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当走出国门的蒙牛营收比伊利将近百亿时,意味着蒙牛这个乳制品的黑马不再凶猛,那么它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这现在已经成为蒙牛集团最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蒙牛这个从小喝到大的乳制品品牌到底怎么了?可能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不了解“内情”,但是蒙牛这个企业应该最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

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甜牛奶,如今为何不再“甜”?

蒙牛喝着甜吗?确实很甜,甚至比“有点甜”的农夫山泉还甜,但是为什么现在却不再“甜”了?其中的原因还得从蒙牛的问世开始说起。

1999年,蒙牛乳制品公司在蒙古诞生,这个诞生的时间,刚好赶上新旧千年的交替,经济的发展势头正盛,蒙牛诞生八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乳制品的老大伊利,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蒙牛的创始人是伊利的原老板牛根生,在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在2007年就以213.18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而同年,伊利的营业额只有193.06亿元。

超越伊利的蒙牛,似乎开始“沾沾自喜”,甚至连创始人牛根生也开始“打退堂鼓”,而蒙牛的产品也逐渐落后于市场。

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2011年,牛根生这个蒙牛的灵魂人物开始隐退,离开了牛根生的蒙牛,就好像丢了魂魄的“野鬼”,业绩下滑。除此之外,随着品牌的增多,乳制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伊利为代表,产品不断多元化,其中包括赞助《高能少年团》的畅意百分百、《奔跑吧,兄弟》的安慕希等等。

再反观蒙牛,虽然推出了我国第一款高端乳制品产品特仑苏,甚至成为人们逢年过节必送的礼品,但是当热度过去之后,蒙牛依旧是那个踌躇不前的蒙牛。蒙牛的手里除了有特仑苏之外,就是纯甄。蒙牛的产品单一化,让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在像刚问世那样强劲,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多元化的乳制品市场上“夹缝中求生存”。

总体而言,蒙牛这匹乳制品行业的黑马,虽然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就超过了有30年历史的伊利,但是,创始人的隐退、产品的单一,都让其在乳制品行业的地位越来越低,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蒙牛很“牛”,但是有点飘

前面也提到过,蒙牛在问世八年之后,就超过了伊利,成为乳制品行业的老大。其实,除了这些,蒙牛的“牛”还有很多。

“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全球乳业十强、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供应商、连续九年入榜全球乳业20强、在全国有38个生产基地、新西兰海外基地一个、年产能高达922万吨、借神舟五号飞天事件”等等,都是百度百科对蒙牛的介绍。

但是蒙牛似乎有点“牛”过头了,有点飘乎乎的感觉。

和伊利的自己建设销售渠道相比,蒙牛更喜欢向外推展自己的销售渠道,虽然这个方法对蒙牛自身来说,销售渠道打开的很快,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蒙牛在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

尤其是在2008年的那件事之后,我国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伊利和蒙牛也是,但是这两者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做法,伊利选择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而蒙牛的选择却是和渠道商“共同面对风雨”,也正是这个选择,蒙牛和渠道商之间的隔阂也逐渐加深。

随着时间的发展,乳制品行业发展到了冷链物流时代,蒙牛由于和渠道商之间的隔阂,让自己和伊利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蒙牛的被超越史

蒙牛问世八年,超越龙头老大伊利坐上第一的宝座,但是不久之后,蒙牛由于产品单一、创始人隐退等问题被伊利成功超越。

在2008年之后,蒙牛由于和渠道商之间的隔阂,再加上在营销领域陷入一片迷茫,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伊利再次超越,因为在蒙牛找不到方向的时候,伊利已经拿下了好几个综艺节目的赞助商。

2019年,蒙牛公布其2018年的成绩单,营收额为689.77亿元人民币,毛利达到257.84亿元。但是和蒙牛相爱相杀的伊利,在2018年的营收达到了796亿元,净利润是蒙牛的一番。如果单拉出来蒙牛的业绩,是一份很耀眼的成绩,但是和伊利一做比较,差距就立刻出来了。

年营收六百多亿的蒙牛,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被伊利三度赶超

蒙牛三次超越伊利,都被伊利三度东山再起超越,原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却没想到被伊利三度超越。只想说,这些年的蒙牛到底做错了什么?而蒙牛的未来之路到底在哪?也许只有蒙牛的领导人和时间才知道这个答案吧。

大家觉得蒙牛三次被伊利超越、走到现在这种境地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