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中國人“愛存錢”的標籤似乎正在逐漸淡化。

2018年11月,有專業機構發佈了《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表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裡(35歲以下),56%的人暫未開始儲蓄。開始儲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儲蓄僅1389元。

根據央行2018年10月公佈的數據,我國有50%以上的家庭基本上是零存款,目前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在120%左右。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債務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2007年不足35%已升至90%。

這個數據的變化背後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房價的爆漲,買房不僅要掏空家底,還得背上鉅額債務。其次,隨著網絡消費和貸款的興起,透支、提前消費、月光族等消費現象日益突出。“用明天的錢,成就今天的夢想”,成為當下十分新潮的消費觀念。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無論如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大家手中可支配的現金流越來越少了。加之各大企業紛紛湧現“裁員潮“、“破產潮”,工作也不再是提供財務來源的永動機。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喜歡舉債消費、不喜歡節約還錢的我們,如何才能擺脫被債務支配的恐懼呢?

一個遊戲告訴你

債務危機是怎麼產生的?

如果你瞭解《大富翁》這款遊戲,你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社會層面的信用週期是如何運行的。

遊戲早期時,大家都有不少現金和一點點資產,所以接下來就是花錢買資產。隨著遊戲進行,各位玩家拿下越來越多的住宅和酒店,也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租金和各項雜費。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玩家不得已要打著出售旗下物業來回收現金,所以起初是“資產為王”,後期則變成了“現金為王”。遊戲裡的頂尖玩家懂得在遊戲的行進過程中如何在資產和現金動態配置中取得合理平衡。

現在,讓我們想象一下,如果遊戲中的銀行能夠實現存貸功能,又是怎樣一番光景。玩家可以借錢買資產,而且與其讓手中的錢閒置下去,他們可以將錢存在銀行裡賺利息,反過來銀行就能夠籌集更多的資本用於放貸。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此外,假設遊戲中的玩家可以依憑各自的信用買賣資產、互通有無(通過承諾晚些時候歸還借款,並支付相應利息實現),由負債所支撐的各項支出可以迅速增長,甚至數倍於實際存量貨幣。

長此以往,持有各項物業、不斷支付和歸還各種租金和利息的借款人對現金會越來越飢渴。銀行也會因存款人快速升高的取款需求而陷入困局,更麻煩的是借款人越來越無力支付他們的還款。

如果這種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銀行和貸款人都會逐步走向破產的深淵,經濟也會因而收縮。時光流轉,隨著這些擴張和收縮循環往復,規模大、時間長的債務危機也就具備了發生的條件。

東南亞金融危機之時,為了刺激消費,韓國政府提倡銀行多向民眾發放信用卡。於是,1999年至2001年,韓國信用卡迎來輝煌發展期;一時間,韓國民眾的人均信用卡達到4張,每個人的信用卡債務總額約2000美元。

在得到信用卡授信後的韓國人,開始瘋狂刷卡、透支消費;但由於韓國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再加之很多韓國人盲目舉債消費,致使其揹負的信用卡貸款債務大大超過償還能力。到了2003年,韓國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民眾已經達到了勞動總人口的16%。

08年次貸危機的啟示:

家庭債務比例上升是危險信號

韓國的金融危機是舉債消費後引發的一系列震盪,美國08年的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便是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導致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導致了大量以房地產價格為基礎的證券以及金融衍生品價格暴跌,泡沫的破裂引發了一場席捲全球的經濟衰退。

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債務GDP比率僅略有增加,但收入增速相對強勁,失業率處於低位。

2001年,由於“9.11恐怖襲擊事件”的衝擊,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美聯儲將利率從6.5%一路降至1%,請注意,此時的利率已經非常接近0%。大幅降息刺激了借貸和支出,對家庭部門的刺激尤其顯著。因此,雖然2001年經濟衰退持續時間較短,程度較輕,但已經為隨後的泡沫時期埋下種子。

在2007-2011年的美國債務危機中,房地產行業是最重要的泡沫領域。房價得益於日益寬鬆的貸款操作,2004-2006年上漲了約30%,自2000年以來上漲了80%以上。這是一個世紀以來(緊接著二戰後的時期除外)實際房價上漲的最快速度。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由於大多數房屋是借款購買的,

