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心即理"上

王阳明这个名字以前略有听闻,但不知道他是干啥子的。直到前两年到宁波教育博物馆赏玩,才认真看了下他的介绍,原来他是我们宁波余姚人,是个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最近些时间,鸣人开始学点王阳明心学,在这里以外行的角度来审视"心学",看看它玩的是什么套路。

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

王阳明心学可以概括为:"心即理"、"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看着很拗口,中间的知行合一倒是经常有听说,其他是啥奥义呢?我估计你在想,这糟老头子贼坏,故弄玄虚。其实这三句话是有逻辑关系的,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今天我们先来讲心即理。

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

心即理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理",不是道理、理想、理由啥的,说的是原理,事物运行的原理(个人理解)。所以说内心就是事物的原理,心外是无物(一切事物只是内心的映射、反应)。好家伙绕了半天,原来就为了说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唯心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糟老头子确实贼坏。

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

这个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起点,说小一点是人生论,说大一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说的是怎么观察世界,怎么认识世界,怎么认为世界的(个人理解)。阳明心学认为世界都是由我内心反应,内心决定的,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他为什么会这么狂妄的认为呢?这还要从他学得玩意说起。

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

王阳明从小学的是当时最流行最时尚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就像"道"一样(这句话就像我第一讲说的,本无新义,偷换概念,创造一个原来就有的东东),是万事万物运行原理,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伦理道德。要认识这个"理",就必须要去"格物(研究)"才能"致知(得到认知)",只要你格的物多,每天格上几物,时间久了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参透那最高的"理"。按我们马克思的说法,量变的积累最终导致了质变。

鸣人侃国学之——第三讲王阳明心学之

所以王阳明当时还是学生哥,就依照朱熹的方法去格物了,他觉得找到了成为圣贤的捷径。好比是炒股的偷摸找抓了一个或一套好的指标或参数,以为可以发财了,实则只是对历史行情的简单拟合,或者只是数学上的一种简单共振,其结果当然是亏的底裤朝天。那么王阳明同学会怎么样呢?请听下一讲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