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文學與公園---李建綱

在我這一生中,

文學公園總是聯繫在一起。

武漢有個青山區,這裡小山巍然小河蜿蜒,野草閒花,一望無邊。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1955年,新生的共和國要築好鋼鐵的根基,要建設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發現了青山這塊鋼鐵寶地。十萬鋼鐵健兒集合在青山,我榮幸地便是那十萬分之一。

對我來說,青山真是一塊福地。1956年,我剛到青山,就接到通知,跟隨湖北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全國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會議期間,在懷仁堂聽周總理報告,在北京飯店跟周總理一起跳舞。這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是多麼大的幸福!不但鼓舞了我文學的勇氣,而且激勵我更努力地工作。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我的工作是負責給工地供應各種電器設備和材料。兵馬未動,電力先行,我知道這個工作的重要性。整天在工地上馬不停蹄,四處奔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是長年的先進工作者。雖然只是個小單位的小先進,獎品是搪瓷缸子加紅皮筆記本一個,可是上面印著一個大大的獎字,便使我很得意,證明我為新中國忘我勞動來的。積勞成疾也是一個證明。我住進了療養所。療養所隔一條鐵路與青山公園相連。我本就是個喜山樂水的人,而這裡有山有水,有樹林有草地,還有一座破敗的小廟。這些都使我心醉神迷。每當病房事了,我便與醫生打聲招呼,夾了一本我訂的書樣的雜誌,茅盾主編的《譯文》,到青山公園探山訪水尋花問柳去。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不過那時它還不叫青山公園。那一帶地方就以那座小破廟的名字命名,叫楠姆廟。我一直弄不清這位楠姆神是何方神聖,比土地爺官大還是小。據說是保佑長江上的船民的,曾經煙火很盛。在我到來之前,他老人家便已卸任遠去,廟也徒有其名。但這名卻成了這整個地方的官名,可見它還是有些法力的。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這真是個好地方。有大片的草地,隔年的莊稼地。一面漫坡緩緩湧起,在頂上形成一座小山。彷彿本地好女子,將濃密頭髮向上攏起,在腦頂綰一個髮髻。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頂便是楠姆廟的仙蹟。青山之名是不是便由它而來呢?春天的時候,隔年的草地枯黃中顯出綠色,早開的野花在微風中顫抖,有鳥兒在樹林和灌木叢間飛來飛去,唱它們的歌。這是一處未開墾的處女地,有些荒涼,卻又有點像《紅樓夢》裡的稻香村,頗富野趣。有一條小河淙淙流過,更使滿園增添了生氣。它是樸素而靜美的,彷彿一個鄉里小姑娘,不用塗脂抹粉,只穿一件有些寬大的斜襟碎花薄棉襖,含羞地躲在一頭大牯牛的後邊偷偷窺人。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真有這麼一位小姑娘,牽著她的大牯牛,從我身邊走過,別過臉去偷偷地笑我。我躺在一叢灌木叢下,呼吸著灌木的青條和泥土的氣息,迎著陽光,看我的書。另一隻手攥著一隻滷得通紅的豬蹄,時不時地啃上一口。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附近一家小餐館的髒兮兮的玻璃櫃裡,堆滿了這種肥大的滷豬蹄。說來也怪,那時豬肉基本看不見,據說都賠給老大哥了,剩下豬腳一堆一堆的,幾毛錢一隻。我那時的工資是72元,一個人花,吃豬腳不成問題。有一次,我攥著一隻豬蹄睡著了,一條狗過來啃,把我驚醒,我跟它爭奪,它向我呲牙,我便讓給了它。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我讀的那一期《譯文》上,頭條登的是肖洛霍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我喜歡肖洛霍夫的小說。我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讀完的長篇小說便是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在此以前,老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也不能讓我讀下去,雖然我明知道那書是怎樣怎樣的偉大。《被開墾的處女地》正在《譯文》上連載。那集體農莊的遼闊的田野上,莊員們歡樂的英雄般的勞動場面,與我們武鋼建設工地上的壯闊的千軍萬馬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相互輝映,表現出了工人和農民們建設自己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的覺悟和火樣的激情。當然我們的工地上是摩天的鋼鐵的水泥的構架,鋼鐵鏗鏘,電光閃閃,比之犁田播種更加雄偉而壯觀。我邊讀書邊在那印有獎字的筆記本上記下一些零碎的思想,後來發表出來便是:《去工地的路上》、《女工長及其他的人們和我》等等。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當然首先歸功於醫生,其次就必須感謝這青山公園了。感謝這青草地,感謝這小山坡,感謝這小河水,感謝滿園陽光照耀的新鮮的純美的空氣。武鋼人都記得,別說那塵土飛揚的建設工地,就是工人村、蔣家墩,空氣裡也有著一定的含鐵量含渣量含塵量。當然我們那時毫不在乎甚至引以為榮,因為這正是我們追求的工業化嘛!可是我們還是更願意走進青山公園,一走進去就花草滿目,清氣撲鼻,心曠神怡。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青山公園似乎是1958年正式建設並且命名的。逐步開拓了園地,廣栽了樹木,疏浚了河流。她由一位不事修飾的村姑成為一位妖嬈綽約的仙女。

