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勃發,東北地區春耕準備工作也逐步開始,每年這時候,農民們最操心的是灌溉用水問題。在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於家嶺和雙泉村,有幾百口建於2000年的扶貧灌溉井,擁有這麼多井,灌溉想必不成問題。

但當地農民卻愁容滿面,因為這些井,從未打出水。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2015年4月,央視曾播出《遼寧岫巖:扶貧井塵封十五年》,曝光此地有幾百口扶貧灌溉井無法正常使用,引發廣泛關注。

四年過去,扶貧灌溉井為何沒有絲毫改善?百姓盼望的扶貧工程為何徹底落空?記者再次展開了調查。

幾百口 “致富井”成廢井 貧困村致富成空

2000年,岫巖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政府為了建設無公害蔬菜基地打了一百多口井,一方面為了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老百姓脫貧致富找路子。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而如今,這個扶貧工程廢棄在大片的田野中,從建好到現在,一天也沒有用過。今年的春耕,農民們用機井灌溉農田的願望繼續落了空。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閒置灌溉井

3月28日,央視記者來到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仙人咀街道雙泉村,雙泉村村委會主任曲天清將記者帶到地裡,指著一口已經被垃圾和秸稈封死的廢井說,這就是四年前被曝光過的閒置灌溉井。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2015年央視播出節目中的機井

2015年央視曾對雙泉村不出水的灌溉井進行過報道,在當地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曝光節目播出後,這些灌溉井依舊沒有人管,常年不出水,很多灌溉井已經被填死,成了名副其實的廢井,這樣的廢井在雙泉村有幾十口。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不光是雙泉村,在距離雙泉村3公里之外的於家嶺村也同樣出現了灌溉井成廢井的情況。

於家嶺村村民董恩生曾經是打井隊的隊員,2000年的時候參與了打井。按照當地的情況,正常井深應在五米以上,但是,他們當時打的井基本上沒有超過三米的,井口也非常小,有的連水泵都放不下去,所以,這些井根本不能用。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井深不足三米

灌溉的機井是糊弄的,縣政府要建的蔬菜基地,自然也沒了蹤影。田野中一個又一個的深洞,倒是成了小孩玩耍和大人走路時的重大隱患,村民們不得以只好把大部分的井用土或者石塊重新填上。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用土或石塊填上的機井

村民李國義靠自家的四畝土地維持生活,其中兩畝種玉米,另外兩畝種白菜和土豆。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村民李國義

“種一年菜能趕上種十年莊稼。”李國義說,但是沒有水,他只能種一畝蔬菜。與他家的農田一道之隔,就有當年打下的灌溉井,可是這個灌溉井只是個擺設,他只能自己買水泵,從兩三百米遠的地方抽水澆地。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雙泉村村民

種經濟作物比種大田掙錢,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縣政府曾大張旗鼓地宣傳建設蔬菜大棚,紅紅火火的挖了灌溉井,當年脫貧致富的夢想,真的觸手可及。

但灌溉井最終成了廢井,蔬菜大棚也沒有興建,記者在多戶農民家調查時,當地村民們對這些問題已經心灰意冷,甚至懶得再說。

這事到底應該哪個部門管?

不能用的灌溉井究竟是誰製造出來的?荒唐的扶貧工程究竟誰來管?2015年的曝光節目播出後,岫巖縣政府就承諾要進行專題研討,但四年過去,廢棄的機井依舊被廢棄,農民的問題依舊還是個問題,根本沒有得到任何解決。

記者試圖找到相關部門來解釋此事,但沒想到依然是一本糊塗賬。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水利局工作人員

岫巖滿族自治縣水利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灌溉組織項目並不是水利局主導的,所以水利部門對具體的情況並不清楚。他強調要看這件事責任是誰的、看當時是怎麼定的、看當時是誰管的這個事、施工方有責任,驗收也有責任。

而農村經濟局則說,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難查,而且,他們也不負責廢井的善後工作。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農村經濟局副局長 韋天輝

“那也不能找我農業局辦,不可能跨部門,農業局沒有這個錢,即使有那個錢,那是別的項目的錢,我也不敢挪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農村經濟局副局長韋天輝說。

農村經濟局不知情,水利局也說不知道,這樣糊塗的局面,在四年前《經濟半小時》欄目的曝光報道中,就已經出現過一次。當時記者根據職能部門提供的線索找到了財政局,但是等了兩天,記者也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些灌溉井的賬目和資料。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2015年岫巖滿族自治縣財政局工作人員

四年前,記者在縣和鎮兩級部門調查時就發現,當時打井的記錄,工程造價,資金往來,岫巖縣、雙泉村和於家嶺村農田裡的廢井都無證可查。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財政局工作人員 於坤

據縣財政局一位叫於坤的工作人員透露,四年前《經濟半小時》欄目對岫巖縣灌溉井出現的問題進行曝光之後,相關責任人受到了處分,但是,關於灌溉井的何去何從卻沒有結論。

上級政府部門專項撥付的打井資金,最終變成了報廢井、殭屍井,當初轟轟烈烈的蔬菜大棚項目,如今也成了一句空話。

數百口“扶貧井”20年沒出水 這事到底歸誰管?

調查結束時,記者瞭解到,眼下春耕在即,如果想要那些廢棄的灌溉井得到解決,需要重新向上級政府部門去申請立項。

如果村民們想建蔬菜大棚,要主動去縣裡申請,層層審批通過之後,或許能得到財政補貼,自己去解決機井的問題。

眼下春耕在即,農民一年的生計,就係於眼前,扶貧的工程不是小事,它托起的是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夢想,是事關貧困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決不能說不清道不明,決不能走形式、走過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