,比如伺候皇太后,善待妃嬪和庶子女。


坤寧宮的故事


清朝後宮編制自皇后至答應分為八級,依次為: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額。因為等級森嚴,所以不同等級在宮分、膳食、儀仗、使用宮女的人數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而過生日的賞賜也有很大差別。

皇后、皇貴妃、貴妃、妃的生日稱為“千秋”。

皇后的千秋節是作為國家慶典的,要受禮,設大宴。清入關以後,各項禮儀逐漸完善,規定皇后千秋節,皇上要賞賜黃金九十兩、白銀九百兩、上用緞紗等四十五疋、蟒緞九疋、緞九疋、寧綢九疋、宮綢九疋、紗九疋、春綢九疋、綾九疋,合計一百零八疋。其他物品如意、珍玩等無定額。所賞賜的物品多以“九”數,寓意“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皇貴妃以下,千秋節不賞金銀。

皇貴妃千秋,賞上用緞六疋、官用緞六疋、春綢六疋、綾六疋,上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八張。

貴妃千秋,賞上用緞五疋、官用緞五疋、春綢五疋、綾五疋,上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六張。

妃千秋,賞上用緞四疋、官用緞四疋、春綢四疋、綾四疋,上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四張。

嬪以下不能稱千秋了,賞賜也是遞減的。嬪的生辰,賞上用緞三疋、官用緞三疋、春綢三疋、綾三疋,中品果桌一張、賞用果桌二張。

貴人的生辰,賞上用緞二疋、官用緞二疋、春綢二疋、綾二疋、內用果桌一張、賞用果桌一張。

常在生日只能稱為“生日”,答應的生日就沒有名目了,也得不到什麼賞賜。

宮廷和大家族的等級是很森嚴的。這就像《紅樓夢》裡,主子們年年光生日就鬧不清,但地位低微的通房丫頭平兒過生日,每年都悄悄的過去。只有一次寶玉生日,平兒來拜壽,襲人笑著讓寶玉再給平兒作揖,說道:“這是他來給你拜壽。今日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該給他拜壽。”眾人才知道。

探春笑著說:“平兒的生日我們也不知道,這也是才知道的。”平兒笑道:“我們是那牌兒名上的人?生日也沒拜壽的福,又沒受禮的職分,可吵嚷什麼,可不悄悄兒的就過去了嗎……”(第六十二回)

後宮妃嬪的生活按份例不得僭越,但受寵者也會得到額外的賞賜。比如乾隆皇帝喜歡的容妃(香妃),在四十歲千秋節時,得到乾隆的賞賜如下圖,其中有白銀450兩:

容妃五十歲時得到的賞賜如下,其中銀元寶九個共450兩:


淮山飛雨


首先,雖然叫賞賜,但“賞”跟“賜”不一樣。簡單說,“賞”少,“賜”多,“賞”動用的是公帑,“賜”則是動用內帑,也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

這種事,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既看過生日的人,也要看當時朝廷的狀況,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清朝的後宮分為8個等級,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剩下的貴人,常在和答應是沒有具體規定人數的,具體要多少人那就要看皇帝自己了,比如康熙,后妃共79人,而光緒,只有1後2妃。

如果從條令上來看,不論是什麼樣的后妃,所得的例禮,也叫“得賞”都少得可憐,按照史書的記載,無非是“時食盤一、醴酒盞一”罷了。這點東西,就算賞給被打入冷宮的妃嬪,大概也瞧不上眼吧。

太后級別的,過生日叫“千秋”,算作“吉禮”。到太后這個級別已不能叫“賞”,而是皇帝“敬”的。一般來講,由禮部提疏,加一年俸或三年俸。

清代皇太后的年俸是金20兩、銀2千兩,各種綢緞布匹160匹,金錢20綹,棉、線等56斤,各號銀鈕400個,貂皮等皮貨124張。

因過生日臨時加贈俸祿最多的人,卻不是什麼皇太后皇后等等,而是唯一一個也享受“吉禮”待遇,卻非後非妃嬪的宮中侍女——蘇麻喇姑。康熙在她生日時曾“加贈金萬兩銀萬兩”。

皇后這一級別,至以下的妃嬪過生日,算“嘉禮”,臨時加贈俸祿算是慣例了,但沒有超過一年的。

“賜禮”多。太后級別不稱為“賜”,而稱為“進”,以孝聖憲皇后,也就是乾隆的母親為例,她60大壽時,乾隆進禮:銀一萬兩、大號小珍珠300串、小珍珠300串、大號小珊瑚珠300串、小珊瑚珠300串、上用緞紗等63匹、官用緞紗等37匹。內帑府又進塔娜13顆,南珠51顆,

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寶石數百顆﹐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千條,上用龍緞十八匹,上用緞三十六匹,上用紗九匹,官用龍緞九匹,官用緞十八匹,官用紗九匹。

加上乾隆獻上的其他九九壽禮,大約也值銀百萬兩了。

因為細節很麻煩,其他的就不多說了。反正從太后以下,得到的賜禮就很少了。基本上,皇后所得賜禮大約值2千兩銀子,往下越來越少,貴人這級別的生日禮物大約只值幾十兩銀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