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綠入藍
戴安瀾是國共雙方都一致認同而給予過表彰的國民黨將領,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特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並向戴安瀾的遺屬頒發了經毛主席親自簽署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戴安瀾的從軍之路並不是那麼順利。戴安瀾,安徽無為人,1904年出生,1922年考入陶行知任校長的南京安徽公學高中部,讀了一年高中,因故退學,回到家鄉,在村裡當私塾先生。1924年,戴安瀾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但沒考上。隨後參加了孫中山的北伐軍。1924年底,他又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才考上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1925年7月,才正式升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隊,被編入了步兵科學習,可謂一波三折。
1926年,戴安瀾正式從黃埔三期畢業,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任排長,先後參加了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戰爭,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大戰,由排長、連長、營長升為團長。1933年,時任第十七軍二十五師一四五團團長的戴安瀾,率部參加了古北口抗戰,奮勇殺敵,因功獲國民政府頒發的雲麾勳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戴安瀾以一箇中國人的最高愛國熱情,投入到了保家衛國的民族抗戰之中。1937年9月,他以第十三軍七十三旅旅長的身份,率部參加保定漕河戰役,給日軍以重創,但部下也傷亡慘重,他發佈《慰勞七十三旅之受傷官兵書》說:“在數倍於我之猛烈敵人炮火下,你們英勇壯烈,那種動天地泣鬼神之犧牲精神,實足以寒敵膽!”
1938年3月至4月,戴安瀾參加臺兒莊戰役,他率部火攻陶墩、智取朱莊,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被授予寶鼎勳章。當年5月,他在中艾山戰鬥中,堅守陣地四天四夜,阻擊瘋狂進軍的日寇,打退日寇數十次進攻,因功升任八十九師副師長。
1939年,戴安瀾接替杜聿明,升任第五軍二○○師少將師長。第二○○師是當時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轄2個摩托化步兵團,2個坦克團。隨即,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廣西崑崙關戰役,在崑崙關戰役中,日軍三次佔領崑崙關,戴安瀾率軍三次奪回崑崙關,他還在戰鬥中中彈負傷。雖然在此戰中戴安瀾所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共殲滅日軍六千多人,還擊斃日軍前線指揮官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戴安瀾又一次被授予寶鼎勳章。
1942年,戴安瀾率部隨杜聿明的遠征軍開赴緬甸,對日作戰。在東瓜保衛戰中,戴安瀾指揮部隊頑強阻擊日軍,戰鬥中,日軍切斷北方退路,將二○○師包圍在東瓜,在此危險形勢下,戴安瀾召集團營長會議,表示與東瓜共存亡,他先立下遺囑,宣佈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團長代之,要求團營連排甚至班長,都預先立下遺囑。隨後,戴安瀾率二○○師,在孤軍深入、援兵隔絕、補給中斷的情況下,與四倍於己、並有飛機大炮作支援的日軍進行了頑強戰鬥,經過十一個晝夜的死戰,共殲滅敵軍五千多人,在中國遠征軍的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然而,當年5月,戴安瀾所部在朗科地區密林中遭到日軍的伏擊,戴安瀾指揮部隊突圍,在混戰中胸部和腹部各中一彈,壯烈犧牲,以身殉國。戴安瀾犧牲後,周恩來題寫輓詞道:“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帝國的臉譜
“血戰崑崙關”戰役的主攻部隊是軍委會直轄“攻擊軍”第五軍,軍長杜聿明中將,作戰序列是:鄭洞國榮譽第1師、邱清泉新22師和第五軍的老底子第200師,師長即戴安瀾少將。
在圍殲崑崙關日寇第21旅團的戰鬥過程中,戴師長安瀾始終在一線督戰,被敵迫擊炮彈片直入左臂,重傷;而中國軍隊則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報仇,一舉收復崑崙關。
