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时,答应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后怎么做的?

历史一书生


别说平分天下了,连一块像样的地都没给。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是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一口唾沫一个钉。

可是朱棣答应他兄弟朱权,说“等哥哥成事儿了,到时候这龙椅咱弟兄俩一人一半,岂不美滋滋?”

《明史》:燕王谓权(告诉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结果呢?

朱棣靖难之役打赢了,自己登上了皇位,却绝口不提当年对宁王朱权许下的承诺。

朱权眼巴巴的就琢磨,既然不肯分我皇权,那我也认了,毕竟自古到今皇帝只能是一个,要是俩人真平分,那准得出事儿,但退而求其次,你给兄弟一个好点儿的封地,也不枉兄弟当年借给你的八万兵马吧?

(朱权)

朱权的意思很简单,我不要皇位了,还是要苏州或者江浙那边的封地吧,富庶,有钱,油水儿很多,结果当他给朱棣提出来的时候,朱棣直接找理由拒绝了,且还是屡次拒绝,总而言之,他压根儿就不想把好地方封给这个弟弟。

《明史》:(朱棣)比即位,王乞改南土。(朱权)请苏州,(朱棣说)曰:“畿内也。”(朱权)请钱塘,(朱棣却说)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

这段记载大概意思就是,朱棣即位以后,朱权说我不要皇位,你给我封个南边的土地吧,我好享享福,于是他先请求苏州,朱棣说那是“畿内”,意思就是皇权管辖的地方,类似于直辖地区,给你一个王爷封个直辖地,那肯定不合适。

朱权又说,那要不你给兄弟来个钱塘?

朱棣却说:“建文帝的兄弟当年就在钱塘,那不是个好地方,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地方好,你随便选。”

可人家朱权根本不想要这些地儿,还是那句话, 那时候比起江浙或苏州,都差远了。

临到最后,实在说不过去了,朱棣干脆就把南昌封给了朱权,可明朝时候的南昌,论经济发展程度还是比不上江浙和苏杭等地,但朱权无可奈何,好歹也比其他地方好,干脆就认命了。

可谁知朱权没过两天好日子,朱棣派出的眼线又开始日夜监视,未过多久,宁王朱权就对朱棣心灰意冷,既然你不封我地,还这么疑心我,那我干脆就舞文弄墨吧。

(晚年朱权)

于是朱权从此醉心于文学,每日饮酒作诗,终成一代大儒,再不问政事。

《明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从整个事件来看,朱棣的确有失承诺,最早他去找朱权借八万兵马,是为了打败建文帝,更是为了争夺皇权,一统天下。

而且在大宁城内,他也口口声声的许下承诺,说如果借我这八万兵马打下江山,少不了你的好处,然而到最后确实打赢了,朱权这才发现亲哥哥许下的都是镜花水月,比起“平分天下”这个天大的诱惑,只封给朱权一个南昌,几乎跟食言没什么区别。

《明史》: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更何况搬到南昌以后的朱权,日夜还得受朱棣监视,每天出个门少说得有八双眼睛盯着他,说句难听的,就是上个茅房都上不痛快。

若论历史上最提防亲兄弟的人,朱棣绝对能算一份。

况且如果没有当年朱权借给朱棣的八万精兵,外加身经百战的一支“朵颜三卫骑”,朱棣早在北平就被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给一窝端了。

再说一条趣闻,当时朱棣从北平撤兵,跑到大宁去找朱权借兵马的时候,先是跟朱权抱头痛哭,俩人喝酒喝到大半夜,不断回忆着年少时的兄弟情谊,朱权还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结果第二天早上刚起床,朱权就傻眼了。

因为自己手底下掌管八万兵马的大将军,以及掌管朵颜三卫骑的将军们,全部都站在了朱棣身后,也就是说,一夜之间,朱棣就买通了朱权的手下,而从头到尾顾念兄弟之情的朱权,则变成了手无军权的空壳子。

