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灯塔的前世今生?以前我很迷恋它?

就想征一次婚


我想提问者大慨和我一样是50一60年代出生的先生吧,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这些国家的名字,就像根植于骨髓、流淌在血液一样,无需记忆,只要开个头就脱口而出。只有和那有关的,比如看了一场电影,是哪个电影院?和谁一走去的?是买票的还是混进去的?是晚上看的还是逃课看的?这些才需要记忆。说到电影,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可是文革“电影荒”的年代最难得的精神食粮了,《地下游击队》,《宁死不屈》,《伏击战》等等表现二战的影片,看的我们是如痴无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岁月悠悠,不堪回首,还是关注题目吧。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是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南欧小国,从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500年,在这段时间里,阿尔巴尼亚逐渐被伊斯兰化,成为欧洲唯一的穆斯林国家。从1912年,阿尔巴尼亚重新独立,1939年起先后被意大利、德国吞并,二战结束后获得解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欧洲国家。

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策划对中共“发难”,其他东欧国家紧随其后,唯独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不同意苏共的做法,由此被赫鲁晓夫看作“异类”,苏阿关系破裂后,中阿关系迅速升温,中国长时间视阿尔巴尼亚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中国接替苏联,成为阿尔巴尼亚的最大援助国。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事务中也给了中国不遗余力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案,而决议案的“领头者”,便是阿尔巴尼亚。


1972年后,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阿尔巴尼亚开始对中国的政策大加指责,阿领导人霍查还对国内的“亲华派”进行了清洗,由此导致中阿关系逐渐走向破裂,1978年,中国全面停止了对阿的经济援助。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61年退出华沙组织,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至今。2009年正式如入北约,并获准入欧盟申请,2014年获欧盟批准成为候欧盟选国。以欧洲的标准来看,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属贫穷和落后的,但人民生活逐渐在改善,各方面发展还都不错。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你是想问阿尔巴尼亚为什么被誉为“欧洲she会主义明灯”的吧?

其原因是那时的共运阵营基本都团结在苏联旗下,却有人想夺过旗帜好当大王。

而阿尔巴尼亚与同属共运阵营的南斯拉夫有民族仇恨,即波黑塞族与阿尔巴尼亚族的世仇(也就是后来南斯拉夫解体,塞族差点灭了阿族,北约不得不出兵的历史原因)。因此阿对苏联倚重南十分不满,可阿只是一个极小的国,苏不可能放弃南而偏向阿。

这就为某人拉拢瓦解创造了条件,不仅各种援助不计其数,以至于阿的工人不用做工,农民无需种地,他们只要进行军事训练,而中国的援建同时也包括为每家每户修建地堡,不仅原材料甚至人工都是中国负责,弄得现在这些建筑在田间地头还到处都是,成了一害。

正因为当时也只能利用这种关系拉到唯一的一个国家,显然十分重要。为此大肆鼓吹阿为“she会主义明灯”,以示自己这位“海内存知己”的朋友都是真正的引导者,那么当然自己才是正宗的领袖。


用户7684197950373


阿尔巴尼亚有“巴尔干半岛上亚得里亚海门户”之称,海岸线长472公里,面积2.87万平方公里,人口287.3万(2017),GDP130.39亿美元,预期寿命78.3岁。

阿尔巴尼亚族占人口总数98%,讲阿尔巴尼亚语。70%的居民信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各占20%、10%。2011年城乡人口占53.7%、46.3%。

阿尔巴尼亚人是古代伊利里亚人后裔,这在血统上与后来的斯拉夫人不同,他们按照族群和语言分为两个支系,以什昆比尼河为界,北部是山区保守的格吉德人,南部是沿海的托斯克人,相对开放,现两者间差异基本消失。

阿国内没有族际冲突,邻国(前南、主要是科索沃与马其顿)境内阿族的命运一直让它牵肠挂肚,联合国报告排除阿尔巴尼亚与科索沃合并的可能。2012年底,时任总理宣布给全球阿裔阿尔巴尼亚国籍,不知在这嫌贫爱富的世界里,能有多少海外阿族人稀罕该国的一纸身份?