《中國遠征軍》戴安瀾劇照
戴安瀾,安徽無為人,自號海鷗,黃埔三期畢業,抗日名將,人稱“海鷗將軍”。1933年任團長時即在徐庭瑤、杜聿明指揮下參加古北口長城抗戰,獲五等雲麾勳章;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因功累升第25師73旅旅長、第89師副師長等。中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五軍在湖南湘潭組建後,杜聿明與俞濟時競爭勝出擔任軍長,1939年初,戴安瀾接替杜聿明出任國軍精銳第200師師長。
第200師轄兩個戰車團、兩個摩托化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和裝甲搜索營,是當時國民黨軍隊最精銳的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進攻英屬緬甸,威脅中國抗戰輸血管滇緬公路,應英方請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等精銳組成的中國遠征軍踏出國門,入緬作戰。傷愈的戴安瀾率第200師一馬當先,直插緬甸東部重鎮“同古”,並在皮尤河前哨戰中消滅日軍第55師團先頭部隊300餘人,給了日寇緬甸方面軍一個下馬威。
在接下來的兩週裡,戴安瀾指揮第200師以萬餘兵力死戰不退,重創四倍於我軍的日寇第55、第56兩個師團,由於英軍的潰敗和中國遠征軍主力需要步行到達,實際上第200師是孤軍奮戰,缺乏制空權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仍然沉重打擊了日軍,殲敵5000餘人,最後在新22師的接應下從容撤退,史稱“同古會戰”
蔣介石評價戴安瀾:當代標準之青年將領。
史迪威感慨地說: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殆以戴安瀾將軍為第一人。
第一次入緬作戰由於英軍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敗,中國遠征軍撤回國內的要點臘戌又被日軍切斷,杜聿明不得已率軍踏入人跡罕至的野人山繞道歸國,並以第200師斷後。在撤退途中戴安瀾師部遭敵伏擊,再負重傷,第200師官兵抬著師長繼續前行,由於缺乏醫療條件,在距離祖國只有30公里時,將軍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犧牲在緬甸熱帶雨林中,年僅38歲,軍事委員會追授其為陸軍中將,延安與重慶同奠,舉國皆哀。
戴安瀾將軍的風華之年,盡付於抗日戰場,惜英年早逝,將星殞落;美國總統羅斯福頒授戴安瀾“懋績勳章”,新中國成立後,追任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
度度狼gg
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戴安瀾為何為自己取名“安瀾”?既要力挽狂瀾,更要平定侵略者在自己的家國所掀起的波瀾!
戴安瀾給自己兒子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覆東、靖東以及澄東,我們的東方是誰?然後想想覆、靖、澄的意思便可知道戴安瀾為什麼這麼取名了。女兒的名字則為藩籬,藩籬意為屏障,將侵略者擋在自己家門外,戴安瀾的腦袋裡簡直是裝著滿滿的愛國思想。
將軍雖死,精神永傳!
戴安瀾將軍於1939年從杜聿明手中接過第200師,這是國軍中或者說是中國當時唯一的機械化師,戴將軍率領這支軍隊在抗日戰場上浴血奮戰、揚名立萬。
一
戴安瀾生於1904年11月25日,安徽無為縣人。1924年孫中山讓蔣介石籌辦黃埔軍校,戴安瀾的叔祖戴端甫也參與了創辦過程,後戴端甫給戴安瀾寫信,希望戴安瀾能夠到廣州報考軍校,戴安瀾也因此走上了“將軍路”。但是戴安瀾的“將軍路”很曲折,筆試雖然過了,可是體能測試卻沒有過,當時戴端甫想找人給他開後門,結果戴安瀾卻毅然拒絕了。然後戴安瀾去投軍,決定通過軍隊裡的訓練鍛鍊自己,1925年他再次報考黃埔,筆試和體能測試皆順利通過,成功考入黃埔三期。
1926年戴安瀾自黃埔畢業後便參加了北伐,1932年戴安瀾任17軍25師145團團長。1933年2月,日本發動了“熱河戰役”。1933年2月25日25師奉命揮師北上對日作戰,3月5日25師於通州完成集結,於3月10日抵達古北口。戴安瀾率領145團英勇作戰,25師師長關麟徵在戰鬥中負傷,是戴安瀾帶人從戰場上將關麟徵救下來的。戴安瀾因為在古北口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國民政府授予五等雲麾勳章。
二
1937年8月18日,戴安瀾升任25師73旅旅長,他在日記中寫到:“當此危急存亡之際,只有加重責任,所謂榮譽,在我們心理上尚毫無感覺,唯有益自奮勉,以期勿添厥職耳。”
1938年2月,25師奉命開赴津浦線利國驛車站附近,3月19日又開往棗莊以東向城駐守待命。戴安瀾率領73旅參加臺兒莊戰役,攻陶墩,取朱莊,戰郭裡集,也算是重創日軍。更有意思的是,因為戴安瀾將軍在臺兒莊戰役上的英勇表現,竟然被日軍誤認為是俄籍將領,日軍聲稱“中國軍隊有一俄籍軍官,指揮有度。”