此后,朱权便被朱棣以“表面护其周全,实则绑架控制”的形式,转移到了北平,甚至为了完全控制朱权,不让他反抗,还把朱权的一家老小全都绑架到北平。

《明史》: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说起这个哥哥,我估计朱权的肠子都要悔青了,要是早知道朱棣手段这么狠,当初说什么也不给他开城门。

这倒真应了那句古语:

赔了夫人又折兵。

用在朱权身上,一点儿毛病也没有。

但他是先赔兵,又赔了一家老小和平分天下的愿望,我认为还得再补一下,应该是:

折了兵马,赔了一家老小,又丢了权。

而朱棣的食言,也为日后的“宁王之乱”埋下了伏笔,正是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他的曾曾孙子——朱宸濠,起兵反叛,但才折腾了四十三天,就被王阳明给干趴下了。。。

如此看来,朱权这一脉,可谓是真没有当皇帝的命呐~~~

——————

参考文献:

  • 《明史》: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
————
  • 《明史》: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其年九月,江阴侯吴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
  • 《明史》: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曰:“畿内也。”请钱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甋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


钱品聚


大明朝开国功勋,前面轰轰烈烈,后面可谓是凄惨至极。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思来想去为了避免兄弟反目,传位给了朱标儿子朱允炆。顺带着狡兔死,走狗烹,把有可能会妨碍朱允炆皇权的常蓝系给一把搂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咽了气。

朱允炆上台,是为建文帝,遗传了他老子朱标的仁柔却不具备手腕与能力,听信大臣削藩的建议,导致爆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没错,来自朱元璋的儿子老四朱棣,原本大哥朱标坐天下削藩绝对服服帖帖,就是朱允炆坐天下安安分分让彼此都有好日子可过他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将就,但是他打心眼里看不起的毛头小子竟然要削他藩动他的奶酪,这便很不能忍。


强权一方拉开阵势对朱棣表示削藩势在必行,被削一方朱棣不肯轻易就范,抄起家伙便反抗,于是在公元1399年,来自大明内部的帝位争夺战靖难之役爆发。

朱允炆号称有大军50万,摧枯拉朽,很快朱棣就招架不住。于是朱棣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关系还不错的宁王朱权。朱权打小被他忽悠地团团转,略施手段,一准能借到兵,后事可期不定。(此宁王非被王阳明活捉的宁王朱宸豪,而是朱宸豪祖爷爷。)

于是,朱棣星夜赶往宁王内蒙古赤峰。没错,当时朱棣封地在北京,已经被朱允炆打得节节败退到离赤峰很近了。

见到了宁王,朱棣哭的涕泗横流,直催得宁王心肝疼,直叹自己最好的兄弟怎么被人欺负成这样了?!当晚两个人便喝了个一醉方休。待宁王醒来,朱棣便开门见山对他说“如今四哥有难,望兄弟借我八万精兵,他日得了天下与你平分。”

宁王打眼一瞅,他哪里是来投奔的,明明是来打劫的。乘着自己喝醉的时候,手下都被他收买了。好一个笑里藏刀,绵里藏针。想着索性是要给他的便做个顺水人情吧!



(朱允炆、朱棣)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因为朱允炆的柔弱,朱棣居然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夺得了天下。而朱棣也从此居然对当年允诺宁王之事只字不提。

宁王也算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怎么说呢?

宁王八万精锐送给了朱棣,可是每日扎心地疼啊!忍不住便去暗示朱棣要地,反正兵是要不回来了的。

宁王见了朱棣便说“大兄弟啊。如今你取得了天下,当初的诺言还记得不?兵算我送你作为为天下主的贺礼了。我也不要皇位,不如给我点南方一些地如何?我看苏州就很不错啊,那山清水秀正适合我养老呢!”

朱棣表示“那不行啊,那属于皇权直辖的地方呢!”

宁王又问到“那钱塘怎么样?”

