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
這個國家就是燕國。這個小國家原來是公孫度建立的,國家領土主要在當時的遼東地區,自己稱自己為燕國國君。這個公孫度原本只是一名遼東太守,董卓禍亂朝綱之時,派遣公孫度鎮守遼東,後來董卓身死,公孫度便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這個燕國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弱小到什麼程度呢?弱小到曹操根本就看不起這個一點點的小國家,而自己沒有滅掉他的原因也只是曹操根本沒有空理他。
遼東之所以能夠在戰火紛爭的時代中存活下來,不僅是他們運氣好,更主要的是他們實時務。燕國的統治者選擇了隔岸觀火的姿態,雖然不一定能夠指望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是起碼,不能讓中原的戰火波及到燕國。燕國當時的君主是公孫家族,公孫家族採取的政治態度就是不參與中原的紛爭,在今天看來,燕國統治者的姿態,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的高級策略。你們當你們的皇上,我當我的王。而且他依附過曹魏之後,又依附了東吳。也是各種想辦法讓自己在亂世中活下來,這種心態雖然好,但是當戰爭結束的時候,魏蜀吳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讓他這樣一個地方繼續逍遙,所以戰爭結束後,這個地方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現在大家知道了吧,東漢末年還有一個公孫家的存在。
麥田守望仕
三國時期的確存在第四個國家,這是漢末亂世的殘留。東漢末年烽火連天,各路軍閥割據混戰,歷經數十年戰亂,最終形成主要部分的魏蜀吳三足鼎立,是為三國時期。
為什麼要說主要部分呢?因為在角落裡還有一個國家存在,只是它的名聲很小,遠不如魏蜀吳三國的人物故事,廣為人知。
與三國相比,這個國家實力是弱了些,但國祚卻是不短,只是因為偏處遼東,沒有參與中原爭奪才名氣極小,這個國家就是公孫氏建立的燕國。
燕國奠基
沒有政權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燕國也是經歷公孫氏數代人的努力才佔據遼東,自成一國。
燕國的奠基者是公孫度,字升濟,曾用名公孫豹,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遷居到玄菟郡(在今我國東北及朝鮮北部一帶)。
東漢中後期的官場是比較看出身的,朝廷上的那些三公九卿,大多出身名門,而這些名門,到了漢末往往就割據一方,父死子繼,朝廷不過給個任命文書而已,像四世三公的袁紹。
漢末的群雄爭霸,光靠自己而沒有祖蔭是不太行的,比如劉皇叔同學,空頂著一個漢室宗親的稱號,自己沒有資本,歷經千幸萬苦才站穩腳跟,按他自己說,如果讓他從州牧開始,估計就能復興漢室了。
可公孫度的出身,比劉備好不到哪去,而且還沒有漢室宗親這個名頭,說不定混的會比劉備更慘,但他有比劉備更好的運氣,這個運氣,源於他的名字。
當時的玄菟太守是公孫琙,他的兒子公孫豹十八歲就夭折了,公孫琙很傷心。碰巧公孫度小時候時也叫公孫豹,而且他跟公孫琙的兒子年紀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彷彿見到了自己的兒子,不僅送他去學習,還給他娶了老婆,完全是把他當兒子對待,公孫度也不傻,自然以父禮侍奉公孫琙。
建寧二年(169年),朝廷下詔推舉有道之士,公孫度被舉薦為尚書郎(一說為郎中) ,不久升任為冀州刺史,但因為謠言,很快就被罷免。此後十數年,公孫度都沒做什麼大事。
初平元年(190年),公孫度的同鄉徐榮(董卓手下的中郎將)向董卓推薦公孫度,公孫度被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帶著家眷走馬上任,但因為他的出身,遼東郡的那些豪門貴族都看不起他,不把他當回事。
然而,公孫度不是劉備,什麼仁德,他連表面功夫都不想做,一到任就推行嚴刑峻法,以各種小事為由誅殺了一百多家豪強,使得遼東郡人人自危,以最短時間建立了自己的威權。
公孫度對內高壓,對外也不軟弱,“漢獨以強亡”不是白說的,公孫度以一郡之力,就能東征高句麗,西征烏丸,威震海外,讓夫餘國王尉仇臺主動成為遼東附屬。
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中原大亂,中原士人大多避難於遼東,如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都是知名人物。
公孫度冷眼旁觀,敏銳看出漢祚將絕,開始與親信商議圖謀王位。同年他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對遼東的行政制度進行改革,還追封公孫延為建義侯,為祖先立廟宇,設祭壇祭天,諸多儀駕都效仿皇帝,正式脫離漢庭建國。
