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米其林-京料理 修伯

說到京料理,是日本關西地區京都口味的烹調方式,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地位最正統崇高,歷史也最久遠的地方料理。

京料理的食材選擇方面講究時令,以豆腐、竹筍及蔬菜為主,味道偏淡,而且菜餚賣相精緻。

八坂塔下京都古巷的米其林一星修伯,九道菜式讓我們吃得如痴如醉。從清淡的應季蔬菜開始,漸入佳境,有京都本地做法的壽司,也有應季的螃蟹料理,最後的甜品十分驚豔,日系和西式的混搭,非常了不起!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這家餐廳只有十二個座位,四個板前位置,另外八個座位在旁邊的獨立餐桌。與之前兩次米其林體驗的板前不同,因為我們人比較多,所以大家坐在了餐桌區域。無法看到大廚在板前的操作,還是稍微有一些可惜。

首先來說說這家的特色。這家特色有三個。第一,提供的是法風懷石料理;第二,嚴選全日本各地頂級食材;第三,精緻的店內空間。

首先來說說 食材。

落座時,當晚的菜單已經放到了桌上。草草一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不同。除了第一道野菜拼盤和最後一道甜品外,其他七道菜的名字中,最顯眼的位置就是所用食材的產地。比如德島產的黑魚、 淡路產的鯛魚、北海道的白子、兵庫縣 津居山蟹、長崎產的鯖魚、京都的牛、滋賀的米等等。要說這是一次日本全境食材大賞,也不為過。

而第一道,野菜拼盤,別看才小小的兩碟,卻用了20中食材,光南瓜就2中,蘿蔔有四種之多。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按照老規矩,京料理必定使用京都水京都的食材料理而成才能成為傳統意義的京料理餐廳。但修伯屬於改良系。

當店的大廚,運用全日本最頂級、最應季的食材,又結合了法餐的精神與擺盤的技術,料理成了米其林一星的高水準。

第三個特色,是這家的內部空間和食器的運用。因為店面小,所以在空間上就要頗為費心。玄關處比較寬敞,也設置了景觀,店內烤魚用的古老烤爐也放置在這裡,通風最好。往裡走是廚房和板前。最裡面是餐桌區域。與後廚一牆之隔。每個客人可以挑選一盞茶碗,都是京都老的陶器,器型大為不同,也不會擔心拿錯。熱清酒的酒壺、茶壺、清酒盞也都是獨特的古陶器,與京都的古老氛圍呼應。一邊吃飯一邊把玩,也多了個聊天的話題。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好了,來看下我們今晚的菜式。

四季流轉,尊重自然的京都人應季而烹、應季而食。秋天,碩果累累的,縮萬物精華,松茸和日本的柚子,貫穿整套晚餐,清香耐人回味。

1、野菜拼盤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2、椀物: 由漆器製成的帶有蓋子的碗盛裝德島產黑魚鬆茸,佐柚子皮調味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3、刺身拼盤。有四味:鯛魚、白子、金槍魚和長崎產 鰆魚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4、 酢物。一道是兵庫縣津居山蟹與松茸的料理,一道是和歌山縣產的鯰魚脫骨燒與長崎產鯖魚壽司

前面幾道菜十分清淡,連平時喜歡淡食的我都覺得味道簡單。但這兩道菜太過美味,驚醒了我的味蕾。尤其是螃蟹料理,一枚小小的蟹殼裡先吃到的是用醋處理過的蘿蔔泥,為了解膩,下面是堆得滿滿的螃蟹肉,小勺子再往裡探,接觸到的是實在的蟹黃。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十分出色。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5、燒物

幽庵燒魚 與無花果田樂味增燒。

所謂田楽,原指平安時代一種藝能,後又發展成一種把豆腐、茄子、芋頭等串起來,塗了味增烤的料理。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6、牛肉鬆茸壽喜燒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7、新米飯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8、甜品

套餐裡的甜品有幾種可選,我們人多,所以一樣選了一份。從製作工藝和擺盤上的,都不難看出日本氣質和店主吸收的法餐特色。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下面上一些我喜歡的酒器和茶器。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吃過三巡,酒過五味,京都夜色已濃。看下錶,我們已經吃了2個小時。大家決定溜達回酒店,在平時是不少的腳程,但因為吃過美味的料理,京都四條在微醺的夜歸人眼中,充滿了迷離與神奇。