朱棣又说“那地方可是建文帝兄弟的地方,恐怕不安全啊?!”

朱权算是懂了,这朱棣就是个无赖,想来好地是要不到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吧,于是要了南昌。


朱棣也是出格,给了当时远不如江浙富庶的地南昌不算,还担心哪天宁王和自己一样造反,索性把别人老婆孩子都接到了北京,美其名曰护个周全。

如此一来,可不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宁王从此也算是对朱棣看透了,一生纵情书画山水。


不书公子


平分天下?怎么可能?什么都能分,就是江山不能分。所谓“事成中分天下”,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宁王朱权)

宁王朱权,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跟朱棣一样,是九大戍边藩王之一。

宁王的封地在大宁,就是今天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县。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从士兵数量上将虽说不是最多的藩王,却被公认为是打仗最猛的一个。时不时跟其他藩王一起跑到塞外打打不老实的蒙古人,而且经常带头冲锋。估计宁王的志向不是做个安安静静的藩王,而是要做像常遇春一样的先锋官。

“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觉得自己一个人身单力薄,就想拉人入伙。但是他的眼界很高,能看上的就那么几个人,宁王朱权绝对算其中的一个。

在我看来,朱棣想要的是宁王手里的军队,尤其是对“朵颜三卫”垂涎三尺。

什么是“朵颜三卫”,其实就是只雇佣兵军团。里面清一色的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当时,“朵颜三卫”是归宁王管的。

说是雇佣兵当然是认钱不认人的,跟他们谈忠诚,实在是扯淡。所以,朱棣跑到大宁忽悠宁王的时候,很轻松的用金钱收买了“朵颜三卫”。之后,朱棣在大宁城外,直接把宁王给挟持了。

要说宁王真的那么笨吗?真不是,《明通鉴》里有句话,“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说白了,宁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只不过,他当时被削藩的事儿搞得焦头烂额,被朱棣钻了空子。

(明成祖朱棣)

宁王朱权手握重兵,是建文帝朱允炆重点的削藩对象之一。朱允炆因为宁王没有奉招入京,削了宁王三个护卫。这三个护卫并不是指三个人,而护卫也只是个总称。朱元璋的封的二十五个藩王,都有三个护卫,但护卫的人数各不相同,有的几千,有的几万。

也就是说,朱允炆将宁王的护卫削掉了,另外还派江阴侯吴高进攻宁王的属地。

虽说宁王不愿意乖乖就范,但要叫去跟朱棣靖什么难,他也是不愿意的。说白了,宁王没什么野心。

宁王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朱棣来了。朱棣骗他说,想让他替自己跟朝廷说说好话,赦免自己反叛的罪行。

造反是不行的,牵线搭桥还是可以的。

所以,宁王放松了警惕。关键,他真的没想到自己的亲哥哥会“绑架”自己。而且,自己的那些部下也太不靠谱了。

到了北平,宁王虽说很郁闷,倒也老实,还给朱棣干干活儿,比如起草檄文。朱棣为了让宁王安心跟着自己干,就许诺事成之后与宁王平分天下。

这就是“事成中分天下”的由来。只是,我都知道敢跟朱棣抢天下那是死路一条,更何况是“善谋”的宁王朱权。

果然,事成之后,朱棣并没有履行当初的诺言,而宁王也没有傻到真的向朱棣提出那样的要求。但对于宁王这样的“功臣”总得有个合适的安置。

宁王想去苏州,朱棣没答应。

宁王又想去钱塘,朱棣还是没答应。

这下宁王傻眼了,那您让我去哪儿呢?