三
1939年1月戴安瀾升任200師師長,11月率部參加崑崙關戰役。戴安瀾率200師在崑崙關戰役立下赫赫戰功,集體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參戰人員提薪兩級,戴安瀾更獲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稱讚戴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1942年中國組建遠征軍開赴滇緬戰場,2月即參加東瓜保衛戰,蔣曾問戴能否堅守東瓜,戴當即表示必定不惜代價固守東瓜。戴安瀾率領200師掩護英軍撤退,更是殲敵5000餘人。在東瓜保衛戰中,戴安瀾更是以寫遺囑的方式給夫人寫信:“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對於東瓜保衛戰,美國人也是不吝讚美,“所有緬甸保衛戰所堅持的最長的防衛行動,併為該師和他的指揮官贏得了巨大的榮譽”;蔣介石則將東瓜保衛戰稱為“中國軍隊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軍的武士道精神”。
四
1942年4月24日,棠吉戰役爆發,戴安瀾率先帶領200師向日軍發起進攻。經過血戰,200師成功收復棠吉。
1942年5月,盟軍在緬甸戰場開始潰敗,英國軍隊更是早已經打定了撤離緬甸戰場的主意,讓中國軍隊為之掩護。作為掩護的戴安瀾200師最後陷入了日軍的包圍中,在戰鬥中,戴安瀾不幸被日軍的流彈打中胸腹部,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加上行軍過程中的顛沛,戴安瀾的生命氣息正在逐漸衰弱,最終於1942年5月26日逝世。
戴安瀾將軍英魂永存。
1942年10月16日,戴安瀾被追晉為陸軍中將。
1943年4月1日,蔣介石為戴安瀾將軍舉行國葬!
毛主席提筆為戴安瀾沉痛寫下: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鬥志也無違 。
周總理稱讚戴安瀾為“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吾與吾國
戴安瀾將軍為國捐軀後被追認為陸軍中將銜。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亦賦以詩聯予以祭奠,一九四九年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1904~1942),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抗日名將,黃埔系骨幹之一。一九二六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 一九四二年三月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多人)、還有收復棠吉等戰功。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在緬北野人山與敵遭遇,激戰中腹部中彈。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緬北茅邦村不幸去世。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被追贈陸軍中將,一九四九年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屬徐州會戰)、攻克崑崙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崑崙關戰役)等戰功,因崑崙關一役獲得"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讚譽。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榮譽勳章的中國軍人。
Mrttlzz99
我給他的評價是: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戴安瀾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之一,與他並列為“國軍抗日十大名將”將軍分別是:張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孫立人、薛嶽、衛立煌、傅作義、王耀武、 趙登禹。他們每個人都在抗日戰爭中都是戰功赫赫,彪炳史冊,每個人都是值得中國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戰功彪炳