 

早在公元前1000年,从多瑙河北部移居到巴尔干的印欧人种伊利里亚人部落已定居于此,他们信仰多神。前4世纪至前2世纪,建起伊利里亚王国。公元前168年被罗马帝国所灭,此后一直在罗马、拜占庭的版图内。公元4世纪后先后受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的侵扰,始终未被斯拉夫人征服或同化,坚守信仰和传统,他们在吸收色雷斯和罗马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又借鉴拜占庭和斯拉夫的东西,形成具有独特语言的民族阿尔巴尼亚人。12—14世纪当地曾出现数个封建公国,但不代表整个地域和族群。

1415年,奥斯曼帝国侵入,近500年的统治使得阿更加封闭落后。1443年11月,奥斯曼骑兵阿族首领斯坎德培在克鲁雅宣布科斯特里奥特公国光复。斯坎德培努力化解阿族各大公、显贵间互相猜忌甚至势不两立的“血仇”,只用三个多月时间缔结联合全阿族的“莱什同盟”,抵御奥斯曼军队长达24年多,直至1468年英雄病逝,阿全境才被完全征服,伊斯兰教进入该地,形成阿尔巴尼亚人三教并存的信仰状况。阿尔巴尼亚国旗源自斯坎德培的家族徽记,古都克鲁雅被称为“山鹰之巢”,斯坎德培策马执刀的雕像成为国家符号,印在国民身份证上。

1878年,争取民族自决的“普里兹伦同盟”成立,阿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1912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在发罗拉升起独立旗帜。一战中它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39年遭意大利入侵,二战中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人民共和国,1976年加入“社会主义”字样,1991年改为现名。

 

20世纪60、70年代,阿尔巴尼亚成为“四邻不亲”、独步于东方阵营的“社会主义明灯”,它与东方大国共同反对“苏修”和“美帝”,后者从1954年到1978年,总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约合当时6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物资与资金源源不断。在霍查“一手拿镐,一手握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号召下,阿全国上下将受援钢筋、水泥化作40万座大小碉堡。

霍查和劳动党领导的阿尔巴尼亚被外界视为“与世隔绝的封闭的斯大林式堡垒”,其特点是“贫弱多灾、充满猜疑”。据称霍查最崇拜斯坎德培和斯大林,其性格中偏执、僵化与专制与后者不相伯仲,党内大清洗与之一脉相承,劳动党50年历史中(1941—1991,霍查1985年去世)至少有12次党内清洗。苏东剧变波及该国,20世纪90年代,两波至少70万阿尔巴尼亚人争先恐后地逃往国外,主要是最近距离40海里的意大利和南邻希腊。

从“自闭”到开化,从举目无亲到投怀送抱,阿尔巴尼亚一步跨越。科索沃战争中阿向北约开放领海、领空,2009年它如愿加入北约,外交、军事唯美国马首是瞻,每年可得3000多万美元的援助,而加入欧盟尚需时日。

2015年10月,阿尔巴尼亚足球队史无前例地打进法兰西欧洲杯决赛圈,全国焰火划破夜空,海内外阿族心潮澎湃……





ruixuezhaofeng


阿尔巴尼亚,东南欧国家,西北与黑山接壤,东北与科索沃接壤,东部是马其顿,南边是希腊,西边是意大利。

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为28,748平方公里。

该国人口两百多万,人均GDP五千左右,在欧洲应该算是最穷的国家之一。1991年摒弃了计划经济以后,该国的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阿尔巴尼亚地区居住着各种伊利亚、色雷斯和古希腊部落,以及在伊利亚海岸建立的几个希腊殖民地。

公元3世纪,该地区被罗马人吞并,成为达尔马提亚、马其顿和伊利里库姆等罗马省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阿尔伯自治公国出现于1190年,由执政官普罗贡在拜占庭帝国的克鲁伊河上建立。13世纪晚期,安茹的查尔斯从拜占庭手中征服了阿尔巴尼亚领土,建立了中世纪的阿尔巴尼亚王国,其最大的扩张范围是从沿海的杜勒斯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布特林。15世纪中叶,它被奥斯曼征服。

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阿尔巴尼亚诞生于1912年,在巴尔干战争中击败奥斯曼帝国。1939年,阿尔巴尼亚王国被意大利侵略,形成大阿尔巴尼亚,1943年成为纳粹德国的保护国。