南昌。

于是,宁王朱权最终被改封到了南昌。

(建文帝朱允炆)

当初的许诺没实现,自己想去的地儿也没去成,想来宁王的心情是不爽的。但不爽又能怎样呢?结合后来朱棣的削藩举动,还是韬光养晦,干点别的副业来得实在些。

朱权确实是个人才,而且喜欢写书。历史方面的著作有《汉唐秘史》等;杂曲方面的著作有《大罗天》、《私奔相如》等;杂曲曲谱有《太和正音谱》等;茶道方面的著作有《茶谱》等;道教方面的著作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除了写书,朱权还拜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师,钻研道典,弘扬道教义理。在南昌西山缑岭创建道观,朱棣还赐了块匾“南极长生宫”。

刚才提到了朱棣削藩,我这里顺带说两句。

朱棣当上皇帝后,于永乐四年、六年、十年和十九年分别削去了齐王、岷王、辽王和周王的官属及护卫。

当藩王时不想被削,当皇帝时就像要削掉别人。

屁股决定大脑,世间的事大多如此。


喧嚣平原


您好!

先说说这件事情的由来,《明史》里面有详细的记载: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时,就觊觎宁王手上的部队,为什么呢?因为宁王朱权掌握着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朵颜三卫”;

而宁王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朱允炆要削藩,派人召他回京,他不敢去,自己开始削弱军队,朱棣赶来大宁卫,略施诡计,挟持了宁王,夺了他的军队,并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那么事成之后朱棣跟他平分天下了吗?显然没有。

其实,朱棣没杀了他就算不错了,当皇帝可不像开公司,没有投资人这么一说的。不过朱权也不是死脑筋,非常识趣,要求朱棣把他封到南方去,先是要求去苏州,没有同意,后来要求去钱塘,朱棣还是没同意,最后把他封在了南昌。

朱权到了南昌后,把布政司改为王府,建筑规模毫无改变,非常低调,韬光养晦,终日以弹琴读书为伴,朱棣也对他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并没有为难他。

不过,后来朱权的玄孙朱宸濠却造反了,又称“宁王之乱”,于正德十四年在南昌起兵,不过仅仅四十几天就被王守仁给镇压了,至于朱宸濠是不是因为当年朱棣没有兑现“平分天下”的诺言而造反,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如有不当,还请见谅。


麓山有雨


首先了解下朱棣和宁王朱权,朱棣大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北京,而朱权被封为宁王,封地内蒙古赤峰,
至于朱棣得宁王朱权8万人马,


那是在公元1400年左右,当时朱元璋吧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这样一来,燕王朱棣心里不痛快啦,皇位怎么不让给自己的儿子,反而跳辈让自己的孙子,朱棣认为自己功劳那么大,理应自己做皇位,既然父亲让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那就作罢,

谁知朱元璋刚死没多久,朱允炆就听大臣的话想夺取朱棣的兵马,毕竟各个王兵马太多要削弱,但朱棣不同意,这暴脾气一上来,就和侄子朱允炆干上啦,
这时候朱棣有点招架不住,朱棣离朱权的封地也特别近,就去找自己的弟弟朱权帮忙,毕竟朱权有八万大军,如能得到,定能打败侄子朱允炆自己做皇帝,说如果弟弟朱权能援助自己,到时候得了天下就平分,朱权就相信了朱棣的话,在和侄子朱允炆作战时,朱棣就开始花钱买通朱权的军官,到1402年朱棣打到南京吧自己的侄子赶跑



朱棣就做起了皇帝,朱权说自己想要原来的封地就行,不奢求什么,可是朱棣最终吧朱权安排到了南昌,朱权知道自己被骗了,可是没办法,回到南昌这个地方,又被朱棣加以削弱和迫害,最后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完了一生,


太累了艰难的活着


在古代,即便是稍微有点财产的家族,儿子一多,也会产生纠纷,即便是亲兄弟也如此,更何况是皇室子弟,他们梦寐以求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朱棣
<strong>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两次大封诸王,在诸王当中尤以秦、晋、燕、宁实力最强。