戴安瀾將軍作為“國軍抗日十大名將”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深受廣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在1933年的時候,日本佔領了東北地區之後,馬上就將魔抓伸向了中國的華北地區。戴安瀾將軍在華北地區參加了當時的抗戰行動,長城古北口抗戰中他浴血殺敵,給日軍以極大的打擊,並且榮獲五等雲麾勳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戴安瀾將軍在臺兒莊大戰中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裡集,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同年,戴安瀾將軍又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兩大戰役,都是站功彪炳。1939年,戴安瀾將軍參加了長沙保衛戰,同年11月戴安瀾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日本第5師第21旅團,由此名震華夏。
中國遠征軍
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除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上的抗日部隊和我黨的敵後戰場部隊,還有在緬甸作戰的中國遠征軍部隊。中國遠征軍部隊為了保護滇緬公路不被日本侵佔而切斷其他國家對華物資的援助,遠赴異國他鄉,在緬甸地區對日作戰。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為了保衛國家,抗擊日本鬼子的侵略,浴血抗戰,砥礪前行。
而戴安瀾將軍就是中國遠征軍中的一員,1942年,戴安瀾將軍帶領著自己所屬的第200師遠赴緬甸參加對日作戰,成為了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在緬甸地區,戴安瀾將軍仍然不畏辛苦,披肝瀝膽,殫精竭慮,指揮第200師又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戴安瀾將軍在一次作戰中身受重傷,5月26日在緬甸壯烈殉國。
我的結語
戴安瀾將軍一生當中,為了抗戰披肝瀝膽,殫精竭慮,在抗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軍人當為國而死,馬革裹屍還,戴安瀾將軍壯烈殉國,雖然說是非常不幸,但對於他來說,這也許也是一種最為高尚,最為恰當的方式吧。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戴安瀾是我國著名的抗日英雄,在民族危亡之時,不懼個人生死,與日寇英勇頑強作戰,最終壯烈殉國。戴安瀾是國人的脊樑,是民族的長城,可以和霍去病、戚繼光等民族英雄並列於世!如果國軍將領都如戴將軍一樣忠心為國,那麼日寇必不能佔我半壁江山,驅逐日寇可以提前完成。
戴安瀾將軍是安徽省無為縣人(今天的安徽省蕪湖市),為黃埔三期畢業生,是蔣中正的嫡系部隊。戴安瀾於1942年奉命率國軍第200師入緬旬對日作戰,是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取得了同古會戰的勝利,收復了堂吉地區,打出了中國遠征軍的威風,樹立了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同年戴安瀾將軍在緬甸戰死,被國民政府追贈為國軍中將,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將軍一生戎馬,為革命奉獻了一生,最後真正是馬革裹屍還。戴將軍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長城抗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崑崙關戰役、遠征緬甸戰役,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戴安瀾戰死之前寫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說:“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將軍的葬禮上, 蔣中正的輓詞是:“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毛主席的輓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鬥志也無違。”可見戴將軍在國共兩黨中都得到了高度認可!
英國史迪威將軍評價戴將軍是: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美國總統羅斯福評價戴將軍: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周總理評價戴將軍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因此我認為戴安瀾不愧是我國的好男兒,是國家的棟樑長城,是後輩軍人學習的楷模!