公孫度可沒有袁術那麼傻,他深知樹大招風的道理,所以沒有稱帝。
勢力擴張
之後十餘年,中原陷入混戰,公孫度雄踞遼東,也沒人來招惹他。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還曾徵召公孫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對此公孫度表示:"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何用!"當然為了不跟曹操撕破臉,他也沒有拒絕任命,只是把印綬藏在武器庫中。
建安九年(204年),公孫度去世,其子公孫康繼承遼東太守的位置,另一子公孫恭繼承永寧鄉侯。
公孫康沒有其父公孫度那麼出眾的軍事能力,上位第二年就丟了公孫度經營多年的東萊諸縣。至此,公孫氏的政權與曹操的地盤開始接壤,公孫氏要直面這個可怕的敵人。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親征烏桓,大破烏桓及袁尚軍,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孫康。
袁尚、袁熙雖然是來投奔的,但手下還有幾千騎兵,他們打算做掉公孫康,自己佔領遼東。
公孫康豈是善類,他為了討好曹操,早準備好了埋伏。不久,袁尚、袁熙就被斬殺,人頭被公孫康送給曹操。
公孫康不敢打曹操,但高句麗他是說揍就揍的。因為高句麗不斷侵擾遼東,公孫康於建安十四年(209年)出軍進攻高句麗,攻破其都城,高句麗王的長子拔奇率自己統領的三萬餘人向公孫康投降。
後來公孫康去世,其子公孫晃和公孫淵都還小,遼東官員於是奉公孫恭出任遼東太守。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派使者任命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假節,封爵平郭侯,追贈公孫康為大司馬。
公孫恭身體不好,之前就因病喪失了生育能力,繼任之後也因病難以處理政務,在位期間並無多大建樹。太和二年(228年),公孫恭被長大成人的公孫淵脅迫,無奈退位 。
盛極而衰
公孫淵能夠逼叔退位,自然不是什麼善類,事實上,他是公孫氏三代四主之中野心最大的,上位不久就定下稱帝的目標。當然他也明白自己的斤兩,沒有擅自稱帝,而是周旋於兩國之間,尋找機會。
公孫淵先是向曹魏稱臣,接受魏明帝揚烈將軍、遼東太守的任命,同時,他又派人向東吳聯絡,企圖向東吳稱臣來抗衡曹魏。
太和七年(233年),孫權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舉朝反對,孫權固執己見,依舊派人攜帶珍寶前往遼東,要立公孫淵為燕王。
公孫淵沒想到孫權會如此看重自己,開始重新考慮起來,最終他認為東吳遠而曹魏近,誘斬吳使,吞了那些珍寶,還將其首級獻給魏明帝。魏明帝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當曹魏使節抵達遼東時,公孫淵又開始作死。聽說使團中有人力大無窮,他就派兵包圍使團住所,在之後的交談中,又對使節出言不遜,多有侮辱之詞。曹魏使節回國後,把此情況想魏明帝報告。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人帶兵徵召公孫淵。公孫淵聞訊,立刻出兵阻擊毌丘儉,一番激戰後,毌丘儉無奈退兵。
既然已經跟曹魏開戰,公孫淵也不藏著掖著了,當即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並設置百官,他還給邊疆少數民族加封晉爵,引誘鮮卑人去侵擾北方以免曹魏集中兵力來打他。同時他再次向東吳稱臣,希望東吳向曹魏發動進攻。
此後魏明帝曾兩次進攻遼東,都以失敗告終,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封其為太尉,令其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
作為三國最大的贏家,司馬懿自然是個狠角色,他一出馬,沒多久,擁兵數萬的公孫淵就全軍潰敗,與兒子公孫修突圍後被司馬懿大軍追上並砍殺。公孫淵的首級被送到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相繼平定。
公孫淵時代是公孫氏政權的全盛時期,數次擊退曹魏軍隊,偏偏盛極而衰,公孫氏政權至此而終。
燕國四十九年的國祚比蜀漢還長六年,在歷史上卻沒留下多少身影,被併入了《魏書》,不可謂不可惜。
平沙趣說歷史
說起三國,大家都知道是魏蜀吳三國鼎立,但其實在這段歷史中,還有個國家一直留存到魏明帝曹睿執政後期,它就是盤踞遼東,由公孫氏建立的燕國。這裡,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講解燕國這段近五十年的歷史,全文共計近4000字。