燕王朱棣就藩北京,曾多次参与北方军事行动,两次率军北征,招降北元大将,在军队中影响深远。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不久之后,听从他的三位师傅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的建议,开始着手削藩。这一行为触怒了燕王朱棣,朱棣对明太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早已心生不满。在周、代、湘、齐、岷五位诸王被废之后,燕王朱棣便成为了下一个目标。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早就下定决心对抗朝廷了。

宁王朱权就藩大宁,带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骑兵朵颜三卫骁勇善战,以善于谋略著称。朱棣想要获得宁王朱权的支持,而这时建文帝也恐怕宁王倒向朱棣,便寻了差错,削掉了宁王的三卫。

朱权

趁江阴侯吴高攻打永平之时,燕王前来支援,骗取宁王的信任,孤身一人进入大宁,其心腹则趁机拉拢宁王守军。宁王被部下裹挟,不得已跟随朱棣。朱棣许诺宁王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但皇权至高无上,即便是亲兄弟也不可能共享权力。

燕王朱棣即帝位后,宁王被改封南昌,曾遭遇告密,朱棣派人暗查,但无果。从此之后,宁王朱权终日韬光养晦,但其后代从未忘却这一大耻辱。朱权的第四代子孙——宁王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起兵造反,但被王阳明打败。宁藩就此被废除。


五味文学


这个问题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期初的时候朱棣的军队人数是非常少的,假如说那个时候朱允炆狠心直接灭了朱棣,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做到,可惜的是朱允炆心慈手软,最终让朱棣成了大事,朱棣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

朱棣在开始起兵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停的拉拢人,宁王便是其中之一,宁王自然知道削藩迟早要轮到自己的,不如跟着朱棣搏一把,更何况朱棣还许诺了他不少的好处,其中最大的诱惑就是平分天下,平分天下这种诱惑一般人抵抗不了,当然这个话我们现代人从上帝视角来看纯粹就是在放屁。

宁王朱权手下有八万人马,朱棣起事的时候人马只有四万,所以说宁王其实对朱棣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有趣的是在朱棣刚刚造反的时候,不仅朱棣知道要拉拢宁王,朱允炆也认识到了宁王的重要性,他还特意下旨招宁王进京,宁王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并没有奉旨回京,朱棣立马开始拉拢宁王。

朱权最终相信了朱棣的话,当然这是打天下之前的事,等到朱棣称王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似乎忘记之前答应宁王的事情了,于是宁王到朱棣面前告诉他,自己想要苏州,朱棣告诉他这不行,于是宁王说那就钱塘,朱棣再次拒绝。

朱棣后来找了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让朱权挑,朱棣说的地方都是又小又落后,最后朱权被封去了南昌,有意思的是朱棣还告诉他,在封地不能修宫殿,平分天下的事朱棣不会提,朱权也很识相没有提,最终宁王安然度过一生,也算是比较好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替除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之外,内乱的根源和政权的更迭大都是由藩镇、权臣丶外戚丶宦官变生腋庭而挑起事端了,这大概也是越是权贵越是贪婪,越是贪婪越是阴险,这正应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和外患易挡家贼难防。

这大明王朝也不例外,朱元璋为了江山永固,大肆分封其子为藩王,幻想着可以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家天下安全,结果朱元璋死后,就发生亲王引兵作乱。朱元璋死时,由于太子朱标早逝,就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为了加强对藩王的控制,开始实施消藩政策,朱棣害怕自己的权利被削夺,断然发动了靖难之役,起兵时朱棣势力并不雄厚,不得已绑架宁王一起造反,并且还许诺说:‘’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宁王朱权,在兄弟排行第十七。人虽然年轻,但很有谋略,当年奉朱元璋之命,在和朱棣配合攻打蒙古时,屡立战功,时人评价说:“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正因为朱权表现出色,朱元璋在分封藩地时,把朱权放在地处喜峰口的大宁。朱元璋还把八万甲兵和六万战车交给朱权,从这些安排看,足见朱元璋对北部边防和朱权的重视。

