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我们在聆听,淮北的独特魅力」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朗读者|张珊珊

濉溪项公堤

项公堤是一条河堤,又叫丁家坝,也就是濉溪老城西护城堤。项公堤由清代凤阳知府项樟修建。项樟是安徽歙县人。任凤阳知府时施行了很多仁政。乾隆23年,安徽巡抚高晋勘修濉河,看到濉溪口“宛在水中”,仿若一座风雨飘摇的孤岛,于是便命令凤阳知府项樟围绕濉溪城筑堤防水。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在濉溪修堤筑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濉溪境内自古以来水灾频繁。据清代《宿州志》记载,濉溪自清顺治6年到清末宣统2年,两百多年就发生较大水灾69次,平均每三年多就有一次。洪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房屋倒塌,良田被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饿死冻死数不胜数。 项樟领命后不敢懈怠,立即开始勘察地形。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由于濉溪境内河渠纵横,周围地势低洼,又处于黄河泛滥区,加之东有濉河,西有溪河,溪河原来在老城东汇入濉河,和东面来的西流河距离很近,每到汛期,受洪峰侵入常常倒灌成为内涝,项樟对河床、河岸、汛情等地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制定堤坝建设方案,在开展河道防洪堤围建设中,把防洪减灾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防洪标准的同时,对一河两岸进行道路改造和绿化。终于,一条又高又长的堤坝出现在了濉溪人的面前。 这条堤坝由北横堤和西横堤组成,堤上遍植柳树和桃树。每到烟花三月,杨柳依依,桃花灼灼,宜人的景色吸引不少文人墨客踏春咏诗。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濉溪晚清秀才,地方宿儒周朗渠曾在项公堤游玩赏花,看到河堤春光大好,遂吟出“扶桑日出海云生,一片红光照眼明。千树桃花千树柳,红霞绿锦灿春城”的佳句。更值得称道的是,堤坝修好后,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极大缓解了濉溪的水患。老百姓生活安定了,心中十分感激项樟,为了纪念他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功绩,便把这条堤称为“项公堤”,以使子孙后代永远感念项公的恩德。 由于水形复杂,清咸丰年间,清政府重修水利,将溪河改道引入巴河(今王引河),项公堤失去防洪的功用,逐渐被废弃。废弃的项公堤渐渐荒芜。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的濉河经过多次治理,变得平静舒缓,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环绕着濉溪城,濉河两岸鸟语花香,水患不再,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长眠地下的项公若泉下有知,想来也会颌首含笑吧。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合成/姚静 祖君

朗 读 者

淮北广电:淮北印象——濉溪项公堤

朗 读 者

张 珊 珊

淮北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