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關雎》中的“河”指的哪裡的河?

泉心泉意甜而不膩


這個“河”可能指的是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與長安區交界處狄寨鎮南2公里的鯨魚溝上游水段

當然,僅僅是可能。請聽小可片面的解釋一番。

從詩中看,詩中的故事應當發生在陝西一帶,而且詩中的河肯定也不是黃河主線。

詩裡有“在河之洲”,所謂“洲”指的是水中的小陸地,重要的是後面還有“荇菜”一詞,荇菜的生長環境要求水流平穩,比如水池,湖泊,溝渠等處。因此,有荇菜的地方水流一定平穩,黃河似乎不大符合。

而且,荇菜的分佈位置陝西附近,這一點與西周相符。西周的疆域並不小,但其主體仍然是河南,陝西附近。

詩中的後面還有“琴瑟”、“鐘鼓”,顯然,喜歡這個河邊女子的男人,不是百姓,能夠隨時調來樂隊的人,絕對是王孫公子。

並且,這個王孫公子之前肯定不認識這個女子,詩中的這個女子在採荇菜,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平穩水流的區域,絕不是私人領域或皇家領地,只能是公共湖泊,所以自由採摘。

不是黃河,陝西,貴族,平穩水域,公共水域,這幾樣加起來,再查翻地圖,得到了一個地名。

鯨魚溝!

鯨魚勾上面有瀑布,還有河,水也清澈,而且迂迴成一個小湖泊。而且還是公共湖泊,湖裡肯定生長有“荇菜”,同時離西周都城也不遠,這完全符合這首詩中的“河”和“故事”的所有要求。

一個貴公子出了都城來遊玩,看到心儀的美女,然後追求,又調來樂隊。請記住,這不是一般的樂隊,因為有“鐘鼓”,按現在的解釋,代指樂隊,可是在西周年代,鐘鼓是重大節日所用的禮樂之器。

能拿出禮樂之器的,要麼是諸侯王,要麼就是周天子家人。可如果是諸候王,他們的屬地未必有“荇菜”,因此,而能有“荇菜”的地方只能是都城的特級權貴。

所以,小可的片面之辭就是,這個河指的就是

鯨魚溝!

胡亂猜測,方家莫笑!


亦有所思


《關雎》來自《詩經·國風·周南》。我們都知道《詩經》內容分為風、雅、頌,其中這個“風”指的就是有地方色彩的詩篇。

《詩經》中的《國風》分為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分別為不同地域的歌謠,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詩,大部分是東周時的詩,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是貴族。


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天下”這個概念包含的疆域擴大,為加強統治,西周初期成王年幼時,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陝(今河南陝縣)而治。召公留守周人老宅,周公到洛邑營建成周。陝縣以東為周公管理,統治東方諸侯。

周朝是真正的“封建”統治,“天下”被周天子分封成大大小小很多方國,而周南位於成周範圍內,大致包括現在的洛陽、偃師、鞏縣、溫縣、沁陽、濟源、孟津一帶;


召國為周的畿內封國,是西周時諸侯國之一,召南在周南之西,包括陝西南部和湖北一部分;


邶風、鄘風、衛風都是當時的衛國民歌。衛國是周朝姬姓諸侯國,乃武王弟康叔的後裔所屬方國,國都先後位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範圍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


王風的王指的是“王畿之地”,即東周的直接統治區,和周南不同,更狹義的專指河洛盆地小面積區域。


鄭風為鄭國民歌,鄭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姬姓伯爵諸侯國,東周之前的鄭國是位於關中地區的畿內諸侯國,東周時遷到現在的河南中部;


齊風為齊國民歌,齊國是周代諸侯國,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都是一個重要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疆域主要包括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君為姜太公;


魏風為魏國民歌,魏國實際上有倆個,早期的魏國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最初國土為現在山西芮城縣和陝西大荔縣一帶,後來被晉國滅掉了。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魏國再次出現;

唐風為晉國民歌,晉國是周代姬姓諸侯國,原名唐,領地在今山西省範圍內;