燕國的建立,最早要歸屬到公元189年,當時正值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後天下大亂,地處東北位置的遼東更是匪徒猖獗,身旁還有高句麗虎視眈眈,經常出兵殺掠,環境十分惡劣。然而,這時候有一個人隻身來到了這裡,徹底改變了整個遼東的歷史,這個是叫公孫度。
公孫度作為被董卓任命的遼東太守,他來到遼東後,對當地的豪強貴族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在這個過程中,公孫度命人大規模的蒐羅郡中那群魚肉百姓,橫行不法的豪強大族們的罪行,然後將他們全部逮捕並處死。
據史書上記載:“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
短短數月,遼東豪族數百家,全部被夷滅,那些曾經欺壓在百姓頭上的豪強貴族們,紛紛倒在了絞刑架下,鮮血染紅了整片遼東,公孫度也由此徹底控制遼東。其後,公孫度又對鄰國高句麗用兵,在他的指揮下,高句麗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不得不舉國投降。
兩年後,公孫度又發動他的第二場對外戰爭。這一次,他要征服的對手是烏桓。因為,烏桓當時佔據了遼東西界的大片領土,公孫度要想統一整個遼東,這一片土地必須奪回來。
於是,公孫度親率兩萬大軍向遼東西界進發,一戰就將烏桓打得潰不成軍,併成功奪回遼東西界的領土,史書上也由此對公孫度評價:“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後來,公孫度又出兵吞併了玄菟郡,將勢力延展到朝鮮半島之上,將朝鮮半島西北部樂浪郡也併入了他的控制範圍。此時,公孫度的領土範圍包括: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他一個人管理三個郡,已然不再是一個小小的遼東郡太守。於是,他給自己控制的領土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平州,公孫度自封為平州牧。
其後,公孫度又建立起了一支海軍,命令大將柳毅統率海軍從遼東順流直下,一舉攻佔了山東半島的幾個縣,並在此基礎上設置了——營州。同年,倭國(今日本)也因畏懼公孫度的威名而開始朝貢,公孫度的勢力開始從東北亞拓展到了北亞,以及海外諸國。
到了這一步,公孫度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東北亞大霸主,遼東侯,平州牧,營州刺史;他還追封了自己的祖宗,把漢高祖和光武帝的廟一廂情願拉來遼東,用冷豬頭供奉起來。
公元204年,曹操成功滅掉袁尚後,打算去進攻袁譚,但害怕公孫度趁其後方鄴城空虛而出兵搗亂,於是上表奏封公孫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對此,公孫度只是笑了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也就是在這一年,公孫度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55歲。
因為公孫度沒有嫡子,繼位的是庶出的公孫康。在公孫康繼任的第二年,袁熙、袁尚領著一眾殘卒向遼東跑來,公孫康迫於曹操的威名,下令斬殺二袁,並將首級送到曹操軍營,以表達自己的忠心。曹操對此很滿意,於是率領大軍撤退。
曹操撤軍後,公孫康鬆了口氣,轉身又開始繼續擴大地盤。他率領軍隊再次攻打高句麗,一舉攻陷高句麗都城,迫使高句麗遷都丸都城。
不久,他又派遣公孫模開發樂浪郡以南的荒地、設立帶方郡;還派兵征服了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韓濊;同時以武力壓服三韓,還效法父親的和親政策,將宗女嫁給馬韓中最有前途的百濟。
此時,公孫家的勢力範圍包括:玄菟郡,遼東郡,樂浪郡,帶方郡,韓濊,以及附屬國夫餘,三韓,日本九州島諸國。
公元209年,公孫康坐擁遼東,割斷了朝廷與東邊諸國的一切來往,儼然以中央的東北區代理人自居,幾乎獨斷整個東北,其“東北亞霸主”的霸業達到了鼎盛。
公孫康死後,公孫康的兩個兒子公孫晃、公孫淵都還小,就由弟弟公孫恭繼位為遼東太守,公孫恭為了向曹操表明忠心,就把哥哥的大兒子公孫晃送到洛陽做了人質。七年後,公孫恭忽然大病一場,又錯服草藥,喪失了性功能,搞得如同閹人一般,實在不堪再為君。
與此同時,公孫康的小兒子公孫淵也長大成人,於是在公元228年,公孫淵發動政變,將公孫貢趕回老家囚禁了起來,自己則當上了遼東的新主人。當時正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明帝曹睿無暇顧及,於是只好順水推舟,派遣使者任命公孫淵為新任遼東太守。
然後,雄心勃勃的公孫淵並不甘心臣服於魏國,他想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自稱孤家寡人,不用再向魏國稱臣進貢。所以他暗中結交東吳,為此他還在海上開闢了一條航線,以方便他和東吳的來往。於是,中國歷史上一條全新的海上航路就這樣產生了——“江左——遼東”航路!
