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红白事”都是农民的大事,为何白事来帮忙的人更多?

埃夫隆


“红白事”对农民来说是大事。只要一听说,村里的人会借口传言,很短的时间里就成了村里的大事情。但是总会发现红事上乡里乡亲也有捎来了“份子钱”,因故而不来帮忙的;白事就不同了,即使再忙、再远,他们还是要赶过来帮忙的。其实设身处地的想想,就知道原因在这里:

都不请自到。农村老人常说“红事叫,白事到”。意思是村里谁家要办喜事,一般都会提前通知关系比较近的乡邻和亲戚叫他们来帮忙;白事就不同了,你要“赶过来”,才是最大的礼数,也是同村人早已达成的“默契”,更是村里人形成的一种传统。白事来得都很突然,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好准备,要忙的事一大堆。主人家在这个时候处在悲痛与慌乱中,很难有精力去安排这样那样的大小事情。大家彼此生活了几辈,就算和逝者没有直接的亲戚关系,过来帮个忙,也算是对相识几十年感情的一种回报。



想留个念想。生活在一个村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也或许对自己家人、家庭有过帮助,或许都是熟人,忘不了的是乡情,也或许故去的人曾是你儿时的记忆等等。面对逝者,上香点纸,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再说出殡抬棺这些有禁忌的活,亲朋好友又搭不得手,非常需要村里人的帮忙。也算是见上逝者最后一面,送上最后一程。


留一条后路。谁都有老人,也有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如果平时人缘不好,也懒得去给村里大事小事帮一把手,难免让人觉得没有人情世故;如果还有爱占别人便宜,欺负别人的等等的“恶习”,待到自己或家人故去的时候,村里帮忙的人一定很少。农村如今还都实行土葬,这用人的地方多着呢!仅出殡下葬那一件事,人少了寒碜的是自己,也是最丢人的事。
因此村里有白事了,今天帮了别人,是为将来的自己及家人留下后路,都会心甘情愿的去帮忙。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红白事确实有这种情况。

一,红事也就是子女结婚,孩子生日等等是种喜事,他一般就是一二天热闹,提前通知族人,亲朋好友,像我们这里,红火两天,也就是大家吃两天饭,这样导致亲朋好友一般会不去的,毕竟大家工作忙第二天正式入席,第二天邀请的客人或者族人基本到齐。但厨师在前三天已经把席整好了,不用别人忙。但有一点上礼钱,这是大家头疼的事,现在普遍出现了一个攀比现象,交礼钱有多的,当然也有少的,很复杂,因为礼钱最后也有的不欢而散呢。

二,白事也就是活的人以故或者是亡。一般白事停留的时间长,当然地区也有差异,像我们这里最少放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基本上是族人邻居天天去吊孝和帮忙,而且吃饭时间长,由同族和邻居们自愿发起的。等出殡那天,远处近处的亲朋好友和族人邻居们都来,比红事交的礼钱少,中午入席,大家互相介绍,吃完饭亲朋好友都走了,剩的事情就是族人邻居们给打里照外,处理完毕。


老张139819200


在农村,“红白事”都是农民的大事,为何白事来帮忙的人多?

红白事都是人生大事,升官发财、结婚生子都是人生一大的喜事。当然,有生命的物种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有什么事情亲戚朋友、乡亲邻里都会互相帮忙,但是为什么红事(喜事)来帮忙的人比较少?而做白事来帮忙的人就多呢?

小兰本地是这样的

办喜事(婚庆、小孩子满月等)

办喜事,来帮忙的都是要主家提前去请,而且还有很多乡俗是不可逾越的,记得有次去一家做满月酒那里帮忙,看见那小家伙超级可爱,忍不住想上去抱两下,我婆婆看到赶忙阻止了我,开始莫名其妙,回家后婆婆才告诉我,别家小孩不能乱抱,不然以后有什么问题会怪罪曾经抱过小孩的人。

还有结婚的也是,离婚或者二婚的主家是不会叫去帮忙的,听老一辈的人说,离婚或二婚的人不能参加婚庆是怕兆头不好。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种植习俗?