【京料理 修伯】

地址: 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下河原通高臺寺塔の前上ル金園町392

交通:

京阪本線 祇園四條駅 徒歩12分

京阪本線 清水五條駅 徒歩14分

營業時間:

12:00~13:00(入店)

18:30~19:30(入店)

人均消費:

13,000円(平均)

7,000円(午餐)

座椅數量:12

錦市場

我們的酒店,距離京都人的食堂“錦市場”不過步行十幾分鍾。多次錯過,這次一定要逛逛。“錦市場”寬不到四公尺,長400米有餘。

這條美食小街是京都人的驕傲,號稱“京都人的廚房”,從新鮮的魚肉蔬菜到半成品的熟食材料、便當、漬物、湯葉豆腐、糕餅,到陶鍋、餐具、菜刀等等,共有一百五十家商店。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毫不誇張,喜歡美食的人,可以從早上九點逛到黃昏六點。什麼也不做,就擠在人群中看日本家庭主婦怎樣買菜,想象他們當天餐桌上將出現哪些人氣菜色,再沿街品嚐各家漬物,心裡評判一下優劣,就相當有趣。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整個錦市場,最最吸引我的就是漬物和豆腐。高曉松也曾被京都的漬物深深吸引,形容在京都伴著漬物小菜吃下的早飯是最最幸福的味道。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據說,是古時候交通並不便利的地理位置,使京都人練就了一身醃漬物產的功夫。京都不臨海,在交通不發達的過去,食物運輸不方便,為了方便保管,只好將食物醃漬起來,以延長食用期限。久而久之,京都漬物習慣成自然,最後達到了全日本有名的程度。

日本的漬物有 米糠漬,還有鹽漬、酒粕漬、醬油漬、酒麴漬、酸酢漬、豆豉漬等等,按照味道的濃淡。味道濃淡上,又有淺漬,也稱一夜漬的現代流行做法。看著市場裡各種新鮮的蔬菜與醃漬不同的成品,讓喜歡簡單飲食的我真是欣喜過往。可惜這種食物,還是隨買隨吃的好。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京都錦天滿宮神社坐落於錦市場東端盡頭,這座神社專門佑護從事學習研究和經商者們許的願望。

有趣的是,神社裡有自動許願機,投進一個硬幣可以啟動挑出你運勢的機械獅子舞者。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錦市場】

地址: 富小路通四條上る西大文字町609番地

交通:

市巴士5「四條高倉站」下車 徒步2分鐘

地下鐵烏丸線「四條站」下車 徒步3分鐘

地下鐵東西線「京都市役所前站」下車 徒步10分鐘

坂急京都線「烏丸站」下車 徒步3分鐘

坂急京都線「河原釘站」下車 徒步4分鐘

京坂本線「四條站」下車 徒步10分鐘

營業時間:每日早09:30-晚17:30

川床料理

到達貴船神社之前,沿路都能看到很多京都料理的店家。他們主要提供貴船大名鼎鼎的貴船川床。店家們把吃飯的地方架在河面上,木頭搭乘的納涼臺上鋪著地毯涼蓆,大家坐在日式矮桌矮凳旁邊吃刺身吃烤魚等應季食物,據說是平安時代的貴族發明出來享受生活的。

不過正式的川床料理在每年的5月至10月初提供,最晚在9月-10月初結束。

冬季,天氣太冷,就不適宜在河上吃飯了。

入秋後,貴船附近的料理店,會提供根據秋季食材做成的季節料理。我們午餐就在一家非常棒的餐廳“貴船べにや”,吃了秋日鍋料理:野豬肉旬蔬菜。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這貴船、鞍馬包括大原一線,因為在山中,所以氣溫比京都市內的低不少。中午一桌熱騰騰的火鍋,真是太妥帖了。

野豬肉是京都山裡秋季獨有,肉切的稍微厚一點,肉質也比一般的豬肉紮實。

與牛蒡絲、京豆腐、手打糯米年糕、青菜、蘑菇、海帶、粉條、大蔥一起放到高湯裡煮,全部煮沸後就可以吃啦。食材特別接地氣,和我們在國內吃的火鍋很多相似的種類。

但高級之處一是野豬肉的難得,二就是食材幾乎都是自制或者當季收貨的。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涮鍋的蘸料是自制的醬油加磨得很碎的紅蘿蔔泥。