公元232年,公孫淵派遣使者帶著東北的特產——貂馬,揚帆遠洋來到了吳國。五十多歲的孫權感動得痛哭流涕,作為回報,他當即蒐羅了一堆金銀財寶外加吳國的特產及綾羅綢緞,裝了好幾百船,命令使者帶去遼東賞賜給公孫淵。
公孫淵的這番舉動,惹惱了魏明帝曹睿。公元232年九月,明帝曹睿欽點曾經威震北疆的大魏名將田豫率領青州諸軍從海路進攻遼東;同時調遣曾派人刺殺了軻比能的幽州刺史王雄率領幽州諸軍從陸路奔赴遼東。
然後,因為東北天氣寒冷的緣故,加上公孫淵憑險固守,田豫和王雄兩路大軍最後都是無功而返。雖然這一場軍事勝利取得也使得公孫淵更加有恃無恐。於是,公孫淵再次使者抵達吳國,表示要正式向孫權稱臣。
孫權則派遣出一支多達萬人的龐大艦隊,攜帶著無數的金銀財寶、奇珍異貨以及九錫全禮,乘船渡海到遼東賞賜給公孫淵,並封他為燕王。這也是東吳自建國以來最豪華、最頂級、最奢侈的封賞。
然而,當孫權的萬人使團抵達遼東後,面臨的卻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屠殺,孫權的那幾百船金銀財寶全部被公孫淵收入了囊中。接下來,公孫淵又把孫權使者的人頭全部送到了洛陽,表示要向曹睿盡忠,永為臣子。
那時候,明帝曹睿正忙著對付諸葛亮的北伐,還騰不開手來收拾公孫淵,於是就借坡下驢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並好言安撫他,免得他在北邊搗亂。
公孫淵的這番行為傳到孫權耳朵裡後,孫權差點被氣死,他咬牙切齒的罵道:“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踴如山。不自截鼠子頭以擲於海,無顏復臨萬國。就令顛沛,不以為恨!”
三年後,曹睿派遣使者前往遼東,召公孫淵進京朝見。公孫淵自然不願意,他還派出士兵將魏國使者團團圍住,然後口出狂言把他們狠狠地羞辱了一番。於是明帝曹睿派遣毋丘儉出兵遼東。但可惜的是,這一戰魏軍被公孫淵打得大敗而歸。
自此,公孫淵已連續兩次擊退魏軍的進攻,並先後打敗魏國名將田豫、王雄,以及毋丘儉,此刻的他,足以傲視北方。這一年,公孫淵正式自封為燕王,並設置了文武百官,建立起大燕帝國,他還給這一年取了一個新名字——燕紹漢元年。
魏明帝曹睿也被徹底激怒,他決定不顧一切也要將公孫淵這顆釘子給拔掉。公元238年正月,曹睿一紙詔令將太尉司馬懿從長安召回了洛陽,曹睿決定動用魏國的王牌。
在出徵前,曹睿詢問司馬懿這番平定公孫淵需要多長時間,司馬懿回答說:“去的時候用100天,滅他用100天,回來用100天,再用60天作為休息時間,差不多一年時間就足夠。”
曹睿很是滿意,當日他親自駕車將司馬懿送出西明門,同時還命令司馬懿的司馬孚和司馬師從洛陽一直護送司馬懿到他的老家溫縣,並且賞賜給司馬懿很多酒肉,讓他在老家和親朋好友飲宴幾天,好好地風光一回。
公元238年3月,司馬懿率領四萬大軍出征,公孫淵則派大將卑衍率七萬大軍迎戰。六月,雙發在遼遂遭遇,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一連三戰,三戰三捷,大破燕軍。自公孫度稱雄遼東以來,歷經三代所積累起來的家業,就這麼在一月之內全部覆滅。
卑衍至此膽氣俱喪,他率領剩下的幾千士兵退進了襄平城。司馬懿緊隨而來,不久就把襄平城給圍了起來。此時已到了七月份,司馬懿算了算日子,剛好過去一個月。當初他說的是100天蕩平遼東,如今剛過去30天,七萬遼東精銳就幾乎全軍覆沒;留下的,不過只是一座襄平城和僅有的一萬守軍而已。
在接下來的30天裡,司馬懿命令大軍從四面八方將襄平城圍個水洩不通,不許任何人進出,違令者斬無赦。八月,等到公孫淵的大軍的糧食已經全部吃完後,司馬懿正式展開對公孫淵的滅國性攻擊。
這一場攻城戰,一直持續到八月底,在襄平城被司馬懿攻破的那一剎那,公孫淵跟他的兒子公孫脩,在數百騎兵的保護下突圍而出。但很快就被司馬懿的大軍追上並圍住,公孫淵父子均被魏軍士兵斬殺於馬下。
司馬懿進入襄平城後,下達了屠城的命令。公孫氏政權中自公卿以下官吏兵民全部被誅殺,共計二千餘人,而城中十五歲以上的兵民約七千餘人也悉數被殺,公孫家也遭到了最殘忍的處置——滅九族。剎那間,鮮血滿地,慘叫聲響徹了整個遼東。
這一日,是襄平史上最為慘烈的一頁,襄平頓變成一座血城、鬼城和哭城。血洗之後,司馬懿還命人把屍體碼在一起,再用土累積在群屍之上,堆成高丘,謂之“京觀”,以見證司馬懿的赫赫戰功。
緊接著,魏軍乘勢橫掃了整個朝鮮半島,公孫氏原統治的帶方、樂浪、玄菟等郡均向魏國投降,遼東六郡自此列入曹魏版圖,司馬懿徵遼東大獲全勝。此次征戰,司馬懿收戶四萬,人口三十萬,並將中原流民悉數遷回原地。