秦風為秦國民歌,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嬴姓諸侯國。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伯爵諸侯,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其封地在今甘肅河東地區到陝西一帶。秦國先後在今甘肅天水到隴南一帶建都近300年,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

在戰國後期秦國成為強國之前,在華夏各諸侯的鄙視鏈中秦國位於底層,為了證明自己的華夏正統,才有秦靈公祭黃帝之舉。

同樣位於鄙視鏈底層的還有楚國,這個後起之國長期被中原各諸侯無視,所以才會出現楚莊王問鼎之舉。由於楚國特殊的狷狂“國風”,尤其是崇尚鬼神以及鳳凰的文化,《詩經》中甚至都沒有《楚風》;


陳風為陳國民歌,陳國是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姓諸侯國,乃舜之後裔。陳國轄地最大時大致包括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檜風為檜國民歌,檜國威周初建國時分封的妘姓諸侯國,傳說是祝融的後裔,領地在今河南密縣、新鄭一帶,西周末年被鄭桓公所滅;


曹風為曹國民歌,曹國是春秋戰國時的一個姬姓伯爵諸侯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豳風為豳國民歌,豳國是周部落首領之一公劉的采邑,他的領地最初在今甘肅省慶城縣、寧縣一帶,後遷至今陝西彬州,旬邑縣西南一帶。


看到有些人在回答中強行將周南範圍西移,感到十分可笑,你愛你的故鄉誰都能理解,但是試圖將古代中國的一切都定義到自己指定的範圍內真的很爽麼。


心繫宇宙天地寬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所描述的詩情畫意,不知打動了多少少男少女,成為國人男男女女心中永遠的夢境,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永遠夢想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關雎》情景,都是自己夢開始的地方,那《關雎》描述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筆者通過對《關雎》的研究解讀,希望還原一個能符合《關雎》本意的情景,再現那個美麗動人的畫面。

通過對荇菜的瞭解,我們知道荇菜是生長在一個河面比較平靜,水流比較平緩,河水比較淺顯的環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荇菜漂浮於水面之上,荇菜基本沒有什麼食用價值。因此,淑女辛苦採摘荇菜的情景,基本不會出現,不論是在水中還是船上。從“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描述,可以判斷兩種情景符合這個描述:一是淑女乘船在河的中央,河的兩岸生長茂盛的荇菜,形成“左右流之”;二是淑女站在河中的小洲上,河洲四周長滿了盛開的荇菜,遠遠望去荇菜簇擁在淑女周圍左右。筆者認為,淑女亭亭玉立在四周周盛開黃色荇菜花的河洲之上,更符合《關雎》的寫實描述。

從君子可以“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判斷,琴瑟鐘鼓等樂器應是從君子隨駕到河邊的馬車上隨車帶來的,因此,君子琴瑟的背後應有一輛古典的馬車安靜地停在君子的身後和幾匹駿馬。

通過“關關雎鳩”的描述,在君子背景應有一座雄偉的城池,守護著這條溫馨的河流,一座古城是《關雎》情景必不可少的標誌,代表了《關雎》情景的遠古與古典。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說明淑女對君子的琴瑟無動於衷,淑女應側面而對君子,淑女憂鬱的表情,仰望遠方的隱約的山巒,淑女的背景當然不能少了盛夏繁茂生長茂密的蒹葭蘆葦。

這樣,一幅完整的詩情畫意就呈現在我們面前:在盛夏五月,在生機盎然的河流邊,雎鳩翱翔在波光粼粼、湖面安詳的水面上,一個美麗窈窕的淑女矗立在河中的小洲之上,河洲四周生長著盛開的黃色的荇菜花,淑女憂鬱的表情凝視著遠方的隱約的山影,翠綠的蒹葭蘆葦將淑女的身影襯托的更加美麗動人,岸邊君子在琴瑟吟唱,表達對淑女的思念與眷戀,君子身後不遠,奔波辛苦的幾匹駿馬,在古典的車輛旁安靜地低頭吃著青草,遠處雄偉的古城在晚霞的餘暉的照耀下,更加美麗宏偉。整個畫面一幅和諧、溫馨、生機怏然,在琴瑟的悠揚音樂中,天、地、人都是如此地溫馨與和諧。(作者:趙輝)


