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山寨手機曾經是中國手機行業的明星,銷量和佔有量齊飛,集榮光和罵名於一身,唯獨研發上不去。


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論英雄人物,還數華強北,山寨機在中國幾乎佔據半壁江山,憑藉低成本、低價格,與正規軍們分庭抗禮。

然而這兩年真的不行了,就那麼一個響指的功夫,山寨機們似乎瞬間就消失殆盡了。


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在一張許可證下掙扎的山寨機

說一臺手機是山寨的,到底山寨了誰?或者說,山寨和非山寨機的標準在哪裡?

解讀君告訴你吧,不在於商標、不在於是否原創設計,最重要的是一張證——入網許可證。

這是2007年開始的一項政策,所有銷往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必須經過入網認證;而沒有入網許可證的,又在市場上銷售的,就是山寨手機。


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因此就可以理解,山寨機並不一定意味著低質量,甚至還有些業界良心把省下來的入網測試、拿許可證等可能產生的成本,用在提高手機配置上,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山寨機完全可以做到高配置低價格、質量還不差的原因。

況且,還有聯發科這樣“貼心”的服務商為山寨廠們準備好了技術要求最高的手機芯片和操作系統,剩下的工作其實就相當簡單了。


熬不過去的寒冬

在彼時,洋品牌手機太貴,中國品牌手機太差,這樣的落差,曾經為山寨手機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然而,山寨機註定會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因為——洋品牌手機好像不那麼貴了,除了iPhone,中國品牌手機也絕對不那麼差了。

正牌廠家們絕對不願意看到山寨廠家們不斷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他們藉助智能手機的春風,一舉擊退了山寨手機廠家——沒有核心研發能力的山寨手機廠家幾乎不可能跟上智能手機的迭代速度——事實上,按照大部分山寨手機廠的所謂“研發能力”,連做出一臺智能手機都不可能,更不用說“迭代”了。


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因此,山寨手機消失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大品牌們對低端市場的擠壓,也不僅僅是人們的“消費升級”,更重要的是山寨機不可能跟上手機產業本身的升級節奏。

願意投大錢在研發上的公司活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寒冬,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家在寒冬中一個接一個“餓死”。

往小說,這就是中國手機行業發展的歷史主線,往大了說,這也是中國先進製造業的蛻變史。


不在乎的和不一樣的

山寨機們失去了大部分中國市場,但他們不會就此消失。

有的山寨機走上了“騙路”,在智能機領域,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高配置這一優勢,在設置裡看到的內存數據也可能是假的,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音外放、電視天線更是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類型山寨手機在老年機市場中繼續撲騰,但離完全退市恐怕也為時不遠了。

這幫從業者們大多在十多年前的那一撥山寨機熱潮裡大抵已經賺夠了財務自由的錢,他們不在乎。

別了!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山寨機!


如果說上述這些人可以高唱“我們不在乎”,那還有少數山寨機廠商可以高唱“我們不一樣”。

有一箇中國手機品牌2017年全球銷售量1.3億部,全球銷量排名第四,你會猜是哪一家?

你很可能不會說出這個名字:傳音手機。

這貨的主戰場在非洲,超大外放跳舞播起來、超長待機半個月、四卡四待、人臉高識別度等功能,是不是讓你依稀想起當年被滿街山寨機支配的情景?

嚴格地說,傳音手機已經不是山寨貨了,只不過你不知道它有多牛而已。

你也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另一段出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