不過中國人都知道,那1958年,可並不是一個適宜悠閒自在逛公園的年代。我們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超英趕美大幹快上大鍊鋼鐵上,一天要幹20年的活。我們睡覺都在工地上。那時候誰要提上公園,他就是資產階級思想,他就是反什麼什麼,還了得!現在想來,我們真得感謝青山區當年的領導者們,他們偏偏在那一年開始修建青山公園。這需要眼光、膽識、勇氣,隨後歷代的青山領導者們,代代相傳,注重環保,一代一代愚公移山地硬把一座粉塵飛揚的鋼鐵之城,治理打扮成潔淨美麗一座花城。我始終認為,注重環保,建設美好的人,都是心靈美麗心地善良的人,也是真正人民的公僕。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如今我記憶鮮明的,是若干年後我和我的孩子們走進青山公園。當其時也,我正在沔陽、監利一個三不管的地方住幹校。如今事隔多年,一提起幹校胃裡還打哆嗦。那日子難熬,盼的就是一年一次的回家探親。回到紅鋼城來,天天領著三個兒子到青山公園去玩兒。我不在家的日子,6歲的老大曾經領著兩個弟弟到公園去玩兒,過一條溝時他一蹦過去了,老二一蹦過去了,老三一蹦掉溝裡了。從此媽媽把他們圈在家裡不準外出,所以我要帶他們好好地去玩。問他們願意到哪兒去玩?異口同聲就是青山公園。我們在草地上打羽毛球,賽跑,摔跤,一條腿蹦。在灌木叢中捉蝴蝶、螞蚱。滑滑梯,坐轉盤,不亦樂乎。然後爬山登上望鋼亭,看青山全景,看鋼城的崛起。小小李更脫口而出,吟唱他念熟了的唐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已經背會了不少的唐詩宋詞,把我的一箱子藏書都翻遍了。我現在還保留著那時的幾張照片。三個孩子,大的7歲老二5歲小三3歲,穿著打補丁的舊衣服,可是胖乎乎的一臉燦爛的笑容,玩得好開心。公園啊公園,多虧有了你,讓我覺得世界如此光明美好,如此值得留戀。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年輕人喜歡公園,因為公園是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對於武鋼年輕的作家們、文學愛好者們來說,青山公園卻是一個談文論藝的好地方。尤其在那個年代,文學成了禁忌的話題,在哪裡也不敢談。但是這些舞文弄墨的可憐蟲們,只要有機會,就會聚在一起,偷偷摸摸鬼鬼祟祟戰戰兢兢地卻又是勇往直前的義無反顧地奔文學而去。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果然不久,《武鋼文藝》恢復,我重操舊業。

