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50不交,60不言,說的啥?與人交往不妨多注意下

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古人在生產生活中逐漸積累起豐富的智慧和經驗,這其中有的通過文字保留了下來,通過閱覽典籍,我們可以和古人進行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和溝通。但由於古代社會文字普及範圍十分有限,很多寶貴的文化資源是通過口口相傳保存下來的,比如說民間的俗語就是其中一種。它詼諧有趣,又充滿了生活的智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則古人在與人交往時留下的俗語,它是古人在人際交往中總結出來的忠告,即五十不交,六十不言。

老祖宗的忠告:50不交,60不言,說的啥?與人交往不妨多注意下

首先,說說五十不交,說到五十,相信很多人猜到了,它其實指的是年齡,五十不交,連起來的意思就是說盡量不要跟五十歲以上的人產生經濟上的往來。單看這句,相信很多人剛開始都和小編一樣覺得很莫名其妙,怎麼就不能和五十歲以上的人打交道呢?簡直有點胡說八道。其實,有這樣的想法,那是由於我們不太理解古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古代中國一直以農耕經濟為主,統治者也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那個時候大部分的人都以務農為生,幹農活當然以青壯年勞力最好。古代醫療水平又低下,人均壽命也肯定是比不過現代人的,人過五十便會認為比較高壽了。五十歲以後的人因為身體機能的衰老,在生產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社會上的人普遍認為他們的經濟能力也就有限了,所以最好不要跟這種年齡段的人產生金錢來往。

老祖宗的忠告:50不交,60不言,說的啥?與人交往不妨多注意下

站在現代的角度看,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帶有偏見的看法,甚至還帶有些歧視的味道,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五十歲,可能正是人生成就和事業積累的最高點,是一個人最成功的時候,因此這句俗語中的交往原則是不能適用了。這也說明隨著社會在發展,生產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也會發生變化,而古代人有這樣的想法,那也是由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決定的。

老祖宗的忠告:50不交,60不言,說的啥?與人交往不妨多注意下

另外一句,六十不交,其實說明的道理也是非常受爭議的,它的意思是,在跟六十歲以上的人打交道的時候一定要講分寸或多個心眼,因為人活到六十後,因為人生閱歷的積累和經驗的積累,在與人交往時早已變得十分有套路,也可以說很老奸巨猾了。他們往往能一眼將對方的心思看穿,有時候和人相談甚歡,但很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交心。說到這,我們也許也不會贊同這種說法,中華民族一直講究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對老年人的尊重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修養,如果我們處處戒備著老年人,也是不道德的。

老祖宗的忠告:50不交,60不言,說的啥?與人交往不妨多注意下

​因此,五十不交,六十不言,這兩句看似有些道理的忠告,其實也告訴我們,一些約定俗成的話,不一定就是處處適用的真理,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多注意下也無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