办白事,就是人去世了做后事

这个去帮忙都是自愿,没有人请的,乡里乡亲知道了都会过来帮忙,因为白事没有不要哪些人帮忙的说法,没有禁忌,加上人都有这么一天,你帮我,我帮你,更显邻里和睦。再一个就是,做白事累人,有些还要帮忙熬几个通宵呢,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家里老人去世时不至于措手不及。

前年我奶奶没有跨过2018这个年,2017年腊月二十二那天没有任何症状,突然离开了我们,我家里只有公公婆婆和小孩子,等我两公婆第二天回到家里,所有的一切乡亲们都帮忙张罗好了。

喜事都是要提前选好日子,也要提前去请适合帮忙的人,而白事不一样,谁都不能预知谁哪一天会挂,根本没有准备之说,也没有限制那些人不能帮忙,所以做白事来帮忙的人自然就多了。


农村蒋小兰


这事我很清楚,我就是农村的,再一个我爸就是我们那里的儒教掌坛,红白喜事很多都是去找他的。

在农村,如果你家嫁娶,乔迁,祝寿等喜事,需要帮忙的,都是要自己去请人,而且都是有来有回的,洗菜做饭,掌勺切墩,收礼登记等。喜事简单点,也就是一两天的事。

如果是白事,家里有老人过世了,不用去请,村里面基本上都是自发的过来帮忙,只要有消息说不行了,去看望的都非常多。一是农村人情意重,二是生老病死大家都很看重,都是一个村的,谁家没老人。我们那白事事情繁多,必须有一个村里面有点威望的人做总管,安排事宜,有帮忙报丧的,有安排香火的,有采购物品的,有抬棺材等。少则三天,多要七天,主要看家里经济状况。


壹號单品


但是你说的白事比喜事帮忙的人要多,这种现象在我们这还并不是特别明显。就我的分析可能是下面这几个原因吧:

在我们山区,目前人去世以后依然实行土葬,土葬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很多人帮忙,首先找地仙帮忙看风水找穴位,然后就要打井,最后还要专门的人抬棺材,这就少不了人的帮忙,人少肯定办不成,所以一般有老人去世,能帮忙的肯定都会来帮忙。

其次,我们国家比较注重孝道,在一些农村很多老人去世的时候,子女、亲属可能都不在。农村有句俗话说的好,“生前不能尽孝,死后必须守灵”。所以有老人去世的时候,老人的子女、亲属都要赶来灵堂守孝,少则一晚,多则三晚,这些亲属算讲起来人就特别多了,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白喜事要比结婚啥的人来的多很多。


民俗那些事


红白喜事,古今移传民风乡俗。红喜事,亲朋好友聚会,礼尚往来,增进友谊,我湖南邵阳地区,过去和现在男女结婚,先择黄道吉日,下聘礼,再择吉日结婚,办一歺喜酒,有些办在自家,有钱的和城市的办在酒店,吃了就走,每人吃酒时发个红色,一般20,50,60不等,根据男方家条件而定。丧事,现在还是旧传统习俗,人去世请和尚超度亡灵,有钱人还拜昌三天,请乡下专业厨师办丧事酒,过去是,现在也是,好多钱一桌,沒开钱捁义工的很少,死一个人,最低要用四,五万,有些七,八万,富豪几十万,上百万以上做都有,死人没得什么,就是活人吃了。这就是乡俗。


封兴田


我们这里农村对于红白事(红事是指结婚生子过满月迁新居等喜庆的事。白事指办丧事),都是人情礼往,也能体现这一家在村里为人处世怎样。尤其是过白事更能证明。

我父亲在我们村管了一辈的红白事,我们这里叫大柜,按照习俗安排事,一般红事都是自己院里(一个姓的人)负责自己院里,比如结婚,从安排迎亲队伍娶亲到家里边的接亲,从烟酒瓜子糖发放到亲朋好友的入席情况,都要及时安排到位,突发情况要合理解决。 白事就更操心啦,从穿寿衣到送殡入土,待三天,事不一般的多,白事的礼法也多,稍有差错亲戚就有挑理的。

白事注重的主要是人情,都是全村有各姓氏的人都自发的来帮忙,十几年前出殡全靠人抬棺材,人少可能不行,棺材抬到坟地中间不能着地了,为人不行的肯定要丢人了,有的挨门子去磕头请人家。这是红事没法体现的,红事注重的主要是礼往,有的出差在外把礼钱随上,人就不参加啦。