朱棣有了朱权的帮助势力大增,进而攻克南京,待朱棣即帝位后,朱棣却完全没有兑现诺言,朱权请求改封南方时,朱棣也没答应,承诺终无结果,后来,改封朱权至南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可不久,就有人告发朱权用巫术害人,并且诽谤别人,朱棣命人秘密查访,未获证据,于是停止追查此事。从此以后,朱权深感前途无望,便终日韬光养晦,研习道典,耽乐清虚,悉心黄老,弹琴读书于其间,因此,朱棣在位期间,朱权未遭祸患。

朱权死后,由于朱棣违背诺言,承诺迟迟没有兑现,引发了朱权后代的抱怨,随着双方矛盾的积累,到了宁王朱宸濠时,也发生了宁王之乱起兵谋反,不过宁王之乱只维持四十多天,就被王阳明平叛。

此时的明武宗朱厚照也荒诞的离奇,将宁王捉了又放,放了又捉,上演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


德厚致远


自古以来,无论是朋友还是亲兄弟,有两种东西是不能随便转借的,那就是权力和老婆。朱棣和他的弟弟宁王之间的故事就是实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不仅世人不了解其用意,更引起他的子孙们的猜疑和不满,特别是朱棣。朱允炆登基后,本想有一番作为,其中一项就是削藩。这一着差棋,得罪了各位藩王,最先反抗的便是朱棣。

朱棣手下兵将虽然不弱,但与朱允炆比起来,还真差得远了。朱允炆开始也没把朱棣放在眼里,只派了大将耿炳文率13万大军北伐,意欲将朱棣解决在北平境内,不料耿炳文被打得大败而归。朱允炆知道叔叔厉害后,改派李景隆率50万大军攻打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觉得兵力悬殊没有胜算,便打起了宁王的主意,欲借助宁王的兵来为自己解围。

宁王朱权,在兄弟排行第十七。人虽然年轻,但很有谋略,当年奉朱元璋之命,多次和朱棣配合攻打蒙古,数次立战功,时人评价说:“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正因为朱权表现出色,朱元璋在分封藩地时,把朱权放在地处喜峰口的大宁。朱元璋还把八万甲兵和六万战车交给朱权,这其中的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堪称朱权的精锐部队。从这些安排看,足见朱元璋对北部边防和朱权的重视。但是,这样重要地位的朱权也被朱允炆削了藩,引起朱权的老大不满。

朱棣见朱允炆大军来攻,只命世子朱高炽率少量兵力坚守城池,带着大军来到大宁城外,他单枪匹马进城会见朱权。兄弟二人相见,分别述说了被削藩的苦恼。朱棣假意恳请朱权向朱允炆求情希望饶恕罪行。朱权信以为真,替朱棣写一份谢罪表,派人送往南京。朱棣却在逗留期间,暗中派人用重金收买了朱权手下众将士,部队的掌控权全部落入朱棣手中。

朱权被绑架后软林海在北平。朱棣为安慰他,许诺“事成之后,你我平分天下”。朱棣凭借朱权的八万甲兵和朵颜三卫骑兵经过四年苦战终于夺得皇位。

然而,朱棣却不再提当年许诺的事情。朱权知道自己复出无望,便要求改封南方富庶之地养老,从此退出政界和军界。朱棣担心朱权有再起之心,拒绝了朱权的要求。最后,把朱权封到南昌,以布政司作为他的王邸。朱权尽管心里凉透了,但事已至此,只能带着家眷上路了。但是,朱棣仍然对他不放心,派了不少人去监视他。

朱权知道朱棣怀疑他,便很少与官员往来,潜下心来舞文弄墨,终成一代大儒。

如果说,人无诚信不立,那么,帝王的话是最无诚信价值的,然而,恰恰因为谎言就能成大事,而善良的人往往就因为太讲究诚信,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东西。世事就这么奇怪。


梅园布衣


将宁王迁徙到南昌,没杀他就算仁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