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

福特這一次的聲浪有點大。在2019上海車展前夕這個重要節點上搞“福特中國2.0”戰略發佈,讓福特賺足了眼球。這兩天,國內媒體甚至部分車企都在關注這個全新戰略的發佈會給福特在中國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觀。

這是自陳安寧去年底履新福特,就任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之後,燒得最旺的一把火。“福特中國2.0”戰略要把福特放到業界的聚光燈下,這第一個目的顯然是達到了。

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福特近兩年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有些尷尬,這是陳安寧和其帶領的高管團隊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過去的2018年,福特在北美之外的全球其他市場幾乎都處於虧損的狀態,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福特在中國的虧損額已經高達11億美元。而主要原因,就在於福特在中國合資業務板塊的銷量下滑。

去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量為752243輛,同比下滑36.9%。其中合資主力業務板塊長安福特銷量僅為417215輛,跌幅近50%。同期,江鈴汽車銷量為263582輛,同比下滑9.9%。同期,福特在華進口車銷量為16131輛,同比下滑14.3%。

“福特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了緊迫感,接下來,我們不僅要重振銷量,更多是要恢復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這是團隊的首要任務。”對症下藥是每一個領導者都必須要做的事,陳安寧花了5個月的時間,摸清了福特在中國市場的癥結所在——幾乎所有跨國車企都在強化的本土化,在福特這兒功力嚴重不足。

於是,陳安寧及其團隊給出了一劑新的藥方,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加速產品研發和投放速度、研發智能科技、深化戰略伙伴合作關係、堅持創新和本土人才培養等五大計劃,來強化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佈局,強化福特品牌底蘊,進而重回主流陣營。

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而這其中,“產品330計劃”比較顯眼。按照新的規劃,福特在未來3年內將推出超過30款專為中國打造的福特和林肯品牌新車型;其中超過10款為新能源車型,包括專為中國設計前臉造型的全新中型SUV車型福特Escape。

不過,福特在中國是內憂外患,陳安寧以及福特面對的是更加嚴苛的中國市場,以及更加成熟且挑剔的消費者,福特能否依託新的戰略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還猶未可知。

首先,福特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產品問題。這個結論,從2018年初福特中國的動盪就能看出來。幾乎是在當年相同的節點上,福特中國董事會主席兼CEO羅冠宏閃電離職,而羅與陳安寧也有著相似的背景——都是福特啟用的為數不多的有著豐富中國本土運作經驗的華人高管。

要知道,羅冠宏離職前的2017年,福特在華銷量儘管同比2016年有所下滑,但尚有近120萬輛的整體銷量,而同期長安福特的整體銷量幾乎是2018年的兩倍。彼時,福特在華的業績雖然較之2016年也有所下滑,但相較於陳安寧接受的盤子,整體狀況要好很多了。

彼時的福特就已經清楚的意識到,福特在華的產品策劃較之於市場的變化速度有些不合時宜,2017年當年也在上海發佈了“中國2025計劃”,稱未來十年將向中國市場引入超過50款新車,並希望實現營收增長50%,勾畫的藍圖,遠比此次發佈的“產品330計劃”更宏大。

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只不過,其後的落地效果就比較一般了:新福克斯來了,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福睿斯車型迎來改款,但規劃中的探險者依舊沒有花落長安福特,新福克斯雖然新車效應明顯,但也遠沒有國產初期的市場衝擊力。林肯新車型較多,但較小的基數對於整個福特中國的改觀依舊是杯水車薪。

其次,“新四化”給汽車行業整體帶來的壓力,在福特中國身上僅算得正常傳遞。此次“福特中國2.0”戰略中包含的智能科技規劃,幾乎大部分跨國車企都在佈局,面向未來出行的規劃,放在整個行業集體行動中,似乎也只是一個“常規操作”。

第三,這一次“陳氏療法”最受關注的點,就是陳安寧團隊將“本土化”及品牌重振放在了一個更關鍵的位置上,這可謂是一個比較關鍵的變化點。從福特中國此次發佈會上,長安乃至福特高管對於福特在華營銷及品牌建設的反思,多少能感覺到福特面對中國市場開始更深入的審視自身不足之處。

從2008年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迫使美國三大(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啟動內部變革以來,時光荏苒已經10年有餘,在這段被媒體稱之為“後危機時代”的發展時期,至少在中國市場上,通用和克萊斯勒一直在導入更多的新車型和強化本土化佈局,而福特在“一個福特”戰略指導下做減法的策略,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觀。

如果把陳安寧算在內,在過去十餘年,福特中國經歷了近十餘次高管團隊更迭,過於頻繁的高層人士變動,帶來的不僅是團隊的動盪,更多的是福特中國無法在中國市場保持一個穩固的“頂層設計”,並保證良好的執行效果。

後危機時代,福特中國“陳氏療法”臨考

如果仔細比較,此番“福特中國2.0”戰略,與福特在2017年前後提出的“打造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組合;銳化企業運營,加快決策,迅速應對市場變化,加強本土化,使產品和服務更具有競爭性;在智能移動出行方面,適應時代發展”的思路,似乎並無二致。

簡而言之,福特並非不清楚其在中國市場面臨的癥結,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中國高管團隊,將在華產品適銷性、本土化佈局乃至品牌力提升等核心問題徹底解決。又或者說,福特在中國市場缺的不是“藥”,而是難於將對症下的藥消化吸收,進而轉化為療效。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幾年的持續變革過程中,福特始終沒有有效解決其在中國市場產品缺乏競爭力和品牌與“百年福特”形象不符的問題,這也是陳安寧及其新的管理團隊面對的巨大考驗。

“福特中國2.0”戰略是一個新的起點,“陳氏療法”看起來也是給福特中國對症下藥,但正如過去幾年福特在華面臨的局面一樣,後續能否將這些新的規劃和戰略一一落到實處,找回發展節奏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