大秦鐵鷹劍士
戴安瀾將軍簡介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打仗的人很多,然而能夠揚名異域的,卻沒有幾個,戴安瀾作為中國遠東軍的重要將領,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日作戰過程中,屢立戰功,打出中國軍人的風采,讓世界知道,我們一樣能打勝仗,敢打硬仗。
戴安瀾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但是立志報效國家,1924年年僅二十歲的戴安瀾考取黃埔三期,編在步兵隊學習,投身軍旅,戴安瀾將軍始終在前線,履歷戰功,無論是北伐還是中原大戰,尤其是抗日戰爭,戴安瀾將軍都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九一八事變後,戴安瀾率領所在團在長城古北口與日軍展開浴血奮戰,使日軍遭到障礙,七七事變後,戴安瀾將軍在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戰役中均有良好表現,因功晉升為第89師副師長。
1939年升任第200師少將師長,年僅35歲,該師就是以後國軍五大主力的第五軍的主力師,是中國軍隊當時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部隊,可以稱為王牌中的王牌。在長沙保衛戰和崑崙關戰役,均有不俗的表現,也正是這樣,才入了蔣介石的法眼。被蔣介石稱之為“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
揚名立萬異國他鄉
真正使戴安瀾將軍揚名立萬,彰顯國威的當屬戴安瀾赴緬甸作戰時期創下的赫赫戰功。
由於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破產,於是企圖封閉中國對外的連接線,迫使蔣介石政府投降,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應英美的一再要求,中國政府決定組建中國遠征軍,準備進入緬甸作戰。
鑑於戴安瀾將軍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蔣介石有意安排他去緬甸作戰,保住緬甸公路,這條國際運輸線,蔣介石單獨召見戴安瀾,問能否打個勝仗?戴安瀾將軍立刻說到:“此次遠征,系唐明以來揚威國外之盛舉,戴某雖戰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敵兇焰。”
1941年戴安瀾的第200師已經開赴緬甸,協同英軍作戰,逐次接替英軍的防務,1942年中國遠征軍正式成立。
1942年3月,在同古保衛戰中,第200師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和敵人浴血奮戰,戴安瀾在戰鬥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
正是這種精神也感染了中國士兵,在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用意志告訴敵人,中國軍人是不可戰勝的,最終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虜400多人。
結果由於英軍瞎指揮,導致盟軍在緬甸潰敗,戴安瀾將軍在一次突圍中中彈,馬革裹屍還。
關於戴安瀾將軍的評價
像戴安瀾這種愛國將領,尤其是勇於為祖國和平奉獻生命的精神,又豈是我們這些半吊子歷史愛好者所能評價的,縱橫找了一些名人對其的評價,以當做我們對戴安瀾將軍的瞭解。
蔣介石評價:“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勳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毛主席評價:“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羅斯福總統評價:“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史論縱橫
主席詩詞磅礴豪邁,魅麗壯闊,一生曾為兩位將軍寫過悼念律詩。一首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七律·悼羅榮桓同志》,其中一句“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更是千古名句。另一位有此殊榮的,則是抗日英雄戴安瀾將軍。
戴安瀾是安徽省無為縣人。從小戴安瀾就勇敢正直,上學時同學淋雨他會脫下外衣給人家披上,誰要受欺負他也要堅決站出來保護,經常把自己的食品分給貧困同學。
18歲時,戴安瀾考入安徽公學讀高中。安徽公學是一個有著進步傳統的學校,革命家黃興、趙聲,教育家陶行知都曾在這裡任教。戴安瀾在安徽公學學到的新思想對他後來影響很大。
戴安瀾一位叔祖父戴昌斌,早年參加過武昌起義,是李濟深的屬下,深得李濟深器重。1924年,戴昌斌時任粵第4師團長,他寫給家族一封信,召集晚輩到廣東報考黃埔軍校,戴安瀾也在其中。後來戴安瀾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三期。是當時最受周總理賞識的學生。
戴安瀾參與了1928年的北伐。日本侵略者為了阻止北伐軍進攻平津,製造了慘無人道的“濟南慘案”。戴安瀾對日寇的殘暴、無恥刻骨銘心,他在後來日記裡寫道:“餘身歷此役,故印象特深,至今不忘”。為了表示消滅日寇的決心,戴安瀾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取名戴覆東,意為覆沒東洋。
全面抗戰爆發後,戴安瀾參加了多次大型戰役,他作戰英勇,戰功卓著,升任為第5軍200師師長。戴安瀾成名之戰是1939年的血戰崑崙關戰役。此役第5軍共殲日寇第五師團5000餘人,擊斃敵酋旅團長少將中村正雄。戴安瀾的200師獲得頭功,被譽為“狄青再世”,並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增援英軍,第5軍是先頭部隊。在同古戰役中200師獨自殲敵5000餘人,取得輝煌勝利。可惜第5軍兵敗野人山,杜聿明退守印度,戴安瀾帶領200師準備撤回國內,在朗科遇伏中彈,1942年5月26傷重去世,壯烈犧牲。200師按照他遺囑指示路線,擺脫日軍包圍,順利回國。在回國途中,火化將軍遺體時,全軍將士山呼海嘯:“為師長報仇!”