這時候,青山公園成了我們的文學殿堂。我們不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而是呼朋喚友大搖大擺地進去。青山公園是鋼城的中心,無論住在哪兒,到它那兒都方便。我更是與它有緣,我又住到鐵路邊與它為鄰了。是電修廠給我分的房子,房子不大,剛好我們一家五口填滿。所以來了客人,我便領到青山公園去,彷彿青山公園是我家後花園似的。我在這裡接待過《人民文學》的編輯、《工人日報》的編輯、上海《萌芽》的編輯、珠江電影製片廠的文學編輯,當然更有《長江文藝》(當時叫《湖北文藝》)、《芳草》(當時叫《武漢文藝》)的編輯還有武漢以及外省來的作家們。興致勃勃的李更也跟著。他已經讀過不少小說,魯迅的,浩然的幾部小說都讀完了,對文學的興趣正與日俱增,特別喜歡參與師長們關於文學的談話。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一段時間裡,我們武鋼的文學朋友幾乎是定期在青山公園相會,我們或坐在小河邊如王羲之的曲水流觴,或坐在竹林中如竹林七賢,或在草地躺臥,或在長廊漫步。我們談笑風生,肆無忌憚地談文學,一些過往的青年的老年的文學愛好者聽見我們的談話,也被“文學”吸引,參加進來。我們有時候談得興起,忘了時間,忽見月上柳梢,竹影在地,遊人已絕,滿園明亮似水寧靜如冰,竟使我們一時噤住,不敢出聲。夜色中的青山公園,有一種透明的美,雕飾的美,神秘的美。我們被這美驚呆了。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很快的,武鋼作家們紛紛發表作品。陳齡在《湖北日報》上整版發表了他的長詩《紅蓮頌》,下一部正在寫。李明印在《武鋼文藝》發表了他的《馬月英上任》,旋即被某位著名導演看中,改編為話劇,由武漢話劇院上演,轟動一時。王維州、鍾家茂、李聲明、李北桂、王繼、周震亞、王志欽、黃自華、魯天貞、蔣育德、馬景源、遊發華、朱逢文等,都發表了他們的小說、詩歌和評論。武鋼老一輩作家集體亮相,顯示一支鋼鐵文學隊伍的實力,這是一次轟動文壇的現象,他們的作品受到普遍的稱讚。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光陰如箭,忽忽已是50年過去。50年的發展,青山公園已經成為青山的臉面,青山的肺腑,青山的勝地。青山人民的歌舞之地,歡樂之場,毫無疑問,也依然是文學藝術之園。青山公園使整個青山人傑地靈,甚至武鋼的文學事業更加蓬勃發展,人才輩出,也離不開青山公園這塊風水寶地。池莉、董宏量、鄭建榮(因)、鍾鋼、黃春華、楊榮福、李府東(李明印子)、崔立民等等,如青山公園的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更年輕如李更者,也承認他沾了青山公園的靈氣。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我與公園有緣,離開了青山公園,卻又住到東湖公園的旁邊。東湖和青山遙遙相望,是武漢的一對美麗姐妹。我每到東湖,遙望青山,那山那水,一脈相連,也連著我的心。對我來說,青山公園已經成為我心中的一塊綠地,一方樂土。草長青,樹長綠,花長開,水長流。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有一年我到紅鋼城去看望我的老友唐昭學,這位瓊瑤的表哥。他住在八街坊,已經行動不便。但我們還是手牽手相扶持過天橋到青山公園去。我們在公園裡過小橋繞樹林穿花叢,尋找我們以往的足跡。我們碰到了好幾位朋友,都是多年不見,白髮蒼蒼。然而在這青山公園裡,卻一下就談起了當年的我們,年輕的我們,風華正茂的我們。笑臉相迎,分外親熱。我們坐在長廊下,談青山公園陪伴我們走過的這一生。我們高興我們遇上了好時候,又不免感嘆我們怎麼這麼快就老了。

在包頭,深藏青山人心中的那一方聖地……

我們的青春在青山公園裡

我們的文學夢在青山公園裡

而青山公園永不會老

來源:青山綠水紅鋼城2018年第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