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谣言不止,辟谣不歇!

你是不是经常在朋友圈

或者“相亲相爱一家人”家族群里

看到长辈、朋友转发些不靠谱的内容

顶着被拉黑、踢群的压力

时不时地客串一下科普君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我们看到谣言中

有些昙花一现

时不时就兴风作浪一把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今天小新为大家整理出

3月份网络谣言

快来看看具体有哪些

看你中招没?

4月起骑电动车也要考驾照

谣言内容

我国颁布了新的电动车国标,将于2019年4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2019年4月15日以后所有的违规电动车都不得上路,而且电动车主必须去驾校考驾照,上牌照,还要去保险公司办理第三者责任强制险。如果没有做到以上的几点,骑着电动车上路被抓到一次就要罚2000元。

真 相

4月不能上路?假的!

经查询国家工信部官网发现,2018年5月17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具有电驱动或和电助动功能;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电助动行驶时,车速超过25km/h,电动机不得提供动力输出;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55kg;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

按照目前规定,超标的电动车有3年过渡期,并非消息中所说的4月禁止上路。

越野车陷入坑内因枯草打滑,车主将草点燃,导致车辆被烧

谣言内容

近日网传视频称,一辆黑色越野车陷入坑内,因枯草打滑,车主将草点燃,导致车辆一同起火报废。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真 相

车主回应称,车辆系自燃。目前结果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车内“喷香水+抽烟”当场爆炸

谣言内容

面包车里面一位女士在驾驶室内喷香水,旁边一位男士接着点火抽烟,当场引起爆炸燃烧起火将两人活活烧死,奉劝女士们千万不要在车内喷香水,男士们千万不要在车内抽烟哦!

真 相

经核实,该事件发生于2019年3月19日早7时许,陕西礼泉县城关镇柴市村,一辆面包车发生起火爆炸。据了解,起火、爆炸的面包车是送煤气罐的车辆,爆炸声共有两声,现场火势高达5米,爆炸导致不少民房玻璃被震碎,事故导致司机死亡,事故是煤气罐爆炸造成。

尽管不是香水引起的爆炸,但由于车内放置物品的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必须引起车主的重视,很多车主喜欢在车内乱放物品,尤其是打火机、摩丝等物品,因为这些属于可燃品,在烈日的烘烤下,有可能发生泄露引起爆炸或自燃,这不得不引起大家注意,尽量避免在车内放置含可燃气体液体的物品,特别是在夏天的高温期间。

虽然汽车香水本身不可燃,但某些劣质产品用工业原料勾兑而成,加上包装瓶的质量问题,一旦在高温天气挥发过快时,会引起其“爆瓶”,危害人身安全。

维生素C+虾or可乐+榴莲=砒霜

谣言内容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毙。经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问题就出在这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

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俗称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虾类。

现在很多饮料里都有维他命C:虾+维C=中毒、感冒药+可乐=中毒、榴莲+可乐=中毒

真 相

“虾+维C=中毒”专家表示,这则传言纯属谣言。

该说法并不靠谱,实际生活中,大家普遍存在虾果同吃的现象,从未有类似的报道。同时,药监管理部门也未发布过相关食物相克的提醒,这种说法并无依据。

虾的确含砷元素,但是要想虾跟维生素C同吃引起中毒,它至少需要满足3个条件:1、吃海鲜的量要很大;2、要大剂量的服用维C;3、这两种物质进入体内后,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完成化学反应,如温度、酶的条件等等。这三点同时满足的可能性是极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感冒药+可乐=中毒”该说法不靠谱。感冒药主要成分中大多数含有咖啡因等碱性物质,与可乐中碳酸饮料中的酸性物质确实会起化学反应。但碱性和酸性在一起中和的结果是,药力没有了。而不是传说中的会中毒。

“榴莲+可乐=中毒”也纯属谣言。榴莲和可乐会在一起会中毒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肝脏需时间代谢脂肪和糖,吃榴莲同时饮可乐,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及腹胀。

随意转发链接“会被盗取密码”

谣言内容

请大家不要轻易去点击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二维码、小程序,因为这些链接的背后都隐藏着盗号软件,这些盗号软件会轻易破解密码,通过远程操作控制你的手机,然后盗取银行卡里的资金。