至此,公孫氏政權歷經五十年的統治,於公元238年宣告結束,曹魏完成了對北方的大一統。
我是趙帥鍋
這個第四國,其實就是當時的遼東的燕國,其創立者叫公孫度,該國從190年初創,至238年被司馬懿所滅,享國48年。
公元189年,董卓亂政,公孫度被舉薦出任遼東太守。此時,漢室已成危卵之室,公孫度已知天下勢必大亂,他對手下道:“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於是借中原大亂這機,迅速發展勢力,先後東伐高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小政權。
雖然此時的公孫度只有個太守,但已經儼然成了獨霸一方的王,他按照皇家規制設壇於襄平城郊,行郊禮天地之禮,無論車駕、儀仗、服飾都同大漢天子一般無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曾徵召公孫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明地裡接受了冊封,但卻對部下道:“我在遼東已經稱王了,要永寧鄉侯作什麼呀!”於是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
204年,公孫度去世,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沒過幾年,公孫康也也死了,遼東的大權就落到了他弟弟公孫恭的手裡。此時,曹操正忙著對付劉備和孫權,向南和向西發展,無暇顧及遼東,公孫家就在中原大亂的時候得到了發展和喘息。
228年,公孫淵奪其叔公孫恭的大位,開始了作死的節奏。他一上位,觀察了下中原形勢,覺得應該學秦昭王,也來個遠交近攻,一圖霸業。於是暗通東吳孫權,與之結盟,對東吳稱臣,並且接受孫權的冊封,成為燕王,聯合東吳對抗曹魏。
這下曹魏當然不答應了。於是魏明帝就派遣大軍前去討伐公孫淵,公孫淵一看這架式,害怕了。連忙殺了東吳的使臣,將人頭送去了洛陽,除去燕王稱號,再一次歸順曹魏,明帝於是既往不咎,拜其大司馬,封樂浪公,公孫淵暫時得到了安全。
公孫淵實然又不幹了。他認為魏明帝只封他為公爵,不承認他的王爵,覺得丟份,於是又想殺掉曹魏的使臣。如此反覆無常,自作聰明在魏吳兩國間走鋼絲,結果把自己也玩壞了。237年,魏明帝派毋丘儉前進討伐,結果戰敗,公孫淵於是乾脆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大封文武百官,關起門來當皇帝。
這下魏明帝徹底被擊怒了。238年,明帝使出殺手鐧,遣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大軍前去剿滅公孫淵。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遼東軍隊打敗,公孫淵戰死,燕國也就滅亡了。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數十年,經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但實際上,在當時,確實還存在第四個國家,只不過這個燕國在哪裡呢?在當時的遼東,就在現在的遼寧省。
燕國的奠基者是公孫度,公元190年,董卓雄踞洛陽,公孫度同鄉徐榮向董卓推舉公孫度。而出於為了牽制公孫瓚和袁紹的目的。復公孫度為遼東太守。公孫度上任之後,正至中原混戰,這給了公孫度很好的機會,公孫度聰明的利用了這個機會,並沒有好高騖遠的試圖攻佔中原,與天下群雄爭鋒,而是趁此對內實行嚴刑峻法的高壓制度,對外則向東征伐高句麗,向西擊敗烏桓,依靠著自己的能力與當時漢族的強大,公孫度不但控制住了遼東半島,還把隔海相望的膠東半島也收入囊中。
公元204年。公孫度逝世了,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在歷史上唯一能讓人記住的,也就是他砍了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的頭顱給曹操當見面禮。正好這個時候曹操的重點是平定南方,就暫時放公孫康一馬。公孫康死後,因為兒子年齡小,遼東太守由弟弟公孫恭接替。公孫恭身體不好,不能生孩子,到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侄子公孫淵上位,統治遼東。