1943年4月1日,戴安瀾將軍追悼大會舉行,毛主席聯合朱老總,周總理送上輓聯,親自題詩:海鷗將軍千古
外辱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鐵馬冰河戍輪臺
如何評價戴安瀾?這裡就用毛主席《悼戴安瀾將軍》為提綱吧。
1.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
戴安瀾早期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第二、三期戰將不多,露頭的都是精英。蔣介石將自己的衛隊先由警衛連擴展成手槍營,後來發展成首批擁有戰車和火炮的團,號稱“委員長鐵甲衛隊”。隨著外部環境變化逐步發展成機械化第五軍。第一任軍長是國民黨元老徐庭瑤。抗戰時期杜聿明走馬上任任第五軍軍長,當時全靠德國支持。後來軸心國簽訂合同,德國顧問撤回,德國援助也終止。即使這樣,第五軍在國民黨部隊裡也是硬件配置到位的部隊,幹部更不必說,杜聿明、邱清泉、戴安瀾、鄭洞國、廖耀湘,都是響噹噹的戰將。其中的榮譽第一師(師長鄭洞國)的士兵全由參加過5次以上實戰的士兵選拔。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是清一色的全機械化德械師,第五軍又有“天子門生第一軍”的稱號。第五軍的輝煌寫在1938年12月的崑崙關上。當時被包圍的是日軍號稱鋼軍的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陣亡,日軍在崑崙關小隊長以上指揮官空投了80%,幾乎換了整整一茬,這在整個中日戰爭中也是絕無僅有。戴安瀾由於身材高大長相英俊,日軍又聽說這支部隊是德械裝備,德國戰法,還曾誤以為戴安瀾是德國軍事顧問,曾把這次失敗歸結為德國人的幫助。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老蔣看到了勝利的希望(事實上老蔣從七七事變開始就堅信英美會捲入戰爭)。立即派出使節請求英美支援。鑑於日軍在東南亞得手。支援中國只有靠中印緬公路。為保障這條生命線暢通,中國組建遠征軍,老蔣也拿出了自己的壓箱底的本錢——第五軍出征緬甸。這就是遠征軍的由來,第一任遠征軍司令官羅卓英,部隊未出國境即調任他職,第二任司令官陳誠,陳誠只是掛名司令。實際指揮全由杜聿明和史迪威指揮。第一次遠征以失敗告終,孫立人率新38師聽從史迪威命令入印度,杜聿明率其他人進入野人山,五萬將士剩下一萬多。杜聿明還得了迴歸熱,差一點喪命。
2.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戴安瀾的200師在抗戰初期裝備精良,隨著德國的斷奶和戰爭的消耗,到出征緬甸時,也就只能湊出200輛運輸車,攻擊性武器損耗殆盡,機械化師算是徒有虛名。在國內,戴安瀾遇到的都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強悍,日軍派往印度緬甸的部隊大多是乙種、丙種師團,戰鬥力自然不怎麼樣,這有點像田忌賽馬。以200師的家底和能力揍日軍的乙種、丙種師團稍顯上風,但是這是出國作戰,兵員補充、後勤給養、傷病護理、地理熟悉程度等卻不可與國內同日而語。
3.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第一次遠征最出彩的有兩仗,孫立人率一個先遣團解救了7000名被困英軍,還獲得了英國國王的皇家勳章,史稱“仁安羌大捷”,這一仗只勝在膽量上,並沒有什麼戰略戰術上可圈可點之處。另一仗就是戴安瀾率軍在東瓜所打的一場惡仗,史稱“東瓜保衛戰”。戰鬥最吃緊的時候,戴安瀾帶頭立遺囑,指定順位指揮官,自副師長以下每人都要明確自己陣亡後由誰來接替指揮。此仗最終因英印軍的側翼出現漏洞而功虧一簣。但是也讓日軍後怕,第200師在撤退時,日軍不敢派兵追擊。