这些链接很多都是养生知识、小游戏、小视频、二维码、小程序,看似挺安全,其实它背后是庞大的数据运行系统,划转银行卡资金的恶行。因为这些链接的服务器都在国外,即使破了案也抓不住罪犯,追讨资金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警察破不了案,破了案也追不回来钱。

真 相

关于“不要轻易去点击任何形式的图片、链接、二维码、小程序”确实有安全提醒意义,但对于会导致“盗取盗取手机里使用的银行卡帐号、密码、资金”的说法过于危言耸听和武断。

1、首先,微信团队会努力提供各类安全防护技术来保护用户的社交安全。帐号异常时微信会有安全提醒及系统异常拦截。同时在图片、视频、小程序里嵌入钓鱼程序,在技术上不容易实现。

2、当发送的表情、图片和视频时,这些文件的后缀大多为.gif、.jpg、.avi等专门的格式文件。聊天场景中会直接显示文件。安全专家指出,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全网址,用户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

据了解,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确保安全。微信本身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也有很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黑客很难攻破,微信用户不必过分担心。

手机安全不能大意,但也不需要过度恐慌。平时使用微信时,要注意微信密码不要设置得过于简单,也尽量不要在其他地方使用同一套账户名称。保管好自己微信帐号密码,不要轻易泄露给他人。

空心菜是“最毒绿叶蔬菜”

谣言内容

空心菜千万别吃,因为空心菜在所有绿叶蔬菜里,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一种,尤其是空心管里面更是藏着看不见的重金属,国外种植空心菜主要是为了净化土壤……

真 相

“空心菜是最毒绿叶蔬菜”的说法不科学。在吸收重金属能力方面,空心菜确实强于一般蔬菜,但空心菜重金属含量本身并不高,国内外都会吃空心菜,空心菜并不是有毒蔬菜。

专家也表示,农产品的生产取决于三大要素:空气、土壤和水质。无论是空心菜还是其它蔬菜,对这三大要素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据了解,被一些网文广泛引用的2010年7月湖北宜昌发生的一起空心菜中毒事件中,关键性因素是土壤被污染了,而不是空心菜本身有毒。

吃完鸡蛋后不能立即吃柿子?

谣言内容

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会得食物中毒,重则导致急性肠胃炎还有肺结石。一般而言,这两种食物同时吃会导致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真 相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我们现在吃的柿子都是经过脱涩处理的甜柿子,它所含的鞣酸含量其实非常低,甜型柿子在自然成熟后鞣酸的含量就很少了(0.5%以下),几乎没有涩味。正常饮食,根本不会导致形成结石,完全可以放心地吃。

多地出现使用涂有“迷药”调查问卷实施犯罪的团伙

谣言内容

紧急通知!派出所朋友提醒:骗子又出新招了!现有大批假冒执法人员团伙步入家门,他们有男有女拿着人口或计生普查表,到各家里去普查,让你填写表格或问答。格纸上涂有药, 只要接触一会儿或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晕过去了,他就把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而且还会把小孩带走,大家一定要转发到群里,并且告诉我们的亲人和身边的人! 一定先告诉你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真 相

网络和微博搜索发现,这则消息已经流传到全国多地。多地警方已经辟谣。称并未接到类似报警,而且警方表示并不存在一接触就晕的神药。

“目前,最强烈的迷药需放在鼻口处才能达到这种效果。”警方提醒市民,遇到陌生人敲门,还是要警惕,应核实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再开门,遇到可疑情况,应马上报警。

患者家属持刀挟持医生,被特警当场击毙!

谣言内容

近日,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患者家属持刀挟持医生,被特警当场击毙!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真 相

经查,该视频实为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的一场反暴恐事件演习现场

飞机撒药不能晒被子

谣言内容

市园林办通知:本月15号至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真 相

市园林绿化部门回应称:此消息实属谣言。

飞机撒药的目的是防治林业病虫害,这项工作将于4月初开始。使用的药剂对人畜无毒无害,同时撒药范围主要集中在非人口密集区的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等林地,远离居民生活区,因此不会对市民生活造成影响。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近年来,这条谣言不断在各地出现近年来在山东、湖北、河南、北京、河北、东北、浙江等地都出现过,谣言内容也基本相同,各地媒体和园林部门也都对此进行过辟谣,

但每到三四月份,这条谣言总是死灰复燃。

多一些理性思考

少一些无脑转发

让谣言“遥”不可及!

攻克谣言,我们是认真的!

辟谣 | 这些横行新都人朋友圈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