公孫淵上位後,知道自己很難對付魏國,就跨海向東吳孫權稱臣。孫權當然高興,以孫權的智慧當然看得出公孫淵的打算,但是孫權還是高興,為什麼呢?因為終於有人承認他的政權了,說個題外話,其實孫權建立東吳特別尷尬,曹魏稱帝是漢室禪讓,不說是不是被迫,起碼法理上人家站得住腳,蜀國就不說了,漢室宗親,打的是興復漢室的旗號稱帝,也名正言順,就孫權尷尬了,所以此時公孫淵來了,孫權自然高興的不得了,終於有人承認我的政權了!於是派人送大批財寶去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可過了一陣可能是公孫淵覺得東吳和遼東隔著大海,自己真有事,孫權幫不上忙。公孫淵又翻臉不認人,殺了東吳使者,向魏國稱臣。氣得孫權大罵公孫淵。
而看到公孫淵這麼活躍。魏明帝曹叡也曾在公元237年,派幽州刺史毋丘儉進攻燕國,被公孫淵揍得鼻青臉腫。這給了公孫淵一個錯覺,自稱燕王,設置百官,改元紹漢。更聯繫了鮮卑單于,夾擊曹魏。這一次,曹叡就不爽了,於是派出司馬懿出戰。司馬懿老謀深算,帶兵進入遼東後,佯攻遼隧,吸引燕軍主力,然後轉軍突襲燕國都城襄平(遼寧遼陽),燕軍回援又被司馬懿埋伏擊潰。此時又連續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遼河暴漲,魏軍船隻從遼河口直抵襄平城下。
圍困一個多月後,城內彈盡糧絕,燕軍將領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極其狼狽的和兒子公孫脩(修)帶著幾百個騎兵向東南方向突圍,結果沒跑多遠就被抓了回來,人頭落地,送到洛陽展覽,燕國滅亡。
文淵君
這怎麼可能?絕對是假的。因為當時不只四個國家,當時版圖內還有很多個國家,像扶余、鮮卑、挹婁、高句麗、烏桓、南中孟獲、康孫、蔥芘羌……國家多了去了,可不止四國,當時都可以組成聯合國了,所以陳壽錯了,羅貫中錯了,後世兩千來年的史學家都錯了,說什麼三國時期咋樣咋樣。幸好今天遇到提問的人和下面這些會扯淡的人,終於糾正歷史錯誤了。
有兩個成語:譁眾取寵、跳樑小醜,也不知道是啥意思,一會我去翻翻成語詞典去。
看著那些寫公孫度公孫淵的我就想笑,有的還起個名字“燕國”。你們是生活在戰國時代嗎?三國時期距離戰國時代都過去四五百年了,你們怎麼就不進步呢?秦始皇沒打疼你們吧?
自秦始皇以來,中國歷史哪個時代將一個王爺看成一國之君了?封個偽王就成國家了?如此說來趙佗的南越國更是名正言順了,為什麼沒人承認他的國家地位?即使承認趙佗為不是皇帝的皇帝,但也沒人承認南越國的地位。
西漢初封了那麼多王,有百官,有經濟獨立權,為什麼沒人承認他們的國家地位?
就是東漢末年,袁術有傳國玉璽,建了宗廟,有了國號“仲氏”,為什麼沒人承認他的國家地位呢?曹操生前加九錫晉魏王,為什麼沒人認為魏國第一任皇帝是曹操呢?同理還有司馬昭。
一個遼東太守,因為沒人搭理就成為一個國家了?可笑至極。
我們看看這個所謂的遼東國家是怎麼來的,怎麼沒的。
遼東四郡設置於漢武帝消滅衛滿朝鮮,到東漢末年公孫域做遼東太守。因親兒子公孫豹早亡,公孫域提拔了|和兒子同齡的也曾叫公孫豹的公孫度。
後來公孫度見中原戰亂,無暇顧及遼東,於是自封(是自封的)遼東侯(只是個侯)。曹操為了拉攏公孫度,封他為永寧鄉侯。可公孫度看不上這個永寧鄉侯,接了綬印就扔在庫房了。
公孫度死後,兒子公孫康繼承其位,將永寧鄉侯封給了弟弟公孫恭。
公孫康在三國裡筆墨稍微多點,曾經斬了袁紹之子袁尚袁熙兄弟獻於曹操。
公孫康死後被曹丕追贈為大司馬,因為兒子年幼,弟弟公孫恭掌權。
公孫恭被曹丕拜為車騎將軍,封平郭侯。
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大後逼迫公孫恭讓位,被魏明帝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後來孫權為了拉攏他,封公孫淵為燕王。這就是所謂“燕國”由來。但是公孫淵懼怕魏國,沒有接受,斬了孫權使臣。魏明帝為了獎賞他,拜其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這時候也僅僅是個公爵。
再後來,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不過僅僅幾個月後,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遣司馬懿率軍討伐。公孫淵大敗,滅族。之後遼東四郡一直屬於魏國、晉朝,直到晉朝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這麼看來,遼東實在算不上一國,他的爵位最高為公爵,地位甚至不如南中孟獲,孟獲還一直號稱蠻王呢,也被蜀漢官方認可。
如果這也能稱為國的話,明天我也自封一個。
別酒怯流年
何止四國!
