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有關石佛堂民間傳說

阜平有關石佛堂民間傳說

石佛堂一角

阜平縣城南十五公里的蒼山村西,有座石佛堂。堪稱河北省八大名窟之一。其堂有八處石窟分別建築在險峻的陡峭的山頂巔崖上。石佛堂始建於隋大業年間,唐代增建紅葉寺,以後各朝代都有修繕。這裡巨石如佛,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壯觀。

縣裡還流傳著不少關於石佛堂的傳說

(1)縣城正南二十里處有座秀美的峰巒。山上有八個石洞,名喚“石佛堂”山巒南側有一汪清泉水。人們說:“這石堂和泉水都出自楊二朗之手。一天楊二郎和妹妹三聖母足踏祥雲,遨遊太空,見這裡地靈山秀,風光優美,兄妹二人便收住去頭降落下來,坐在樹蔭下青石板上歇息。倏然之間妹妹覺得口乾舌燥,四顧無水,不禁喟然嘆息道:“山是好山,可惜無水”。楊二郞聽罷妹妹的話,微微一笑說:“水是有,就是妹妹看不見”。妹妹覺得哥哥在戲弄自己,不服氣的問道:“水在那裡?”楊二郎用手一指腳下巒峰說:“就在這兒”。三聖母把嘴一撇說:“你如果真的讓這青石板上流出水來,請受妹妹個萬福”。“說話算話”“決無戲言”。兄妹二人打賭擊掌。楊二朗托起三尖兩刃刀大喝一聲,用盡平生力氣,猛地刺入青石板,然後又吹了三口法氣,將刀拔出,一條銀蛇順著刀孔來回鑽了三鑽,清洌的泉水便從青石板上冒了出來。

三聖母看到哥哥果然法力無邊,十分高興。心想,如果再在這裡鑿刻一些洞穴,豈不是傳道演教的好場所?但又怕哥哥推諉,便用激將法說:“能不能一夜之間在這裡打十二個洞?你若能成,我能在一夜之間做十二雙繡花鞋”。心高氣傲的楊二郞經妹妹這麼一“將”,渾身來了勁,二人再次擊掌為誓。當時正是日落黃昏,二人立即動手。心靈手巧的三聖母把十二雙繡花鞋做好才子夜時分,再看楊二郎才打了八個山洞,已累得汗流浹背,筋疲力盡。她怕哥哥累壞,便拍拍畚箕學了幾聲雞叫。楊二郞懷著惋惜和慚愧的心情結束了未完的工程,兄妹二人繼續南行,妹妹把石碴裝在鞋內倒在了曲陽縣境內的漫石道上曲陽漫石道的名兒就是這麼來的。從此,這石佛堂便成了道家的教場。

(2)傳說,石佛堂有位姓張的道士,人稱張道,幾經修煉,道行很深,出入石佛堂騎的是一隻斑斕猛虎。一天,張道來縣城化緣,被一家大財主的浮浪子弟袁蓀請回家,又是請茶,又是吃飯,隨後又拿出二百兩雪花銀塞給張道做佈施。張道嚼著袁家的飯菜,吃得津津有味,袁蓀卻乘機把張道的道士帽子塞進妻子的被子底下。此後,袁蓀到處張揚妻子與道士通姦,好達到滅妻再娶的目的。袁蓀的妻子剛烈善良,見袁蓀如此無恥,便一刀抹了自己的脖子。這件事張道看得清清楚楚,心裡也明明白白。他原想站出來揭穿袁蓀的鬼把戲。但一看那二百兩白花花的銀子,就一言不發,結果一舉丟了多年修煉的道行。這天,張道揣著袁家的銀子,從後門走到城郊,剛要招呼南山上的斑讕虎接他回去,老虎便撲上前來一口咬斷了張道的喉嚨。從此以後,石佛堂裡再也見不到張道了。不過,當地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要德性高,不要學張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