部隊在撤退到棠吉時天色昏黑,遭遇日軍,日軍部隊要口令,這邊稍一遲疑,日軍旋即開槍正中戴安瀾,其中有一參謀會日語,用日語與日軍打招呼,瞞了過去。
4.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由於天熱,戴安瀾傷口發炎,當時部隊根本沒有最基本的醫藥,即使手上剌個口,就有可能要命。在昏迷中,戴安瀾交待了後事,要求部下將自己就地埋葬,以免給部隊造成負擔。但是鄭廷笈(此時是守在戴安瀾身邊的最高軍官)並沒有聽從戴安瀾的遺囑,手下將士也不願意自己的長官埋骨他鄉,用軍毯裹起將軍屍體,繼續往回走。這新時代的“馬革裹屍”譜寫了一個將軍輝煌而悲壯的人生。沿途百姓自發祭奠。重慶的老蔣聽說後,要求舉行國葬,延安的毛主席也寫下了《悼戴安瀾將軍》。
建國後,戴安瀾作為國民黨陣營的將軍第一批被追認為烈士。這在整個近代革命史中也是很特殊的。
沙洲孤鴻24331826
戴安瀾,原名戴炳陽,安徽人。國軍名將,黃埔三期畢業。
1904年,出生安徽省無為縣一個普通家庭。
1923年,就讀安徽公學(陶行知創立)。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改名“安瀾”。
1925年,黃埔三期入學。 1926年,黃埔三期畢業,歷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並參加北伐。
1933年,率部長城古北口抗戰,獲五等雲麾勳章。
1938年,臺兒莊戰役,率部與日激戰,迫使日寇後撤,獲寶鼎勳章 。
1938年,徐州會戰,率部中艾山與日軍激戰4天4夜,戰功卓著,升任89師副師長。
1938年,率部加入武漢會戰。
1939年,接替杜聿明升任200師少將師長,年僅35歲。200師是新建第五軍主力師,號稱是“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和唯一一個機械化師”。 1939年,參加長沙保衛戰。
1939年,參加桂南崑崙關戰役,在二塘與日寇兩個聯隊激戰,不敵撤退。後昆侖關反攻,200師從正面陣地主攻,攻佔崑崙關主陣地。但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反撲,陣地得而復失。後戴安瀾親率兩團主力,向崑崙關界首陣地猛攻,無數國軍士兵組成敢死隊前赴後繼,戴安瀾身負重傷不下陣地,終攻佔界首,肅清殘敵。(日本陸軍少將中村正雄此戰被斃)
1941年,200師開赴緬甸協同英軍,孤軍深入,開進同古,接替英軍防務。
1942年3月,同古保衛戰爆發。200師三面受敵,孤軍背水一戰。在仰光失陷,局勢極為不利之下,與擁有制空權,數倍己方兵力的日軍苦戰12天,日本遭遇入緬以來最為猛烈的抵抗,傷亡慘重,被殲5000餘人,此戰掩護英軍撤退,為遠征軍後續部隊贏得時間,200師全師安全轉移,乃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首勝,日軍只得一座空城。
1942年4月,棠吉之戰爆發,200師將士向守備日軍進攻,一舉奪下棠吉。可惜局部勝利已無法遏制全局的潰敗。
1942年5月,中英軍隊潰敗。戴安瀾遭遇埋伏率部突圍時被擊中腹部,重傷之時,囑託屬下:“一定要帶大家走出去”。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師殘部行軍至距離國境線不過三四十里地的克欽山寨,傷重犧牲,時年38歲。
遺書寫道:“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1943年4月,為戴安瀾將軍在廣西全州湘山寺舉行國葬,國共兩黨領袖親撰輓詞。
戴安瀾將軍當之無愧的戰神,提名中國遠征軍,第一時間想到的即是將軍。短短一生,義無反顧,馳騁沙場,痛擊日寇,終馬革裹屍。
中華有此將軍,國家甚幸,民族甚幸,崇敬之情,無以言表。
歡迎歡迎,祝你幸福。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