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老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话糙理不糙。这句话用在古代战争史上,尤为适用。古往今来多少传奇名将,所取得的赫赫战功,哪个都和成千上万普通将士的浴血奋战分不开。单靠一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哪怕你智赛诸葛亮,勇赛赵子龙,也只能是孤掌难鸣。所以古来名将,都非常重视队伍建设,不光要会用兵,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练兵、治军,只有建立起一支令出如山、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军队,才是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人才。他本人武功出众,且韬略精熟,精于用兵,更为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练兵治军之道。经过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经营,终于打造出一支威名赫赫的“岳家军”。岳家军有两大特点,使得它在当时南宋军队中一枝独秀,鹤立鸡群,成为当时公认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第一个特点自然是战力强悍。当时岳家军的对手是金国人,其骑兵战术动若雷霆,快如闪电,且金兵骑射技艺高超,生性野蛮彪悍,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中原王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无论整体机动性还是个人斗志、体力,都与金兵相差甚远,在野战对决中很难取胜。但岳飞却精心研究出“以骑制骑”“以步制骑”等灵活实用的战术,使得岳家军成为当时极为罕见的、敢和金国骑兵硬碰硬野战交锋的队伍,且屡屡获胜,成为金国人的梦靥。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第二个特点是军纪严明。岳家军之所以能战力超群,与老百姓的支持拥护也分不开。岳飞深知此理,他对部下严加约束,严禁扰民害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当时少有的能让百姓接受认可的仁义之师。然而遗憾的是,岳飞丹心耿耿保国安民,最终却成为主和派宋高宗和秦桧的眼中钉,罗织罪名把岳飞陷害入狱,酿成千古奇冤。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据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考证,岳家军在史料记载中有名有姓的大小武将,除去和岳飞一起遇害的张宪、和阵亡的一部分,另外还有113人。这些人在岳飞遇害时,表现却出奇的冷静,一个个都无动于衷。其实这丝毫也不奇怪。第一个原因,是岳飞本人一贯忠君爱国,他的部将受他言传身教,也都是忠君观念极强的人,君主和宋朝的国家利益在他们心目中是第一位的,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会起兵造反,跟宋朝对着干。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其次,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对此早有防备,在处置岳飞的同时,他们也对岳家军的113个武将进行了分化瓦解,有的被他们以高官厚禄拉拢,有的被他们调离岳家军到其他地方任职,有的被他们贬谪。没有了岳飞的岳家军,也就没有了灵魂和核心,武将们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即使有所不满,也只能无可奈何,没有任何作为。

不过,宋高宗和秦桧虽然能摆平岳家军,但他们残害忠心可对天日的岳飞,却激起了天下人的强烈不满。还是有很多人在岳飞被害时,敢于仗义执言,为岳飞鸣冤叫屈。宋朝皇室亲王、齐安郡王赵士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人。赵士褭性情刚烈耿直,他对皇帝和秦桧冤杀岳飞的行为极为不满,直接上书皇帝,言辞激烈地声称:“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罪!”慷慨激昂之心令人动容。

然而赵士褭的呐喊,并没能唤醒昏聩无能的赵构。秦桧对赵士褭怀恨在心,以“交通将帅”的罪名上奏宋高宗,把赵士褭贬谪出京,老死蛮荒之地。然而正所谓天意难违民心难背,秦桧的恶行终于给自己惹来大祸。《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记载,绍兴二十三年三月的一天,秦桧在上朝途中遇刺,险些被劈死。

岳飞被冤杀,手下113个武将无动于衷,1个小兵却扛着铡刀去找秦桧

当时宋朝禁军殿前司后军中,有一个小兵施全。他对秦桧残害忠良、对敌国卑躬屈膝的丑恶行径十分愤慨,愤愤不平。于是他想拼得自己一条性命,为国除奸。为了保证一击必中,他准备了一把铡刀,“将一铡刀”,到秦桧每天上朝的必经之路上找秦桧。等秦桧的轿子过来时,施全猛然冲上前去,抡起铡刀砍向秦桧的轿子,结果被轿杠子挡住,未能得手,不容他砍第二下,护卫士兵已经把他捉住,最后被“依法赐死”。施全虽死,但他舍身行刺奸贼的勇气,也赢得后人千年称颂。

参考史料:《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