战胜纳粹德国后,在恩维尔·霍查和阿尔巴尼亚工党的领导下,建立了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该国经历了广泛的社会和政治变革。1991年,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阿尔巴尼亚第四共和国成立。

在政治上,该国是一个单一的议会宪政共和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二和第一产业。

1990年后,阿尔巴尼亚经历了从中央集权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不过现在的阿尔巴尼亚仍然为公民提供全民医疗保健和免费的中小学教育。

阿尔巴尼亚是联合国、世界银行、教科文组织、北约组织、世贸组织、COE、欧安组织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同时,它也是欧盟成员国的正式候选过。也是包括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和地中海联盟在内的能源共同体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1991年以后,,阿尔巴尼亚在国际和大陆事务中扩大了自己的责任和地位,同世界各国发展和建立了友好关系。它的主要外交目标是加入欧盟。

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家们将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执政的一项主要任务,因此 该国与北约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一直保持美国和欧盟在巴尔干地区动乱和分裂地区的稳定因素和强大盟友的地位。

阿尔巴尼亚同美国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关系。2007年,乔治·w·布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访问阿尔巴尼亚的总统。

阿尔巴尼亚从计划经济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的过渡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该国的混合经济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上收入经济体。

2016年,它的失业率估计为14.7%,在巴尔干半岛国家中排名第四。它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意大利、希腊、中国、西班牙、科索沃和美国。列克(ALL)是该国的货币,与欧元挂钩,约为132,51列克。

阿尔巴尼亚主要城市地拉那和杜勒斯人口众多、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成了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财政中心。

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都要经过这两个城市,连接南北和东西。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公司,包括石油塔西石油、矿产公司、水泥公司、投资集团、沃达丰、阿尔巴尼亚电信等也都分别位于这两个城市。

根据《福布斯》2016年12月的数据 阿尔巴尼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8%。该国的贸易差额为- 9.7%,失业率为14.7%。

近年来,随着政府开始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通过财政和立法改革改善商业环境,外国直接投资显著增加。在消费复苏和强劲投资的推动下,预计经济将在短期内扩张。2016年增长3.2%,2017年增长3.5%,2018年增长3.8%。

(图一是阿尔巴尼亚国旗、图二是古代遗址、图三是古城堡)





闲看秋风999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欧巴尔干半岛西南部,西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南与希腊接壤,东临马其顿,北接黑山和塞尔维亚,首都地拉那。总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288万。是欧洲最不发达和低收入的国家之一。

阿尔巴尼亚人是伊利亚人的后裔。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独立,1928年成立阿尔巴尼亚王国,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曾是与中国关系最亲密的国家,它是世界上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苏共二十大后,在如何评价斯大林等问题上,阿尔巴尼亚和苏联发生剧烈冲突,成为当时最激进的“反修堡垒”。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阿两国在共同反对苏联的过程中迅速结成“战斗友谊”。中国很看重这个欧洲小兄弟,认为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明灯。立刻开始对阿方全面援助,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数目惊人的物资和贷款,阿尔巴尼亚也投桃报李,从1963年起连续9年,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奋力奔走,1971年,其联合阿尔及利亚提出的“两阿方案”最终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大门。

上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中国事先没有通知阿尔巴尼亚,阿方对中国产生不信任感,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得阿尔巴尼亚认为中国背离了反帝反修的路线,是向帝国主义屈服,阿尔巴尼亚开始猛烈批判中国,1977年,南斯拉夫领导人访华后,中阿关系彻底破裂。1978年,中国全面停止对阿经济、军事援助,撤回所有专家,中阿关系彻底跌入冰点。1979年起,阿尔巴尼亚中断了同中国的一切交往,双方勉强维持着一种“表面的外交”。90年代初,在经历政治剧变后的阿尔巴尼亚,开始逐渐恢复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交往逐渐增加,此后,中阿两国关系发展较为平稳。

中阿两国关系尽管历经了大起大落,但两国当年的亲密关系在两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当年对阿的无私援助使得今天阿国上下仍心存感激,同时,阿方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所做的贡献,也永远值得肯定。


林虑散人


邪恶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