因此房價上漲對房屋淨值的影響加大。例如,如果一個家庭使用5萬美元的儲蓄作為25萬美元房屋的首付,然後房價上漲到35萬美元,那麼該家庭的投資價值就增加了兩倍,進而可以增加借款,並吸引其他買家和貸款人為他們提供貸款,因為這筆貸款非常有利可圖。

家庭債務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2000年的85%上升到120%左右。2001年到2007年,信貸標準降低了,所有收入群體的債務都大幅增加,但債務增幅最大的是位於最底層1/5的低收入借款人。

隨著抵押貸款操作的日益寬鬆,即使是非購房者也通過房屋淨值貸款增加了債務。2005年,房屋淨值貸款和套現再融資總額達到5000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5倍,由此,美國整體債務已經超過了GDP的300%。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2005年夏天,《時代週刊》封面展現了這種投機狂熱,並且提問:“你的房子會讓你變得更富有嗎?”

再回頭看中國,如果按照居民負債佔GDP的比重來看,1996年,中居民槓桿率只有3%,而2008年也只有18%,從2008年開始,居民負債率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短短的六年間翻了一倍,現在已經達到了36.4%。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負債率已經高達55%,較之於2008年激增了近40個百分點。

55%的居民負債率,雖然低於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76.1%,但這個數字已顯著高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平均39.8%的水平。美國的居民的債務率從20%提升到了50%以上,用了近40年的時間,而中國卻用了不到10年時間,這一速率增長之快可想而知。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債務這件事呢?

達利歐原則:

合理使用信貸有助於實現良好的資產配置

信貸是指賦予他人購買力,他人承諾今後償還該購買力,即償還債務。顯然,以信貸的方式賦予他人購買力,這本身是一件好事。

因信貸不足而導致發展緩慢,無疑是件壞事。當債務人無力償還債務時,就會產生債務問題。換言之,判斷信貸/ 債務快速增長是好事還是壞事,取決於信貸產生的結果和債務償還情況。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在財務上持謹慎態度的人生性不喜歡大量借債。因為他們覺得借錢的壞處大於好處,這可能是從父輩那裡習得的觀念,認為少量借債比大量借債要好的多。

但是,這種看法也不一定全對,尤其是對整個社會(而非個人)而言,因為社會政策的制定者比個人更有控制能力。美國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說,相比信貸/ 債務增長過快,其增長過慢導致的經濟問題同樣嚴重,甚至會更糟糕,因為信貸/債務增長過慢的代價就是會錯失發展機會。


總的來說,由於信貸同時創造了購買力和債務,因此增加信貸是好是壞,取決於能否把借款用於生產性目的,從而創造出足夠多的收入來還本付息。如果能夠實現這一點,資源就得到了良好的配置,債權人和債務人都能從中獲利。否則,雙方都不滿意,資源配置很可能就不甚理想。

從整個社會來看,除了要判斷信貸的第一層(直接的)經濟效果外,還需要考慮其第二層(間接的)經濟效果。比如,在教育好下一代(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犯罪,降低執法成本)和替換低效的基礎設施等成本效益顯著的事情上,有時投入的資金或信貸往往是不足的。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這是因為財政保守主義者認為舉債做這種事對社會不利,但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因此,如果信貸/ 債務能產生足夠大的經濟效益,能使債務得到償還,則信貸/ 債務是件好事。但有時,信貸/ 債務的代價是我們難以看清的。


貸款標準過嚴,債務人幾乎鐵定能償還債務,很少會產生債務問題,但缺點是經濟發展不足。貸款標準寬鬆,可能會促進經濟發展,但之後可能帶來嚴重的債務問題,使已經取得的經濟成果化為烏有。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對普通人來說,預測危機、避險抄底是很難的,但是我們能夠通過當年順利度過金融危機的投資者瑞·達利歐的視角,去了解世界百年債務週期呈現出的規律,這樣,在平時的經濟活動和財務管理上,我們可以保持節制和敬畏之心。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


相關閱讀


50%以上家庭零存款,中國人為啥都不存錢了?

《債務危機》

[美] 瑞·達利歐 著丨2019.3

End-

2019.3.19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