另外白事也是一个人最后的一个仪式,肯定能参加的都参加,毕竟送他最后一程。父亲一直教导我们,给别人为脸就是给自己为脸,能去必须到。这也是白事人多的一个原因吧。


田园蜘蛛侠


我觉得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红白事都是人们的大事,一个家庭的大事,只不过在农村更加形式化,信条化。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我不太了解其他地方的风俗,在我的老家,皖北地区红白事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在我的老家,红事和白事的讲究与操办确实有很多不同。

红事顾名思义指的是喜事,包括结婚,生子,寿宴,升学宴等都是红事。诸多红事里头又属结婚最有代表性,也最热闹,讲究最多。

我们这一般结婚是两天,拜天地选在正日子当天中午。结婚一般情况都是事主一个家族成员来参与,在我们农村老家叫近房,其实就是一个太老爷的大家族。这样一个大家族,一般能有七八家的样子,每家一般来两个人,一男一女,再加上事主本家的人,办事这两天纯帮忙的大概有二三十个人。在我们这正常20桌左右的酒席足够忙完了,算上结婚迎亲接亲各种琐事人手也足够了,并不需要其他外房人手来帮忙。

白事特指出殡大事。

在我的老家,现在还实行土葬,逝者火化以后骨灰需要放在棺材里面下葬。因为固有的封建思维,大部分家庭会选择木料上等,最好是鲜木做的棺材,这就导致棺材非常重,不是几个人就能抬动的。

而且,逝者火化后,棺材要经过三次抬动,第一次火化后回家安放骨灰,第二次抵棺,第三次下葬。尤其是下葬的时候,往往坟地都选在村外的土地里,因为路远,所以必须足够的人手才能抬动棺材顺利下葬。而且,在以前有个讲究,在棺木下田的时候,中途棺木不能落地,这就必须要有两班人马轮换抬棺,否则根本撑不到地方。

白事还要跟着很多社火,也需要很多人搬运,还有白事是两轮酒席紧接着吃,人手不够累都累坏了,必须人多。

所以,我的老家白事都是整个村子男劳动力整体出动帮忙,每家遇到白事也都是如此。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入,很多封建迷信思想已经逐渐被抛弃了,最近两年无论婚丧嫁娶,大部分家庭更愿意简单化,人性化,文明化处理。

你们那婚丧嫁娶的习俗现在有所改变吗?


牧野小志


在农村,“红白事”都是农民的大事,为什么白事帮忙的要多?在我们山区这边,大家都是这样理解的,红事必须得上门请,因为这是欢喜事。请帮忙是既祝贺又帮忙。而白事就不同了,这是伤心事,要理解主家是伤心之人,我们邻里应该主动帮忙,哪怕大家平时有气。这个时候也得放下,主动去帮忙,把死人下葬入土才行。而且是家家都要出动帮忙,如果哪家不去,邻里就会议论或戳脊梁骨的。这是风俗,也就是说死人是邻里的事,任何人不得推三阻四。这就形成白事帮忙成堆的人了。




北方的郎161765506


红白喜事虽然都是大事儿,但对咱老农民来说,白事显然更为重大,自古就有人命关天、这个词汇,其重要性深入人心。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除了同姓同宗以及表亲,没有啥亲戚关系的人也是、按资排辈份,毕竟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地方,邻居感情是有的。

白事更能体现出邻里互助。孝子、对所有前来帮忙的人都要磕头、行上一礼,表示对所有来帮忙的、和前来参加葬礼的己亲厚友,感谢之余,也表示对逝去者的孝道。


农村有句话叫做,红事不缺人,白事怕没人,也意味着白事和红事对帮忙的人手有不同的要求,在咱农村,办红事都是提前计划好了的,等到日子的时候,主人家几乎把一切都按排妥当,如今农村很多人甚至直接选择酒店结婚,就更不需要多少人帮忙了。


白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很多人的去世都比较突然,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好准备,要忙的事一大堆,另一方面,因为亲人的去世,主人家第一时间都是悲痛和慌乱,很难有精力安排好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这时没有亲戚朋友和相邻帮忙,很难过得去场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