三國時期名義上是魏蜀吳三國紛爭,實際上中前期勢力最強大的並非曹操、袁紹、孫權等軍閥的勢力,而是當時的農民起義軍。除了大家熟知的黃巾軍,眾多勢力不一的農民軍聚嘯山林,互相交通,成為一直不容小覷的勢力,魏蜀吳在這一期間始終未能撲平起義軍,起義軍也在不斷改寫甚至創造歷史。
拿當時勢力最大的一直起義軍黑山軍舉例,這隻雄霸太行山脈的農民起義軍有百萬之眾,他們依託綿延數百里的太行山脈與關東地區的各路諸侯,如曹操、袁紹、公孫瓚等縱橫捭闔20餘載。《漢書》記載,黑山軍曾令東漢王朝“河北諸郡被其害”,並曾威脅京師。
這支起義軍還曾攻下曾經華北地區勢力最為強大的軍閥袁紹的大本營鄴城,嚇得袁紹賬下諸將“皆憂怖失色,或起而啼泣。”這樣一直強大勢力不可小覷,足可以作為一大被人遺忘的勢力,稱為一國。只是因為其農民起義軍的身份而被修史的官方貶低、遺忘。
三分近太白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經過無數次的血與火的洗禮,各路軍閥優勝劣汰,形成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態勢!我們打開中國地圖,我們卻能夠發現當時還存在第四個國家——燕國!
這個燕國很不起眼,但是國祚卻不短,只是因為地處遼東,偏居一隅,再者沒有參與漢末軍閥混戰,所以知名度很低,成了歷史上的小透明!
燕國的建立是一個巧合引發的!
燕國的第一代創業者是公孫度,他有一個牛氣的曾用名公孫豹,就是這個名字,居然讓他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的玄菟太守公孫琙有一個愛子也叫公孫豹,只可惜天不假年,18歲就夭折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公孫琙傷心欲絕。就在這時另一個公孫豹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之中。一樣的名字,相似的年齡,公孫琙覺得這是上天對他的恩賜,一定是他們父子緣分未盡!他就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投入到了公孫度的培養之中!
什麼豹兒要學習,好,請最好的老師!還不夠,好,費用不是問題去洛陽學習!什麼豹兒要討老婆?玄菟名門望族隨便挑,誰敢不給你面子?
公孫琙對待公孫度視若己出,公孫度知恩圖報,用對待父親的禮節來侍奉公孫琙。
有了這麼一個好老爸之後,公孫度成功的進入了漢朝的官場。在徐榮推薦下,對,就是那個董卓手下打敗曹操的人,董卓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
公孫度走馬上任,地方上的那些豪門貴族們對於他的底牌,可謂是摸的門清,在當時拼爹不可恥,拼乾爹可恥,這們都看不起公孫度。對此公孫度的應對,頗為光棍,秉承著你們有錢,老子有兵的原則,逮著這些人一點點小過錯,就來個抄家滅族!用滾滾人頭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公孫度對內兇狠,對外更狠!在我國的歷史上通常是遊牧民族對漢族地區打秋風,而在公孫度主政遼東時期,一切都反過來了。他時常帶著部隊去隔壁的高句麗串門,回來的時候總是帶著許多人口和物資,充分體現了公孫度狠人的風格!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他們西邊的鄰居烏桓身上,每次回來都滿載而歸。有如此兇惡的鄰居,烏桓人,高句麗人一定是欲哭無淚。
由此可見公孫度內政以及軍事能力都很強,也可算是一代人傑!