整套料理還有前菜、刺身、醬菜和甜品,當然還有好吃的白米飯。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美美的吃過午餐,扭頭一看,屋外的庭院陽光真好。門口餐廳免費的送迎巴士已經備好,直接送我們到貴船口車站。

【貴船べにや】

地址:〒606-0000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鞍馬貴船町17 (エリア: 大原・鞍馬・貴船 )

到達方式:乘坐叡山電鉄鞍馬線至貴船口駅下車步行5分鐘即到

營業時間:11:00~19:30(21:00關門)

人均消費:10300日元

大起水產

如果有人說,日本回轉壽司不好吃,那一定是吃錯了店。曾經在岡山商店街的海都回轉壽司,就讓我刷新了一波對“回轉壽司”這種形式的新認識。這次在大阪,安排了網紅“大起水產”,再次get回轉壽司新高度。

我們沒有選擇人多的難波、道頓崛店,而是去了天滿橋京阪city mall裡的大起水產。

因為整棟樓以商場和辦公區為主,又不在遊客極多的商圈,所以午餐時段排隊的人不多。

落座之後,看看菜單,從平價的卷壽司到高級的金槍魚應有盡有。吃到了上好的藍鰭金槍魚、白蝦、海膽、帆立貝和鰻魚。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最後我們點了一份大海螺,上次吃完整的海螺還是在沖繩的海鮮市場裡。久

違的大海螺,切成薄片,與螺殼一起擺盤,十分漂亮,入口口感清脆。一桌的同伴不僅志同道合,在飲食上的喜好也十分一致,2個小時的午餐格外盡興。人均2500日元十分划算!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大起水產 天滿橋店】

地址:〒540-0032 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天満橋京町1-1 京阪シティモール8F (エリア: 天満橋 )

到達方式:乘坐京阪本線至天満橋駅下車步行2分鐘即到。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11:00~22:30(L.O.22:00)

電話:06-6940-3075

一蘭拉麵

日本的拉麵,簡直就是日本的“國粹”。雖然是舶來品,但在日本各地經過在地廚師的創作,美味的湯頭、講究的麵條、多樣的澆頭遍地開花。在札幌有札幌共和國拉麵食街,在東京有入選米其林的拉麵館,在九州各縣有特色大不相同的品種。

對於我這種玩多於食的窮遊兒,一天下來飢腸轆轆,最方便簡單又能獲得好大幸福感的,真真就是一碗熱騰騰的拉麵。如果沒有精力去試探一家家的拉麵小館,選一家大品牌連鎖就一定不會錯。

大名鼎鼎的一蘭拉麵,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

道頓崛一蘭本店位於最繁華的中心地帶,挨著道頓崛川。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一天24小時營業,特別符合這裡的氣質。

我們一早到這裡吃“早餐”,安靜的道頓崛商圈唯獨這家4層的拉麵店門口熱鬧。當地人當這裡是早餐檔,而遊客把這裡當做夜宵店。週而復始,全年不休。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店內狹窄的木質樓梯,代表了這裡容納的悠久歷史。樓梯上還有各種關於大阪、心齋橋、一蘭的老照片,這張女童吃麵的我很喜歡。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一蘭的菜單特別簡單,麵條只有豚骨拉麵一種。但是可以在湯頭的濃淡、拉麵的軟硬、蔥的分量、是否加木耳、叉燒的多少各個方面來訂製自己的偏愛。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拉麵的精華在骨湯,所以在品嚐的時候不要著急挑麵條。

麵條端上來後,先用筷子把麵條在湯中抖開,讓湯汁裡的香氣與油珠包裹在每一根麵條上。

第二步,用勺子喝兩口湯,讓味蕾適應麵條的溫度。

第三步,才是吃麵條。這時候麵條已經被湯汁浸潤,口感是最好的。

另外,一蘭的辣油,是我在日本吃到的最辣的辣椒油。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日本|不臨海的京都,靠什麼把侷限的食材做成藝術品?

【一蘭 道頓堀店本館】

地址: 〒542-0084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宗右衛門町7-18

營業時間:全年無休,24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