詩經研究


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這裡的“河”專指黃河,比如程俊英的《詩經譯註》就解為“黃河”。有的則認為是河流的通稱,比如朱熹的《詩集傳》就認為:“河,北方流水之通名。”認為這裡的河並不是特指的黃河,而是河流的通名。從情理上講,私以為朱熹的解釋或許更合適一些。

但是以“河”作為黃河的專名,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中國早期典籍中,單稱為“河”的,常常都特指的是黃河。《說文解字》雲:“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崑崙山,發原注海。”指的就是黃河。比如《易·系詞上》:“河出圖,洛出書。”《漢書·地理志》:“河至章武入海。”等等,這些河都特指的是黃河。古代典籍中還有許多有“河”的專有名詞,比如河堧,是指黃河河邊之地。河朔,泛指黃河北岸的地方。河塹,指黃河沿岸的壕溝。河套,指黃河幾字形彎及其周邊流域。這些都是又由“河”而衍生出來的專有名詞。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國歷史上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大多都在黃河流域,將黃河特稱為河,自然表明了黃河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當然,典籍中並非所有單稱“河”的,都特指的是黃河。因此對“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河”的解釋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見。


識小錄


詩經《關雎》中的“河”指的哪裡的河?

河,在古代確實有特指黃河之意。

《說文》說,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

如江河淮泗,四瀆也。

“河”字也泛指河流。

如《爾雅釋名》即說“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指水往下流,隨著地勢而往下低處流動,暢通流行的水道。

這個意思,也可能是“河”的特指義發展出來的。因為古代認為黃河有九條支流,叫做“九河”。

九河,有九個怪怪名字,《書·禹貢》九河既道。《傳》說: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簡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既稱九河,“河”字泛指一般意義的“河”其實就基本上有其義了。也有直說九河泛指眾多的河流的。

《關睢》中“在河之洲”,“河”字,為“流水之通名”。

此“河”字,查閱相關資料,似乎並未見有特指黃河的解釋。但解釋為“流水之通名”的卻可以看到。也就是指泛指的“河”,或流水。

《毛詩註疏》中說“二《南》之風言后妃樂得淑女,無嫉妒之心,夫人德如鳴鳩,可以承奉祭祀,能使夫婦有義,妻妾有序。”

水中可居處之地為洲。流水動搖不止,水中荇菜也隨水而飄動,但后妃們卻安居小洲,其實有心如止水,貞靜嫻淑的寓意。


水煮周易


很難得註釋,想詩經最大特點賦比興,作者是一種比喻吧,那美麗的水鳥生活在河邊,淑女如鳥一樣漂亮,想必河泛比水邊吧。又因古人圍水而居,他不可能具體到那一條河。不知對否?望指正。


東風無渡


我發現西邊有個地方的人吹牛逼真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了!

《關雎》來自《詩經·國風·周南》,“周南”指的是周朝首都洛陽周邊及南部的地區,而河在古代就是黃河專用名字!

所以《關雎》描寫的是洛陽附近,靠近黃河的地方發生的故事!

有些地方人什麼都敢搶走貼自己臉上,臉皮也真夠厚的!能先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點基本常識再吹牛逼嗎?!😂


吹吹水吐吐槽


指格蘭特河,此河在新墨西哥州段水勢平緩衝擊出大片河中灘地,在河之洲就是在格蘭特河中間的灘地,裡面長滿了蘆葦水草,所以裡面有雎鳩。你們這些文化人其實沒文化,詩經中的詩,其實是民歌,瑪雅人先民建立了商朝,後來因氣候變化遷都到冀州,周朝人沒文化,什麼都學商朝的,春秋時魯國公務員叔梁紇同志,與前來辦事的顏徵在同學約好春遊對詩(對歌),一時高興野合,生醜八怪阿尼丘,後來亂刪改成《詩經》,真正出處都不知道。


法律公信


是河南的河。


手機用戶63956242388


先秦中的河專指現在的黃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