公孫度於建安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沒有老爸的雄才大略,中原諸侯他打不過,公孫家族伸向中原的觸手東萊縣被曹操輕鬆奪走。公孫康怒不可遏,正想找人發洩,可是形式比人強,他可不敢找曹老闆報仇,就在這時高句麗跳了出來,成功拉到了仇恨!他們屢次騷擾遼東,面對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跳蚤,公孫康來了一招犁庭掃穴,駕長車踏破高句麗王城,把漢家兒郎的勇武,牢牢地銘刻在每一個高高麗人的心中。
這也是公孫康人生中少有的高光時刻。
公孫康過世之後,他的弟弟公孫恭接過父兄的旗幟,成為遼東的主宰者。只是此人胸無大略,公孫家族的事業在他的手裡沒有得到發揚光大。沒過多久,便被自己的侄子公孫淵發動政變,趕下臺了。
公孫淵這個人是一個野心家,他的人生目標很大,他想當皇帝。只是當時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有了三個皇帝了,遼東和這三個帝國相比,如同螞蟻和大象,螞蟻要想在這些大象之中生存,這就需要大智慧。公孫淵制定了兩頭下注,換取好處壯大自己實力的策略。
他首先向魏帝國稱臣,換來了太守和將軍的任命。一個轉身他又向孫權稱臣,這可把孫權樂壞了,連忙派人帶著大量的珠寶,坐船渡海前來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事情發展到這一個地步,其實他們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除去那幾個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頭銜,弱小的燕國獲得了許多金銀珠寶這樣的硬通貨,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有了錢能夠發展經濟,可以擴充人馬。
然而就在此時,公孫淵卻送出了令人費解的舉動,他竟然把吳國的使者給斬了,把首級現給了魏明帝,又換來了一大堆不值錢的頭銜和一對魏國使者。可能是利令智昏,公孫淵居然派兵包圍了魏國的使團,並且對魏國使者耍起了嘴炮。
真所謂口嗨一時爽,全家火葬場!得知事情真相的魏明帝大為震怒,派遣毋丘儉帶兵討伐公孫淵,公孫淵到也不含糊,一頓操作猛如虎,三兩下就打敗了毌丘儉!
這時的公孫淵已經來到了人生的巔峰,他自稱燕王,改元設百官,正是撕下面紗,實打實的,搞起了割據!
為了解決燕國這個問題,曹瑞出動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司馬懿。司馬仲達是何許人也?他是連諸葛亮都要畏懼三分的人,一個區區公孫淵對他來說只能起到熱身的效果。
司馬懿帶領的軍隊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輕鬆擊破了公孫淵的數萬大軍,順手把初代燕王變成了末代燕王!
隨著公孫淵的首級遞解進入了京師,存在了49年的燕國正式成為了歷史。這就是三國時期第四國的前世今生。
策神歷史
三國時期是一個比較長的諸侯割據時期,真正形成三國鼎立的時候,確實有第四個國家,即遼東公孫淵建立的燕國。
公孫淵所建立的燕國源自於其祖父公孫度的遺志,公孫度是於遼東蘘平市奪取了公孫昭的政權,而後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震海外。隨後分遼東郡為遼西中遼郡,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史;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製設壇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鸞路,九旒,旄頭羽騎。這也是遼東建國的雛形。更有意思的是曹操封賞公孫度的時候,公孫度居然懶得搭理曹操,認為自己是土皇帝,曹操沒資格封賞。
太祖表度為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度曰:“我王遼東,何永寧也!”藏印綬武庫。
但公孫度死後,其子公孫康繼承“王位”,而將曹操封賞的永寧鄉侯的爵位讓給了其弟弟公孫恭。建安十二年,曹操徵三郡烏丸,袁尚奔逃至遼東投奔公孫康,公孫康卻斬了袁尚,並將其首級送給了曹操。曹操因此封公孫康為壤平侯,拜為左將軍。公孫康死後,由於其子年少,曹丕便令其弟公孫恭領遼東太守,並拜車騎將軍。
由於公孫恭病重,無法治國理政,太和二年時,公孫康之子公孫淵奪權,曹睿見勢便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領遼東太守。期間孫權欲暗通公孫淵,願尊其為燕王,並派使節出使遼東。而公孫淵知孫權詭計,斬殺來使。曹睿欲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但賜封的使節到了遼東受到公孫淵冷漠以及惡言相待,至此與魏國翻臉。
景初元年,魏國派幽州刺史毋丘儉徵遼東,但被公孫淵大敗,此戰之後,公孫淵便自立為燕王,置百官,並挑唆鮮卑單于侵擾魏國北方邊境。後司馬懿率軍親征遼東,大獲全勝,誅殺了公孫淵父子,燕國覆滅。
棍哥觀史
誠邀,如題。三國時期,名義上只有魏蜀吳三個國家,實際上仍然存在著地方割據政權
這些政權包括遼東的公孫家族,蜀國南部的南中地區,東吳南方的交州都是半獨立的地區,既不給三國政府上稅,也不聽調遣,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都有著自己的部隊,宛如一個小王國。
三國中期,南中孟獲公然起兵反抗蜀國政府,魏國的遼東地區也起兵對抗魏國中央,後更是直接自立為王,建立燕國,也許正是如此所以才會有三國非三國的說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